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董明珠女士值得我们珍惜
董小姐销售出身,这个人所皆知。
但这两年格力的营销工作,却并不如人意。其一,格力近几年一直宣扬的品牌口号“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原本是立意高远、颇有家国情怀,但业绩不增反降;其二,原来的形象代言人成龙换成了董明珠自己,口碑也不尽如人意;其三,多元化策略未见奇效,如格力手机,反而收获了不少骂声,要造的汽车也陷入停摆状态。再加上最近的撤职事件,让董明珠女士深陷舆论漩涡,一时间大家对格力和董小姐未来的猜测甚嚣尘上,蔚为壮观。
1. 卸任集团董事长引发猜测
董小姐的履历早就成了一部励志剧,在网上被人传颂,人们想看看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铁娘子,究竟有着怎样的能量,能否将格力带上更高的高度:
1990年至1994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安徽片区业务经理。
1996年她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迎战国内某厂家近千人的营销队伍,夺得全国销量第一。
1997年--2001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1年至今,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副董事长。
2004年10月26日被聘为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接任朱洪江位置,不过她只获任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并没担任党委书记等职务。同时,格力电器也在那一年突破千亿营收,董明珠喊出了每年增长200亿的目标,到2014年格力电器超过了1400亿营收。
2013年底,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董事长雷军同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两人同台亮相,双方下了一个赌局“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超过格力电器,赌资10亿!”
2014年,格力的营收继续获得了200亿的增长,而小米的营收也实现翻番达到743亿人民币,但后者增速远超过前者。
2015年格力宣布也要做手机,不过很不幸的是这一年格力的营收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营收977.45亿元同比下滑29.04%。
2016年前三季度格力营收82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1%,但是却比201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984亿元少16.2%,无疑今年的营收必然也会比2014年的低不少。
可以说,业绩下滑和被撤职是董明珠女士近来面临的大考。
连续两年的营收都不如2014年,并且下滑幅度较大,这对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来说当然是有压力的,而在这个时候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也不免让人产生联想。
众所周知,珠海市国资委是格力集团(含格力电器和格力房地产两个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坊间有传闻,这事和珠海市国资委有关。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共同发布的一份意见暴露了事情的真相。
2016年8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简称《试点意见》),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划定员工持股范围。
《试点意见》并规定: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持股。外部董事、监事(含职工代表监事)不参与员工持股。如直系亲属多人在同一企业时,只能一人持股。
简单来说,董明珠女士要持股、要增持,就不能兼任格力集团的董事长。
店长查了下公开资料:
在格力电器对珠海银隆的拟增发方案中,认购对象为格力电器、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和银通投资等8名特定对象,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方式,募集金额不超过96.94亿元。
