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XY
来自: XY (Yugoslavia) 2018-06-19 18:19:04创建   2024-06-02 11:35:03更新
来自:豆瓣广播

从暮的广播: #想去的地方# 蓬溪,高峰山, 独特的道教八卦迷宫建筑。 图源见水印。 貌似16年还着了火,还好损失不大。 感觉这种木质建筑真的很脆弱, 想去看就要早点去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黄油老虎饼 266人喜欢
关于欧洲历史木屋架的冷知识集锦 (本文非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比于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的重要性,欧洲屋顶在建筑史中长期处于隐匿状态,无缘于各种风格变迁,也少见于建筑史。<1> 即使建构(Tectonic)的希腊文原意为木匠或建造者。但木建造常常只出现于西方建筑史中 primitive hut的起源章节,或仅作为希腊神庙的早期原始原型被提及。大家都默契的无视了一点事实: 除万神庙等几个著名穹顶外,几乎所有欧洲19世纪中叶之前的建筑物,无论是教堂,宫殿抑或民居,顶部均为木结构屋顶所覆盖。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摆哈讲座 130人喜欢
刘妍:看不见的构架 我们对西方的教堂都比较熟悉,在教堂里抬头能看到的是穹顶,而今天要讨论的结构一般是很难有机会看到——就是藏在这层穹顶之上的木屋架,所以我们这期讲座的题目叫“看不见的构架”。(见图1) 不只是我们中国,欧洲同样有非常久远的木构建筑历史...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包子 82人喜欢
这篇是今年一篇课程论文的部分节选,上学期末在导师工作室做了一次关于之前项目的分享会,一位师兄提出了关于土木建筑中围护结构做法的一些疑问,借由这个问题,便往下对一些土木建筑改造中的构造概念做了些梳理,希望能有些讨论,同时感谢@黄油老虎饼对此文做出的指导。 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存在着地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外围护的策略。北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使得土木建筑的外围护以建筑保温为主,而在传统土木材料的限制之下,以加厚同种材料的墙体和屋顶厚度为主要方式;南方夏热冬暖地区,传统土木建筑主要以夏...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陈力子的广播: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杭州西湖,当时文坛大V张恨水一篇《西湖十可厌》讲的就是1934年的西湖,不知换作今日,张先生能发多少个厌字。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暂不留名 78人喜欢
研究背景 在福州最经典的城市景观老照片中,分明可见福州的封火墙有白与黑两种颜色,甚至还有黑白相间的拼色墙面(图1~2)。有别于其他多数地区,福州的传统墙面本就有两种不同的颜色——白灰和乌烟灰。传统民居、庙宇的外墙、马鞍墙常用乌烟灰,偶见白灰、红灰等其它颜色;大型建筑如福州白塔、南门均刷白灰;外国人建造的领事馆、洋楼几乎都是白灰或其它浅色。这说明,在福州传统建筑中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使用黑色墙面。 相较白灰一直沿用在房屋装修中,现代人一般无法理解黑色墙面,而直至福州三坊七巷开始修复,这种传统墙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starry 43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不全 10人喜欢
每周四晚上的学院之夜,一群年轻的建筑学者齐聚一堂,有的喝醉了,有的没有。 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德州骑警。但是现在,他们都在一张大白纸上玩绘画接龙游戏。 游戏规则非常简单:每个人轮流在纸上画建筑的平面图,时代不限,类型不限。后来的学者认为,这样的绘图接龙游戏是来源自超现实主义者们发明的“精致的尸体”接龙游戏。 名字“精致的尸体”是取自第一届超现实主义文字接龙游戏的成果:“新鲜的尸体应该喝新酒。”中的头两个单词而成。洋溢着一种毫无意义的怪异气质。后来渐渐演变成了绘图接龙游戏。规则是将一张纸折三折,轮流在上面画图。后一个人只能看到前一个人的一小部分成果,并以此来接龙绘画。 这样画出的成果总是超乎人想象的怪异可爱。 我们的德州骑警们也对这种形式的游戏乐此不疲。尤其是科林罗,据海杜克说,科林罗每次到最后都很高兴。 为了不让建筑师无聊的本性毁了一切,他们一定会邀请一些非建筑人士来搞砸这接龙的几环,然后再苦...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远古超萌武士 101人喜欢
卷材为什么会失效? 防水层不会因为持续的小雨失效,但会因为急暴雨而失效。暴雨时,排水速度不够,积水淹没卷材,或进入室内,卷材顶端不密封就会引起失效(密封是用防水涂料,压条打胶不算)。为了避免失效,平屋顶设计有一系列要注意的点: 因素1:找坡方向 下面分别时向内,向中间,向外三种情况,卷材就地上翻,所以顶部平齐或沿完成面波澜起伏(上翻高度,瑞士12cm,德国15cm,国内25-30cm)。 向内的话,墙角容易失效。向外,女儿墙容易失效。向中间,风险平衡,紧急蓄水量最大。 因素2: 坡度 因施工精度...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青简 1649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建筑工房主页君 87人喜欢
作为设计驱动媒介的图像——数字可视化的设计工具 作者: 奇妙 编辑: Gegen (本文阅读时长约15分钟,共分三节。) 01 题记 1972年世界范围的大事件不少,尼克松访华、美苏签订限制战略武器的重要条约,都算得上历史进程的拐点。不过对于建筑学而言,尤其是对于在今日建筑学话语中举足轻重的瑞士建筑圈来说,恐怕更令人铭记的是,40岁出头的 Aldo Rossi 结束了不久前被母校米兰理工解聘后在家赋闲的日子,离开家乡大都会米兰,来到瑞士小城苏黎世,就任瑞士联邦理工大学 ETH 的客座讲师。 不久...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Helicopter 469人喜欢
"You cannot change the world, but you can set an example to it." - Alvar Aaalto 在赫尔辛基的Alvar Aalto特展上,我第一次了解到Pamio肺结核疗养院。这位芬兰国民建筑师/设计师不仅设计了整栋建筑,也包办了室内设计、照明和家具设计。 展览复原了当时的病房,看着平凡无奇,但了解过时代背景和设计细节之后,着实感动。 Aalto认为,如果正常人是「垂直人」,病榻之人就是「水平人」。因此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要从水平人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Francis 51人喜欢
