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姆.帕察出使北京考
阿拉姆.帕察('Alam Pacha。《宣宗成皇帝实录》中作“爱连巴依”)为1834年前往北京谈判的浩罕使节。因为缺少相关史料,所以相较于1832年清-浩罕议和,1834年的这次谈判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很多问题(如浩罕使者的身份与浩罕汗国的诉求)尚待进一步考察。因此本文将介绍浩罕波斯语史史籍《将士传奇(Ghara'ib-i Sipah)》中的相关记载,以期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关于1834年谈判已有的研究可参见:
L.J.Newby(2005),《帝国与汗国(The Empire and the Khanate)》
Sh.Qo'ldoshev(2017),《阿拉姆.帕察出使中国考(АЪЛАМ ПОЧЧАНИНГ ХИТОЙДАГИ ЭЛЧИЛИК ФАОЛИЯТИ)》
约瑟夫.弗莱彻,“新疆:玛赫杜姆家族与浩罕”(收录于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译本上卷)
一.阿拉姆.帕察其人
《将士传奇》是一部由浩罕文士塔吉尔.忽毡迪(Tajir Khojandi)于1864-65年间撰写的波斯语史料(今保存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手稿编号5408),而与阿拉姆.帕察1834年出使相关的记载则集中于《英勇汗王的战斗之章(Dastan-i Ghazi Shudan-i Khan-i Shuja'at-nishan)》,也就是原手稿15b-21a这12页内容(这十二页内容的影印件已附在本文文末)。
塔吉尔将阿拉姆.帕察的名字记作('Alam Pacha),与现存其他文献均有所不同——'Alim Mingbashi(《伊米德史》)、Alim Patsha/Alim Badshah(《瓦里汉诺夫全集第三卷.关于南路(小布哈拉).......)》、《1862年英印西北边境诸国的贸易与资源报告书》)与'Alim Bay/爱连巴依(《宣宗成皇帝实录》)。Pacha(پاچا)一词并不见于波斯语中,但是在突厥语中,此词却可作敬称使用(当代乌兹别克语里的Pochcha一词是也)。虽然博迪阿里耶夫等语言学学者认为Pacha一词即来源于Padshah,但是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广泛的承认。因此,笔者个人认为Pacha一词不能与Patsha/Badshah等同。在这四种名字中,唯有'Alim Mingbashi是最不可能的。因为在浩罕汗国内,明巴什是官秩最高的职位,而在穆罕默德.阿里汗统治时期,并未有名为'Alim/'Alam的人担任过明巴什一职。而其他三种名字均有其合理性,因此在没有其他史料进一步佐证的情况下,本文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排除。
有趣的是,乌兹别克学者雅库柏夫曾在其《略记塔什干与浩罕的犹太人》一文中指出,爱里木伯克(阿拉姆.帕察)本是犹太人出身,原名为希伯来语中的乔拉(Giora)。雅氏所援引的文献有二:一为浩罕波斯语编年史《塔什干新史(Tarikh-i Jadida-yi Tashkand)》(转引自苏联学者契诃维奇的《论塔什干》一文)。根据契氏的研究,《塔什干新史》的作者毛拉.萨利赫.和卓在其著作中回忆了塔什干犹太人的状况并提到其中有一位犹太人曾作为迪万别吉出使中国,其经历似乎与阿拉姆.帕察相同。二为清朝方面的文献(转引自苏联学者库兹涅佐夫的《中亚边境上的清帝国》一书)。根据库氏的研究,清朝方面将第一任浩罕阿克萨卡尔称作“刁格拜”,而亦有记录称阿拉姆.帕察在1834年谈判后即被任命作阿克萨卡尔。
但是事实上雅氏的援引仍然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塔什干新史》的原文中明确地指出了“犹太使节”之名——祖胡尔.迪万别吉(Zuhur Divanbegi),而此人是在穆罕默德.阿里汗的父亲奥玛尔汗统治期间奉命出使喀什噶尔的,从未到达过北京。虽然契氏诚然漏记此名,但雅氏在不能检查原文的情况下便贸然将此“犹太使节”等同于阿拉姆.帕察,确实有失谨慎。其次,清朝文献中的“刁格拜”当指1832年参与议和的浩罕使节杜格巴依(Dughar Bay),将其名比对作希伯来语”乔拉“同样不能令人信服。
乌兹别克斯坦学者清-浩罕关系史学者库勒达什耶夫在其《阿拉姆.帕察出使中国考》一文中认为,阿拉姆.帕察与1832年参与清-浩罕谈判的伊禅哈吉(Ishan Hajji)为同一人。他写道:“当然,1832 年1月13日浩罕和中国签署协议时,阿拉姆.帕察的表现非常出色。 上述的伊禅哈吉(依山阿吉)正是阿珲阿拉姆.帕察,而伊禅哈吉这个名字在很多中文文献中也能找到。“很遗憾的是,库勒达什耶夫并没有为他的论断提供任何依据——为什么伊禅哈吉会与阿拉姆.帕察是同一个人?
