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日记(四)
2017.8.8
昨晚从东华门一直骑到北新桥,小小少年终于从对他而言冗长的晚餐里脱身而出,远远在前面愉悦地放声唱歌了。寂静的街道,皇城根遗址传来一阵阵玉簪的花香,就想起小时候曾经也是这样,一起骑着单车上下学,也经常在后面驮着F,后车轮明显比前轮磨得平。一晃这么多年没见,无事也少了联络,但再见还是亲发小啊,开心极了,无数个线头,这扯一根,那扯一根,想到什么就聊一阵,毫无头绪。
2017.8.18
连着两天都是阵雨天气,晚上听着刷刷的雨声,虫鸣有时响亮,有时又淹在雨水里,隐约的叫声像是自雨的深处而来。在这样的声音里入睡真是太舒服了。是在6月末渐渐听到有虫鸣,过了立秋就觉得晚上它们的合唱格外响亮了,好像节气不但对天象、对它们也有作用似的。《昆虫记》还没有看完,直翅目的昆虫,都是用翅膀发声,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它们陆续羽化成虫,就听到声音了,羽化的数量陆续变多,叫声也渐强。前几天在北宫门外的车站等他们,看着雨润润的街道,恍如在南方的某个城市。让人留恋的季节。
2017.8.24
看电影或看书时最感兴趣的,总是导演/作家看待世界的“眼光”。昨天看书时忽然有个顿悟,这就是人类学家弗朗茨·博厄斯所说的“文化眼镜”——依托个人文化背景来观察世界的一副心灵透镜。其实无论是虚构创作,还是看待自然、风景、景观或他者(自然文学也是一种非虚构),这个文化眼镜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情感和所看之物。
2017.9.16
再去百望山,最后终于等到了蜂鹰。在山顶上的时候,我忽然有种预感,从春天持续到秋天的这一段近乎狂热的观鸟之途,似乎要暂时告一段落了。而一直以来,我在心中告诉自己的“我要写自然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自我麻醉呢?我什么时候觉得准备好了能写出来呢?情绪陷入低落。一切的盛大都过去了?
2017.10.13
H特意帮我摘的厂区里的胡杨树叶,很好地夹在本子里带回来。这应该算是我收藏的所有树叶中最珍贵的了吧,听说这棵大树就在靠近足球场的路上。还有一片戟叶鹅绒藤的叶子。每看一眼,都觉得是与那片戈壁紧紧的联结,感到很幸福。被改变和被消失的一切,好像都还留存在植物的记忆中,被完整地记录着。
2017.10.31
出门路边的两棵小银杏全变黄了,是今年看到的第一抹匀称的亮黄色,今天带着相机,可惜蓝天已不复。毛泡桐的新果白净结实。周日去往遥远的城西北,秋花秋果,植株叶子都是一种养分将耗尽的疲态。
2017.11.4
不再穿又舍不得扔的衣服,真像是生活里的沉疴啊,每年春秋都要检视一遍,痛恨自己的欲望和浪费,然后依然无能为力⋯⋯
2017.11.18
昨天早上出门时的云平铺在天上,降温了,冷变得锐利了,叶子落得厉害,一夜北风,今天起来又复归平静晴朗,也可能是我穿得太厚太多了。
2017.11.19
昨天可以说是用冻透了换来的看到震旦鸦雀,它拖着细长的黑、白、褐色相间的尾羽,可真漂亮呀,2只,还是3只?我冻得感官迟钝,连才发生过的事情就已经记不清了,苇丛中震旦鸦雀和文须雀低弱的鸣声可能也过耳就忘了,河边的鹅卵石也忘捡一颗⋯⋯冷不是经历过一次彻骨的冷就不再惧怕了,而是永远败给它,从心理上。
干燥的芦苇在大风中摩挲起伏的声音能抚慰人,密集处茎和叶的摆动撞击,甚至有微小的金属感的回音,像海水迅速地来回反复洗刷砂石,这声音让人想到的只有清洁、干净,想到空间、结构、空气,像经历过很多之后站在岸边望向远处无尽的开阔的地平线⋯⋯也一定能催眠吧,如果带回家。可我也没能把这声音深印于心。
2017.11.20
不仅我自己捡,身边人也开始给我捡。来自花莲七星潭圆润的鹅卵石、小螺,以及绿岛木麻黄树的球果,细看那精巧紧致的结构也像蜂巢。小艾一路捡拾,真的是用垃圾袋装回来的……起初我们被木麻黄鳞片状的长针叶迷惑了,以为是某种松,后来正名后再查,果然“马毛树”恰如其形。
2017.12.6
昨晚10点多,站着看了好一阵月华,双层的虹彩圈是在伸缩变化的,有一刻到达最高阈值时,那两圈虹彩真是绚烂耀目极了,然后渐渐黯淡,光圈也在收缩,正怕它没了的时候,停一会儿又开始慢慢向外扩张、增色,只不过华彩再达不到先前那样的顶点。在微博搜索了下,原来这月华持续到凌晨4点还有呐。
2017.12.8
《权利的游戏》,维斯特洛大陆的地图也能看好久,海、湾、岛、山、城的名字起得太好听了——永冬之地,冰封海岸,霜雪之牙,磐石海岸,艰难岛,奔流城,河间地,风息堡,低语湾,雾林城……
一个神奇的地方,灰水望(Greywater Watch),黎德家族的居城,大概位于颈泽内部,卡林湾的西南方。它建在沼泽中一座漂浮的岛屿上,连渡鸦都找不到具体地点。灰水望没有学士,也没有骑士和武器师傅。有史以来,安达尔人、铁民、佛雷家族和其他所有试图征服灰水望的军队,连找都找不到它。
我现在对待世界的态度是“权力的游戏式的”:What do you want?
