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个讲张老师的帖子

两洋之间

来自: 两洋之间
2010-06-09 15:12:4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0-06-09 16:20:51

    [内容不可见]

  • 折桂令

    折桂令 2010-06-09 23:10:52

    致敬!

  • yun_ght

    yun_ght 2010-06-10 17:49:18

    大好形势下,继承和发展并不矛盾,还是要大力地向老师学。到我们这一辈,所有的戏加起来要凑200出,都已经够呛了。昆曲不能永远都是一出《游园惊梦》。不管什么戏,不管戏怎样,首先应当全部继承下来。有些老师年纪也大了,教不动了,这事得抓紧做。我觉得不分南北,还是要组织演员学习班,组织老师来教,不能只让一两个人来教。只要有所长,只要是别人没有的,都应请他们教给学生,留下来,这样昆曲的传统剧目才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和合理的保护。哪怕只有一点大概也要,也请他们教,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将来才能继续挖掘、整理,使之得以丰富、完善起来,从而焕发光彩。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那就多请外来的和尚念念经,决不能有几出戏就满足了。 ———————————————————————————————————— 这句话我觉得已经道出了以后昆曲发展的真谛,问题有几人听得下去呢?

  • 折桂令

    折桂令 2010-06-11 00:43:38

    这篇文章几年前就看过了,算下来也看过很多遍了。现在再看,还是看不够,还是很受教益,张老师说的非常好,点到了昆曲传承发展的关键,说的很透/很典型/也很全面。 非常有价值。 八十年代,当时全国搞过很多期的 传习班,当时抢救传承了很多剧目,有不少剧目虽然现在舞台上也很少见,但毕竟老师身上还有。。。。。。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当年学习的主力,现在都到了晚年,又一轮重要而关键的传承又摆在昆曲面前,可以说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候。 。。。昆曲似乎总处在这样一种状态 这几年,文化部又搞了几期 传承学习班,但无论从规模和时间/数量上,都较八十年代要差很多, 而且这几年的传承班(在上海办的),传承的剧目数量很有限,而且很多生冷剧目并未包括进去,每期班的时间也短,。。。。。现在确实又需要搞一次大规模的 传承学习了。 毕竟当年作为学生的主力军,现在也都到了七十岁上下,最小的也六十五左右了。 可以说是又一次危机呀,,希望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在表面的繁荣下, 这个最根本而且最重要的昆曲的生命线-----传统剧目的传承,不要被忽视。 昆曲的剧目流失的太快了不行,传承走味了也不行 慎之慎之啊

  • 折桂令

    折桂令 2010-06-11 00:44:47

    这篇文章点到了昆曲的关键,过去有针对性,现在仍然有针对性,非常好

  • 两洋之间

    两洋之间 楼主 2010-06-11 09:44:22

    惭愧,大家看的比我认真多了。我是绝对的门外汉和外行人。刚刚开始感兴趣而已。

  • 彭彭

    彭彭 (居然有这么多叫彭彭的……) 2010-06-11 09:59:05

    刚刚看到的时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是推荐了一下,没有发表意见,现在只能坐地板了。一直比较赞同老师的观点,要保护就要先全盘继承下来,才能有发展。不知道是不是国家提倡创新提倡大发了,现在的昆曲继承的少,创意的多,都变了味,还自觉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大手笔。我辈还是要好好努力,争取多学些剧目,也算为昆曲艺术的传承尽些绵薄之力吧!

  • 小司马

    小司马 2010-06-11 10:34:10

    尊敬

  • 折桂令

    折桂令 2010-06-13 10:24:23

    是的,支持。业余曲友也利用自身条件多学些剧目,也算是为传承尽一份心力。学了要学牢,要完整,演唱的路子不要走样,不要发挥,曲友学习一定坚持原汁原味,老师怎么教的,就怎么继承,有个人理解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但是不要改动,这是必须的。这也是曲界的长处与传统所在

  • yuwen

    yuwen 2010-06-13 18:25:28

    唉想来想去也只是个继承权的问题呀。

  • 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 2010-08-18 21:16:37

    亲爱的,太惊讶了!!在查昆曲社的消息,居然在这里看你写的文章!!我正打算去北昆学曲。又觉得太远,不行就北大吧

  • 秒速一千万

    秒速一千万 2010-11-11 23:16:46

    现在陶然曲社还在活动吗?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56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