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孤独,是人人都戴着耳机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mp3,掌心大小,屏幕带蓝色的背景灯,在当时的我眼里真是一个太高级的电子产品了。
记得那时,走到哪里它都不离身。一条长长的耳机线,辗转在校服和校裤的口袋之间,一次次缠绕打结,又一次次被耐心地解开。
上课时调皮,把耳机线穿到校服袖子里,用手托着头偷偷听歌。晚上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手却摸到枕头下,摸索着mp3的方向键,从周杰伦,蔡依林,SHE,切到飞儿乐团,潘玮柏,张韶涵,孙燕姿……
从那时起,我们这一代人,就戴上了耳机,再没摘下。
现在出门,只要路程超过十分钟,就会戴耳机,否则便好像少了点什么,怪不踏实的。
不过,偶然的几个瞬间让我思考:耳机,把我们与遥远的旋律、广播相连接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让我们失去了与当下所处环境的连接。

记得一次环青海湖骑行的旅程,第一站是西宁,去参观东关清真大寺。
去的那天,刚好赶上信众们做礼拜,大寺周边处处人声鼎沸。我戴上耳机,把一切吵嚷隔绝在外,信步穿过前三门。
走到正厅门口,里面乌泱泱跪了许多人,门槛之外的地面上,铺满了信众们脱下来的鞋子,全是黑色,得有成百上千只,应该是做礼拜的一项规定。
我被这片鞋子阻着站在厅外,旁边有一个娇小的姑娘,也是游客,和我一样往里看。在厅门的玻璃上,我看到姑娘笑着转过头,跟我说了什么,但当时我的耳机里正放着音乐。
我摘下耳机,慢半拍地看向她,正正看到她笑容消失目光转开的样子。
我想着要不要补问一句“你刚才说什么”,又觉得让人家的一时兴起落了空,还是别再让她重复了,便悻悻地转回来。
此是一次错过。

前些日子,我一个人去西湖边散步,自然也是戴着耳机。
沿着西湖边走到镜湖厅,忽然隐隐有《白桦林》的曲调穿林而来,走近看到这位大叔正拉着小提琴。
我边朝他走过去,边摘下了耳机,他看见这个动作,脸上陡然绽开了微笑,身体摆动的幅度也大起来,后来索性站起来演奏。
一曲结束,他对我说:“我再给你拉一首《雁南飞》吧,悠悠荡荡的,跟这湖水特别配。”
琴声响起,忽然落了雨,忽然天又晴。不远处的园艺工人正在修剪枝叶,水汽混着草木香一起蒸腾,花风如扇,柳烟成阵,煞是醉人。
我摘下耳机的那个举动,向他传达了“我想听你的琴声”的信息。如果当时耳机里的声音再大一些,也许就错过了这次美好的际遇。
此是一次庆幸。
我偶尔挤一下早晚高峰的地铁,身边的年轻人们,九成在看手机,八成戴着耳机。
有次看到一个姑娘,随着车厢摇摇晃晃的,突然似乎踩到了旁边男生的脚,连声道歉,男生就只摆了摆手。
女生偷眼瞟一下他,娇笑着又再次说了句什么,脸上还飞起一抹红晕,可男生戴着耳机,一点反应都没有。
看到这一幕,我都觉得对这姑娘挺心动的,也不知这男生是在刻意保持距离,还是其实根本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只觉得大家都戴耳机,让搭讪的难度,都更高了一些。

戴耳机,人的反应会慢一些,就像打网游时网络延迟。
骑车的人戴着耳机,对身后的喇叭充耳不闻;走路的人戴着耳机,发传单的人提高分贝,还是被轻而易举地拒绝了;糕点铺前排队的人戴着耳机,旁边的人想搭句话聊聊哪款好吃,话音刚出口就散在了空气里。
有时看着马路上人来人往,地铁车厢好似沙丁鱼罐头,人们摩肩接踵地挤在一起,却被手机和耳机,隔绝成一个个孤岛。“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周围再热闹,都与我无关。
我们出于疏离和孤独,戴上耳机寻求音乐的陪伴,又因为人人都戴着耳机,变得更加疏离和孤独了。

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孤独的书,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里面有十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都是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局外人,有转学进入新学校,被排斥的古怪孩子;有为了理想来到报社,却将一腔天真热情错付了的编辑;有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自己的朋友装作不认识的黑人爵士钢琴手……
翻开书的第一个故事就击中了我,《南瓜灯博士》,主角是一个转学生。
小学六年读了五个学校的我,对转学生这个身份太熟悉了,以转学生的视角写孤独,真的很合适。
因为最孤独的事,不是谁都不认识你,谁都不理你,而是你刚刚与一个班的同学混熟了,得到大家的喜欢了,交了一两个以为会是一辈子的朋友了,砰,你要转学了,走了,可能再也不见了。
从这个班,这个学校,这个城市里,被连根拔起,一甩,就甩进一个新的陌生地方去了。
与熟悉的老师同学分别,是一种孤独,转去新学校,独自面对一群小孩对陌生人的好奇、试探、评判,又是另一种孤独。
所以第一个故事就让我觉得,我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感受的东西。
读这本书,会觉得作者真的挺残忍的,故事里的孤独,总与尴尬、不堪、苦闷、病痛伴生。在这些人的人生中,孤独似乎根本没什么分量,因为有的是比孤独糟糕得多的事情。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所以这里有十一个故事。
不幸的人生,总会派生出孤独这种副产物,于是故事主角之间形成了微妙的连接,连成同一个主题,一起出现在了《十一种孤独》这本书中。
耶茨写小人物,写失败者,写性格古怪,对生活没有还手之力的人,是如何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
“他们都是局外人,想要进入某个世界,却遭到拒绝”,耶茨邀请我们,旁观他们的挣扎,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许能瞥见某一时刻的自己。
首发在我的公众号「独行动物」
文末有《十一种孤独》的赠书抽奖
参与方式:
1、在微信内打开原文链接,参与抽奖
2、微信搜索「独行动物」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赠书抽奖」-参与抽奖
欢迎关注,赠书会长期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