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玉泉研究综述

玉泉与虎跑泉、龙井泉并称为西湖三大名泉,最初记载现于南齐建元年间,扩为方池,泉水自池底自然渗出。此后历代在此建有寺庙、园林,泉池初为放生池养鱼数百尾,后逐渐兼具游赏功能。康熙赐庙名“清涟寺”,雍正年间寺景跻身“西湖十八景”之列,名“玉泉观鱼/玉泉鱼跃”,游客络绎不绝。六十年代保留园内古泉,并基于原址将寺院改造为一座具有江南庭院特色的公园,划入杭州植物园,成为新的玉泉观鱼景点,2001年再度修缮扩建,如今分为规整院落围合的北园与展现自然山水风致的南园两部分。作为寺观园林与公共园林相结合的经典个案,玉泉观鱼从空间结构、整体布局,到园林要素的营造雕琢,无不体现着浓厚的江南传统人文色彩及深远的历史积淀。
具体记述及研究情况如下:
一, 古代文献记述
1,历史记载:玉泉观鱼景区位于仙姑山北的青枝坞口(今杭州植物园内),相传建于南朝,宋时名玉泉净空寺,几度兴废,清康熙年间赐名清涟寺。南宋周栋《玉泉开山记》提及寺内玉泉又名“抚掌泉”的传说。成书于宋末元初的《武林旧事》是作者周密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其提及西湖北山一代111处供游玩的景点中即包括玉泉。
方志类文献对玉泉寺的起源、沿革亦有较为丰富、确切的记载,最早的地方志是南宋潜说友撰《咸淳临安志》:“南齐建元中,灵悟大师昙超开山卓庵讲经演法,天福三年始建寺,名净空院。淳佑十一年,理宗皇帝赐御书玉泉净空之院六字”,可知该寺院始建情况。其余志书对于玉泉的历史梳理集中于明清两代,如明弘治年间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万历年间刘伯缙等修《杭州府志》、吴之鲸撰《武林梵志》,清雍正年间李卫修《西湖志》等,另有明王在晋、清李卫二人在寺院修缮期间撰写的《重修玉泉寺碑记》可作为历史信息的有效补充。高晋撰《南巡盛典》记录了清高宗弘历皇帝四次南巡的情况,对玉泉有如下描述:“甃石为池,方广三丈许,清澈见底,畜五色鱼,鳞鬛可数,投以香饵,则扬鬐而来,吞之辄去,有相忘江湖之乐”作为著名赏鱼景点,皇帝每次游览清涟寺都会赐诗做赋,玉泉曾经的繁华景象籍此可见一斑。

2,游赏诗词:杭州西湖美景自古以来就被无数文人加以颂扬,而古代的玉泉也广泛地出现在游赏诗词中,获雅士钟爱,往往于字里行间流露出尽兴之余的无限赞叹与感慨,更有相当一部分诗人着重描写泉中放养的各色金鱼,赏鱼诗也占到诗文总数近一半。具体诗作汇总情况见下表:


3,图像中的玉泉:目前尚未发现清朝之前关于玉泉寺的图像资料,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刊载的宋朝西湖图中对玉泉的区位有粗略的标注。随着西湖一带的园林密度和规模不断发展,除宋代“西湖十景”久负盛名外,元代更添“钱塘十景”,清雍正年间又诞生“西湖十八景”,共同表现西湖气象之大观。“玉泉鱼跃”跻身“西湖十八景”之列后,画坛开始出现展现其完整风貌的园林画作品。清内廷画苑领袖钱维城作《西湖三十二景》图册、吴门画家郁希范的《西湖胜景图册》就绘有清涟寺玉泉鱼跃的鸟瞰景色,比《南巡盛典》中的插图更为详细丰富。


二, 近、现代国内外专著
马时雍《杭州的寺院教堂》、《杭州的水》两书分别从寺庙园林、泉池景观的角度简略介绍了清涟寺及寺内玉泉、晴空细雨泉、古珍珠泉三处古泉的历史沿革情况,同济大学安怀起著《杭州园林》以地质学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玉泉一带历史上不断涌出泉水的原因在于其位于北高峰和老和山一带洪积扇尾部,地下水流受硅化石灰岩山体阻隔被迫迅速抬升水位,进而冲破地表喷涌而出形成泉眼。
由于玉泉观鱼景点现存遗迹规模有限,且基于图像分析的雍乾时期清涟寺复原工作尚未有人涉及,风景园林学研究性专著中对古代玉泉园林空间的涉及较少。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庭园理水一节中以玉泉庭院为例指出人工开凿的规则水池对较小庭院空间有积极的点缀作用,使得整体的轴线规整统一,协调的同时不失活力。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一书简要总结了人工构筑与自然水体在造园过程中的关系处理,二者结合方式包括点、凸、跨、飘、引几种,玉泉观鱼的空间设计即属于将园外溪水“引”入至建筑群落内部的手法。
国外针对本领域的专业研究材料较少,相对详尽的研究以日本为主,由冈大路著,刊行于昭和13年(1938)的《中国宫苑园林史考》一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历代有关宫苑园林的史籍和遗迹,其中第十三章第五节为清代杭州和西湖,作者引《西湖志》的编成年代强调康雍时期为西湖景胜最盛时期,考证雍正六年于玉泉池畔建亭。
由以上专著梳理可得,针对杭州玉泉观鱼历史沿革及其形成发展的记述较多,但从构成要素角度对该园林进行景观艺术特色的研究较为粗浅。
三, 硕博、期刊论文
学术论文方面对杭州园林的研究涉猎主要集中于西湖地区,江南各省众多高校一直都是相关选题重镇。建筑学及风景园林学的研究主要通过以史带论的形式纵向梳理西湖园林的发展与全貌,或对风景区不同园林个案进行横向比对剖析,个别课题以跨学科的创新视角展开研习,如南京林业大学李功成《杭州西湖园林变迁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刘华斌《西湖风景建筑与山水格局研究》、王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游人分布与行为研究》等课题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去关于西湖地区园林的综合性论文,对玉泉观鱼有针对性的文献大致有以下类型。
1,对特定地域寺观园林的专题研究
玉泉寺自南朝起便为佛教圣地,几度兴衰历尽沧桑,鱼乐池自古为蓄鱼放生之所(马时雍《杭州的寺院教堂》),无论在建筑格局还是佛教文化上均有古意传承。
西南大学何信慧《江南佛寺园林研究》聚焦于江南地区佛寺与北方、岭南佛寺园林营造理法的比较,挖掘江南佛寺园林的独有特色;浙江农林大学魏彩霞《杭州寺观园林研究》致力于进一步理清杭州市寺观园林的发展史,并对影响杭州市寺观园林形成的地理、文化和宗教因素进行研究,对灵隐寺、抱朴道院、净慈寺等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寺观园林的外环境和内环境,都是以传统园林构景艺术对自然山林环境和庭院环境的加工和美化;浙江大学朱静宜硕士论文《西湖寺观园林公共性研究》切入点独特,主要关注佛寺和道观在宗教功能之外的游赏性,通过对教义特点的剖析探寻西湖寺庙园林呈现公共园林形式的必然性。