Soft cell: the minimum dwelling by Pier Vittorio Aureli, Martino Tattara Co-op Interieur是汉斯·迈耶(Hannes Meyer)拍摄的一张房间照片,室内仅放置了几样可折叠的物件作为家具:一张床、一张放着留声机的圆桌、两张椅子(其一挂在墙上)以及一个摆着罐子的搁架。迈耶把照片裁剪后用于自己在1926年Das Werk杂志中《新世界》一文的配图——一年前,德国评论家阿道夫·比恩(Adolf Behne)已将此照片...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时间 3201人喜欢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自:一席(ID:yixiclub)| 讲述者:麦高登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主任 教授| 工作最终是不适合作为生活的意义的,异化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热爱我们的工作,工作是因为必须,而不是想做。 以家庭作为生活的意义也很脆弱。在婚姻伴侣的选择上,人们常常做出错误的决定。 还有死亡的问题。如果我们认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么活?我们的社会应该如何架构? 关于生活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我想分享四个可能会有用的建议。 第一,相信所有你可以相信的意义。我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远古超萌武士 176人喜欢
超话1:材料性vs建造性 Johan Celsing做的这个森林墓地火葬场还是值得关注一下的,主要是那个雨棚:天蓬是砖,墙面是砖,屋顶是砖,地面也是砖(细看还有渗水与不渗水的区别),那种材料的整体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还有那道光,灵动的很。 在具体做法层面,这是一座混凝土称重的建筑:砖有时候是真的砖墙,有时放在模版上跟当混凝土共同浇筑,有时候被粘在砂浆上纯粹当饰面用。尤其是入口处,贴的像砌的一样,这建造上的诗意就出来了。 但是真做成这样也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构造要到位,各种连接用五金件,各种防水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居士的草图纸 69人喜欢
巴西建筑师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的作品在社会性和建筑本体之间找到平衡,尽管认识到贫富日益分化的世界不可能靠建筑来拯救,但他也相信世界不可能靠今日先进的媒体技艺与贪婪的市场相结合而达到可持续性。 原文发表于 澎湃新闻市政厅专栏(2018-10-25 ) ,谢绝转载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1928年出生于巴西圣埃斯皮里图州的首府维多利亚。他早年毕业于位于圣保罗的麦肯齐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959年,受他的老师维拉诺瓦•阿蒂加斯(Vilanova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HAW的黏土磚 137人喜欢
当今研究建筑图像表达、技法与思考这一领域,必须要看的建筑学领域的历史理论著者至少会从Joseph Rykwert, Anthony Grafton, Robin Evans, Wolfgang Lotz, James Ackerman, Dalibor Vesely, Alberto Perez-Gomez, Mario Carpo, Vaughan Hart……一直排下去, 如今又...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amigojeff 54人喜欢
(本文译自italianways.com有关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 【弗朗切斯科·安德雷亚尼(Francesco Andreani)是一位翁布里亚大区特尔尼的建筑师、大学教授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他将引导我们进入阿吉普(AGIP,意大利石油总公司)加油站的引人入胜的世界——遍布全意大利的二十世纪艺术的小型范例。】 数量可观的小型二十世纪艺术作品遍布意大利,他们常被认为是失去的意大利建筑黄金年代留下的痕迹。 大部分AGIP加油站——是的,就是我谈到的艺术作品——是由马里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黄油老虎饼 111人喜欢
一本让你在学习茶堡话的同时学习法语,并且教授杜鹃尾巴摆动方式的预兆等的生存小贴士的词典。 本文禁转载(词典引用部分版权归向柏霖所有) 2015年9月底,在到处收集粮仓资料的时候,被马尔康县的文保工作人员带进了沙尔宗乡。他们认为这个区域还存有最为古老的碉房群(就马尔康区而言),我有很大的希望能看见在藏语里被称为崩康的井干粮仓。 这个区域在四土时期被称为茶堡区,以境内径流最大的河流茶堡为名。法语为Japhug,茶堡话以音标标出为 tɕɤphɯ . 它位于嘉绒农区的卓克基土司辖境的最北端,北部就是安多...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了不起频道 11人喜欢
[视频] 在海南,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漂流在海上,以船为家,随水而动,把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装在一艘小船上。 他们就是疍家人。 俯瞰南湾新村港,一口口渔排网箱呈“井”字形连片排列在海面上,一间间小木屋散落在渔排上,渔民在木屋起居饮食,渔排之间的“街道”上船来船往,渔排上的狗儿警惕地“站着岗”,猫儿则懒洋洋地趴着睡觉。 这就是海南陵水新村镇“疍家人”的海上田园。 新村港,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所以这里的居民得名为疍民,而这群疍家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疍家人的...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3 24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XY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