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信念之崩塌与重塑
著书三年倦写字,如今翻书不识志,若知倦书悔前程,无如渔樵未识时。

时常会想,如果从不曾知道这么多,是否会更快乐。
学生时代的烙印
我现在经常会想起,在学校时曾读过的那些书。本科时候,看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可那时我并不懂书中所讲。毕业后就不怎么看了,工作后直到去年,每年看的书,不足十本。
前段时间重读了《马丁·伊登》这本书,在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时,我写道:一直有种感觉,学生时代读过的经典,也许那时候并不理解其内涵,但它所传递的东西,却早已深刻地烙印在你的脑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烙印可能会逐渐变淡,直到多年以后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在你终于有所经历之后的某个瞬间,那些经典的烙印,会重新变得无比清晰起来。然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虽然你曾一度忘了早已烙印在脑子里的东西,但你却一直在按照它所指的方向前行。
《马丁·伊登》这本书,我刚上大学时便读过,但它讲的是什么,在我还没毕业时,就已经忘了,连书名都忘了,我只记得那时候读过一本非常深刻的书。有好多年,我脑子里把它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搞混了。上半年读了一遍《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也很好,但我清楚的知道,它不是我记忆里那本很牛的书,但那时候我仍然没想起来当年的书名。直到有一天,豆瓣给我推了一篇《马丁·伊登》书评,我突然确确实实地肯定就是它了。
当我重读《马丁·伊登》这本书时,我惊奇地发现,这十几年来,我竟走了和马丁类似的路:关于理想,我也经历了一个“混沌无志——树立理想——追逐理想——理想幻灭”的过程;关于爱情、婚姻,同样经历了“懵懂无知——憧憬向往——奋力追逐——向现实妥协——幻灭”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我对自己出生的地方,对于家乡的人、事、物的看法,也经历了一个“混沌无感——产生嫌弃——无比憎恶——重新认识”的过程。
这些经历,去年写了一篇近十万字的文章——《我的家乡》来记述。可是,去年的十万字中,关于事业理想如何幻灭的,我写得很模糊。因为致使理想幻灭的那些原因,不可明说。我不知道写得太清楚,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简单来说,因为我发现表面崇高、美好的样子下面,隐藏着诸多的黑暗丑恶。接触到的所有人,他们的观念,行事风格,潜藏在行业里的那些规则,都与我的理想背道而驰。要真正详细记述,恐怕单是这一方面,便不止十万字了。去年还确曾想过,有一天可以把所见所闻,写成一本《工作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天,我的写作能力提升到,能让我写出一本如《马丁·伊登》般深刻的作品。
我的理想及其幻灭过程
我出生于川东丘陵地区一个很贫瘠的小村,小时候在家乡的记忆,是贫穷,是艰苦,是落后,是辛酸。住的房子破破烂烂,从小需要干很多的活,吃得很差,穿得很差,冬天甚至穿不暖和,经常被冻得瑟瑟发抖,道路很泥泞,到处都是蛇鼠虫蚁。不仅环境、生活让我觉得是落后、艰苦、蛮荒的,记忆里那里的人也是野蛮的、粗鄙的、愚昧的。
但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什么高远志向。
从出生到小学毕业的这段时间,我对于外界是一无所知的。那时候没有什么信息来源,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报刊杂志,在四年级以前连电视都没有,能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只有课本、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的其他人。课本的知识有限,周围人的知识也有限,那时候的我们像井底之蛙一样,以为这就是全部的世界。所以,尽管那时候的老家很穷,生活很艰苦,但那时候对于老家却并没有不满情绪,也没有离开家乡的想法。那时候没有什么志向,村里大多数人,都是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出去打工,然后过几年回老家结婚、生孩子。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应该是跟其他人一样,没什么不同,也没想过会有什么不同。
