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昆曲曲社史料三则(未定稿)
民国上海昆曲曲社史料三则
上海曲社的历史,据传最早可以上溯到道光年间的曲局“姜局”,近代以来,上海经济繁荣,昆曲亦颇为繁盛,逐渐取代苏州、扬州成为南方昆曲第一大码头,史料中可考的昆曲曲社有五十余家,其中规模较大者有赓春社、平声社、同声社、粟社等,不可考者更多,本文所记即是三家较少提及的上海曲社。
一、昆曲乐存社
2022年8月,上海博古斋拍卖,有上海朋友购得《故宫爨本贩马记》一册。此书不算稀少,相关内容曾记于2014年所写的《沈蘅逸藏故宫爨本贩马记印本记略》一文中。然朋友告知,在其所购之书的封面背面有昆曲乐存社记录一条,似未见著录,颇为难得。
所见上海博古斋所售之《故宫爨本贩马记》,封面背面有民国34年8月5日昆曲乐存社落款的信息一条:“本社旨在研究昆曲切磋文艺,期藉斯以重振我国固有之文化,在此草创时期,有仗诸同志热烈提倡,共树艺光。值兹首次同期,承沈常务理事恒一先生捐赠故宫秘本贩马记,以供同嗜,使参予者得人手一册,无任欣慰。特此鸣谢,附识留念。”最后落款为昆曲乐存社,并钤长方形“昆曲乐存社”印章。
沈恒一,又名沈蘅逸,浙江海宁人,民国曲友,生平生卒不详,仅知其号听香馆主,家住当时的法租界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1937年上半年,曾邀请郑传鉴趁演出空暇去教曲。1938年前后,曾与乐天主人(褚民谊)、红豆馆主(溥侗)等发起成立上海戏曲研究会,会员有彭志敏、夏恂如、胡瑞棠、费启松等,集沪上各曲社之精英,每逢同期,曲友汇集孤岛,济济一堂,人数不下半百。1941年10月3日《申报》记载,平声社到沈衡逸家里同期,一天唱了三十多个曲目。四十年代以后,上海戏曲研究会因战事解散,沈蘅逸又参加了赵景深、庄一拂的曲学丛刊社(又称古典戏曲丛刊社),并为赵景深、庄一拂二位编辑的《(曲学丛刊)戏曲》杂志(又名《戏曲月辑》)担任发行的工作,可惜此刊问世仅五个月即因种种原因中断发行,到1942年7月,由沈蘅逸提供脚本,扫叶山房印行的《故宫爨本贩马记》问世。
由此上海博古斋所售之《故宫爨本贩马记》所记信息大致可知,此昆曲乐存社成立于民国34年,沈恒一先生曾在该社任常务理事,并捐赠自印之曲谱秘本以供曲友学习。此时正值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上海光复,百废待兴之,因战争中断的很多上海曲社于此时也开始重新恢复活动,而有更多新兴的曲社于此时草创成立,昆曲乐存社便是其中之一,然该社在昆曲史上似乎未见记载,也未见有曲友前辈日后提及,想来只是昙花一现,存续时间较短,这种情况在民国曲社发展过程中亦是屡见不鲜。
暂记其名,其余信息待日后再行增补。


二、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昆曲组
民国时参加昆曲活动的曲友中,两种职业的人较多,其一是医生,尤其是以中医为多,其中较为出名者有昆山殷震贤、吴江翁瑞午、苏州雷允上诵芬堂雷䍩直、甪直联合诊所的顾景亭、朱承浩等,另一类则是银行业从业人员,据传民国时曾组织有银联社、上银社等曲社,1937年上海交通银行三十周年纪念,就曾请昆曲仙霓社前来演出祝贺。上海银行业昆曲组织,一般是以银行联谊会或者剧社的二级活动组的形式存在,如银联社,全称为上海银钱业联谊会昆曲组,又如上银社,全称为上海银行同仁剧社昆曲组。今日所记的就是就是民国上海两家银行昆曲社之一的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昆曲组。
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昆曲组,简称银联社,又名吟泉社。据《中国昆剧大辞典》中“银联社”的词条所注:该社“全称为上海银钱业联谊会昆曲组。创建于1921年,发起人沈楚成、周文华、王老泉,社址在南京路劝工银行内……社员有周仲宜、柳芸湄、蔡漱六……等二十多人,拍先是陈凤鸣、朱传茗,擫笛沈三明。……抗战后期散伙。”然据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编的《上海银联十三年》一书中所记,上海市银钱业业余联谊会(简称“银联”)由邵君美、张人俊、周睛、韩宏绰等20余人于1936年10月4日发起成立。“银联”设总务部、会员部、学术部、娱乐部、体育部等,到1938年时,娱乐部下设平剧、话剧、口琴、歌咏、丝竹、弹词等六个组,其中并无昆曲,到1939年才出现有昆曲组的记载。1946年6月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以后改称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仍保留昆曲组的设置。1949年12月,“银联”并入上海金融工会。由此观之,则《中国昆剧大辞典》中所记之成立于1921年上海劝工银行内的银钱业人员昆曲曲社,和1939年以后出现的上海银钱业联谊会昆曲组恐非同一组织,彼此是否一定有传承关系,还需要更多史料的证明。