2,基于造园要素视角的风景园林学专题性研究
此类研究的针对性更强,分别从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如山、水、花木、建筑等角度剖析寺庙、公共园林营造理法特点。与本题关系最密切的即为理水方面的研究,而玉泉观鱼往往成为重要分析案例参与论述。北京林业大学陈云文博士论文《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研究》在分析归纳文献资料和风景园林实例的基础上明析“人与天调,水因人胜”哲理的源起、内涵及实现机制,总结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八项理水法则,其中的“随曲合方,得景随形”一节充分论证了“曲”与“方”形态的辩证关系,对北海静心斋“以方跨曲”理水手法的分析可为本题提供思路参考;邱德玉《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有景有情》在理水艺术的研究背景下,对水池的源泉、形状、与假山的结合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东南大学顾凯、浙江农林大学鲍沁星先生对园林史上的方池现象研究较为深入,《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方池欣赏_以明代江南园林为例》一文指出方池曾在明代江南流行,是中国园林一度盛行追求“适意”和“求理”欣赏方式的重要体现,并对明末起方池欣赏衰退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张南垣、计成二人引导园林审美观念由方转曲的巨大转变与之关系密切。《两宋园林中方池现象的研究》在顾凯对明代园林研究的基础上,对两宋园林的方池现象做重点考察,进一步拓展对中国传统园林方池现象的理解,深入论证方池审美与宋时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联系,探究现象背后的欣赏趣味,并直接指出玉泉的鱼乐国方池颇为典型。浙江农林大学陈明明硕士论文《江南传统公共园林理水艺术研究》实地考察了玉泉,龙井,虎跑泉等 30 余处现存典型江南传统公共园林水体,利用科学手段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水体的理水手法。以玉泉鱼跃景区的三座古泉为例提出点状规则水体与建筑庭院横纵轴线的互补关系,对园林整体结构严整性的增强作用明显,牛沙硕士论文《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古泉池景观研究》针对性地以杭州古泉池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历史脉络,统计数量及分布规律,深入分析杭州古泉池景观营造手法,并进一步探析杭州古泉池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另外,1985年邵水松《杭州风景区名泉古井的现状和保护》一文通过地质学勘测证明玉泉原泉眼已经枯竭,现存水池系引深井水“造泉”的事实,强调杭州名泉古井资源已濒危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除园林理水方面的研究外,涉及其余园林要素的专项研究也相当丰富。园林建筑方面,北林洪泉博士论文《杭州西湖传统风景建筑历史与风格研究》梳理了西湖传统风景建筑的历史脉络,结合社会自然环境得出其演变特点,即与自然风景紧密联系、具有灵活的功能性、高度开放的公共属性以及高超的建造技艺。同时对玉泉观鱼景区重建过程对浙江民居风格的借鉴,及新材料、新结构的运用表示肯定;浙江大学吴佩君《浙江庭园营造技法与风格研究》对浙江庭园的剖析较为透彻,从平面、立面形式空间围合手法的分类,到建筑举折出挑、门窗木作等微观细节的分析十分详尽。同时以玉泉观鱼为例,论证典型月洞门庭院的延续性空间渗透,又将案例中的门、窗、墙体等元素抽离出来,进行引景隔景等空间转换手法的总结。浙江农林大学牛任远《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传统山地风景建筑因山构室理法及地域特色分析》则着重于探讨山地园林中建筑要素和山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单体、组合、聚落三个类别为基本调研对象,得出西湖山地风景建筑因山就势、虚实相生、山水共融、散点为辅的因山构室理法,解析玉泉园池南侧小品 “玉泉庵”的构室实践,认为其楹联的意境表现恰当提点了建筑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其位置背靠山体近临池鱼,中可赏北园,远可观山眺云,实是一处绝佳的选址。
3,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园林艺术研究
这方面研究主要探讨我国自古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对造园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涉及鱼文化、水文化、禅宗佛教及放生文化等方面。东北林业大学明玥《中国古典园林鱼文化景观研究》和浙江农林大学王小兰《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赏鱼景点研究》两篇硕士论文从我国传统鱼文化入手,解释“鱼”从物质功能到审美功能的转变,总结出促使园林赏鱼景点形成的因素包括原始鱼生产、鱼民俗、鱼哲学等,提及金鱼观赏风潮源于放生文化。另外,通过对包括玉泉在内的24处各类园林的实地调研分析将传统园林中赏鱼景点分为体现自然美的开放式景点、体现画意美的半开放式景点和体现精雅美的封闭式景点。上述分类思路拓展自贾珺的研究,他在《圆明园中的观鱼型景观》一文里从观景的角度分析,将圆明园中观鱼景点大致分成“实观”、“泛观”和“虚观”三大类,其中坦坦荡荡即属于以欣赏游鱼为主的“实观”景点。杨洪勋先生在《略论圆明园中标题园的变体创作》一文中,首次指出圆明园中“坦坦荡荡”是对西湖“玉泉鱼跃”的变体创作,第十八期《圆明园》学刊也进一步对坦坦荡荡中的楹联匾额及相关诗文进行了赏析。杨先生将乾隆《南巡盛典》与《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两处景点插图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坦坦荡荡景象结构源自寺院整形放生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形制夸张,从满足统治者威严的意识出发,融入了皇家园林的宫廷意味。
