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不了的江湖梦
查看话题 >华山再论剑 百年一射雕(上篇)

华山再论剑 百年一射雕
——《风陵夜渡话金庸》(三)
本文要点
1、探讨周伯通与王重阳的关系,兼谈“华山论剑”之意象
2、分析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绝的人物模型
3、探讨欧阳锋为什么要发疯?发疯后为什么又成了天下第一?
4、郭靖究竟傻在哪里?杨康与郭靖是否暗喻国共之争?
特别说明:本文讨论《射雕英雄传》只限“朗声图书”修订版(广州出版社2009年12月)
从周伯通说起
周伯通在金庸一众小说人物中,武功不是最强,智谋不算最高,但知名度最广,这一点勿庸置疑。其人年事之高,辈份之尊,与行事之幼稚可笑,恰成鲜明对比,当得上是“为老不尊”的最佳代言人。
老顽童甫一出场,便以高出郭靖两辈的身份,强要与郭结拜,义结金兰。在惨遭后辈婉拒后,居然撒泼耍赖,满地打滚,只听他道:
“你不肯和我结拜,定是嫌我太老,呜呜呜……”忽地掩面大哭,乱扯自己胡子。
郭靖终于为其“精诚”所感,勉为其难答应结拜。两人遂撮土为香,以酒沥地,罚咒盟誓。不料周又立了一个古怪之极的誓言。他道:
“老顽童周伯通,今日与郭靖义结金兰,日后有福共享,有难共当。若是违此盟誓,教我武功全失,连小狗小猫也打不过。”
蠢笨如郭靖,也不禁莞尔。

别看老顽童疯疯颠颠,行事颠三倒四,但他却是中神通王重阳的师弟,痴迷武技,自创“双手互搏”与“空明拳”两大神技。如果不是缺心眼,对功名利禄全不放在心上,他的实力完全可以凌驾于四绝之上,仅次于中神通王重阳一人而已。第三次华山论剑(神雕侠侣)时,连一向不肯服人的黄药师也对老顽童敬佩不已,亲口赠以“中顽童”的尊号。可以说,周伯通是王重阳的一个“不完美的复制品”。
如果仔细考察“东西南北中”这五绝的人设,会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并世五大高手其实并非处于同一阶层。五绝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互争长短,结果在中神通面前悉数落败。待到第二次华山论剑时,中神通已经谢世,只剩四绝争夺九阴真经。第一次论剑是过去式,是背景。第二次论剑是小说进行时,是当代。王重阳稳居群雄之冠,但却迷离恍惚,纯用虚写。读小说时往往觉得王重阳是个古人,“传说中的”古人。
但王重阳又是小说中一个极重要的角色,参予小说核心情节,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关于九阴真经的来龙去脉都需要王氏来交待,他死了找谁问去?这时作者巧妙地为王重阳安排了一个代言人,他就是周伯通。
这个人物格局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可以说精巧异常。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这个八面玲珑的格局中暗含什么玄机?蕴含着什么独特的东方意蕴呢?
让我们从一件“不完美的复制品”说起。
最著名的摹本
天朝的文化史上,有一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复制品,那就是兰亭序。
书法史上,名家高手如过江之鲫,名贴数不胜数。但谈书法,言必称二王。书法第一人,是书圣王羲之,几乎没有异议。王氏笔下的“兰亭序”是百贴之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然而吊诡的是,这代表书法艺术最高峰的兰亭序,其实却只存在于传说中。因为千百年来无人见过真迹,因为后人看到的都是复制品,看到的都是唐人摹本。
关于真迹的流传,可说曲折离奇。简单来说,兰亭序真迹由王氏后人保有,数代相传至僧人辩才。经过一出“萧翼赚兰亭”的好戏后,真迹流入宫庭,归唐太宗所用。太宗宝爱异常,令褚遂良、欧阳询等名手临写,其中名头最盛的是“神龙本”,乃御用摹手冯承素双钩填摹。太宗驾崩,据传遗命以真迹殉葬,之后真迹不显于世。理论上,太宗是最后一位看到真迹的人。