刚上初中,进入青春期,开始注意到生活的艰苦,开始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渴望改变,渴望有可供自己支配的钱,渴望住干净的房子,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渴望穿上漂亮的衣服。逐渐知道了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知道了可以通过读书考大学这样的方式脱离家乡,用老家的话说叫做“脱离农壳子”。于是,我树立了“认真读书,考好大学,脱离农壳子”的目标,从此以后也一步步按照这样的目标去奋斗。
初中的第一次月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因偶然的原因,考了年级第三,老师们开始对我非常关注,班主任夸我是那届最聪明的学生,说我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我一下子从无人问津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去实现这样的理想,促使我更加努力读书,考试发挥也越来越好。从初中开始,我便逐渐觉得,自己是跟其他人不一样的,觉得自己是特别的。
之后,上高中,考上大学,读研,工作,买房,这个过程,虽遭遇过不少挫折,但几乎是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的。我所追求的东西,一步步都实现了。在追逐这些目标时,我一直是幸运的。几乎每个阶段,都有遇到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分岔口,那些会走向歧路的可能,我都完美避开了。
包括工作,我也是幸运的。自本科毕业后,我就几乎没为生计忧愁过。尽管我经常在背后骂老板,骂公司,因为确实有许多缺点,但实际上我老板跟许多其他老板比起来,简直可算得上非常有良心了。比如,今年一个同事患了重病,从五月到现在,一直在医治,不知会医多久。老板完全没有要放弃他的想法,工资、福利照发,安排人随时关注治疗情况,及时提供帮助,送钱,买慰问品,帮忙找医疗关系,让他无后顾之忧地专心治疗。与那些被报出来的无良单位一对比,我老板对员工的态度,简直能让人感动得哭了。
对于员工,老板一向挺大方的。2017年以来,公司的效益有所下降。2018年底,我计算了该给大家发的年终所得,做成表格发给老板,一下子要发那么多钱,效益还没有上一年好,我以为老板会不情愿的。结果,老板看了表格,说那样算起来大家的收入比上一年都少了一点,不太合适,咱们还是要让大家的收益至少跟往年持平。于是,在我计算的基础上,老板又额外给每个人加了些钱。而且,我们从不需要请老板吃饭,都是老板请我们,也不需要给老板送礼。
我自己就更自由了,没有业绩要求,也没有人能管得了我,对公司贡献多少,全凭自觉。按理说,如此幸运,我不该有什么不满意的。可是,不满意的情绪却实实在在滋长了。
我以为我的理想一直都是“认真读书,考好大学,脱农壳子”,可事实上,随着知识的丰富,认知和眼界不断提升,所追求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时期理想都不同,先是具象的东西——考高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挣钱、买房子、车子;到后来变得虚无——创造社会价值,以至于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我的工作,也是卖自己写的东西,只是,写的内容与马丁不同。而且,我写的东西,一开始就卖了很好的价钱。
所以,研究生毕业后的前两年,我觉得很得意,我觉得自己很厉害,我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大好,我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我学得很快,对什么都感兴趣,对公司的业务(旅游策划、旅游规划、景区管理咨询、旅游相关研究报告、旅游行业标准制定等),很快便摸索着总结了一套又一套的模板,原本要许多人配合的项目,我都能迅速一个人完成。
2013年,做了一个大项目,我写的东西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了行业内好些别的单位争相借鉴的模板。2014年买房的钱,有一大部分都是那个项目所分的利益。除了那个大项目外,别的小项目,其实也不小,而且当时项目成本低,都是智力成本,所以老板给大家分的钱挺多。
