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胶片
天文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人类是太阳思考自我的方式。”其实夜空未尝不是一种人类自我心灵的影射。否则菲茨杰拉德也就不会在《崩溃》一书中写下:“灵魂真正黑暗的夜里永远是凌晨三点。” 褐矮星是潜藏在太空深处的一颗星光黯淡的居民。它由充满气体与尘埃的坍缩方组成,由于褐矮星核心是冷的,所以不够明亮,而未能成为星光万丈的恒星。它之能够为人所见,主要因为其自身含有大量的锂。 若锂存在于太阳之类的恒星之中,恒星自身的光辉会导致锂加热后产生反应从而形成核子熔炉,将其销毁;但褐矮星冷得烧不起来,锂便保留在它的表面使之能够被人察觉。 锂同时也是辅以躁郁症患者稳定情绪的主要药品成分。 通过躁郁症患者跟外太空遥远的星球共以同一种化学元素维系自身,令我想到自己与这个星球冥冥之中必然存在某种交流与联结。 我若是对着星空举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看见你了。”光速以每秒钟三十万公里的速度传递此类讯息,褐矮星或许会在四亿年之后看到我今晚向其投寄的信笺,然后蹇戾的命运就会因此举动而被一颗相对永恒之星而铭记。 若我受到浩渺天际之中发出微弱光芒的星星所震动,于是战栗地举起相机对准它,将光圈开至最大,采用很长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其结果是,在曝光过程中,羸弱的星光的强度不足以激活乳剂中的任何卤化银晶体。 对胶片而言,星星并不存在;对影像传感器而言,被淘汰的胶片并不存在;对星辰而言,我并不存在。 愈强烈的艺术自觉便带有愈强烈的排他性。彗星之夜席卷过后便残留一个怯魅的世界。 诚如薛定谔转述谢灵顿的观念所言:“建构这个物质世界的代价就是把自我即心灵排除在其外。” 科技提供了从大爆炸到人类诞生的整体画面,提供了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运行的机制,至于自由意志、道德要求、情感理念,都只是一些幻象。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