后世人看到的兰亭序,不是摹本就是临本。无论临摹得如何出色,都与真迹有出入,都是“不完美的复制品”。
真身只存在于传说中,完美只存在于“传说中”,这大概可以成为天朝的文化特质。天朝中人因而对“不完美”的容忍度很高,相信凡事“差不多”就行,而且山寨本领很高。这些禀性,似乎都可说植根于此。因为我们所崇拜的“图腾”,就是一件“不完美的复制品”。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维度,重新审视五绝的人物塑造。
王重阳与周伯通的关系,是否取意于天下第一行书及其摹本?我们不能妄下定论,王重阳与王羲之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虽然二者都姓王,虽然二者都是道教人物(王重阳是全真教,王羲之信奉天师道),虽然二者都身负“天下第一”这个头衔,但二者毕竟毫无交集。退一步讲,王羲之就像一个模特,是作者在进行服装设计时的参照物。把他称之为“模型”,似乎更加贴切一点。
而周伯通的模型,当然就是那件模仿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但却始终不完美的“摹本”了。
或许有人会说,王重阳有一个师弟,兰亭序只有摹本,这有什么好奇怪!说不定只是一种巧合呢?
那么,循着这条思路,我们再来逐一分析其余四绝,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模型?如果没有,那就是巧合。如果有,那就不仅是巧合这么简单了……
黄药师的模型
东邪黄药师,小说进行时中第一号人物,也是全才型人物。小说中形容他“为人聪明之极,琴棋书画、医卜星相,以及农田水利、经济兵略,无一不晓,无一不精。”几乎囊括所有溢美之词,简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因为他“正中自有七分邪,邪中还有三分正”,多数分析都认为他狷介狂放,恃才傲物,正代表魏晋风度。
比如,著名报人胡菊人(任《明报月刊》编辑十多年)在品读金庸的专栏中,曾这样评论:
“略而言之,东邪让人畏、西毒让人恶、北丐让人敬、南帝让人爱、周伯通让人喜……再看黄药师的出场,则又全是另外一个形象。作者这样形容他,他右手慢慢从脸上揭下一层皮来,原来他戴着一张人皮面具,这本来面目一露,但见他‘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这十六字文言,对黄药师的描写恰如其分,是像魏晋时代嵇康一类的人物,表现出他不同流俗、遗世独立、孤傲自赏的性格……”
这一段分析点出五绝的特色,借此带出黄药师的别具一格,品到人物妙处。但因为未结合人物实际细节,有些泛泛而论,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魏晋风度不能解释东邪为什么“非汤武,薄周孔,鄙薄礼教”,这一点后文再详述。

要找出黄药师的模型,首先要落脚到“全才”这个特征上来。那么,这样全能型的人物,历史上有没有呢?当然有。
我们第一位想到的,或许是“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小说中也曾点到过,东邪精于奇门五行,桃花阵便是依武侯“八阵图”遗法所种植。但继续搜寻,二者身上的共同点也仅此而已了。
再来看第二位全才。
他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苏东坡被誉为文化史上的全才,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成就斐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又位列“宋四家”之首,他所书的寒食贴在行书排行榜中排第三,仅次于王羲之与颜真卿。
让我们来发掘一下二者的共同点:
苏东坡妻子王弗早逝,著名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写给她的。黄药师的妻子冯衡难产而死,也是英年早夭。
据说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苏小妹三难秦少游,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据考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但在小说家眼中,这却是万万不能放过的好题材。碰巧黄药师择婿时,也出过三道难题,存心要黜落笨郭靖,将黄蓉嫁给欧阳克这样的浮浪子弟。而苏小妹古怪精灵,身上也有三分黄蓉的影子。
小说刻画黄药师特立独行,多用侧写(他人说)与自叙(自己说),但有两处“行动细节”最能凸显东邪性格。前一处是性之所至主持陆程二人婚礼;后一处是将欧阳锋所割书生首级埋葬,大削欧阳氏颜面。这两条细节并未参予情节展开,似是无关痛痒的闲笔,但却极鲜明地刻画了黄药师的性情,即形象又具体,似有明确地指涉。要分析东邪,必须对此有一个交待。

