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亿:李诞为什么在《奇葩说》上说罗振宇是传销

知乎这个题目问李诞为什么说罗振宇是传销。我不知道李诞有没有说过这个话,因为失眠,就看答案,原来很多人讨厌罗振宇。
我过去对罗振宇很有好感,这么说吧,他做逻辑思维之前还做电视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他了。他的访谈节目最后总会自己哗哗谈一个故事,点出一个道理,使这次其实很照本宣科的访谈最终被总结出一个小小的意义。罗后来说这是他当时住持节目时候思考出来的一个手段,目的就是让自己凸显出来。那时候我能关注罗振宇,说明他的这个策略是成功的。
有人说听他一个人喋喋不休讲话感到讨厌。但我记得他做逻辑思维一两年后的时候,在无锡一些地方演讲,一个人可以讲上两三个小时,还是让人感觉不过瘾。必须要说,即便对我而言,那是一个急需要观点的时候,而罗,在源源不断的提供观点。
所以我对罗振宇一直有好感,只是最近才有些无感。
他不适合综艺节目,因为他看似插科打诨,但骨子里还是有一本正经的长篇大论。他是我记得的那种传统的以理服人的人,为了把理说通,他需要很多铺陈。而看综艺的人,恰恰不需要这种铺垫,他需要你一直插科打诨。
或许是,看一个人久了,美女也变母猪,罗振宇成名已久,所以讨厌是一种必然出现的情绪。
以这个卖人设时代的狭隘性,稍微不合人设,大多立马就臭了。我仔细想想,尤其这些年,那么多的人设都塌了。之前还会感到震惊,而今目不暇接以后,就觉得理所当然。这么说吧,连王思聪都快被法院封财产了。那么还有谁能独善其身呢。正义书生出墙来,清纯玉女有情郎。泼天富贵一场空,朗朗乾坤团团糟。
罗的人设是什么,知识分子?他虽然从来没有这样承认过,他承认自己是知识商人,知识服务。之前,他做逻辑思维的时候说是知识搬运工。人家定位很准确。他有一个比方比较恶心,说有的人懒得吃馍,他嚼碎了喂你。
商人和知识分子有本质的不同,但不代表两者不能融合。商人利润最大化,知识分子要建立价值观。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反之建立出新的价值观,也就可以看到利益的产生。
从知识服务的角度来说,过去的罗振宇提供的是多种立场,那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时期,他在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后面尽可能提供不是那么约定俗成的观点。虽然不至于给人以冲撞与激荡,但绝对能勾起人的好奇。罗辑思维推荐书目我看了很多,受益匪浅。当然从传播性的角度,他做的也比较温和,不至于让人跌破眼镜,更不至于惊世骇俗。过去的罗辑思维是一个很多元的 节目,我们从中看到经济历史文化社会乃至科技方方面面的内容。因为浅显,使人有了跃跃欲试去深入的冲动。
但多种立场或多种角度不值钱。不值钱也就算了,还很危险。罗自己说自己是生意人。富贵险中求,但险中无富贵。当然另辟蹊径。
什么赚钱,教人赚钱的的东西都赚钱。他从央视辞职,与之前的合作者掰了,有段时间还说把房子都卖了。他做这一切可不是只为做一个殉道者。不像胖子这样人的懒洋洋的写公号写四五年说封就被封了。好歹没有几个粉丝,封了似乎也不可惜。
罗振宇什么时候开始像传销呢,应该从他做得到这个项目吧。罗辑思维像是读书会,而得到则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生意。
与其苛求罗振宇传销气质,不如说这是一个具备深厚传销精神的时代,他们都焦虑,都渴望赚钱。罗躬逢其盛而已。受众渴望教主,而教主,宁有种乎。
得到是一个平台,平台就需要领导者的气场。中国这几代成功的商人没有不能吹的。马云演讲的东西过去都可以当传销大会教材。
当然,罗振宇的表现形式有点过头了,亦或者说,有些事情的变化超乎了他的想象。他这样的人不能引导未来,但可以总结当下。问题是当下变化太快。以致他总结完了就被打脸。他的跨年演讲。可能最终会拖累他。这是一个很好的粘合用户的创意,也是每年一次的造势大会。但问题是质量不能以恒定,以致充满后遗症
但厉害的教主是不怕打脸的。所以他失去了最初那种不谈谦虚但始终憋着的谦和态度,他要做教主,他必须自信。因为傻逼们往往是不接受多种立场的,他们要的是斩钉截铁。他们宁可上当也不思考。于是逼的罗老师铁口直断。吉米·亨德里克斯作为最牛逼的吉他手成功以后,他即便在台上乱弹一气,场下也是掌声雷动如痴如醉。
这个生意模式的壮大以后,实际上是不是知识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不是可以卖钱的,如果可以赚钱,不惜妖言惑众。反过来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惑众,所以才说妖言。当然,这个时代,如何定义知识也是一件可疑的事情,我们缺乏恒定的价值,所以心中有一种成王败寇的逻辑设定。什么是知识,有用就是。
所以知识也好,读书也好,充满了机会主义。既然如此,机会主义者也就能成功。
好在是,人们本来就不读书了,人们并非因为罗振宇的得到而开始不看书,而恰恰相反,可能是最不爱看书的一堆人因为得到,多少能接触一点书本。虽然这是一个低概率的事情。接触书本,能使很多知识分子愿意再书写。
是的,得到也确实成功的塑造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转型。我不好意思说是收买。我也不知道有些大牛知识分子设置的思想课,艺术课究竟有多少受众。但应该绝对没有李笑来那样的受到欢迎。
至于李诞,他和罗振宇做的是不同的生意,虽然看上去像是一个产业链。李诞是内容生产者,罗振宇是渠道商。而且大家的内容核心是不一样的。李诞主打的是“丧”,而罗主打是“未来”,成功学讲的都是未来。
所以作为内容核心对立的两类人,看不上也是应该的。
李诞之前那个好评如潮的辩论,说近处的哭声你都顾不上,你顾哪门子的远方。
而罗振宇则教育我们。若不坚定向前,哭声不是别人的,而只能是你自己的,无论远近。
李诞说“人间不值得”。所以他要是视那些慷慨激昂喊一定要值得的人是传销,也就不奇怪吧。
-
保护小动物协会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3 02:50:40
-
丹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4:52:32
-
素履之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2 11:47:23
-
宇宙超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8 02:20:41
-
Bett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6 08:12:46
-
𝕾𝖆𝖎𝖎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2 09:55:32
-
MH9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9 18:22:58
-
张子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9 08:21:47
-
北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21:27:43
-
加亮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12:44:13
-
LT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12:05:1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11:36:48
-
浅笑嫣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11:31:59
-
风露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06:59:48
-
豆友1881724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03:59:45
-
三人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20:41:13
-
Yoy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15:05:48
-
非线性不回归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12: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