除了金钱上的收益外,还有很多的机会接触行业内上层领导、专家、大老板。跟这些人接触的时候,顺带的也受到了许多追捧、巴结,以至于有些飘飘然,感觉自己很厉害。
那时候,我一天接打几十上百个电话,长期出差,节假日无休,经常应酬喝多了回到房间还要熬夜写方案,一点都不会厌烦。可是,这种良好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
看着账户里的存款逐渐增加,我没有什么喜悦,我竟觉得那不过虚无的数字,买房子时的喜悦,跟买一件衣服的感觉差不多。在学校时,常为生计去做兼职,家教、发传单、超市导购,辛苦且收入微薄,比工作后所得的收入少太多了,但拿到钱的那一刻,我总是很欣喜。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目标早不再是那些具象的东西。我对于工作的热情,来自加班加点没日没夜攻克一个又一个高难度项目后的成就感,我觉得我所做的事都是有用的。就跟书中的马丁,连每天要睡五个小时这事,都觉得是浪费,巴不得把所有的时间,全部投入我的事业。我总觉得有一天自己会在这个行业里有所作为,终有一天会变成这个行业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可是,我很快发现,我写的东西之所以能卖出去,并不是因为我写得好,别人恭维我,也不是因为我本人厉害。实际上早期写的东西,大都是虚有其表,经不起推敲的垃圾,那时候的我,也根本不知道旅游规划是什么,都是依葫芦画瓢而已。之所以能卖出去,一是客户看中老板的身份背景——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二是我写的那些垃圾,恰好迎合了甲方的需求,为他们的野心添砖加瓦,要么就只是用来装点门面,实际上写的是什么,根本没人关心。
我获得了收益,却没给这个社会带来多少价值,甚至可能助长了资源浪费。我开始觉得失落。
2015年初,有一次和几个教授一起出差,在路上聊天,我说感觉我们做的东西没意义,我们所提供的那些服务,我们所写的那些东西,都只是摆设,实施了的,对于每个项目地的社会提升没多大作用。教授们说我太悲观,应该多看好的方面,说我们所做的事,多少还是促进了当地的建设的,即使我写的那些东西,只落实了百分之一,那也是有用的。我又觉得,也许教授们说的是对的吧,毕竟如他们所说,他们人生过的桥,比我走的路多。
只是,从那时候起,总有种挥之不去的失落感,总是不由自主会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逐渐的,开始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我对专业的理解不断全面,我也在逐步改进自己写的东西。我开始舍弃从别人那学来的那些浮夸、精美的包装,真正意义上写我所认为有用的东西。在我看来,成果的质量是在不断进步的。可是,这些东西依然没人看,不管我规划中写的是什么,最终建出来的,都不是我脑中所想的东西。而且,因为没了那些虚假、浮夸的包装,开始有人挑刺,说我们做东西没有以前认真了。
越到后面,越是发现我们写的东西,大都不能按照我们的专业想法来写,而是要按照甲方领导的意图来写,符不符合地方实际不要紧,最重要是符合领导意图。并且,最终的成果评审,也大都不是由旅游专业的专家评审,而是地方的各个部门负责人,他们大都不知道旅游规划究竟要规划什么,但他们都旅游过,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很懂旅游规划。而后,更惊讶地发现,行业内大多数所谓专家,其实也不懂旅游规划是个什么东西,他们大都自以为是地张口乱说,以凸显自己的权威。他们说什么,都不能反驳。
几乎所有人、所有部门做事的意图,都不是真正意义上为了促进社会发展,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话语权,为此不惜成本,不计代价,因为损失的,不是自己家的资源。这些人,如书中马丁所说——他们自以为有思想,而这种实在并没有思想的生物却主宰着少数真正有思想的人的生活。
有一次,公司承接了一个课题,为行业制定一项标准。主管部门编这项标准的意图,说得好听,为了管理规范,但实际上除了把许多事情搅复杂,增加地方开发和管理成本以外,没有什么作用。我又跟教授们说,感觉没意义。结果,老板说如果不把事情搅复杂,我们还玩什么——事情搞得越复杂,我们越有话语权,生意越多,因为标准的解释权在我们手里,一旦执行,多半各地都会优先请我们做咨询。我意识到,我原以为要高尚许多的教授们,也不过是为了利益随波逐流的一群人而已。
2015年底,在一次长期没日没夜加班后,我发了一条累成狗的朋友圈,说自己已经是条咸鱼了。我很尊敬的高中英语老师发消息给我说:“要保持奋斗的激情,并且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当时我在心里苦笑,什么奋斗?什么激情?全TM假的!哪里来的底线?什么才是底线?