9月22日,格力电器公布员工持股计划,认购金额为23.74亿元,份额为1.53亿股。其中,参加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董事和高管,包括董明珠等6人,认购份额不低于6718.43万股。其中,董明珠本人出资9.37亿元,出资金额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39.52%。
增发完成后,董明珠本人在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却大幅增加。董明珠通过出资9.37亿元,将增持格力电器6038.80万股,加之目前持有的4429.85万股,董明珠将持有增发后的格力电器1.05亿股,持股数量将超过当前的第五大股东中央汇金。
但上述配套融资方案,已经被股东大会否决,后续如何调整,目前仍未可知。(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泰勒 ,时间:2016年11月12日)
尽管未可知,但董小姐想增持是既定事实,格力也认可了员工持股的方案,所以无论“请辞”还是“免去”坊间二说都符合国有股份制公司程序。没必要去深究。
2. 媒体眼中的董小姐
董小姐现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媒体非常喜欢董明珠这样的名人,本身就有知名度,再加上性格立体突出,自然就能给媒体很多的新闻点。
就店长看来,整个媒体都在把董明珠向两个方向塑造,一是塑造成一个艰苦奋斗、今日所得极不容易的世界知名企业家,二是强势而狂妄的传统行业职业经理人。
至于其他类型的董明珠,比如她的营销策略、生活方式,媒体的曝光和传播是非常少的。
她像一朵奇葩,像斗战胜佛一样抗拒着这个时代因过度弘扬互联网而误解甚至诋毁传统工业的各路妖魔鬼怪。她是反“工业无用论”和“互联网救国论”的。
要取得真经,只有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这是《西游记》交给我们的致用哲学。董明珠女士诠释得很好。
先来一张董总和雷总的对话。董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说点客套场面话或更敌对的话。但是她没有,只是实事求是轻描淡写地说 “没什么的,很正常”。
就是看这段的时候,我觉得董明珠很直爽,活得很真、很自我。
再看这个,这个视频叫做 董明珠大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当时的现场情况:大家要合影,员工把室内大灯关了,留了个投影仪做照明……这样怎么合影嘛。
董明珠气得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但是结合上下文,这句话根本搭不上。
听了两遍发现其实说的是“能不能给点饭给脑子吃”……
这个算是报道字幕出了偏差,媒体要负责。
这是《我是创始人》最近一集:
比赛输了复盘,和搜狗的王小川吵业务。能感觉到董明珠偏爱冲突,不做和事老的一面。同时这场业务的争吵很有技术,技术出身的搜狗CEO王小川说着说着就被董明珠带节奏了。
首先指出王小川的方向上的大错误——复盘不是追责惩罚作检讨,而是要找原因保证改进。接着说小川作为队长,决策时候不能只看资深队员的判断,而应根据现状及时调整战术。最后主动承认自己对定价方案判断错误。以此立于不败之地。
著名的10亿赌约背后的事儿,董明珠谈和雷军的关系:
看经济人物现场的视频,也能感受到打赌现场的气氛其实很轻松的,就是个观念分歧。
雷军的想法: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爆炸性成长,先进生产力一定取代落后生产力。
董明珠的想法:任何一样商品,想要做大还是要根植工厂。格力先做工厂,然后找马云做互联网。小米会以互联网成长,格力也可以以互联网成长。
其实两方说的都很有道理。举个例子,董明珠说的“一个品牌要根植工厂才能走得更久更稳”,这一条华为手机已经在实践,华为手机现在做成什么样大家也知道,比小米强一点。
下图是董明珠在《我是创始人》节目中在当服务员,穿了海底捞的制服。后面是因为有事先走,向国家质监局领导告别,快速鞠了个躬,不卑不亢:
注意看董明珠迎送小孩时候手的位置,还有“哎呀,怠慢了”这句话的运用,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待人接物是有相当水准的。而且做服务员,她的心态放得很好,服务的姿态也很低调。
这是大家常见的董明珠的另一面。
最后来一张鲁豫采访董明珠节目中,鲁豫对董的评价。看了这么多视频,我觉得这个评价很精准。
董明珠是个不怎么端着,活得自我的人。对自己除了道德之外的公众形象,基本无所谓。确实像鲁豫说的,她不惧怕和别人产生摩擦,我甚至认为反而她很enjoy这种冲突。
这就能理解她为什么经常会有新闻产生。因为冲突是很有戏剧性的,媒体也最喜欢报道这种戏剧性。
和雷军思路上的冲突,打赌十亿
大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批评股东,“没有哪个公司像格力一样对你们”
VS
董明珠和雷军亲切会晤,未来不排除合作的可能性
董明珠:员工是我们的珍宝
格力召开股东会,业绩将稳步成长
这两组新闻,你觉得哪组新闻更有人看?
