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安?
查看话题 >西安城中的老建筑(2)
现代建筑耸立的西安城中还留有一些老建筑。这些建筑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明清时期的遗产;二是民国抗战期间,西安升格为西京,国民政府大力营建所留下的建筑;三是建国后,西安作为西北重镇,陆续建起的苏式建筑。 2015年时,我整理过一篇关于西安城中老建筑的日志《西安城中的老建筑》,文中介绍了七座建筑,各个时期均有涉猎。同时,其他的日志中也夹杂着介绍过,有心之人必能注意。 在此后的三年中,我时而进城逛街、吃饭、散步,办事,经意或不经意又陆续寻访了十余座老建筑,并趁之闲暇,整理成文,供其参考。论建筑之美,我个人喜欢建国之前的,因尽显吾国建筑文化之底蕴,而且年代也够久远。所以文中未涉及建国之后的建筑。 这篇日志算是《西安城中的老建筑》的延续,故标题不改只注序号,同时寻找西安老建筑这项计划会继续进行。
拓展阅读 :《西安城中的老建筑》https://www.douban.com/note/518262644/
一、张学良公馆(民国) 张学良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建于1932年,原为西北通济信托公司为冯钦哉所建,为东西排列的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 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随即张学良从汉口迁驻西安,租用了这套房子改称张学良将军公馆。 西安张学良公馆的历史意义在于见证了整个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1936 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来此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商救国大计。张学良的政治生命也终结也于此。 我儿时生活于建国路,直至初中毕业才离开,所上小学、中学与张学良公馆仅隔一条马路。因为就近,每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都会参观公馆,前后来了不下五次。这里寄托更多的是儿时天真烂漫的回忆。


C楼是张学良在西安的住所与办公的地方。1935秋,他从汉口调防西安就一直住在这里,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陪同蒋回南京。和平解决事变的三方(张、杨、南京当局与中共)会谈就在这座屋子的二楼举行。



B楼是张学良的秘书以及一些其他的工作人员办公居住使用。


A楼主要用来接待宾客, 西安事变发生前期,周恩来总理等人曾经在里面住过 。










二、 高桂滋公馆(民国) 高桂滋公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 83 号,建于 1933 年。 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主楼是一座有地下室的西式建筑,院子中间有一个水池;中院是花园,后院由三个四合院组成,每个四合院都生长着不同的名贵树种,院落之间都有偏门相连,院中铺满方形青砖,院中央栽着海棠树。西安事变前夕,叶剑英来西安会晤张学良,曾在四合院的二号院北房中住了近一个月。 高桂滋公馆的左邻是“张学良公馆”。两座公馆都是西安事变旧址,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当天蒋介石被送到新城黄楼,两天后又被转送到张学良公馆旁边的高桂滋公馆前院主楼的东耳房,在此住了 11 天。12 月 22 日,宋子文、宋美龄来到高桂滋公馆议事厅的东耳房,向蒋介石汇报了南京政府自西安事变以来的复杂情况,也透露了他们兄妹二人到西安后与张、杨会谈的意见。12 月 24 日晚上,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宋氏兄妹的陪同下,与蒋介石在此举行了正式会晤,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等六项协议,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1952 年抗美援朝战争时,高桂滋将军把公馆捐献给了国家,西北行政委员会妇女联合会、中苏友好协会陕西分会曾在此办公。现高公馆仅存一座主楼,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保护、使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不少作家就在作协办公,建国路街面上小吃馆子多,儿时经常看见这些大作家在路边喋饭,也算一段奇妙经历。






