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简称

所谓“翻译的简称为译,不是翻”,依据何在?
1. 菩提树……《西域记》谓之卑钵罗,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汉翻为道树。(《酉阳杂俎前集》第18卷) 2. 翻……翻译:夫翻译者,翻梵天之语……(《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346页引《翻译名义集序》) 3. 翻……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57页) 4. 翻……翻译: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汉语大字典》第2版缩印版第1744页) 5. 梵语多陀阿伽陀。亦云怛闼阿竭。后秦翻为如来。 (《翻译名义集》) 6. 阿罗诃。秦云应供。大论云。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亦翻杀贼。又翻不生。观经疏云。 天竺三名相近。阿罗诃翻应供。阿罗汉翻无生。阿卢汉翻杀贼。 (同上)
由以上例证可知,翻译的简称可以是翻,不必强行定为译。
人被捧惯了,捧久了,没遇到挑战,就会缺乏自我批评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周围聚集的也不是诤友,而是谀臣,无助于他们提高自身水平。
狄鞮 南充 2024年10月4日

原日记的例子确实简单,可是简单的错误在哪里?我们在谈“翻译的简称”是不是一定是译,而我的例子已经说明其简称也可以是翻。这种观点怎么就不成立了? 所谓的论文在讨论翻、译的区别,根本不影响我的结论,因为翻译这个整体在某种情况下仍然可以指“翻”,例证里说得明明白白。 要否定别人的观点就要直接否定别人的证据。不直接否定,马上扯其他的,那就是胡扯。别人说东,你说西,还说自己是对的,那也是胡扯,还是单方面宣布胜利。 你们这些人连别人的观点都看不懂,习惯了东拉西扯、随便点评、抖机灵、假自嘲、说风凉话、扣帽子,不敢跟别人正面交锋,美其名曰“不屑于跟别人讨论”,实在是软弱而没有自知之明。 你们这些人当中有研究古文的,也有翻译了几十本书的英语翻译,有写书评的,有出版社编辑,有新闻媒体执行主编,有大学老师,有在读博士,有法国留学归来的,有身在美国的,有去了日本的,还有各种程度的网络红人。那又如何?我一点都不虚你们任何一个。有本事跟我大战三百回合。说我戾气很重?我还真是戾气很重。说我偏执?我还真是偏执。你们除了扣帽子还有什么正经本事? 你们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你这些废物,给我提鞋都不配,只有在角落里叽叽喳喳的本事。 什么没有结论?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什么陷入自己的逻辑出不来?你们这些不敢彻底讨论的废物。你们这些中途逃跑的废物。你们这些假客观、真虚伪的废物。你们获得自信是因为你们的对手太弱。遇到我算你们倒霉。我就是来让你们丢人现眼、原形毕露的。 说我碰瓷?你们这些写小说的废物,有本事想出什么新玩意儿吗?你们的本事就是把陈词滥调包装起来。 夏登山算个屁。你们也算个屁。有本事的话,直接说“唐帕、蒲义”怎么来的嘛。你们行吗?你们十辈子都啃不了这种硬骨头。东拉西扯,废话连篇,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狄鞮 南充 2024年10月14日
-
风起湘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0-07 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