在此,本文先简要介绍一下库氏所提到的这位伊禅哈吉:伊禅哈吉本为清朝方面1831年派往浩罕的使节之一。但是当使团抵达浩罕后,却遭到了浩罕汗王的无理扣留,直到1832年浩罕遣使议和时才跟随浩罕使节一道归还。而在1832年议和结束外,笔者便没有查到任何关于此人再从事外交活动的记载。若此伊禅哈吉确实与阿拉姆.帕察为同一人,那么为什么熟知此人的清朝方面不用”依山阿吉“之名称呼他,而是另外采用”爱连巴依“呢。
另外,根据《将士传奇》里的记载,阿拉姆.帕察的事迹似乎也与此伊禅哈吉相去甚远。兹胪列史料两则如下:
1.哈克库里库里向汗王(穆罕默德.阿里汗)提议道:”如果亲自派使者去见大可汗就好了。“
(于是)汗王便下令寻找合适的人选。他们当即找到了一个叫阿拉姆.帕察的人。这个人思维敏锐,身材魁梧,谈吐得体,令人印象深刻。(《将士传奇》页15b)
2.大可汗问道:“你为何要把哈克库里叫做明巴什?“
阿拉姆.帕察回答道:“明巴什有一千只手,就像他有一千个头那样(译者住:此为文字游戏。在突厥语中,除了千夫长外,明巴什亦可理解为一千个头)。他每用一只手攻击就可以杀死一千个人。
(大可汗又问道:)“除了他外,你们那儿还有什么大人物?”
阿拉姆.帕察再次回答道:“有许多显贵在为可汗效劳。像下仆我已经侍奉汗王一辈子了,因此这次才能荣膺使者之任。而像我一样为汗王效劳的,现在可还有数千号人呢!”(《将士传奇》页17a-b)
从这两则史料来看,这位“阿拉姆.帕察”应该是长时间在汗廷任职(或者说,至少与浩罕宫廷存在联系)才对。但是如果伊禅哈吉是在1832年-1834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转而为浩罕国君效力的话,那么当着自己旧主的面夸耀“像下仆我已经侍奉汗王一辈子了,因此这次才能荣膺使者之任“似乎有违情理。
而在瓦里汉诺夫等人的记载中,阿拉姆.帕察也同时具有商人这一身份。虽然塔吉尔在《将士传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阿拉姆.帕察是否具有商人的身份,但是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两处地方是暗示过这种可能的。第一,塔吉尔在记述阿拉姆.帕察的中国之行时,花了大量篇幅记载他对中国茶叶与瓷器的观察(页19b-21a,总共6页,占相关内容页数的一半!)。而茶叶与瓷器,正如塔吉尔在文中所引的诗句——”不贩茶叶羞言商“(《将士传奇》页20b)——所言,正是彼时中亚商人所感兴趣的商品。第二,塔吉尔本人便是商人出身(其笔名塔吉尔的字面意思就是商人)。之所以塔吉尔能够记录下这些其他浩罕编年史家未载的内容,恐怕也正是因为他在行商时曾与阿拉姆.帕察结实,能够亲耳聆听他的事迹。
二.阿拉姆.帕察的出使
在从穆罕默德.阿里汗那里收到”赠送给中国大可汗的礼物和书信“后,阿拉姆.帕察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虽然清朝方面宣称这支浩罕使团轻松地获得了进京的资格(”霍罕伯克因准令通商免税。实深感激。遣额尔沁爱连巴依等恭赍表贡。恳求年班入觐等语。该伯克谨备表贡。遣使入觐。实属恭顺。自应准其随同年班各伯克进京瞻觐。“),但是在塔吉尔笔下,清朝回疆地区的官员一开始并不愿意为他们放行。塔吉尔如是记载道:
离开首都浩罕后阿拉姆.帕察跋山涉水。当地的安班(Ambal)在他抵达喀什噶尔后敬重地款待了他并为他履行了使节之礼。安班对他说道:“无论你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会在这里给出答复。”
对此,阿拉姆.帕察友好地回答道:“这是伟大的汗王给我的旨意。无论如何,只要真主惠允的话,我都会亲自到大可汗那里(完成汗王的命令)”
安班又说道:“可是自从卡延诸王的时代起,就没有使节能够抵达北京。你们在这里拿了答复就赶紧回去吧。”
阿拉姆.帕察再度回答道:“此事与你无关,我只听从汗王的命令。”
就这样,阿拉姆.帕察离开了喀什噶尔地区并进入了叶尔羌。在那里和(接下来的)阿克苏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当他靠近北京时,(官员们)告知大可汗——有一位穆罕默德.阿里汗的使者到了。大可汗听罢便下令将阿拉姆.帕察带到夷使馆(Elchikhana),让他们先安排宴会与御袍好生招待着。四十天后,大可汗方才下令召见阿拉姆.帕察。(《将士传奇》页15b-16a)
在召见阿拉姆.帕察后所进行的谈判前人已多有研究,所以我仅负责完整翻译新材料(虽然L.J.Newby的书里也收录了一份翻译,但是她那个译本光浩罕国书就有一半内容略去不译......)