陕西省作协马路对面的左侧是西安二十六中学。我在这栋苏式建筑中度过三年初中时光。那三年总体是灰色的,阴霾的天,路边梧桐树的落叶,永远学不好的数理化,每个人的脸都模糊不清,这倒很是匹配老旧的建筑和街道。最喜欢的是下午放学,伴随着黄昏和要好同学在小巷中游荡。记着高中时离开建国路,犹如脱掉枷锁。多年以后看漫画《恶之华》终于讲明白当时的心情,与过去达成和解。
拓展阅读:高桂滋,字培五,陕西省定边县人,1911 年参加同盟会,同年参加辛亥革命。在国民党军队中,其历任连、营、团、旅、师、军长及战区副长官等职。抗日战争中曾率部参加长城、南口、忻口、中条山等战役,功勋卓著。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桂滋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积极投身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桂滋历任第二届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农林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等职。
三、杨虎城止园别墅 (民国) 止园,位于西安市青年路止园饭店西侧,“止园”建于1935年,原名“紫园”。建园之时正值杨虎城将军从胶东、豫东胜利回师,取“紫气东来”首字命名为“紫园”。后为避免蒋介石猜疑,1936年接受国民党政府参议李元鼎先生建议,取“止戈为武”首字,书法家寇遐隶书题匾“止园”,将“紫园”改为“止园”。由杨虎城将军在止园与周恩来同志商讨国事,研究解决西安事变问题。这座别墅现已辟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内陈设有杨虎城将军的遗物和西安事变的部分文件。 止园原占地0.4公顷,其建筑、装饰均为中西合璧,主楼为砖木结构,建筑保存完整。 抗战期间,熊斌、祝绍周先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曾将止园作为自己的公馆。1947年至1948年,止园是国民党特务机关驻地。解放后为西北局领导居处,后改为省政府招待所。1982年2月,止园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家拨专款将止园修葺一新,1985年5月1日正式开放。













四、革命公园(民国)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为纪念北伐战争前夕,陕西国民军坚守西安死难的军民而建。 革命公园占地150余亩,建有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凭吊纪念。1926年4月,北洋军阀刘振华率军十万人由豫西进入关中,围攻西安,城内军民在国民军将领李虎臣、杨虎城、王定一的率领下奋进反攻,坚守城池达八月之久,后经冯玉祥多方营救,西安军民协同作战,形成内外夹击之势,一举击败刘镇华率军残部,西安城才于1926年11月解围,12月在冯玉祥的倡议下,选择此处,由西安各界人士负土堆积东西大墓各一座,在两墓之间建亭,命名“革命亭”,并将周围150地建成公园,命名为“革命公园”。 现在,园内主要有革命亭、忠烈祠、东烈祠、西烈祠、东西大冢,以及1997年兴建的杨虎城将军铜像、2005年矗立的刘志丹同志汉白玉石像等革命纪念建筑。1983年革命亭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五、易俗社剧场(清末) 易俗社剧场位于西安市古城内十字街东北侧北大街西一路272号,始建于1906年。易俗社是秦腔史上第一个以戏剧推进社会改革的戏曲学社。易俗社剧场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剧场。 民国元年(1912年),陕西修史局总纂李桐轩、孙玉仁二人发起组建易俗社,民国6年(1917年)6月,易俗社购得武庙街“宜春园”,作为演出场所。同年10月,装置了西安最早的旋转舞台。砖木结构、镜框式舞台,台口椭圆,有一尺高的木栏杆装饰、卷棚盖顶。场内除设条凳座位外,两侧留有站票位。站票位上方设左右观剧楼,楼下木柱支撑,可容纳观众千余人。宜春园从此改名“易俗社”,陕西督军陈树藩题书社名。该社老一代秦腔艺术工作者在此借群众喜爱的戏曲形式,宣传民主思想,进行通俗教育,启迪民智,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民国13年(1924年),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6次在此观看演出,并捐银洋50元、亲题“故掉独谈”匾额相赠。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此组织晚会,掩护西安事变的发动,1938年丁玲率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于此, 1983年12月列为市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西京招待所(民国) 西京招待所,位于解放路十字东南方向的陕西省外事办公室。在民国时期是西安第一家特级旅馆、第一家高级酒店,它目睹了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 1933年,中旅即在西安市购得尚仁路地皮一方,约十一亩,占地面积6760.34平方米,规划建造西京招待所。当时陇海铁路修建已延伸到了西安1934年春正式通车营运。故陕西省政府和中国旅行社认为新建酒店应靠近火车站,以方便客人就宿出行该所建筑材料除砖、石灰等就地取材外,其他木料、铜窗等和内部装修的水暖卫生设备,以及所有木器家具,全由上海采运应用。 西京招待所于1936年春开张营业。开业的当年,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等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当时均住在招待所。周恩来同志到西安后,曾在二楼客厅召开过一次会议。抗战爆发后,美国援华航空官兵,沪、汉等地民族资本家都住进了西京招待所,使得西京招待所一时门前鼎沸,客房供不应求。西安解放后不久,贺龙、彭德怀两元帅曾先后到西京招待所参观视察。后来西北军接待外宾和一些“高级人士”,都在西京招待所。一九五○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时,西京招待所接受了接待任务。来西北的一些苏联、东欧、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宾,班禅和达赖首次进京过西安,都下榻在西京招待所。解放初,跳舞曾盛行一时,西京招待所八角大厅常被租用举办舞会。前来参加舞会的有习仲勋、张治中等首长。一九五二年秋,西北交际处即来商谈订约包租接待苏联专家等任务,包租到一九五四年春,人民大夏新屋落成,全部苏联专家均迁入大厦,遂即解约退租。 后来,西京招待所不再是特级宾馆后,仍一直与“接待”有关联。变为“国字号”后,几度变迁,西京招待所成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公地。