也就是这样,董明珠的戏剧性的一面被越来越放大,通过媒体渠道传达到达大家的脑海里。
大家在媒体的宣传下,渐渐看很多社会人都是“单向度”的人,这些社会人不再是一个个立体鲜活的人,而蜕变成了一个个的脸谱。我们通过贴标签认识我们周围看到的所有人:
把董明珠归为一个不服输有点冒失的传统高管阿姨
把陈光标归为一个爱慈善作秀最后终于栽了跟头的企业家
把罗永浩归为爱折腾、演讲能力优于卖手机的前英语老师
……
这不对。且不说人是多面的,而且人也是不断变化,思路会不断进化的。只看一个最鲜明的标签(或者最有特点的一面),只会让自己也陷入单向思维中。而长期经历单向思维之后,自己会慢慢的丧失判断力,也会变成一个单向度的人。
3. 多面体的董小姐
店长曾看过一篇叫《董明珠、山口百惠和慈禧》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件小事。
在江边长大的董明珠,小的时候从来不游泳,因为她觉得女孩子当众穿泳衣是一件令人害羞的事情。但是她和小伙伴去玩,看到别人都会,觉得游泳也并不是难事,一头扎进水里,不料水深浪急,被别人及时救起才能幸免于难。但这件事却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阴影,反而促使她下定决心,非学会游泳不可。
但是这个看起来有些强势的大女人,最推崇的女性却是山口百惠:“《血疑》里的山口百惠。纯真的,被保护的,乐于帮助别人的。”这说明这样一个女强人,其实也有她内心柔弱的一面,也想当个小女人,有人疼有人爱,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她希望自己被别人认为是美的、温柔的、善解人意的。
董小姐很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比如,她喜欢戴珍珠项链、喜欢系围巾、还会穿裹裙……然而你是否能从她身上感触到女人的美丽与温柔呢?恐怕十个里面有九个say no。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仍会觉得这样的董明珠气质爆棚,有独特的女人魅力。
曾经有一次参加活动,董小姐稍显疲态,记者马上心机地夸赞了一下她的着装与妆容,董小姐立刻就容光焕发,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生活中的董小姐很少化妆,只有参加采访时才会精心打扮一下。干练的中短发是许多职业女性的首选,尤其是在国外,比如说希拉里和米歇尔。当然,在国内,许多女企业家也都会选择短发,比如张欣、杨澜和何超琼,但是她们往往会选择更加内敛的直发。
曾有一篇报道,员工这样介绍说“格力的员工必须统一穿公司制服。女士长发必须束起,男士不得留长发。所有人上班不得佩戴夸张的首饰。办公室里不能说笑打闹,吃零食……”,而一位公司高管曾经因为着装不合格,被当场重罚了1000元。
董小姐身上糅杂了太多的符号:一个作风彪悍的女企业家,一个在互联网上长盛不衰的话题女王,一个脆弱、敏感的中国单身母亲。她不介意被黑,但决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格力, 她像堂吉诃德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中国制造业摇旗呐喊,她的梦想是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她不允许自己失败。
她像取经路上的孙悟空一样,一路护送格力,誓要取得真经……路上有什么磨难和妖魔鬼怪,未可知,但只要有孙悟空在,唐僧会安全很多。
有评论者说,董明珠大不了离开格力,自己创业。但那是这人不懂得人情世故,所以说得轻巧。董明珠和格力早已融为一体,打断肉连着筋,她身上有太深的格力烙印以及太深的情感羁绊。奋斗一生的荣誉场,鲜花和掌声相伴,早已超脱于一份简单的职业,要说放弃谈何容易。
和格力创始人朱江洪不同,董明珠是更加彻底的企业家,她没有朱总原本具有的国资委干部身份,永远无缘与格力集团党委书记这个体制内角色,当然也不可能像朱一样的拥有体制内的关系网,同时,在格力的资历和职位排名上,她又略逊一筹。那个德高望重的元老去了,原来两个人顶的压力,只有董明珠女士一个人扛了。
这一切资源的欠缺,董小姐只能在市场上补足。为了防备国资委随时可能进行的反扑,董明珠必须高调代言,必须有知名度和曝光率,必须对代表格力电器,必须和格力电器捆绑在一起,才能让蠢蠢欲动行政权力投鼠忌器,才能在必要的控制权争夺中,获得足够的第三方的支持,才能在必要情况下,召唤白衣骑士的到来。
中国企业家,尤其是国有体制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家所面临的局面之恶劣,往往外人是很难想象的。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看到历史用沉重的事实,印证了“(国有企业)做得越好,(企业领导)死得越快”的定律。在市场竞争无情淘汰中,企业治理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行事,越是优秀的企业越是如此,而这恰恰与国有管理体制的行政逻辑,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往往是以企业的颓灭,又或者以企业家的前途和自由为代价收场。
