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serein
来自: serein (San Diego) 2018-06-20 00:57:01创建   2024-02-23 01:53:31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 170人喜欢
因为亲戚(后面用A来称呼)看病的缘故,我陪他在Anderson Cancer Center(美国排名第一同时也是最贵的癌症医院)走了一遍流程,中间涉及了中美医院的医生、护士和行政,以及一些周边性的服务(比如快递)。于是想把这段经历写出来,希望可以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总体而言,对于大部分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来说,到美国看病最大的两个障碍是资金和语言(即便医院提供翻译),但这两样似乎也是最难克服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因为资金不是问题,且我一路陪着A走完了整个流程,其实一切都还算顺利。可即便如此,我还是意识到了里面的很多问题。 一些总结 我先总结一下总体体验,之后再详细描述看病经历以及一些小技巧。 1. 中美对于大部分癌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其实差距不大。虽然说美国有更多试验药以及部分顶尖的放射性治疗手段,但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其实也用不上,毕竟临床试验成功的概率极低,而用最顶尖的放疗手段,也只是短...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城市中的乡绅的广播: 互联网时代,似乎一切与你有关,其实世界早已把你遗忘“什么都没错过,其实一无所获”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iao 77人喜欢
三十来岁,生活一团糟。没有积蓄,每月工资时常超支。恐惧社交,从来不敢接电话,也不敢打电话。楼下的信箱堆满了信,也不敢打开来看(也看不懂)。可能积欠了许多账单罚单,为逃避现实和幻想中的责任,时常搬家,从一个国家逃到另一个国家。 不喜欢大部分时间在做的工作,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耐心,虽然这个工作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做自己一直以来想做的事情的职位,但还是每天不想上班。因为工作上的一点挫折而不想见同事,因为几个月的辛苦工作被弃如敝屣而愤懑。不懂感激优越的工作条件,无法像同事一样夜以继日工作,无法像个成年人一样收拾自己的情绪做一个happy healthy professional的人,还想像幼儿一样被人看到赞扬自己的努力。催进度、死线、会议纪要、任务清单汇成一个巨大漩涡,无论何时都在眼前盘旋,在耳边呼啸。越觉得疲惫的时候,悬而未竟的工作就越庞大。 每天不开心,不想开心。入睡困难,起床困难。每天大量时...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Helicopter的广播: 钱越多越快乐吗?如何定义快乐/幸福?最近看到几篇论文挺有意思,略长,提供一些思考的切入点😊 📄 2010时,两位诺贝尔学者通过一个基于45万🇺🇸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年收入大于7.5万刀后,对正面或负面情绪基本没有影响(图1,https://douc.cc/1MfDF0)。简言之,一旦跨过这条线,钱对于幸福感没什么影响。研究方法是让人们回忆【昨天】是否开心(binary;remembered happiness); 📃 2021年初有一篇新paper(https://douc.cc/3ZQcHL),他们用app的方式询问参与者【当下】的开心程度,且连续追踪多次,采用梯度而不是简单的是与否。结果发现,超过7.5万刀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递增(图2)。然而有学者批评(图3),相比起X轴收入的跨度,Y轴跨度很小,这意味着即使收入翻倍,对于幸福感的提升也是微弱的。如果不用log scale,整个图表的观感就大变样了。同时,如果分析幸福感提升是来自正面情绪增加还是负面情绪减少,24万刀以后就没啥变化了。 (作为参考,🇺🇸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刀就进入top 10%了) 这位提出批评的牛津学者认为,钱其实对快乐/幸福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更重要的是钱花在哪。他引用了另一篇2011年的关于如何花钱的研究,里面有八条建议: 1、购买体验而不是物品; 2、把钱用于帮助他人,而不是自己; 3、为小确幸付费,而不是几宗巨大开销; 4、避免延长保修和其他形式的高价保险; 5、延迟消费; 6、思考炫耀型消费对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7、谨防比较购物; 8、关注他人的幸福。 他还提到另一个蛮流行的慈善观点:【有效的利他主义】。即在资源有效前提下,如何才能最好地帮助他人?