我的收藏

苏黛玉
来自: 苏黛玉 (上海) 2018-06-20 16:09:52创建   2024-05-07 10:00:17更新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肉丝 3人喜欢
很很多年没有看到过如此用心讲故事的一部剧了,一刷觉得是个bad ending,二刷又觉得是个happy ending,三刷后觉得是个开放式结局。 第一次写影评,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剧情: 1.本故事时间线 小秋身份证上出生日期是1984.9.7,说遇到沥川是20岁,那么故事的开始是在2004年。分别4年以后,沥川回来上海是2008年,然后中间在温州时跟小秋吵架淋雨生病了又回苏黎世,以及小秋去苏黎世应该都是2008-2009年间的事。 小秋25岁生日,沥...
评语:关于遇见王沥川结局的一些思考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阿__夏 5892人喜欢
前年夏天,我在一家私立医院和一个有着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妇科医生,聊了聊妇科检查这件事,破除了很多我关于妇科检测的迷思。至于为什么是私立医院,因为只有私立医院的医生才这么有时间哇,不过医生也是公立医院出来的,私立医院也是很正规的全科医院。 这个采访是因为我好朋友是这家医院的乳腺科医生,所以介绍了妇科医生让我完成这个选题,这个医生就是在 《通过医生帮我建立的人工月经,我看见了我体内的那个Cycle》 的医生。 而这个选题迟迟没写,是因为我之前被我的编辑拒绝了,理由是觉得太『真实』而显得太残酷!但是真实不才是最能够引起共鸣的吗?就像我写完 《对于女性来说,性生活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后,收到了上千位女性的反馈,让我感动之余,也觉得这些本来应该是『常识』的内容却如此稀缺。因此也决定借着这次艾迪康的品牌邀约写完这篇已经在草稿箱里呆了两年的稿件,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真实的妇科检查。本文约6000字,阅读需...
评语:关爱女性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肖浑 418人喜欢
我又要大胆发言了,请不接受捧一踩一的朋友以及林心如粉丝现在就退出谢谢。 不是我非要把她们捆绑在一起的,而是总在网上看到网友把她俩相提并论,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年龄相近 资历相近 咖位相近 都是台湾女演员 外形还有点像 最为人熟知的角色都是古典美人 还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Puffin💫 300人喜欢
最近听说了这样几件事: 1、一个大学生,他叔叔喝醉酒让他下跪磕头,被拒绝后恼羞成怒,扬言要扇他耳光,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帮他说话,包括他父母。大学生向其他家人哭诉父母不爱他,又被指责了一番,“怪谁都不能怪爹妈”。 2、一件明显是父亲做错的事,被摆到酒桌上评理,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是“虽然他做错了,但你要听他的”。 3、一个男人把读初中的女儿一脚从卧室踹到客厅(原因是周末玩电脑超过两小时),这件事被所有人拿来跟孩子炫耀:“你看看人家,你要是不知足,我也会这么对你。” 4、一个资浅山东人表示过年磕头是坏习俗,得改,遭到了一群资深山东人的强烈反对,“我们都是自愿的”,“你不能阻止我们磕头”。 5、另一个资浅山东人说起有学生抑郁症跳楼自杀,资深山东人不假思索:“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差,她父母怎么办?”资浅山东人反驳,资深山东人表示你别学她当白眼狼。 或许这些情景不仅限于山东,但我觉得山东一定是最为典型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职心眼儿 186人喜欢
“单位里新来的小年轻,要学历有学历,要能力有能力,电脑用得溜,加班也不犯怵……我要是领导,也喜欢这样的员工。咱们这些人,就是甩货啦。” 电话那边的老友,一上来就抱怨连天。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叹,不如听听“过来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建议。 之所以推荐稻盛和夫,不仅仅因为他白手起家,创办了2家世界500强,更是因为他还是一位哲学家,他对工作的诸多见解,总是能一针见血地点出问题本质。从而帮助我们快速走出迷惑,积累出更多的财富。 “很多道理我最近才明白,稻盛和夫先生却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想透彻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ina de Paris 1429人喜欢