昆明理工大学陈倩硕士论文《中国传统文化与水景观设计》中从儒学、佛学、道学三方面阐释传统水文化的哲学意义。论文认定禅宗佛寺中的放生池即是佛教中水文化的最典型体现,指出佛寺园林发展至宋代已充分体现出世俗化与人文化的特征,它们除尚保留着一点象征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与私家园林并无大异。作者推测佛寺中规整放生池形制与唐代印度佛教西方净土变中的水庭有一定渊源。陈星《弘一大师图话——七》中摘引民国初期李叔同出家期间在玉泉清涟寺暂住经历的记述,从文中“房子很好,可惜闹了一些,走廊如同街道,游客络绎不绝”可得知当时寺院已是公共景点,此番现象亦可旁证宗教园林的世俗化倾向。此外,赵杏根《宋代放生与放生文研究》一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发现宋代放生池的建设达到了极其繁盛的地步,指出宋代放生文化已逐步超越了佛学范畴,逐渐成为提倡生态保护、颂扬君主功德的儒学意识形态工具,把放生贴上儒家“仁德”的标签,其实质是对佛教的理学化改造,来为王权服务。
四, 园林部门、设计单位更新建设方案
建国后,杭州园林部门陆续启动西湖周边景区修缮更新工作,对玉泉鱼跃的景观改造集中于上世纪60年代和本世纪初两阶段。
施奠东主编《西湖风景园林1949-1989》一书记录了建国后20世纪西湖风景园林区的规划历程,其中收录《玉泉鱼跃景色新——玉泉的改建设计》一文总结了1963年起对玉泉景区的第一次大规模改建经验,文中简要回忆了景区改建前现状,总结实践过程中的行动原则、艺术构思等,行动层面涉及空间规模的压缩、新工艺材料的引入等操作。由于历史时代的特殊性,改建工程中也不乏类似“批判地继承传统……剔除寺庙阴暗、迷信的宗教气氛”等较为偏激的理念出现。

2001年,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所主持,对玉泉观鱼景区实施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改建,设计师赵鹏撰《和则相生、同则不继——杭州玉泉景点整修扩建工程方案设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且附有较为详细的平面图纸。方案分别确立了“修旧如旧”与“和而不同”两个原则区别对待玉泉旧园与新改扩建的南园。其中北园(旧园)强调“鱼、水、人”的静态交流,而南园以自然山水形态营造“水、鱼、人”的动态即兴游戏空间。

总体来说,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收集整理,不难发现以往研究对于玉泉观鱼的涉及多作为大主题下的举例寥寥带过,还未出现专门针对本案的纵向历史阶段梳理及透彻的空间比对分析,对于其典型的方池布局模式也值得在复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原型探讨。另外,玉泉观鱼的改建过程又发生当代与古典建筑语言的碰撞与融合,是一次大胆的现代化尝试,值得对其各时期营造艺术进行进一步比对研究,还原出一段充满生命力的园林变迁史。
参考资料:豆瓣@ 小鬼難纏:https://www.douban.com/note/44401582/
实体文献略
原文内容刊载于《园林》2019年第10期,有删改。
-
B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30 14:38:58
-
文祥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1 16:23:39
-
寂楽寺惟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31 20:33:50
-
绿洲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31 16:26:57
-
昭歌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31 15:47:54
-
小新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31 15:26:28
-
喜欢晴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6 10:20:25
-
江南渔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5 21:19:05
-
小鬼難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5 15:54:33
-
如是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3 21:42:47
-
喜欢夏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5 19:05:32
-
景观观望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6 07:31:35
-
三点听粤剧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4 23:26:01
-
吴地越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4 11:51:54
-
谦卑不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4 10:37:49
-
too eleph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4 09:55:47