包括理性地选择帮扶对象,基于时间和金钱而更有效地采取行动、帮助他人:https://douc.cc/0I5piJ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教授则做了关于什么是good life的研究(https://douc.cc/1jmDcB)。在幸福生活、有意义的生活以外,提出了精神丰富的生活的定义(图7)。我觉得这个分类法,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维度,当我们讨论快乐、讨论卷、讨论躺平,我们在讨论什么。能否超越网红词汇与潮流概念、鄙视链与刻板印象,回归更丰富、立体、多元的定义。 幸福生活意味着个人满意,金钱、时间、与他人关系等都是提升因素;有意义的生活意味着对社会有所贡献,道德感、信仰、与他人的关系是提升因素;而精神丰富的生活意味着获得智识愉悦感,好奇心、时间、精力、即兴性是提升因素。 三者并不冲突,互为补充。 精神丰富的人想问题更全面,能进行更复杂的归因(即更好地理解事物成因的复杂性而不是非黑即白),本质主义更低,更好奇。一些新奇、改变观点的体验,能提高精神丰富程度。他们的研究也发现,这和收入并无关系。 —————— 【个人随想】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时代,资源如此丰富,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学习任何话题的欲望,滋养精神。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花在了解探索未知之上,也许比陷入无谓和琐碎的纷争、或凝视、咀嚼、评判他人生活更有意义。 钱不是万能,追求财富也绝非不高尚。当拥有更多的资源——不管是物质还是智识——懂得分享和有开阔包容的心,会带来更持久的快乐。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阿依达 94人喜欢
又到了考加州律师资格证的时节。传说加州bar是美国各州律师资格证里最难的,通过率最低(我当年考试时好像通过率是55%左右),不过去年开始线上考试,通过率好像有点提高的趋势。前面有学妹问我考加州bar的技巧,倒也提醒了我可以把当时觉得有用的材料列出来,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们,避免走弯路。 先免责声明一下:以下内容只代表我个人考试时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更不能保证大家都能考过。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让小伙伴们尽可能地节省时间通过考试(毕竟这个考试的目的就是通过),适合赶时间的朋友们,但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英文水平和学习习惯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的个人背景:美国T14 JD,法学院时只学过联邦法律,没学过加州法。我从6月份开始学到7月份考试前,大概用了一个半月时间来学习,一次性通过了考试(我周围小伙伴们也都一次性通过啦,这个考试真的不可怕,大家不要害怕(但也要认真对待))。 我所用到的材料...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倪湛舸 237人喜欢
这几年一直在教global capitalism的课,我负责digital这块。这里的肯定不全,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Christian Fuchs Fuchs, Christian. Digital Labor and Karl Marx.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Fuchs, Christian. Culture and economy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Routledge, 2015. Fuchs, Christian, and Vincent Mosco. Marx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edia. Leiden: Brill, 2016. Fuchs, Christian. Digital Demagogue: Authoritarian Capitalism in t...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依云不是云 1151人喜欢
昨天接受了GQ实验室采访,因为涉及太多内容,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本人不是写手,对故事的真实性负所有责任。因为此楼有大量真实接触圈中人与海外当予以评论,我所述真实性高下立判。 再次重申,我不是富豪,也不是富二代,怎么说呢,因为工作关系,处在所谓的富婆圈,毕竟涉及隐私嘛,我还是来讲讲在这个圈子里的所见所闻,从电视剧的视角来说,已经非常深度还原了富婆圈的状态,各种鄙视链与生存法则。只不过我猜由于尺度关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已注销] 147人喜欢