2017.12.29
飘雪了。这两天反复听的是里赫特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Adagio sostenuto。这张专辑的封面也很好看,木屋,两扇大大的窗户,看得见外面的树林。目光总是忍不住凝视着这扇窗口。
2018.1.1
比安基写䴙䴘(可能是凤头)跳舞、求爱,“这罕见的美妙场景,这五月靓丽的早晨,得以一颗多么纯洁的心来欣赏啊!”写到了心里……
同样的,巴勒斯看到雪地里那只华美至极的红狐,“心中装满了用来形容这只生灵的美好词句。”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集里,也写了很多关于鸟的。
2018.1.4
年前看完《心灵的慰藉》,真是太受触动和鼓舞了,想迫不及待地写书。“我”要在场。
近来还有个开心的事情,对古典音乐似乎进入佳境, 除了过去喜欢的巴赫,应该是从拉赫玛尼诺夫再度开始的吧,拉二、拉三,前几天准备做饭时听柴一,前奏沉浸地听,听得忽然起鸡皮疙瘩……我现在好像五感皆开?哦不所有感官都在贪婪地吸纳。
2018.1.6
“夜晚和孤寂笼罩的范围是那么的宽广,三声夜鹰的鸣叫可以承受这一切。”今天是多么喜欢这句呀,一遍遍反复在心里默诵。文字在心里激荡出的情感。
2018.1.7
是有多巧呢,刚刚看完书认识了歌带鹀(Song Sparrow)、橙顶灶莺(Ovenbird)、棕林鸫(Wood Thrush)、橙腹拟鹂(Baltimore Oriole)、冠蓝鸦(Blue Jay)等等北美的小鸟,今天就得到一款闹钟,这里面正是它们的鸣唱。
这几天沉浸在鸟文学和鸟语言里不能自拔,换在以前,这种近乎于原罪似的痴缠一定是我要决断的东西,“什么东西牵制我我就要放弃什么!”但现在,管它呢……把Ovenbird的鸣声设成闹钟,听了好一阵,企图能听出书里写的这感觉:“到了五十英尺或更高的高空,然后,突然变成了令人狂喜的歌曲,节奏明快,宛转悠扬,热情奔放,不再像它以往的习惯性表演,倒更像是一场比赛,一支火箭,简短却振奋人心,坚决却悦耳动听……”
2018.2.12
如果不是看植物和鸟,已经不知道北京还有什么地方好逛的了……今天预报风力三级,我们本来想在后海溜达溜达,但那时又是好一阵大风,什刹海也不怎么热闹了,冰面上几乎没有人和冰车,春节前的漫不经心和萧瑟之感。中午吃完清汤涮羊肉火锅,爸爸又是嘲笑两声,我呢则是觉得胳膊都撑粗了,为了消食溜达看胡同,这里已经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随便拍一下就是个新闻联播,看到规模壮观的队伍——在买山东馒头。
-
豆友185945996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31 18:58:17
-
Reik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2 09:15:07
-
黑山姥姥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23:56:31
-
lxclmmhoc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22:25:14
-
豆友159291318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21:21:36
-
小盐雀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18:54:50
-
阿迪迪迪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17:19:48
-
mildsev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16:42:31
-
文琴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16:23:23
-
起床,吃饭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16:20:39
-
放学去吃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16:13:13
花椰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岛屿的鸟——读《飞鸟奇缘》 (17人喜欢)
- 此刻我必须创造 (102人喜欢)
- 有一天(二十二) (24人喜欢)
- 事物的状态 (15人喜欢)
- 《森林报》的版本和物种名 (6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