最近曝出的贵州某县砸四百亿,修建了许多规模庞大、不伦不类的烂尾垃圾,但这并不是个案,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类似的垃圾,可谓垃圾遍地。我见过一个年财政收入两三千万的贫困县,斥资五亿挖山,只为将县城入口的道路改成笔直的大道;我见过许多非常贫困的地方,斥巨资建设大广场、大会场,只因某个大领导要去视察。到处都是这种罔顾实际,一味追求大而壮观的工程。而我们这类规划设计单位,则是协助生产这样垃圾的帮凶之一——所谓规划设计,常常是给那些想要博眼球的领导出馊主意,画各种天马行空、不接地气的蓝图。他们多半不考虑实际用途,砸那许多资金,只为了获得个“最大”、“第一”、“唯一”之类的虚假称号。
但谁是罪魁祸首呢?这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一个项目的落地,从头到尾,有太多的过程,太多的环节。政府,开发单位,专家团体,规划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看起来谁都有责任,又多半谁都不会承担责任。牵扯得越多,池水就越浑,越是难以肃清源头。没有谁真正无辜,却没有谁会承担责任,正因如此,谁都不怕,反正天下乌鸦一般黑。
见过一个县的建设局长,酒桌上,他一脸不屑地对老板说:“你们这些教授算个球,知识再多,还不是要来我手下做事!”见过一个副县长,想要高点事情,召集了一大帮专家教授去一个豪华山庄,说要进行思想碰撞,实际上,是让那些专家教授去支持他的想法,给他唱赞歌。见过许多博士、海归,作为引进人才,去到某些县里,却被手下那些局长、副局长之类耍得团团转,然后不得不随波逐流。类似的情况太多了,专家、教授、学者也是人,也为了生活低了头。你不做,自有人去做,这就是现实。理想被嘲笑,知识不再被信奉,人们迷恋的只有权力、利益、关系、名望。
我发现,我原本以为是有所贡献的、崇高的事,实际上不过是跟随那些有肥肉的“衣食父母”抛出的饵食,做了一条争相抢食的走狗而已。
除了工作内容本身外,还有身为女性,所面临的各种职场问题。吃饭、喝酒、唱歌、烧烤是必须,言语上的骚然是家常便饭,时不时都会遇到伸过来的咸猪手。饭桌上听得最多的,是各种政治内幕,各种阴谋阳谋,是一些人物发迹又倒下的传奇故事,那些大人物的八卦消息,谁贪污腐败了多少,谁包养了多数情妇……谈这些不是吸取教训与警示的口气,而是感到欣羡与惋惜,他们都说要是自己,就不会那么不小心,而不是说这些是不对的。
那些外表正直的人,在饭桌上疯狂开车,他们大都梦想三妻四妾,他们大笑着声称拥护共、产、主义,因为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共、妻。
所有那些我原本以为崇高的人事物,以为要仰视的阶层,全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到处充斥着算计与陷阱,到处是贪得无厌、禽兽不如的人,生活中天天都在发生着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事情,我却总是被告知这些很正常。我的教授导师们,一直给我传递着这种观念——这些才是现实,学校是象牙塔,出来混社会,得知晓现实,这些都不可避免,见多了就xi惯了,也必须要xi惯,必须要学会这些,否则在这个社会寸步难行。不仅仅教授们这样教我,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这样说。
但这些,都与我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不同,我在学校里所学的,都不是这样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这一切,使我对于工作,再也无法保持最初的热情。我脑子里有一套关于理想的东西,但越来越觉得无力去实现,有太多的东西我无法改变。我开始觉得,对整个世界都是失望的。我觉得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生活、事业、理想、抱负、爱情、婚姻,包括生命,都是没有意义的。
好多次喝多了,半夜失眠,独自流泪,难受得想要第二天一起床就辞职不干了。可是,又在第二天醒来,说服自己继续去上班。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安全感,我不知道辞职后自己可以干什么,在我看来到处都充斥着腐败与黑暗,嫌恶着,又不能放手,就这样煎熬着。
事业上理想幻灭,感情上也是一样,对于那种理想化爱情的追逐,无人能懂。我永远无法跟自己的对象解释清楚自己的观点,他们的思想词汇里只有这一点儿东西——都只会说我想太多、太强势、太作、不像个女人。一段关系,无法给我带来快乐,就跟无人能懂我明明做着一份别人眼里光鲜亮丽又收入可观的工作,却始终觉得不快乐一样。
我周围所见,没有多少真正绝对正直的人,他们不明事理,随波逐流,背地里的关系全都混乱不堪。在我眼里,婚姻犹如一潭毒沼,大家却迫不及待闭眼往里面跳。结婚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结婚,只因为大家都结婚,所以要结婚,还把不结婚的,说成罪大恶极的怪物。于是,大家都害怕自己结不了婚。
所以,三十岁时,我人生所有的信念、理想全部都崩塌了。
他最优秀和最神圣的一切全被群众任意糟蹋了。肢解“美”的工作每天在进行。
书中的马丁,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把自己的大车拴在一颗星上,只落得掉在瘟疫横行的泥沼里”,理想越美丽,对比现实就越丑陋。在关于爱情、创作的信念、理想全崩塌后,他失去了继续活着的力量,感觉“生活正像一道强烈的白光,照得疲乏的眼睛直发痛。在有知觉的每一秒钟里,生活像一片刺人、耀眼的光芒,射在他周围,射在他身上。它叫人刺痛。它叫人刺痛得真受不了。”最后,他选择沉入海底,结束理想幻灭带给自己的所有痛苦。他原本就是一个水手,从海上来,回海里去,堪称完美的艺术。