读完《浅薄》,并没有意料中的欣喜和激动。原因之一是以前已经零零碎碎地接触过关于注意力碎片化的信息,并且很讽刺的是这些信息都是从互联网上读到的;原因之二是,总感觉这本书写得有些“不够特殊”。这本书以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为主纲,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的是“媒介”以及媒介对人类社会和对人的思维模式的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后半部分讲的是“信息”以及不同的信息接收方式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和人的思...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Jachin 6人喜欢
幕后黑手是崔振。 虽说老董妻子有充足的动机,但她在书里一笔带过不说,且也没有条件能办到这件事。 所以我更倾向凶手是崔振,她自己本身在疫苗机构工作具备在疫苗里做手脚的条件,而且她和唐骏的关系也不一般,书里最后在唐骏死后女人各种神情描写足够看得出来,他...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宵昏 515人喜欢
低于预期吧,主要是有些书评捧得太狠了。 之前看了比尔盖茨的书评,让我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可以教我们如何自学的书(或者起码给一些启发)。毕竟作者从未上过小学和中学,第一次上课时17岁,最后拿到了剑桥的PhD,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感觉这本书其实不是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其实作者在上了大学后求学部分没有经历太多挫折,除了一开始的一点无知和数学不好。她的真正求学之路对于大多数人应该没什么可以借鉴的,因为她有所...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图南 30人喜欢
国产编剧能不能去体验下律师这个职业,或者至少看看各方面庭审公开的视频,人间生活比你们幻想出来的更精彩好吗?幻想也要立足于实践吧,这哪里精英了,怎么就是律师了?张口就能把法条一字不漏背出来,还零败率。胜败也是兵家常事,没必要非要一个这样的人设,妖怪吗?这剧情真的处处透露着无语,不切实际,感觉在看现代魔幻剧,一股总裁气质真的很忽悠人。真的太太太太太夸张了,奇奇怪怪!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Αθηνα 34人喜欢
一个律师!一个红圈所最牛逼的律师!(虽然剧里没说是红圈,但是这人设,略懂行的人都看得出来吧妥妥的红圈吧!)一会接知识产权,一会接名誉权,一会接房产纠纷,一会接商业并购,还有抚养权,劳动争议,行政诉讼,貌似紧接着还有赡养官司。一会非诉业务,一会诉讼业务!我就想知道人家是咋做到这么全面的?!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Harisbullshxt 2598人喜欢
看完两集差点气死,短评不够必须开一个长评吐槽🤣 1. 靳东人设。说他从!来!没!输!过!官!司!你们对好律师的理解就是不输官司吗!!中国是成文法体系,律师发挥空间极其有限,很多时候输赢早已经被事实决定好了,所以律师接案之前都会和客户沟通下赢面大小——再牛的律师遇到一个没救的事情也不会赢的好吗!你没输过只能说明你,好会选啊亲!!那我也没输过,我帮我老姨写诉状要回了买房钱呢🙂 2. 蓝莹莹人设。法律天...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Dorcas 607人喜欢
本来很期待,看了两集发现白瞎了阵容,一公司名不副实、脑子好像集体被门夹了的“精英”,除了素质低没看到哪里高知,把精英塑造得比菜场砍价大妈还不讲理。一场上电梯的戏份,直接给写字楼里的白领集体扣上自私自利、蛮不讲理的帽子。男主有时间在电梯掏名片装十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空明流转 26人喜欢
因为前段时间为了写《C++模板进阶指南》看了大部分C++11的标准,所以就顺带着读了一下《Effective Modern C++》和GotW查漏补缺。 虽然我现在读这本书已经不像当年读《Effective C++》和 《More Effective C++》的中译本那样兴奋了,因为大部分内容都已经知道了。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和一些被整理出来的特殊用法,还是有一种哎哟卧槽的感觉,比如讲using的那个Item,还有对于auto/declexpr/type deducing的解释。 整个Effec...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围城观者 97人喜欢
《C++程序设计语言》这书鼎鼎大名,C++语言之父亲自写出,无数牛人推荐,如雷贯耳。 恰好部门采购一批技术书籍,我就挑了这本。虽然是众人推荐的入门书籍,但是也有人持不同建议,加之又贵,所以直到最近才有机会一睹芳容。 曾看到有人评论对本书推崇之至,“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会不断窃喜的小书,需要用心体会,反复咀嚼。在阅读过程中,请特别留心Bjarne先生强调了什么,又对什么一语带过。” 我挺反感对一种东西吹捧上天,这...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蓝色波丽露 325人喜欢