七、 东岳庙(明) 东岳庙位于西安市东门内昌仁里,它是民间供奉东岳泰山大帝及诸神的道教场所,始建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元代被毁,明清两代屡有修建,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半个世纪以来,东岳庙身从未对外开放,2013年改为西安非物质文化民俗博物馆,2018年才对外开放。 东岳庙坐北面南,现存主要建筑为前殿、后殿、台阁。大殿面宽五间,周围共有朱色廊柱二十四根,柱下基石之上,刻有各种花卉图案,殿顶覆琉璃瓦,凝碧生辉,比较珍贵的文物是殿内东西两壁之上的大幅彩色道教壁画,可谓题材丰富,笔法高超。后殿面阁,殿内东西两壁与北壁两端亦绘有彩色道教壁画,线条遒劲,色彩浓重。庙内保存有明清两代重修部分殿宇的石碑数通。 东岳庙壁画应该是绘于清朝时期,由于不允许拍照,只能从网上当图展示。













东岳庙大殿内东西山墙上存有大幅壁画,按照东岳文化分为76司,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死以及价值观的理解,是陕西现存宫观壁画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壁画,色彩斑斓,至今栩栩如生。此外,壁画内容还受宋代世俗绘画的影响,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事迹成了壁画创作的焦点,多数的司职内容没有采用衙门审判图式,而是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来显现。










八、城南清真寺(清) 南城清真古寺位于西安市和平门附近东仓巷西面的西五道巷内,约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当年西安回民除了主要分布在西大街附近外,在南城的东仓巷一带也有聚居,俗称“回回巷”,寺院最早是为当时驻扎在西安八旗军中的汉军旗和蒙军旗中少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而就近修建。乾隆年间,阿贵到西安调研回民问题,将南城清真寺等两座寺院遗漏日后广为流传的西安穆斯林居住区的“七寺十三坊”说法中就没有了南城清真寺。 南城清真寺相对西安城内其他清真寺来说,所处位置较为隐蔽,规模较小,建筑布局也相对简单。整个寺庙坐西朝东,由于周围居民楼的限制,院门开在东南角而不是常见的东侧或西侧,和中国传统寺院正门方向倒是一致。 1980年,回民筹资对清真寺进行了重修,使清真寺规模有所扩大,保留了大量原有的精美砖雕和木雕。



















九、南新街礼拜堂(民国) 南新街礼拜堂位于西安南新街10号。民国8年(1919年)由西安商界基督徒集资修建,建堂时占地11亩,附属房屋20多间。文革期间,教堂和院落被占用。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开放教堂,占地面积约1亩。1990年,教堂(包括临时搭建的附堂)可容纳800人礼拜。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陕西省基督教协会、西安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均设于此。2005年公布为西安市保护性建筑。 礼拜堂在街道中显得十分隐蔽,两边都是商铺。进入大门是一座不大的教堂,建筑不算宏伟却是精雕细琢,礼拜堂上的砖瓦都细致的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很典型的民国关中地区建筑风格。由于当日礼拜堂内举行弥撒,未进入拍摄。






十、湘子庙(明清) 湘子庙位于湘子庙街,建于宋,盛于元明,乃全真道观,传为韩湘子出家之地。寺院由寺庙区、南院和北院构成。其中寺庙区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由广场、山门、香泉、过殿(灵光殿)组成,后部分系大殿,即湘子殿。 1970年左右,“备战备荒”“深挖洞”的年代,人们在湘子庙内挖防空洞时,曾挖到一暗室,约6平方米,高近2米,人可直立。湘子庙街有不少小饭馆手艺了得,故吸引不少吃客。