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写出来自己的想法和在法国的亲身经历只是分享一下给大家(尤其是海外类似情况待产的朋友)做参考。只是讲述个人经验,完全没有提倡大家不母乳的意思,还是那句老话,理性讨论,杠精拉黑。 太长不看的:个人觉得是否母乳喂养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选择题,主要选择权还是在准妈妈自己。就是选择的时候结合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个人意愿、客观条件等各方面来考虑,如果有意愿母乳喂养,那么就多做功课,让自己生理心理和准爸爸(以及如果长辈也参与的话那么就是整个家庭)都有所准备,以免日后万一母乳不顺利手忙脚乱或者自...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爱情频道的广播: 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组建家庭,多数情况下它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这一点是个人都明白,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这个结合不是你喊他爸妈一声爸妈、他喊你爸妈一声爸妈就结束了。 这种结合,是双方家庭、两对父母对你们两位年轻人的全面笼罩。 换句话说,他爸妈是什么样的人,你爸妈是什么样的人,直接决定了你以后过得幸不幸福。 Papi酱曾经有过一段很有名的“自曝”:她和她老公结婚后,过年都是各回各家,不怎么和对方父母接触,甚至两边亲家都没怎么见过面。 对于害怕婆媳关系处理不好、过年一回男方家就提心吊胆的妹子们而言,这种状态很有诱惑力。 对很多人而言,这也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成立的。 你不可能一直不去男方家过年,你老公不可能一直不去你家过年。 你不可能和对方的父母界限划得这么清,他们要走进你的生活,你要操心他们的健康、养老、对子女的“干涉”和精神依赖。 只要是中国式婚姻,你要面对的,就绝不仅仅是你们夫妻二人的家庭事务。 你必须清楚,你要面对的,是三个家庭的家庭事务。 再说个理想的情况。 理想情况下,不管是恋爱还是婚姻,只要是感情关系,只要是相爱的两个人,一定是共同成长的。 理想情况下,你的另一半是一块等待你雕琢的璞玉,他会变成什么样,取决于你们如何磨合。 但现实最常见的情况是,多数人的另一半,都是已经成形的。 有的是稍有瑕疵但无碍观瞻的美玉,有的是不算珍贵但也不需要扔的普通玉石,有的就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你们可以在小的问题上沟通改进,但你没办法真的改变他。 比如他撒尿会把尿溅到马桶外面,这是不好的习惯,不利于家庭卫生,你就可以敦促他注意,让他及时清理,他是个正常人他也会改正。 但比如他是个小富即安、不愿意太拼命、习惯劳逸结合的人,你看不惯,你就没有办法了。 你不可能把他变成努力奋进、毫不松懈的总裁人设,说多了必然闹翻脸。 所以,你的婚后伴侣,大部分问题上,你只能被动接受。 不接受你就只能离婚。 所以我为什么总在强调,有条件的一定要婚前同居,在结婚前就把对方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摸个透。 这个时候你发现他本质上并不合适你,你还有很多选择。 真的结了婚了,就不容易反悔了,虽然这年头离婚也不算什么,但你不能不承认离婚的成本就是比分手大太多。 哪怕你是婚礼前一晚悔婚,成本都比离婚小。 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婚姻中,男性往往过得比女性要更舒服? 因为传统的婚姻模式,对男性更友好。 说一个例子,一个已婚女性,不管你工作多好、能力多优秀,你都会下意识地要去讨公婆喜欢。 哪怕他们是很随性、很好相处的人,你都难免会对他们的一两句无心之言过度解读。 但一个已婚男性,只要他有能力,哪怕他赚钱不多,他在岳父岳母面前都不需要这么紧张。 甚至传统文化里,会有“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这种莫名其妙的话。 这个详细说很复杂,总之现阶段,对男性来说,结婚的成本是显性成本,主要是看钱。 你越努力、家境越好、工作赚的钱越多,你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花多少精力就收获多少回报,清楚明白。 你能拿钱回家,在家从不做家务,一样有人说你是个不错的男人。 所以男性是在婚前紧绷,在婚后容易逐渐放松对自我的要求。 而对女性来说,结婚的成本是隐性成本。 你能力很强,你很会赚钱,不够,还要看你的方方面面,要你能平衡工作和家庭,要你能照顾老公,要你能操持家务。 如果你有了孩子,这些要求还会翻倍。 而且没有明确的标准,你的付出和回报,经常不成正比。 所以女性恰好反过来,婚前可以没心没肺,婚后却逐渐紧绷,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个不愿意对你做太多情感投入的人,所谓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都会在前头等着你。 用一句话概括,对多数男性而言,婚姻是一种精神解放,意味着他前半生的任务结束了,可以专心做事业,可以享受生活,可以翻开下一页。 但对女性而言,远远不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升值计 2166人喜欢
《寄生虫》救了奥斯卡,奥斯卡要感谢自己把四顶桂冠戴在了奉俊昊的头上,否则它就只剩下哗众取宠装腔作势的平庸之作了。 《寄生虫》的牛逼在于,这明明是一个荒诞的寓言,但闭上眼,却一切都历历在目。不瞒你说,升值君是极度讨厌恐怖片的,这当然不是一部恐怖片,但是从一家子躲在桌子底下开始,我几乎不敢看屏幕,看完影片当晚,我一闭眼,就是一个光头从地下室往上爬的镜头。 这是一部高度二元对立的影片,黑与白,贫与富,上与下,奉俊昊只用简单的空间就把世界真相娓娓道来,在这里,穷人未必善良,富人未必高雅。正如这个海报所显...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瑞波恩 556人喜欢