剧版上线第一周,我几乎是不间断地看完前十集。 整体演员演技非常在线,导演镜头感也很唯美,看着挺赏心悦目的,配乐恰到好处。很多截图视角真的屏保级别,剧照也真的美啊! 我认为前六集水平较高,但第七集开始有点莫名其妙了。虽然经典台词很多都很神还原,但剧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henghengjiji 9人喜欢
在这本书之前,刚看完《股市奇才》。《股市奇才》好象武侠中的江湖,各路大侠各有各的独门绝技,呼风唤雨。而且,更重要的是,丫们都发了。再看这本书,宛如浇了一盆凉水,钢铁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市场先生”很精,你想占它便宜没门。那些大侠们都是吹牛逼,大部分都被“市场先生”弄死了。所以,还是入股市场先生,跟着市场先生赚钱好了,也就是买指数基金。 这本书有两个重点:1.对各种投资理论深入浅出的介绍,比如CAPM...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xiaogui 3人喜欢
一直上当当,前段时期去书城逛了一圈,被显要位置的重点畅销书名雷的皮开肉绽,死去活来,先是一本叫《卖的太晚》,接着是一本《牛市、熊市、猴市投资策略》,才发现这年头为啥没有人抄底了,都改行出书去了。 哎,太多泛滥的金融类书籍,从货币战争到石油战争,最后的粮食战争,从长线是金到什么短线是银,最后什么长短结合,有种应付高考选参考书的感觉,不过也只有你最后认真读完,才能明白那些书就像一些股票一样,不要花费...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如初 12人喜欢
2016年底,我辞去北京的工作,在家陪伴父母一个月后,以H4的身份于17年2月返美,结束异地,正式开启了婚姻生活。日子在闲适和焦虑中切换,忽悠悠就走到了年底。这一年我都干了什么呢? 攀岩 团聚第二天,时差还没倒过来的我就被家属拽到岩馆考了临时的belay license,从此半推半就走上攀岩之路。爬了三个月后,开始真正对这项运动感兴趣。半年后,废掉了自己第一双攀岩鞋。在家属的带领下,开始在户外爬一些top rope。也因为经验不足受了小伤,导致最近爬得没什么进步。到现在,上墙之前心里还是会怕,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如初 42人喜欢
攀岩一年,除去真正爬墙的时间,我的大部分时间好像都在挑选攀岩鞋。 以主岩馆Planet Granite给我颁发的belay license上的日期为准,今天是我掉进攀岩坑里整一年。回想第一次在北京首体尝试上墙被吓得魂飞魄散的样子,怎么也想不到攀岩竟成为了我至今为止坚持最久的运动。爬了一年,从最开始的半推半就,到边怕边爬,再到后来慢慢享受,也算是真正入了门了。 我最初有点儿喜欢上攀岩是被其蕴含的美所打动。新手如我,上墙四肢僵硬得很,是在岩馆观察高手们爬墙的过程中,才发现了攀岩丰富的可能性:轻盈而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iao 12人喜欢
今年最值得一提的是养了一只变色龙! 年初回国参加的堂姐的婚礼。 一月末,阿飘回家过年。留守的室友们在家包了饺子。除夕夜把去年写的文章投了出去,不幸年未过完即被拒稿。懒于改写文章格式,便直接转投该杂志旗下子刊。 三月初,再一次参加学校举办的一个神经科学研究奖(O'Leary Prize)的竞争。去年参加而落选,今年开始报名的时候,老板发邮件说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try, try again!" 。终于今年幸运地赢得了这个奖,对比去年学到的经验是:要...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tYi已被停用 6人喜欢
最近感觉被江歌的事件刷爆了。一开始不小心点进去看了几篇,后来实在是不敢看了。一多半文章的调子都很高,不管站在哪一方,总是道德上厉害得很的。至于那些什么心理学啊网络大侦探啊就更是厉害得很。 我实在是觉得,杀人案这么复杂的事情,基本的事实调查就不是我们普通人搞得定的。何况之后的舆论发酵也有一年之久,而舆论场上的事情,潮起潮落,又有太多在事后完全体会不到的东西。所以如果是单纯的暴力犯罪,就在犯人和受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insightlight 1113人喜欢
2016年12月29日,大概又是一个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名叫SkyNet,哦不,是”Master”的围棋AI,开始了第一次对人类的血洗。 在弈城的第一晚,Master十战全胜;第二日,横扫韩国第一人朴廷桓九九段、世界第一人柯洁,比分都是2比0;第三日,陈耀烨九段、金庭贤五段、范廷钰九段、芈昱廷九段和唐韦星九段依次落马;再之后是古力、时越、金志锡、井山裕太;到了1月4日,聂卫平老先生以7目半落败。最终战绩,Master 60胜0负1平(平的那局是因为掉线) 自此,Artificial Intell...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serein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