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记
查看话题 >一碗夏夜的凉面
我问他应该怎样看出凉面是否地道?他说:“根根分明,颜色卵黄,油光闪闪,蜿蜒曲折。”
很多朋友去重庆之前,都来问我什么地方好玩。我一般会说,你可以把重点放在吃上面,玩的方面不用过于追求。实际上,重庆城里真没什么了不起的景点,爬坡上坎钻洞渡江、立体交通索道缆车什么的,重庆人早就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惊人之处。更何况好多老街烂房子都拆了,好多山头也炸平了,好多轮渡索道也停运了,很多回忆都永别了。不过只要问到吃,每个重庆人都可以给你一张他心中的五十强,名单巨长,而且每个人给的还不一样。他们可能还会打起来。
然而这些年,我每次回到重庆,可能最想吃的只是小面油茶冰粉凉面豆花之类,一方面是天南海北吃得多了,肚子有点返璞归真;另外重庆的时尚变化太快,根本不知道最近流行什么花样。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街边吃个小面吃碗油茶之类的,嘴里一香,心中一暖。
在北京,寻找家乡的味道自然是我的一大探索主题。重庆火锅在北京,多年前就达到了不错的水平,虽然也不是每家都行,但大致是及格的,而重庆小面却几乎吃不到。直到众所周知的舌尖2上映后,豌杂面瞬间劈头盖脸风靡京城,吃得我措手不及。尽管正宗的也不多,但至少算是解锁了。
可是重庆凉面一直都很难吃到正宗的。也不是说没有,但已经很久没能找到过一家及格的,直到今天,初夏的傍晚,热气正在褪掉,凉意缓缓降下,不正是吃凉面的绝佳时刻么?我们俩踩着小蓝车沿着二环护城河骑到和平里,找到这个叫做一碗面的小馆,点个凉面,一个豌杂,一个冰粉,一个绿豆沙。

凉面碰到舌头的瞬间,像被闪电劈到,感动猝不及防,没想到居然如此地道。说实话,我的面条烹饪技术很糙,不知道怎样才能下出一碗好吃的凉面,但是我知道,凉面就应该是这个样子,面条细韧有劲,味道麻辣爽凉,油辣子香喷喷,配合蒜泥葱花,辣得恰到好处,炒芝麻花生仁脆黄豆榨菜碎,都是口感的亮色,每一筷进到嘴里,都是巨大的满足,而逐渐燃起的辣劲和汹涌的唾液都在逼你赶紧再来一口,再来两口,越吃越馋,无法停止。
一个重庆的同学看了我发的图,评论道:“其实我不看佐料,光看面我就知道老板是懂重庆凉面的。”
这位同学叫卡妙,是著名嘴炮以及非常厉害的厨神级吃货,在重庆开有私家米线店,据说夜夜挤爆。所以我又回头观察了一下这平淡无奇的凉面图,好像冥冥之中的确能看出一点奥妙:如果面条太软,就会软哒哒趴成一坨,如果太硬又会硬邦邦犹如铁丝,只有软硬恰到好处,才会形成这种既柔软又张力十足的优雅曲线,在嘴里化为精韧的力道,与舌头展开甜蜜的搏斗。
我问他应该怎样看出凉面是否地道?他又评论道:“根根分明,颜色卵黄,油光闪闪,蜿蜒曲折。”
简直是茅塞顿开。多年来我对凉面难以言说的挑剔欲望和判断标准,仿佛突然找到了语言。不论是在高大上川菜馆还是街边苍蝇小馆,一碗凉面上来,还没吃到嘴里,就知道哪里不对,某个最关键的元素缺席了。佐料倒是其次,够不够麻辣,是黄瓜丝还是豆芽,花生脆不脆葱花细不细,有没有白糖有没有醋,其实也不那么重要。如果面条不对,那就不是重庆凉面,而是鸡丝凉面、麻酱凉面、西北凉面、黑暗凉面、各种凉面。虽然也会好吃,但是不一样。第一眼就知道。
回过头来说这碗凉面吧,如果在重庆吃到它,我也会有一些小小的不满:没有豆芽,炸黄豆太少,糖太少(对我来说),辣椒还没有辣到某种程度……但不管怎么说,它的感觉是对的,是我会称之为凉面的那种食物。
是小时候在江边跑得又累又热,五百米外闻到就会跑去买的那种无法抗拒的香气;是从每条登山小路爬到顶峰,汗流浃背的时候都会看到的小推车,大妈喊着“凉粉凉面”的味道;是初中的时候跑到坡坡下面的小摊毫不迟疑挥霍零花钱的感觉;是高中住读睡懒觉吃不上早饭,饿得眼冒金星,冒死逃掉课间操,偷偷跑去小卖部叫老板来一碗凉面的幸福和刺激。灼热的阳光刺眼,课间操音乐震天,几个作死的高中生躲在树荫里吃得吸乎吸乎,不知道老板放了什么东西,辣得要死,涕泪横流。凉面,就是那些再也回不来的夏天。
-
牛 牛 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5-09 21:42:53
-
cookie.z 转发了这篇日记
家乡没有凉面这种东西,只能吃别人家的凉面。人生第一次吃凉面大理古城里面的鸡丝凉面,吃了一碗以后别的美食干脆都不吃了、每顿都吃它。
2017-05-08 15:55:22 -
棉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5-08 08:18:45
-
秋天的老酸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5-08 07:50:11
-
andyh 转发了这篇日记
「初夏的傍晚,热气正在褪掉,凉意缓缓降下,不正是吃凉面的绝佳时刻么?我们俩踩着小蓝车沿着二环护城河骑到和平里,找到这个叫做一碗面的小馆」北京的美好都在这几句话里了。
2017-05-08 0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