先看了中国版《解忧杂货店》,后又看了日版的《解忧杂货店》。 意外的是中国版竟然拍在了日版前面,这不科学啊,哪有本土原创的作品落后于外来翻拍的道理呢?再说日本的文化产业如此发达。后来查了一下上映日期才知道这是我的错觉,日版早在2017年9月份就上映了,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沉静天空 440人喜欢
读过诗书都忘记,看过的电影,如落花流水。作为耽于书影音世界又忙碌到健忘的现代人,记录下来,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自赎。刚开始玩手账的时候,会很关注形式,所花时间甚多,难以坚持每本书都记笔记。经过几年的沉淀,终于自己摸索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10分钟读书观影手账体系,很好上手,与君分享。 在读书观影手账摸爬滚打时间久了,也开始有豆油问我读书手账怎么做,三言两语难以回答,干脆班门弄斧写篇日志具体分享一点排版的心得。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手账大致格式,总体属于比较简洁清晰的风格: 更多笔记 我做读书观影手账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阿鬼 3485人喜欢
本科是读计算机网络工程(系统开发与管理方向),记得那会选这个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名字最长,结果四年下来也没能真正成为一个码农,反而把时间都花在画画上。大四那年决定考研,目标是隔壁的广美,殊不知其实考研需要提前去找好导师打好关系,不然也很大概率复试会被刷。果不其然,初试过了10个人,我应该是其中第六名吧,复试和另一个第七名的同学被刷了,10个人里面只有我和她没提前去找过关系哈哈。 复试结果出来后,已经到了四月中旬,完全错过了所有大公司的招聘会,只剩下最后的一场小型招聘会,出结果的第二天就去招聘会投简...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女宛心兑 0人喜欢
建筑学传统上关注外部的现象:政治、社会状况、文化价值,如此等等。理论上,它极少检视自身的话题----它的内在性。我对图解的研究就是这样一种检视。它关注建筑在实现的建筑物中表明“自我”、表明自身内在性的...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勞小姐🧡 55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九月麦地 2079人喜欢
1、所有的离开,都是蓄谋已久 上个月,我辞职了。还是很冲动的裸辞,虽然这是“蓄谋已久”。 这是我做财务工作十年来,第一次裸辞。我曾经劝过很多年轻的读者,告诉她们不要裸辞,我可以列出来关于裸辞的4~5条恶果。但是我现在觉得,工作很重要,职业发展也很重要,但相比健康快乐生活,这些,都不是事情。如果在职对你的伤害更大,早日离职就是解脱啊。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换工作最好? 我想应该是,充分考虑了自身情况之后而做的慎重决定。有想换工作的想法时,先别急着行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搞清楚自己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的情况到底适不适合换工作。 我的辞职同样经过了这样的深思熟虑,大概是在18年初有这种想法,不仅要辞职,还要转行。后来我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交接期,这个时间说起来真不夸张。 去年11月份想辞职,主要原因是公司搬了家,从大连路搬到了曲阳路,虽然搬家距离不远,对我来说,通勤却从每天3个小时变成了5个小...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atangtang 121人喜欢
2019与我来说,确实是特殊的一年。 离开父母,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换了一份工作,继续6岁时的理想; 开始养猫,“享受”养育带来的乐趣与责任; 加入了网易蜗牛读书APP的领读人,收到了1000RMB的稿费; 带领读书会举办了23场线下活动,9场线上活动,共1236人次参与【骄傲.jpg】; 开始了365天不间断的手账; 胖了10斤+... ... 好在每天都有在读书... ..嘻嘻。 2019年一共129本,1909.9万字,用于读书的时间一共是19636分钟(327小时16分钟)。 推荐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糊涂大叔 19人喜欢
拖了一个月读完这本大部头,一时间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写这篇读书笔记。 亚当·斯密写《国富论》花了7年时间,3年修改以后1776年3月才出版发行。此书的历史意义在于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其最后一卷“论君主和国家的收入”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所以,将亚当·斯密说成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不为过(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清朝的乾隆年间)。在而今的年代读《国富论》的首要意义在于,《国富论》能够将个人的视野拔高到一国的高度,从全球贸易、国家角度看待国际事件、经济政策,会发现习以为常的事情素有历史渊源,不同寻常...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新京报书评周刊 35人喜欢
