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家的爸爸,让孩子错过了什么 | 研究:是什么阻碍了男性真正成为“父亲”?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传统观念中,父亲都不是一个在生活上应该照料孩子的人。男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家庭的物质供养者,“男主外,女主内”是一个核心家庭的典型范本。就连英语中,mother这个词本身也包含有“养育”的含义,而father的另一重含义则是“创造”。
不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养育”(father involvement)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提出。对父亲的期待,已经从给家庭提供物质支持的人,变成需要和母亲“共同养育”(co-parenting)的关系。
这是因为,父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体参与度仍然十分不足。身边常见到年轻的母亲,抱怨父亲并没有从没有孩子的状态中切换过来,没有参与养育的兴趣与责任感。很多人虽然在父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却很少在被养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存在和影响。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父亲在多大程度上养育了你?为什么父亲的养育是重要的?在父亲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想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父亲养育”这件事。
(本文主要针对异性恋一夫一妻制的父母语境。)

为什么父亲需要参与养育?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绍过,父亲的养育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业表现、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社会性的发展、成年后的亲密关系,等等。(具体可以参见今天的二条回顾文章)尽管在对孩子的抚养参与中,父亲和母亲并不一定会显现出与性别相关的观念和行为差异,但是根据一系列研究,与母亲相比,父亲仍然会一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正面功能(Wilcox, 2013a; Wilcox, 2013b; Allen & Daly, 2007):
1. 认知发展:父亲的沟通特点,会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针对6个月婴儿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与母亲相比,父亲在和婴儿交流的过程中,会提出更多“是什么”、“为什么”、“在哪”这样的“Wh(what/why/where)”类问题,这就使得婴儿在沟通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使用长句、复杂句的次数也更多。在学龄前和进入学校后,那些与父亲有更多交流的孩子,会表现出更高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2. 促进独立与冒险: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父亲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就以身体的游戏为主,比如母亲往往会用同一个姿势将孩子抱在怀里,但父亲则会用各种方式和他们玩耍,甚至会让他们在空中旋转、飞来飞去,这些游戏中都包含了激励、兴奋和不可预测性。一个针对父亲和母亲教孩子游泳的研究则发现,父亲会更多地鼓励孩子深入水下,在孩子游泳时待在他们身后,令孩子独立面对前方;而母亲则更多地站在孩子前面,希望自己一直保持在孩子的视线当中(Le Camus, 1995)。父亲的养育方式,能鼓励孩子独立、开放地面对外部世界,勇敢地面对不熟悉的情境,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和修复力。(Allen & Daly, 2007)。
是什么阻碍了男性“成为父亲”?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生活中,尽职尽责的父亲并不多见。
父亲参与养育的确会受到现实因素的限制。如果要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养育,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在现实中,尽管女性的工作时长在不断上升,男性的工作时间总体上仍然更长,他们也更难取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父亲仍然更有可能被认为是家庭的主要物质供养者,他们可能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中。
在美国的双薪家庭里,一个典型的工作日内,母亲养育孩子的平均时间仍然是父亲养育的2.5倍(Feldman, 2000)。
除了现实因素,还是一些社会和心理的因素在阻碍着男性真正地“成为父亲”。那么,是什么阻碍了男性更多的投入到对孩子的养育中?