著书三年倦写字,如今翻书不识志,若知倦书悔前程,无如渔樵未识时。
这是霹雳布袋戏中人物——无衣师尹的诗号。他位高权重,心机深沉,手段圆滑,在各方势力之间游刃有余,能对抗外界的一切阻碍,却逃不过自己的内心。成为了掌舵手,却总感觉自己满手血腥,所以时时焚香,以涤尽浊世秽气,去除血腥味。无论他多强,只要仍置身斗争中,最后的结局,注定是在残酷的斗争中被打倒,没有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时常想要回去当初,回到清白之年,回到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可人生,到底没有回头路可选,注定不变的,只有死亡。
重塑
可是,我并不是书中的马丁,不是剧中的无衣师尹,我不是天才,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不是堪当掌舵手的能人。我没勇气继续追逐理想,也没有勇气直接去死。所以,我拼命给自己寻找第三条路。天才、能人有他们的路,而普通人有普通人走的路。
之后,就像是终于领悟了“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含义,我开始有意识改变自己的生活。2018年底,我开始为生活做减法,减少物质需求,我本就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以此为基础减少工作量,不再强迫自己去面对那些不想面对的东西,也减少了精神压力。
最终,我找到了一条不过于积极入世,又不完全脱离社会的路。以前曾玩过一个游戏——My world,一个人构筑自己的世界,感觉很孤独,所以玩不下去。现在,我觉得这与世界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关系的生活种状态很好。
犹如拼命攀爬,却跌落谷底,原以为会摔死,却又幸运地活了过来,还发现了另一条路。就在我头朝下跌落谷底的时候,从另一个视角,我发现这个世间的一切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在我所看到的这些丑恶、黑暗、卑鄙的表象中,还潜藏着点滴的真善美。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重新审视家乡,重新审视工作,也重新审视生活。
我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我经常在这个平台说自己骂老板和总经理,说他们的不是,却又坚持不离开,因为他们既有缺点,也有很多珍贵的品质,有底线。
除了我所在的公司外,老板、总经理还和他们的朋友合伙经营了别的公司,负责项目落地的,算是我们的下游行业。我们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另外那个公司的总经理。那个公司的业务,除了总经理外,大多数事务由一个89年的年轻副总经理主管。总经理来我们公司以前,我跟那个公司联系不多,跟那个副总经理也不熟。总经理来了以后,两家公司的往来才逐渐密切。
以往有些业务交叉,我一直对他们很不满意,因为他们的成果质量控制不好,经常挑他们的毛病。去年,我们做规划,他们做落地的一个项目,出了些幺蛾子,我气急败坏把总经理叫到现场,当着甲方的面,质问他们做的都是什么垃圾,不顾两家单位的关系,毫不客气要求他们整改。
今年,跟那家单位的副总经理一起出了几次差,我发现他工作好几年下来,竟仍保持着一种难得的天真感,完全不像在泥沼里摸爬滚打好几年的样子,有仁心,而且好学,所以跟他聊了很多东西,很多我对于这个行业的真实想法。
端午节公司聚餐的时候,总经理跟我喝酒,说他觉得今年以来,我对那个副总经理的影响很大,希望他能多跟我接触,因为我给他的影响是正向的。我说,我平时对你和老板的态度也不好,还经常拆你们业务的台,不会怨恨我吗?总经理特别真诚地对我说,他看得出来,我是怀有悲悯之心的,他也认同做生意要有底线,要保持起码的良知,而这点,我们公司比他接触的其它单位做得好很多。
我是相信总经理说这话的真诚度的,若非他和老板仍有底线,仍在某些方面保持清醒,像我这样顶撞他们,拆他们的台,在他们面前直言不讳的,早不知被开除多少回了。毕竟,这个世界真的不缺人才。他们让我相信,这世界并不是彻底的恶。所以,我能有第三条路可选,一定程度上,也得感激他们。
有时候想想,到底自己还是算幸运的,一定程度上有拒绝的权利,这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了。
豆瓣,也是我现在的世界的一部分。我在豆瓣上构筑自己的世界,但与My world不一样的是,豆瓣上的世界不完全是我一个人的。在这里,我还与外界有关联,却又不是那么紧密,实在挺享受这种状态。但愿这里,别真的崩塌。
也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如我一般获得幸运。
-
蔚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1 10:35:0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2 00:05:39
-
剑心之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2 23:31:40
-
Su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2 15:16:08
-
佳小佳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08:42:45
-
徽姑娘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9 21:06:41
-
张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9 02:12:38
-
Mew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4 20:09:08
-
浮生若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0 21:08:04
-
世鸣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30 05:59:06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9 17:22:02
-
一只可乐味的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7 18:13:49
-
b b y 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19:17:01
-
夜风微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2 08:59:31
-
发财被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22:34:42
-
喵喵同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9:54:36
-
缺月疏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2:34:36
-
hanna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1 11:19:51
-
旮旯停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22:43:15
-
顾大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20:50:49
-
idya427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16:38:19
-
露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15:58:04
-
candy7076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14:14:46
-
冬天喝汤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08:16:10
-
如是寂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07:45:46
-
sum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06:24:0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3:50:21
-
不爱吃肉的胖纸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3:05:57
-
gai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3:05:52
-
冇意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2:50:39
-
杨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2:41:53
-
Karma ghos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2:20:48
-
斐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1:56:17
-
懒懒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1:38:04
-
沛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1:21:15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0:59:27
-
苦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0:27:40
-
可爱的马孔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8:41:49
-
Pigg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8:25:55
-
柚丸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8:11:4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8:08:13
-
阿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8:06:37
-
三好咸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7:43:54
-
豆友185150594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7: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