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讨论养老的话题总结
三十多岁后,身边很多人都在琢磨养老的事情,大家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都想到达同一个彼岸。
大家这么早着手考虑养老无非来自于没有安全感,
大环境来说,经济不好,下行周期,大家的预期都偏保守,风险回避,加上35岁求职困境,中年失业,人就负增长,一方面寿命增长,有更多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在体制外的,年纪大一些很可能就找不到工作了,即使不考虑到通货膨胀,退休金能覆盖生活(香港退休金就是生果金),我们在失业和领到退休金之间这段半退休期间如何度过,不过在下行周期我的观点是,活一天是一天,因为不一定有以后呢
就家庭来说,生育和婚姻原来最大的养老保险,现在在高离婚率,子女极高的养育成本和难就业之下保不准就是最大的风险,“有了盔甲,也有了软肋”,很多人特别是基友已经不指望这些,只能靠自己了。
我和身边朋友大概的观点都围绕着钱,增量或者存量:
1)已经三十多岁了,要还是工薪阶层,成为资本家的可能性忽略不计了,已经不做发财梦了,有无限可能这样的想法还给年轻人吧,工薪阶层养老多多少少都要凑合一下;
2)增量是工资(劳动收益),或者投资收益,投资呢多种多样,房产股票甚至奢侈品包包,我们已经是工薪阶层的普通人了,投资跑赢大盘的可能性也可以忽略不计了,不然我们一定会当主业做的,所以就是要在有限的工资收入里面做好分配,也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3)这里面把房产单拿出来说,衣食住行就住最特殊,在我大环境的前提假设下,买房子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因为可以有很多方式实现住,成本都比买房子低,而且风险小,刚需买房我觉得是伪命题,就比如说在一线城市,普通的工薪阶层、打工人,可能需要一辈子的积蓄才能买下一套住房,还是加很高杠杆的情况下,赌博的成分太大了,赌国运,赌房价不下跌,赌自己不失业,工资不下降,哪一个链条断裂后果都不堪设想,如果没有买房的话,不买现金流会充盈,对目前的生活是很友好的;
4)在我们养老之前我们还有爸妈,这个是必须要考虑的,这个预算一定要留充足,因为在人生最后的10%需要的钱可能是一生的一大半。
5)养老靠自己,这里面强调自己而不是家庭,因为我上学时候研究方向是family,parenting,aging,上学的时候有一阵子都是泡在养老院里,鉴于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在我们老的时候,人工成本会非常的贵,养老院的看护比,养老院的价格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延长能自理的时间,能自理在金钱和精神上都是宝贵的财富,
6)在老的时候减少生活成本,在不需要大量医疗的期间去便宜的地方,财富固定,想要用的更久就一定要摊薄固定成本
7)跟朋友养老有一定难度,大多存在大家的想象里面,每个人自身财务情况和身体状况千差万别,而且是朋友跟共同生活是两回事,请参见老友记
-
敢惹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12 20:58:49
-
HH峰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4 15:45:56
-
秘冬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8 14:54:50
-
AMcvo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8 23:58:16
-
风雨彩虹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08 22:42:09
-
威尔和春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5 20:03:04
-
豆友4104547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5 18:17:53
-
钟意宫崎英峻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5 17:43:43
-
乌仁都希·隆冬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5 13:32:3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5 13: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