关于银联昆曲社的相关实物资料,之前一直颇为罕见。2022年,偶于上海见到多份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会员证,其中提及了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昆曲组的些许信息。该会员证,名片大小,蓝色卡纸印制,右手书“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正中上书“会员证”,中间是入会者的姓名和所在单位,钤盖有“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钢印,左手书“本证有效期至卅八年十二月卅一日止”,下书会员证号。在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会员证背面记录有“本会各部会活动”,分医药、学术、出版、补校、福利、娱乐、体育各部,其中娱乐部下设话剧、舞蹈、平剧、弹词、声乐、昆曲、口琴、国乐等组,这其中就有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昆曲组的记录,由此可知《中国昆剧大辞典》中“银联社”词条中所注“抗战后期散伙”一说或有错误,虽然不知当时的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昆曲组中主事者为谁,参与人有多少,活动形式如何,但至少到民国后期,至晚到1949年,上海市银钱业同人联谊会昆曲组应仍存在。
实际上,银行业从业人员喜欢和参与昆曲等戏曲活动的传统直到建国后仍有余波,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3月7日,上海市银行工会曾组织京剧专场,演出《贩马记》《赤桑镇》《铁弓缘》等剧目,一年后的1982年1月19日,又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京昆剧专场,演出昆剧《借扇》,京剧《武家坡》《苏武牧羊》《赤桑镇》《玉堂春》等剧目,可见银行业人员参与戏曲活动前有传统,后有传承。


三、嘘社及其他
赵景深先生是民国以来沪上知名的昆曲专家,他不仅长期从事昆曲等戏曲理论研究,还身体力行学习昆曲艺术。民国时他曾拜苏州昆曲全福班艺人尤彩云、昆剧传字辈艺人张传芳为师,又常与俞振飞、徐凌云等昆曲大家切磋交流。1957年,他在上海发起成立上海昆曲研习社,并被推为首任社长,其在上海曲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赵景深先生逝世后,其大部分收藏入藏上海复旦大学,少部分昆曲相关资料则存于上海昆曲研习社中,曾由上海昆曲研习社的陈宏亮先生保管,后来陈宏亮先生所藏因故流散,大部分下落不明,其中部分赵景深先生民国后期参加曲叙的请柬资料则于2014年见诸网络,至今又过了八年,回想起来不免令人颇多感伤。
这批曲叙请柬资料均写在近似格式的民国博古花笺请柬上,其中有一份配有信封,收件人是住在“四明里六号”的“赵景深先生/夫人”。在请柬的正面,邀请人写明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及曲叙开始时间,在请柬的背面受邀人赵景深先生则毛笔记下每次活动的曲叙曲目。请柬上注明的活动时间约在1945年至1948年前后,其中有两份邀请人落款为嘘社,其余的邀请人则有孔仲山、沈琢如、方英达、王巨川、姚季琅、庄一拂、夏恂如、张元和、朱鼎彝、吴济川、汪一鹣等。因为这批请柬资料形制几乎相同,且有两份明确注明邀请机构为嘘社,活动的主要参与人也大致相同,所以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这是一批民国时期上海曲社嘘社的曲叙邀请函。
嘘社,民国上海曲社,《中国昆剧大辞典》注:“1940年12月在上海成立的民间曲社。它的特点是以女社员占多数,几乎网罗了上海所有的女曲家,代表人物有李夏恂如、殷菊侬、蔡漱六、张韵薇、汪一鹣、李希同等时期位女士,聘请张传芳为曲师,又唱又演……”这批嘘社曲叙请柬共十份,其中由孔仲山等于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C-496(今大致在复兴中路498弄6号松韵小区)举办的曲叙活动最多,达七次,这是银行家孔仲山、沈琢如(一作沈竹如)夫妇的宅邸,另有三次分别在上海福煦路四明邨十五号、上海履理路懿园三一路顾宅(或为顾传玠、张元和夫妇宅)、马斯南路八十七号李宅(或为民国律师李祖虞、夏恂如夫妇宅)。
旧时上海曲社活动常以同期曲叙为主,有定期活动,也有不定期活动的,每次同期曲叙时,常借曲社社员家中较宽敞者处进行活动。邀请活动时,有以曲社名义邀请,亦有由曲友出面邀请,邀请人又称“承行”,“承行”人需在邀请函上注明曲叙时间、用餐时间、活动地点等,同时一般还会附注 “敬备菲酌”等语。
暂录曲叙信息如下:
1、1945年11月15日,孔仲山、庄一拂承行,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C-496,第三届松韵雅集,庄一拂、葛缉甫、赵景深、夏焕新、殷震贤、叶小泓、沈恒一等参加活动,共唱《密誓》等十三曲;