打开这条推送的你,上午好,欢迎来到2020年的第一天。 2010年已经变成了10年前,说起来还是有些难以置信。2019年正式成为过去,在过去的几天里,朋友圈总是被各种年度总结刷屏——微博总结、读书报告、观影报告、听歌总结,这些报告无意间透露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一年365天,有多少天的凌晨时分,你还在社交媒体上标记自己的足迹。 如果你过去一年的阅读观影数量充足,那么你会在这些总结报告中,得到一张张内容丰富的海报作为过去一年的回馈。不过对于读书这件事,我们总是会对阅读的“数量”产生怀疑,可能过去一年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春山 1834人喜欢
去过的书店里,只想带你去这里。 喜欢暖黄色,觉得这样很温馨,所以喜欢有这样感觉的书店。 所有图片都是在询问了店主/店员/老板是否可以拍照之后,才拍。不能拍照的书店会特别说明。 各位去之前一定先去点评、公众号或者电话联系下书店,看下书店有没有在营业和最新的地址,有的已经关门了,以及有的书店需要预约。 此篇日记将不再更新书店搬家后的新地址。 日记太长,新的更新请直接进度条拉到最下面看。 2020年7月更新:思遠舊書&Vintage 2020年5月更新:神兽之间。 2020年3月更新:艺术书坊...
评语:书店!书店!!书店!!!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拾贝岛民 76人喜欢
卡内基音乐厅 19世纪上中叶,苏格兰的一个贫穷家庭卖掉家当,到美国来寻找幸福。年少的卡内基学习电报发送,他的老板教他用余钱买股票,使他初尝资本的力量。卡内基见到美国到处在建钢桥,于是投身于钢铁桥梁和炼钢厂的业务。20世纪初,他卖掉了炼钢厂,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在生命的最后17年,他全身投入慈善事业。 卡内基在去英国的邮轮上,遇见了一位音乐家。音乐家向他表述了在纽约建音乐厅的宏大理想。卡内基于是在纽约中城57街,买下一块地。看130年前的照片,那地方还是乡下。卡内基音乐厅于1891年建成。主厅有2...
评语:音乐厅设计观感实在太好,果断收藏。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大聪 15746人喜欢
心心念念期待已久的《小丑》,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你们知道《小丑》上映疯狂到什么程度吗,在美国部分院线因为担心重演当初《黑暗骑士》的枪击事件,因此选择不放映这部电影。 在全球很多上映的国家和城市,上映《小丑》的时候加强了安保,甚至院线附近还增派...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phoebe 17343人喜欢
在电影的结尾,哥潭市民带上小丑面具上街暴动,整个城市火光冲天,戾气逼人,完全就是一场民粹主义狂欢。 我看现实世界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美国民众暂时还没有上街杀人,只是选出了一个特朗普总统而已。 世界为何变成这样?小丑在富兰克林的节目上说的很清楚。因为富人从不站在穷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他们一点也不想知道一个像小丑这样的失败者生活如何、心情如何、脑子里在想什么。韦恩只把小丑当作凶手、失败者、精神病、变...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薅田于襄 205人喜欢
上课的时候,一个杨姓学生问了我一个挺专业的问题,说真的,我不是很清楚答案,只能凭感觉简单解释了下,然后以子曾经曰过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态度坦白了自己的无知。不过心里多少有点不爽利,没办法,我的修为尚未达标。课后与小杨同学又交流了下,他大大方方,没有一丝羞怯之态,侃侃而谈了他过往的“辉煌”历史,他是九五后,语气里很自然的露出了掩盖不住的自信。我表现出了强大的包容性,还当众表扬了下他,可是暗地里我总隐约觉得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说不上来。 回去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对小杨已经产生了排斥感。这些年的经历和体悟告诉自己,对待年轻人的狂热,要包容,要鼓励。可是这种体悟却不足以完全抵消这种排斥感。 几天后,一次学校组织的座谈会上,我参加了,小杨也在。他站起来提了一个有点尖锐的问题,我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年轻的脸,半笑半诚恳。突然间,我的内心涌起了一阵厌恶的感觉,我的眼睛越看他,这种感觉...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9 30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苏黛玉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