我相信前阵子很多揶揄董小姐自我代言格力电器和格力手机的朋友,可能忽略了或者从未意识到过,中国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家们,面临的是怎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的一切决策,都是在复杂的夹缝中所挣扎做出的。
格力今天的成果得来不易。
这样成果背后的企业家更不易,更值得尊重。这样一个性格坚韧、执着于事业、敢于和体制对着干的女强人,在低眉顺目的大时代背景下,就像国宝一样稀有,我们应该珍惜。
但这两年格力的营销工作,却并不如人意。其一,格力近几年一直宣扬的品牌口号“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原本是立意高远、颇有家国情怀,但业绩不增反降;其二,原来的形象代言人成龙换成了董明珠自己,口碑也不尽如人意;其三,多元化策略未见奇效,如格力手机,反而收获了不少骂声,要造的汽车也陷入停摆状态。再加上最近的撤职事件,让董明珠女士深陷舆论漩涡,一时间大家对格力和董小姐未来的猜测甚嚣尘上,蔚为壮观。
1. 卸任集团董事长引发猜测
董小姐的履历早就成了一部励志剧,在网上被人传颂,人们想看看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铁娘子,究竟有着怎样的能量,能否将格力带上更高的高度:
1990年至1994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安徽片区业务经理。
1996年她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迎战国内某厂家近千人的营销队伍,夺得全国销量第一。
1997年--2001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1年至今,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副董事长。
2004年10月26日被聘为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接任朱洪江位置,不过她只获任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并没担任党委书记等职务。同时,格力电器也在那一年突破千亿营收,董明珠喊出了每年增长200亿的目标,到2014年格力电器超过了1400亿营收。
2013年底,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董事长雷军同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两人同台亮相,双方下了一个赌局“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超过格力电器,赌资10亿!”
2014年,格力的营收继续获得了200亿的增长,而小米的营收也实现翻番达到743亿人民币,但后者增速远超过前者。
2015年格力宣布也要做手机,不过很不幸的是这一年格力的营收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营收977.45亿元同比下滑29.04%。
2016年前三季度格力营收82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1%,但是却比201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984亿元少16.2%,无疑今年的营收必然也会比2014年的低不少。
可以说,业绩下滑和被撤职是董明珠女士近来面临的大考。
连续两年的营收都不如2014年,并且下滑幅度较大,这对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来说当然是有压力的,而在这个时候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也不免让人产生联想。
众所周知,珠海市国资委是格力集团(含格力电器和格力房地产两个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坊间有传闻,这事和珠海市国资委有关。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共同发布的一份意见暴露了事情的真相。
2016年8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简称《试点意见》),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划定员工持股范围。
![]() |
关于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 |
《试点意见》并规定: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持股。外部董事、监事(含职工代表监事)不参与员工持股。如直系亲属多人在同一企业时,只能一人持股。