-
蓝哆啦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2 00:00:32
-
江离载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1 10:36:59
-
蔚成海色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0 20:55:53
-
coc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9 12:55:37
-
_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5:26:55
-
芼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5 14:56:07
-
Yanm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4 00:01:11
-
自然& 自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2 22:10:58
-
藏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5 19:51:42
-
🔷蓝色大水母🔷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0 18:27:34
-
喵九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9 18:39:35
-
mag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8 22:15:29
-
不想上班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8 19:34:15
-
眠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8 11:38:23
-
K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5 08:37:20
-
半糖去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4 18:57:31
-
wal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4 02:11:26
-
ypcp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4 02:04:18
-
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3 21:04:31
-
消乎砸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3 16:01:24
-
不2⃣️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2 21:05:39
-
空.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2 15:51:59
-
幽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6 21:13:59
-
희희희희🐟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0 11:14:44
-
卿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1 17:13:15
-
汪大锤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4 23:24:57
-
烟雨江南ww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1 14:07:50
-
Alan D y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8 09:08:12
-
icedlangua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7 23:17:10
-
D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7 16:50:1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13:57:07
-
山楂锅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11:10:00
-
问题物种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10:15:03
-
张大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10:04:46
-
纪合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09:15:35
-
miff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08:52:07
-
浪味仙女下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07:49:54
-
心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07:40:23
-
阿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5 23:57:14
汪大锤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徽州 | 歙县许村大观亭 (14人喜欢)
- 徽州 | 西溪南村绿绕亭 (19人喜欢)
- 考工记 | 孤例——北海徵观堂垂花门 (15人喜欢)
- 戒台寺戒坛大殿——明代巨构珍宝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