阿拉姆.帕察进入大可汗的宫殿(dargah)向大可汗行鞠躬之礼。大可汗观其形貌,觉得他身高奇特,身材魁梧,高贵而睿智。 他们(中国官员)给大使带了一个地方,让阿拉姆.帕察坐下,将可汗(穆罕默德.阿里汗)的书信交到大可汗手中。大可汗召来翻译,命令宣读可汗的书信。 翻译接过信上的印章(Muhr),完整地宣读了一遍。 信中写道:
一奉真主之名——世界的创造者与两世界的指引者。主外无主,唯有祂无人可比,国权属于祂,赞美属于祂;二奉先知之名——两圣地的伊玛目、两界的先知与两世界的主宰;三奉伟大的四哈里发(Chahar Yar)之名——他们每个人都是伊玛目与四带的哈里发(四哈里发各自的赞词略去未译);四奉鄙人之名——至高无上的穆罕默德.阿里汗。
此信由鄙人写给中国的博格达汗。鄙人的血统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世世代代皆为可汗与汗裔(Khanzada)。此外,我们也世世代代——感谢主!——皆为穆斯林(Musulman va Musulman-zada),而鄙人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个国度。如今,鄙人在公正之所敲响国朝福运之鼓——这些还请您务必了解一下。
至于鄙人所做的一切,请您睁眼明鉴。第一次我亲临喀什噶尔进行战斗(Ghazat),而第二次我则将我的仆人哈克库里.明巴什派往喀什噶尔进行战斗(Ghazat),以期诛撒下您的X(Damar,原文如此)。在我这里,直到伊斯特拉夫尚、雅姆、札明与阿赤河(Ab-i Achi)1830年代布哈拉-浩罕的界河)的土地上生活的百姓均向我俯首称臣。倘若真主愿意的话,蒙世界的创造者祂的旨意,鲁姆(罗马)与中国之间(Az hadd-i Rum to ba-had-i Khitay)的土地不日便将由鄙人统治。
哎,中国的大可汗!您必须答应我们下列三件事中的一样。其一,您应该把带到北京(Bajin)去的那些和卓们送到我们这里,他们是先知的后裔。 其二,您应该允许我在您的统治下管理(回疆)七城的穆斯林并能够自行任命阿奇木依据教法治理。其三,您每年应该从北京向我们缴纳一万元宝的贡赋。
您必须允诺这三件事中的一样,不然请做好准备。如果我不聚集起大军在远至哈密(Qumbul)的各个省份中撒下X(Damar,原文如此)的话,我就不是奥玛尔汗的儿子!
使者之言无伪,请您尽信无忧。(《将士传奇》页16a-17a)
在塔吉尔笔下,清帝最终给出了如下的回复:
大可汗对如何回应感到困惑,最终找来了辅臣一起商量。辅臣们都认为除了妥协外别无他法。大可汗问道:“这三个要求里我们该接受哪个?”。辅臣们回答道:“如果我们把和卓们送回去的话,这样会有损您的天威。而且这些和卓还会再度发动入侵的,那时候恐怕就难对付了;如果我们每年给费尔干纳王国送一万元宝的贡赋的话,虽然无损于您的天威——毕竟您还是中国的大可汗,但是以后这些贡赋的金额都说不定会一直增加,直到审判日来临前。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向他们移交回疆七城穆斯林并送上礼物,走和解之路。”这个建议得到了可汗的青睐.......
三.笔者私藏的原手稿影印件(15b-21a)












-
豆友217484672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16 20:27:16
-
从厄尔巴到巴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14 08:35:21
-
瓦洛加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1 15:04:12
-
Ot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8 12:05:23
-
观察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8 23:35:07
-
Antóni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4 23:09:00
-
elsegund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4 20:18:48
-
巴达赫尚冲浪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4 15:26:22
-
Blazk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4 12:34:36
-
望平街胎神娃娃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4 09:23:29
-
虎头虎脑吃不胖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4 08:29:11
-
豆友253406685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15:24:23
-
猫爱吃冻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11:45:45
-
buna1942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10:41:40
-
兀外思史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9:58:55
-
龙川遗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8:25:39
-
Qublat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8:22:04
-
walkera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8:11:20
-
اختر دخت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3:08:38
-
Teddy0704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3:03:53
-
非流顿牛体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1:11:06
-
Margani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0:22:02
-
闭嘴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0:16:33
-
简章 纸短情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0:12:42
-
Rubic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0:06:35
-
weictsa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0:03:40
-
周宗澍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2 23:57:36
-
长湖镇木桶回收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2 23:54:52
-
Brahamowsk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2 23:52:39
-
晚来天欲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2 23:52:23
-
清风不堪酬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2 23:51:22
萌新复读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达瓦齐覆亡记 (12人喜欢)
- 随笔 (9人喜欢)
- 安达里布王政书(Shahnama-yi Divana Andalib) (14人喜欢)
- 无题 (12人喜欢)
- 无题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