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
查看话题 >乾隆每次见甄嬛,都要磕三次头? | 故宫太后区2
一说起乾隆皇帝的老妈崇庆皇太后,大家首先会想到《甄嬛传》里的孙俪——可要在16年前,最先跳入你脑海的,应该是《还珠格格》里的那位皇太后:

这位皇太后每次被小燕子气得半死,就会头一昂,来一句:“回慈宁宫!”——可琼瑶奶奶犯了个错,乾隆的老妈根本回不了慈宁宫,因为那里没有睡觉的地方!
有人说,慈宁宫不是太后宫吗?
是。慈宁宫确实住过太后,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康熙的奶奶、顺治的亲妈、皇太极的老婆:孝庄文皇后。她在紫禁城西边的慈宁宫住了几十年,笃信佛教,后来把慈宁宫的寝殿改成了佛堂,自己搬到厢房去睡。孝庄去世后,康熙想念奶奶,把她睡过的厢房也改造成佛堂,所以慈宁宫里没有正经睡觉的地方。
雍正皇帝的老妈在儿子即位后不久便去世了,所以不存在住宿问题。等到乾隆皇帝即位,麻烦就来了:崇庆皇太后总不能继续住在东西六宫,跟儿媳妇们作邻居吧?紫禁城东边的宁寿宫倒是另一处养老的地方,可里边住着康熙的妃子,好歹也算甄嬛的“婆婆”,作邻居也不合适。
这时候,堪称“天下第一孝子”的乾隆皇帝灵机一动:有这么好的借口,还不给老妈盖新房!

乾隆在慈宁宫西侧盖了一座新的太后宫,取名寿康宫,用的是《尚书》里的两个字。
《尚书•洪范》一篇写道,人一辈子有五种福气,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健康安宁),四曰攸好德(讲道德),五曰考终命(寿终正寝)。“寿”和“康”显然是乾隆最希望老妈享受到的两种福气。
欲知寿康宫院落的结构,请看这张“珍贵的手绘图”:

寿康宫院子里有前后两座主殿,周围是一圈厢房。前殿是举办仪式典礼用的,屋里摆设不多但品质极高,气氛庄严肃穆:





后殿才是崇庆皇太后日常起居的地方,也是乾隆皇帝每隔两三天,就要来一次的地方。
虽然皇帝和太后住得不算远,但像乾隆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常回家看看”的万岁爷还真不多!
不过,即使是“探望老妈”这样简单的事情,搁在皇家大院里也简单不起来。您跟着万岁爷走一遍程序就知道了。
首先,要看老妈就不能睡懒觉,要一早来到寿康宫候着——候着?对,乾隆不能着急去后殿——不知道女人化妆需要时间啊!所以,他一般在东配殿里候着,等太监来叫。


这会儿崇庆皇太后应该醒了,她究竟睡在哪儿呢?咱们来看看后殿的“手绘图”:

这是后殿的平面图,中间是过道,东边是个大通间,相当于“客厅”(虽然乾隆那会儿应该没这个词),西边是“起居室”和“卧室”,床就靠在卧室北墙:


老太太洗漱穿戴完毕,会从卧室走到旁边的起居室,坐在窗边,喝口茶,醒醒神。年岁大了,时间也就慢了下来:

一切准备妥当,皇太后这才抖擞精神,来到东边的客厅,坐在暖炕中间的位子上(下图)。这时就可以把乾隆叫进来了。

本文标题里说,乾隆每次见老妈,都要磕三次头——还真不是开玩笑,而且这三次不是一下子磕完的,程序有点小复杂。
听到太监传话,乾隆走进屋,下跪(别急着磕头),先问安,太后会赐坐,这时暖炕左边早就摆好了一把椅子:

皇上站起身,走到椅子前,先给太后磕个头,然后才可以坐下。随后,太后会赐茶,皇上赶紧第二次磕头表示感谢,等到把茶喝完再磕第三次,全套规定动作才算全部完成,两人终于可以开始正常对话啦!等聊得差不多了,乾隆起身告辞,去处理公务,老太太则会读书看戏自找乐子。
问题来了,见一次面磕几次头这样的细节怎么会被后人知道?这是因为乾隆本人对这一整套程序相当满意!他特意命人写进档案,美其名曰“寿康宫问安仪”,要求后来的皇帝也照着做。
有人要说了:这不就是做给天下人看嘛。
是,也不是。
皇帝哪怕最日常的举动,也带有程序性和仪式性,就像在完成一套“规定动作”似的。但在对待老妈的态度上,乾隆的“自选动作”也很丰富。他不仅常回家看看,而且出差在外也不忘按时写信,并随信附上各地土特产,让老妈及时尝鲜。如果老太太生了病,乾隆更是一天来寿康宫好几次,从病情到饭量都要一一过问。
做皇帝那么忙,还能天天想到老妈,必然出自真情啊!

【小链接】寿康宫位于紫禁城西部,是故宫太后区的一个院落。前殿和后殿展示崇庆皇太后生前的家居陈设,被称为《万寿千秋奉寿康:寿康宫原状陈列展》。东西厢房则是《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展出与老太后相关的文物精品。
你有没有想过,既然是“原状陈列展”,难道说屋里的样子从乾隆年间到现在一直没有变?咱们下一期揭晓答案。
微信公众号:王牌讲解员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3 22:07:53
-
牛油果哪去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6 13:10:43
-
czyeq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1 10:12:19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9 12:02:04
-
或许应该改个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5 23:30:57
-
二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9 10:48:21
-
阮玲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6 18:58:20
-
豆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3:07:47
-
好读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2 15:40:27
-
塔克拉玛干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0 11:37:35
-
翊卫羽林中郎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4 16:50:37
-
大猫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0 01:30:06
-
克瑞斯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3 16:10:28
-
小小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2 13:06:10
-
ningn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1 10:44:00
-
佳游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19:45:06
-
桃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06:13:14
-
多喝热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21:55:18
-
夏虫语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12:25:52
-
小兔纸和小猴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9:40:44
-
面条🍜打包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0:55:02
-
大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09:47:18
-
三旬老汉Tuva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2:53:44
-
早睡早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2:30:39
-
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2:16:38
-
刚刚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1:35:37
-
尘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1: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