2、约1945年11月25日,夏恂如、张元和、朱鼎彝、吴济川、汪一鹣、方英达、姚季琅承行,上海履理路懿园三一路顾宅,张元和、吴济川、赵景深、姚季琅、方英达、汪一鹣、李希同、王巨川、朱鼎彝、夏恂如等参加活动,共唱《游园》等十二曲;
3、1946年2月24日,孔仲山承行,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C-496,沈琢如、沈衡一、庄一拂、赵景深、李希同、蔡漱六、夏焕新等参加活动,共唱《贩马记》等九曲;
4、1946年9月7日,孔仲山承行,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C-496,许百遒、朱尧文、陆仲明等擫笛,沈琢如、孔仲山、朱锡贞、赵景深、沈恒一、彭志敏、朱尧文、陆仲明等参加活动,共唱《刺虎》等十八曲;
5、1947年1月3日,孔仲山承行,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C-496,柳萱图、沈成玉、赵景深、李希同、葛缉甫、朱尧文、殷震贤、叶小泓、陆仲明、周萼轩等参加活动,共唱《亭会》等十二曲;
6、1947年2月11日,孔仲山、沈琢如承行,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C-496,许百遒、朱鼎彝、朱锡贞、朱锡华、柳萱图、殷震贤、周萼轩、朱尧文、彭志敏、沈琢如、赵景深、李希同、陆仲明、叶小泓、沈恒一、周颂勋、蒋倬民、孔仲山、张子方、吴济川等参加活动,共唱《弹词》等二十七曲;
7、1947年10月19日,嘘社承行,马斯南路八十七号李宅,殷震一擫笛,夏恂如、殷菊侬、李祖龄、殷震一、潘廼懋、殷锐、伍青萍、夏志新、方佩英、周叔廉夫人、吴济川、赵景深、李希同、赵曾和、张传芳、陈太太、俞振飞等参加活动,共唱《小宴》等十六曲;
8、1947年11月23日,嘘社承行,地址、剧目、参与人不详;
9、1948年2月28日,孔仲山、沈琢如承行,上海复兴中路松韵别墅C-496,许百遒擫笛,夏焕新、李曦、张赓麟、顾志成(顾传玠)、王子扬、王巽之、赵景深、朱尧文、彭志敏、汪一鹣、夏恂如、朱锡贞、徐凌云、徐韶九、张元和、沈琢如、方培茵、李希同、叶小泓、溥西园(溥侗)、张子方等参加活动,共唱《亭会》等十七曲;
10、1948年4月25日,方英达、王巨川、姚季琅承行,上海福煦路四明邨十五号,方英达、赵景深、李希同、姚季琅、王巨川、夏恂如、朱尧文、王宝球、殷菊侬等参加活动,共唱《玩笺》等十四曲。
综上可知,嘘社作为民国时期上海众多曲社之一,其成员及活动形式均颇为典型。其成员主要有赵景深、李希同夫妇,孔仲山、沈琢如夫妇,夏恂如、叶小泓、沈恒一、朱锡贞、朱尧文等。他们所组织的曲叙活动,时间一般不固定,周末举行较多,偶尔也在周中进行,曲叙一般在下午一至二点开始,到下午六七点钟结束,一次活动约四至五小时,唱十数曲至二十多曲,结束后用餐,餐后活动结束,如开始时间较晚,则餐后或继续活动。就这批曲叙请柬来看,嘘社的存续时间至少到1948年。


-
Dou^yacai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02 22:08:55
-
贩剑经销商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5 20:17:36
-
人鱼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7 14:12:18
-
簷鐸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6 18:23:50
-
巨流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11:56:37
-
老姜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11:01:12
-
凸凸凸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10:58:19
-
左大将实朝大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10:57:29
-
Tyger Ty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10:56:14
-
花关索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10:55:56
-
城市中的乡绅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10:53:58
-
六如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10:46:55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 苏州吴平音乐团往昔琐记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