1. 男性没有被抚养成一个“可以抚养他人的人”。
· 没有习得养育技能(parentingskills):
尽管社会已经越来越多地认可“奶爸”的身份,父亲的照料也被证明对母亲在孕期、孕后的精神状态有利,并能够有效避免母亲的产后抑郁,但是对于一个男性来说,关心和照顾孩子的举动,比如给宝宝换尿布、洗澡、哄睡觉等等,都还可能会被和“缺乏男子气概”联系在一起。当男性自己被抚养长大的时候,他们所受到的教育的重点也很有可能被放在“开拓世界”,而不是“照料他人”的部分,很多父母自己也会被对男性的刻板印象所影响,认为男孩子不需要做家务。因而,当一个男性成为父亲,他们可能仍然会羞于习得这样的技能。
· 缺乏男性作为照料者的榜样:
在一个男性成长的环境里,父亲往往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的形象,也是关于男性的最初模板。但很有可能,一个男孩会看到,自己的父亲在家庭中作为照料者的部分是缺失的,也很少和自己有情感上的交流,那么当他们长大成为父亲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以父亲作为榜样,不去学习“成为父亲”。
· 没有习得建立依恋关系的能力:
在父亲对子女的养育中,父亲和子女能否形成依恋关系,以及他们之间依恋关系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中,“情感丰富”这样的词汇往往和男性身份是割裂的,他们在关系中会较少地交流情感,尤其是在两个异性恋男性的关系中。因此,一个男性成为父亲时,他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去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

2. 男性在家庭中的参与程度,
更容易受到关系/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近年来对于“父性”、“母性”的研究,已经更倾向于把父亲/母亲对子女的教养,放到父母“共同养育关系”(co-parenting relationship)视角中去看待。也就是说,父亲对孩子的养育和影响,不仅仅是由父亲与孩子的直接沟通和相处决定的;而是与父亲-母亲的关系、母亲-孩子的关系、父母-其他成年人的关系都有关。父母对彼此的养育角色、方式的态度,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和孩子的关系。
研究表明,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更容易把与伴侣的关系和与孩子的关系看作是“打包”在一起的对象。因此,父亲和母亲之间浪漫关系的质量、婚姻的紧密度,与父亲对孩子的养育和关系密切相关,但与母亲-孩子的关系则没有明显的相关。如果父亲对于婚姻和伴侣的满意度较高,那么他们和孩子的互动会明显更多,参与照料的时间和质量明显更高(Feldman, 2000)。
而且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即在父母关系质量高的情况下,父亲参与养育的程度会更高;反之,父亲参与养育的程度高的时候,也会加强婚姻或关系的稳定程度,提高关系的幸福感(Allen & Daly, 2007)。
3. 一些作为“看门人”的母亲,
也在阻碍男人承担父亲的角色。
最后,如果母亲认为养育孩子是两个人共同的责任,鼓励父亲参与养育,并肯定父亲拥有较好的养育能力的话,那么作为父亲的男性参与养育的程度会更高,对作为父亲的角色认同也更强。尤其是,如果在父亲看来,作为母亲的女性是支持自己参与养育、相信自己能够养育孩子的,那么就会推动父亲参与养育(Fagan, J., & Barnett, M., 2003)。
研究者认为,在养育孩子上,母亲应该和父亲是“合作者”(collaborator),但实际上,一些母亲并不能够把自己放在“合作”的位置上,并不允许父亲更多地参与养育。在Allen & Hawkins(1999)针对622个双薪家庭的研究中,有21%的母亲都充当了父亲-孩子关系的“看门人”(gatekeeper)角色,她们对于父亲参与养育持有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她们非常需要有人来分担养育的劳动,但同时又会有许多顾虑,不愿意移交出养育的权力,从而阻碍父亲参与子女养育(Allen & Daly, 2007)。这是因为:
· 母亲不愿失去作为家庭事务“最终责任人”的掌控地位。
在一些母亲看来,她们理应是那个对家庭事务最终负责的人。因此,与家务有关的规则必须由她们制定,比如,在如何管理孩子的衣食住行上,她们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更高的发言权。
这一方面是由于她们对男性养育技能的怀疑,因此可能会主动选择不将照料任务交给父亲。有些女性会报告称,由于父亲一方的养育技能不足,她们常常在父亲完成照料后,自己还要重新做一遍。
另一方面,她们会将处理家务、照顾孩子看作是自己在家庭中占有绝对权力的一块领地,也是她们家庭地位的一部分。而如果让父亲参与到养育,尤其是参与到规则制定上,她们担心会对这块领地失去控制。
· 女性需要通过照料,来获得“母亲”身份的确认。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她们需要通过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照料行为,来完成对自己“母亲”身份的确认。她们可能会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自我价值感,和一个干净整洁的屋子、被小心照料的孩子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很好地完成了这些家务,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此外,她们作为母亲的自我认同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比如她们会认为,亲人、朋友、邻居都会通过是否很好地完成了照料任务,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这是她们作为女性的价值受到认可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父亲参与养育的程度?