东邪之“邪”
在第25回“荒村野店”中,郭靖黄蓉躲在密室中疗伤,隔壁却闹得天翻地覆,人物走马灯似地登场。其中有一出黄老邪的“好戏”:促成徒孙陆冠英与程瑶迦的婚事。几乎是霸王硬上弓地主持陆程婚礼,并且强令二者就地“洞房”。害得素来不解风情的靖哥哥也“情热如沸,把持不定”,意图非礼蓉儿,直到兰花手拂来,软猬甲上身,这才兽性泯灭,神智清明。
这一段黄老邪邪兴大发,老夫聊发少年狂,简直像变着法儿给自家女儿上生理卫生课。
且听他老人家夫子自道:
“黄老邪生平最恨的是仁义礼法,最恶的是圣贤节烈,这些都是欺骗愚夫愚妇的东西,天下人世世代代入其彀中,还是懵然不觉,真是可怜亦复可笑!我黄药师偏不信这吃人不吐骨头的礼教,人人说我是邪魔外道,哼!我这邪魔外道,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混蛋,害死的人只怕还少几个呢!”
噫!黄老邪最讨厌的是“圣贤节烈”,那么,他难道喜欢“淫孩荡妇”不成?真咄咄怪事。
在13回五湖废人一章中,东邪神秘登场,以箫声煽情纵欲,破了欧阳克的蛇阵。后来在桃花岛上又吹奏《碧海潮生曲》,意在破除周伯通静功,引诱其出洞。此曲在旧版中原名叫做“天魔舞曲”,实为靡靡之音,极善于勾魂蚀魄,坏人操行。
原来,东邪之“邪”,集中体现在他是鼓吹“性解放”的。