十一、任家庄老门楼 (清) 任家庄古门楼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北路,孤零零屹立在路边。门楼高约8米、宽约3米,砖木结构,现存有一扇木门,门道石基上有浮雕。门楼二层有两个圆孔,全木地板,上有彩色壁画,楼顶横梁仿佛有图案。门楼多处裂缝,为零八年汶川地震所致。 门楼大约是清代康熙年间,为原任家庄庄园主所建。进入近代以后,时局动荡,庄主和家人为逃避战火,流落远方,不知所踪,现仅存门楼一座。曾有许多村模仿这个门楼建自己村门楼,但不久都垮了。这个门楼也翻修过多次,最后一次是在解放初,但椽、檩等木料没有换。 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西安最早的村门楼之一。门楣原还有“紫气东来”4个浮雕字,可惜后来都毁了。门楼屋脊以前有凤头饰物,解放后也因坏了而换成现在的样子 。




十二、木塔寺山门(清) 木塔寺是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园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比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宏伟。由于两寺在长安城的诸多佛寺中一直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明令保护,免遭焚毁。公元852年,大庄严寺改称圣寿寺。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时,和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经宋、元、明时期多次修葺,但到明朝末年,又遭废毁,只有木塔仅存。清朝康熙年间,又进行过两次修复,并改名木塔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该寺经过多次人为和自然破坏,寺内建筑和木塔均已无存。目前仅存清康熙年间所建山门、后殿等几处遗迹。




十三、 姚家大院(清) 据说西安现存的老宅余45处,此数字不知从何而来,具体不知包括多大范围。据我走街串巷的感受,这个数字有些夸大。就算有数字属实,我所看到的那些的老宅子保护情况均不理想。类似这样统计,应该有跟上的实际性的措施加以修整保护。 姚家大院,是西安仅存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老院子之一。位于西安市市中心芦荡巷,毗邻南院门。清代至民国时期,南院门一带是非常繁华的商业区,许多达官贵人、商贾富豪都在此购置宅院,姚家大院便是坐落于其中的一户宅院。 姚家大院最初的主人并不姓姚,具体是谁已经无从考证。后来,这座宅院被当时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姚文青买下,后又陆续进行扩建。当年主人姚文青曾和于右任、吴宓等文化名流在此议论国事,杯盏交错,谈笑风生。 现在的姚家大院,只留下过去的一部分,已是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的文化接待处。如要参观需提前预约。我参观时大门未开,只能在对面高楼上留影数枚。



十四、东木头市安居巷口烟花场所(民国) 西安中东木头市安居巷口有几座残破的老宅,其中一座据说这里是当时的妓院,此地距离开元商城较近。作为西安市重要购物中心的开元商城在民国时为开元寺,寺院周围均是高档妓院,是当时出了名的花街柳巷,城市命运如同人一般无法规划。


注: 文章中部分文字内容均采自网络,感谢这些饱学之士,让我在编辑日志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学习。
-
神隐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2 14:42:04
-
广義托勒密定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3 12:40:06
-
汉时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1 19:09:11
-
爱唧唧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6 16:51:13
-
要跳舞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9 22:12:01
-
Wwwww_zo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30 11:17:43
-
木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7 10:14:37
-
z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7 10:13:38
-
小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4 18:34:27
-
红色胶订本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3 15:43:01
-
无衣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3 07:43:49
-
yoyo夭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2 22:31:4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2 15:55:04
-
摆烂帕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1 22:36:40
-
悦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1 14:02:14
-
独居老人莫里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1 00:11:21
-
kannim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9 18:31:50
-
婋司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4 11:21:20
-
深山含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30 18:23:04
-
dxndm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8 15:12:50
-
一个收银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15:18:37
-
光头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15:15:11
-
堂吉诃德之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13:35:23
-
𝔹𝕒𝕒 𝔹𝕒𝕒 𝕊𝕠𝕟𝕘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13:29:29
-
某山童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13:13:21
-
看不见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12:09:22
-
汀洲自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11:28:48
-
換得東家種樹書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08:41:13
-
LMH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02:14:41
-
青鸾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02:02:56
-
Junk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56:33
-
David在成都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53:59
-
自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44:28
-
Ha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19:05
-
您老朋友王狗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17:08
-
嗜睡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12:13
-
卷二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11:42
-
米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11:31
-
了了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