父亲在家庭中的参与程度主要由4个方面组成:互动程度(包括游戏、照料、沟通等等),可及程度(孩子觉得在自己需要父亲的时候,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对方的回应和支持),尽责程度(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资源需求),社会资本的建立(父亲是否建立起了帮助孩子成长、融入社会的支持网络)。因此,如果你想要评估自己或者自己的父亲是否有足够的参与养育程度,可以对照这4个标准。
而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可以尝试:
1. 抛弃性别偏见。
不要使用二分法去看待照料家庭这件事。现在有一些针对父亲养育的项目,都倡导父亲和母亲形成“交叉的性别角色”,双方都既可以作为为家庭赚钱的人,又可以成为照料孩子的人,而不进行所谓的细致“分工”。因而,父亲和母亲在面对照料任务时,不要去考虑这件事“应该”由哪一方来完成,不要用性别角色来框定自己。
2. 多留一些“品质时间”(Quality Time)给彼此。
“品质时间”,指的是在这些时间里父亲和孩子在进行积极、健康、双向的照料和互动。很多父亲在和孩子待在一起时,并没有良性的互动,而是“各干各的”。因此,永远不要去计算你和孩子在一起待了多长时间才是“好爸爸”,而是问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能够做什么?”你们相处时间的质量和活动方式,远比时间的长短要重要(Fogarty, K., & Evans, G., D., 2005)。
什么是品质时间呢?考虑几个你最近和孩子相处的情境,然后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
-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是你注意力的中心吗?还是说,你只是让他们有事可做,自己则在旁边做别的事情?
- 你真正地参与了Ta的活动吗?你对孩子来说是“可及”的吗?
- 在这段时间里,你们进行的活动是彼此都感兴趣和喜欢的吗?
- 你是否会日常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和Ta的互动上,而不是只有方便或有空的时候才会陪Ta?
- 除去带有目的性的考虑,你是否真心地对于和孩子在一起度过日常时光而感到快乐?
- 你是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注意通过互动来帮助Ta习得某种新的技能,这种技能会对Ta的身体/精神/社会性发展有益?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们应该度过了很多“品质时间”,你对他的养育也会起到许多积极作用。而如果不是,则你可以朝着这些目标去调整你的照料方法。
作为父亲,你需要时时提醒自己的是,“供给”(providing)不等于“养育”(parenting),供养孩子和家庭只是“尽责”的一部分体现,更不能因为提供了丰厚的供给,就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义务。有些父亲会说,“我给你提供了这么多的好东西,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为什么你还是不满意?”但是,你给予孩子的积极关注和爱,在Ta的生活中真实的存在和参与,永远是比满屋子的玩具、高档的社区和学校更昂贵的东西,也是更能够被孩子敏锐感知到的东西。
其实,就像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样,不仅父亲参与教养对孩子有诸多好处,对孩子的教养这件事本身,对于担任父亲角色的男性来说也是有益的。你的养育会使你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够使你得到充分的回馈。对于很多男性来说,这可能也是学习表达情感、提高共情能力的第一次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父亲,来学习拾起那些缺失的技能。
在人生里,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以上。
References:
Allen, S. M., & Hawkins, A. J. (1999).Maternal gatekeeping: Mothers' beliefs and behaviors that inhibit greaterfather involvement in family work.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212.
Allen, S. M., & Daly, K. J.(2007).The effects of father involvement: An updated research summary ofthe evidence. Centre for Families, Work & Well-Being, University of Guelph.
Fagan, J., & Barnett, M. (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gatekeeping, paternalcompetence, mothers' attitudes about the father role, and fatherinvolvement.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4(8), 1020-1043.
Feldman, R. (2000). Parents' convergence on sharing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father involvement,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t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21(3),176-191.
Fogarty, K., & Evans, G., D. (2005). Being anInvolved Father: What Does It Mean? IFAS Extension.
Le Camus, J. (1995). Father-child interactions in aquatic environment.RevueInternationale de Pédiatrie,255, 7-17.