那么,在对待情欲这个课题时,苏东坡持何种态度呢?
苏轼在王安石变法时反对新法,属于“旧党”。元祐更化之后,新党一败涂地。司马光当政,旧党以司马光马首是瞻。司马君实死后,旧党分裂为蜀、洛、朔三党,各自为政互相攻讦。其中以苏轼为首的蜀党和程颐为首的洛党积怨甚深。
程颐是“程门立雪”的主角,是受人尊敬的理学大师。他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任哲宗帝师时不苟言笑,绝情断欲,是个典型的苦行派。而苏轼是个乐天派,好谐谑,认为程老师不近人情,每每戏言玩侮之。
程颐的口号“灭人欲”,首当其冲地成为苏轼戏侮目标。
举个例子,苏轼曾在他的随笔札记《东坡志林》中记录过这样一件事:
“昨天(我)与诸公出游安国寺,谈及调气养生之事。诸公踊跃发言,我说,‘……其他都好说,难的是克制情欲。’
张公接口说道,‘苏子卿(苏武)饮雪吞毡,蹈背出血,也未曾低头屈服,真称得上是参透生死了。然而终究也免不了与胡妇生子,在极寒之地尚且如此,更何况(常人)于洞房花烛之时呢?所以说,这种事是难以根除的。’在座的都大笑。我觉得他说的在理,特意记之。”
——《东坡志林》卷一
以上这段话,虽非宣之于苏轼之口,但东坡即然特意记之,实际上表明是“借他人之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综上所述,东邪与东坡在对待“私生活”的态度上是一致的。作者是有意为之。
突然的“自我”
再来看后一处细节。在34回“岛上巨变”中,黄药师将“腐儒”书生的首级埋葬,大削欧阳氏颜面,小说中写道:
欧阳锋哈哈大笑,朗声道:“药兄这几句话真是痛快之极,佩服佩服。”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药兄,兄弟送你一件礼物。”右手微扬,将一个包袱掷了过去。他与黄药师相隔数丈之遥,但随手挥掷,包袱便破空而至,旁观众人均感骇异。
黄药师接在手中,触手似觉包中是个人头,打将开来,赫然是个新割下的首级,头戴方巾,颏下有须,面目却不相识。欧阳锋笑道:“兄弟今晨西来,在一所书院歇足,听得这腐儒在对学生讲书,说甚么要做忠臣孝子,兄弟听得厌烦,将这腐儒杀了。你我东邪西毒,可说是臭味相投了。”说罢纵声长笑。
黄药师脸上色变,说道:“我平生最敬的是忠臣孝子。”俯身抓土成坑,将那人头埋下,恭恭敬敬的作了三个揖。欧阳锋讨了个没趣,哈哈笑道:“黄老邪徒有虚名,原来也是个为礼法所拘之人。”黄药师凛然道:“忠孝乃大节所在,并非礼法!”
在这段“闲笔”中,行事处处出人意表,严重左倾的东邪,却突然右倾,流露出对“忠臣孝子”的尊重,与其一贯作风大厢径庭,真奇哉怪也。难怪有许多不喜黄药师的读者,认为其人刻意做作,有弄巧成拙之嫌。其实,这条人物细节也可以落脚到苏东坡身上来。
苏东坡是个大孝子,父慈子孝,兄弟情深,是苏氏一贯门风。百善孝为先,苏轼虽然好谐谑,到处得罪人,乃古时标准“杠精”,但在史上能有口皆碑,始终没有留下人生污点,都与一个“孝”字有关。
元丰二年(1079年),东坡遭御史何正臣、李定弹劾,含冤入狱,差点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此案的主谋李定曾因逃避服丧,为世所诟病。当时,有朱寿昌弃官寻母的轰动事迹,满朝文武纷纷作诗表彰朱氏,苏轼当然参予其中并亲为撰序。诗中有褒自然有贬,李定听了不痛快。等到乌台诗案一爆发,李定当然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欧阳锋飞赠孝子人头,意图与东邪“臭味相投”,想不到热脸贴上冷屁股,反受一顿奚落,也实在是没趣得很了。
综上所述,“孝”字是东邪与东坡身上的共同标签。
关于刺孟诗
最后,在30回“一灯大师”中,黄蓉曾以一首:“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质疑孟子,令书生(朱子柳)无言以对。小说中作者将这首刺孟诗断为“黄药师”所作:
他非汤武、薄周孔,对圣贤传下来的言语,挖空了心思加以驳斥嘲讽,曾作了不少诗词歌赋来讽刺孔孟。孟子讲过一个故事,说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去乞讨残羹冷饭,又说有一个人每天要偷邻家一只鸡。黄药师就说这两个故事是骗人的。这首诗最后两句言道:战国之时,周天子尚在,孟子何以不去辅佐王室,却去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这未免是大违于圣贤之道。
当然,这是小说家常用的假托手法,不足为信。但这首刺孟诗确实与苏东坡脱不了干系。众多笔记显示,这首刺孟诗与疑孟派李觏有关,不是李觏所作,但却是经李觏口传。而李氏与苏轼交好。成书于北宋的佚名作《道山清话》中说,李觏贤而有文章,不喜孟子,“苏子瞻诸公极推重之”。
由于宋代时局的发展,也因王安石的推波助澜,孟子升格运动风起云涌。身为旧党的苏轼当然要站出来反对,主张疑孟辨孟,要批判地学习吸收。故以上这首诗出自苏轼之口,也并非不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码关注个人公众号,抢鲜阅读最新资讯

-
Faroli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6 16:46:3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0 20:20:29
-
南航小俊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9 22:21:01
-
查无此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2 00:27:19
-
RitaW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7 13:46:13
-
沉默的吃瓜群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3 15:43:55
-
孙兆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3 09:58:22
-
Stars and sea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2 19:02:51
-
白 金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5 02:03:14
-
花花不是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6 13:18:53
-
仰望星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2 23:39:47
-
睡不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3 12:53:53
-
神偷马良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8 12:09:23
-
astr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5 14:07:05
-
大师哥小师妹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2 01:18:05
-
晦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08:17:51
-
我们都是小伙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20:03:59
-
玮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2 20:25:38
-
清流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6 17:47:08
-
蟠桃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8 07:07:01
-
说说不是罪微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15:24:34
-
東方蔚龍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1:40:21
-
Narciss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0:20:20
-
m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00:42:1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00:33:33
-
lancelot葵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21:56:50
-
今晚有电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20:43:59
-
枝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20:23:55
-
妖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12:10:49
-
王敬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11:57:07
-
锅贴一口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10:56:36
-
玲珑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10: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