Osborne, C., & Dillon, D., Craver, J.W., & Hovey, I. (2016). Making Good on Fatherhood: A Review of theFatherhood Research. Child & Family Research Partnership.
Wilcox, W. B., & Kline, K. K. (Eds.).(2013a).Gender and parenthood: Biological and social scientificperspectiv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ilcox, W. B. (2013b). The Distinct,Positive Impact of a Good Dad. The Atlantic.
如果你喜欢怪人,欢迎关注@KY主创们。关于爱、关于自我、关于人性和世界,我们陪你一起了解。

© 本文版权归 KnowYourself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3 17:24:27
-
豆友188886193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0 10:24:19
-
陌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9 11:19:33
-
脱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4 04:05:55
-
月明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3 19:44:05
-
等风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5 14:04:53
-
共你踏过万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4 11:04:54
-
Immort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5 10:32:03
-
夏三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4 10:10:04
-
karo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30 16:06:41
-
福气因感恩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7 23:36:11
-
大胡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5 11:52:09
-
望洋止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06:57:24
-
锂皮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9 23:04:01
-
Sim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7 09:42:12
-
童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6 16:46:20
-
herse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6 13:11:38
-
章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5 00:16:20
-
木子里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23:03:10
-
尔康咩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2 14:48:43
-
不要说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1 18:21:20
-
小小恩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1 00:08:12
-
康妮康妮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1 16:34:14
-
叫我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1 05:37:32
-
王大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7 00:33:41
-
菩提树下说执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6 21:07:10
-
盐盐盐盐盐盐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6 14:25:59
-
午霁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3 21:21:53
-
麻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3 06:44:58
-
姜可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8 20:33:50
-
黑眼圈妈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7 09:16:37
-
你感受到了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5 08:05:17
-
战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3 16:59:54
-
末日沙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1 19:50:30
-
不、谢、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9 12:10:20
-
紫棠透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7 22:53:08
-
鹤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7 18:21:34
-
冰阔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7 12:59:58
-
反方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7 10:20:57
-
欢腾的小蹦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6 11:09:44
-
UMASO 小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5 13:00:48
-
玲珑小清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2 18:21:26
-
可可可可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2 02:12:22
-
lynninca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31 08:17:09
-
win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31 00:22:02
-
老娘舅蜜汁烤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7 13:00:10
-
sli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6 13:06:05
-
玉液酒的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6 00:03:47
-
一只拖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5 16:16:24
-
ivyzh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3 12:46:03
-
水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3 03:16:18
-
太阳Tamm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2 19:48:19
-
Ju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2 17:37:29
-
红豆生南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2 10:07:00
-
看书的阿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1 22:44:5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1 13:24:27
-
琅環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0 19:55:06
-
Zhang婵求好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0 18:38:55
-
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0 17:25:47
-
King succule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0 09:08:14
-
gakki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0 07:04:26
-
嘻嘻嘻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0 00:10:35
-
德鲁什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21:07:46
-
せきせき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20:07:34
-
续写,传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14:49:36
-
西木木木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01:24:27
-
哈哈哈哈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00:09:58
-
阿掰a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00:05:29
-
阿可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23:27:32
-
贝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23:25:11
-
小铃铛的妈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23:23:39
-
chengqu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23:08:55
-
沐子妈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22:48:34
-
金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21:07:42
-
水晶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20:52:55
-
天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9:53:19
-
阳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9:47:51
-
小森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6:55:32
-
橙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6:48:24
-
Simo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6:20:42
-
C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5:17:10
-
董恰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5:05:35
-
蠕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4:57:44
-
一瓣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4:28:06
-
爹的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4:13:22
-
楠nan^2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4:12:02
-
夏夏sunm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3:12:34
-
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3:02:0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1:56:30
-
Aim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1:49:27
-
一只壮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1:13:34
-
mons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0:58:29
-
schnapp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0:48:28
-
遲遲暮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10:01:03
-
二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09:30:57
-
小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09:27:21
-
远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09:10:54
-
脱脂酸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08:42:47
-
月将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08:36:49
-
叮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08: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