简单来说,董明珠女士要持股、要增持,就不能兼任格力集团的董事长。
店长查了下公开资料:
在格力电器对珠海银隆的拟增发方案中,认购对象为格力电器、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和银通投资等8名特定对象,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方式,募集金额不超过96.94亿元。
9月22日,格力电器公布员工持股计划,认购金额为23.74亿元,份额为1.53亿股。其中,参加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董事和高管,包括董明珠等6人,认购份额不低于6718.43万股。其中,董明珠本人出资9.37亿元,出资金额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39.52%。
增发完成后,董明珠本人在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却大幅增加。董明珠通过出资9.37亿元,将增持格力电器6038.80万股,加之目前持有的4429.85万股,董明珠将持有增发后的格力电器1.05亿股,持股数量将超过当前的第五大股东中央汇金。
但上述配套融资方案,已经被股东大会否决,后续如何调整,目前仍未可知。(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泰勒 ,时间:2016年11月12日)
尽管未可知,但董小姐想增持是既定事实,格力也认可了员工持股的方案,所以无论“请辞”还是“免去”坊间二说都符合国有股份制公司程序。没必要去深究。
2. 媒体眼中的董小姐
董小姐现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媒体非常喜欢董明珠这样的名人,本身就有知名度,再加上性格立体突出,自然就能给媒体很多的新闻点。
就店长看来,整个媒体都在把董明珠向两个方向塑造,一是塑造成一个艰苦奋斗、今日所得极不容易的世界知名企业家,二是强势而狂妄的传统行业职业经理人。
至于其他类型的董明珠,比如她的营销策略、生活方式,媒体的曝光和传播是非常少的。
她像一朵奇葩,像斗战胜佛一样抗拒着这个时代因过度弘扬互联网而误解甚至诋毁传统工业的各路妖魔鬼怪。她是反“工业无用论”和“互联网救国论”的。
要取得真经,只有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这是《西游记》交给我们的致用哲学。董明珠女士诠释得很好。
先来一张董总和雷总的对话。董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说点客套场面话或更敌对的话。但是她没有,只是实事求是轻描淡写地说 “没什么的,很正常”。
![]() |
就是看这段的时候,我觉得董明珠很直爽,活得很真、很自我。
再看这个,这个视频叫做 董明珠大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 |
当时的现场情况:大家要合影,员工把室内大灯关了,留了个投影仪做照明……这样怎么合影嘛。
董明珠气得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但是结合上下文,这句话根本搭不上。
听了两遍发现其实说的是“能不能给点饭给脑子吃”……
这个算是报道字幕出了偏差,媒体要负责。
这是《我是创始人》最近一集:
![]() |
比赛输了复盘,和搜狗的王小川吵业务。能感觉到董明珠偏爱冲突,不做和事老的一面。同时这场业务的争吵很有技术,技术出身的搜狗CEO王小川说着说着就被董明珠带节奏了。
首先指出王小川的方向上的大错误——复盘不是追责惩罚作检讨,而是要找原因保证改进。接着说小川作为队长,决策时候不能只看资深队员的判断,而应根据现状及时调整战术。最后主动承认自己对定价方案判断错误。以此立于不败之地。
著名的10亿赌约背后的事儿,董明珠谈和雷军的关系:
![]() |
看经济人物现场的视频,也能感受到打赌现场的气氛其实很轻松的,就是个观念分歧。
雷军的想法: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爆炸性成长,先进生产力一定取代落后生产力。
董明珠的想法:任何一样商品,想要做大还是要根植工厂。格力先做工厂,然后找马云做互联网。小米会以互联网成长,格力也可以以互联网成长。
其实两方说的都很有道理。举个例子,董明珠说的“一个品牌要根植工厂才能走得更久更稳”,这一条华为手机已经在实践,华为手机现在做成什么样大家也知道,比小米强一点。
下图是董明珠在《我是创始人》节目中在当服务员,穿了海底捞的制服。后面是因为有事先走,向国家质监局领导告别,快速鞠了个躬,不卑不亢:
![]() |
![]() |
![]() |
注意看董明珠迎送小孩时候手的位置,还有“哎呀,怠慢了”这句话的运用,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待人接物是有相当水准的。而且做服务员,她的心态放得很好,服务的姿态也很低调。
这是大家常见的董明珠的另一面。
最后来一张鲁豫采访董明珠节目中,鲁豫对董的评价。看了这么多视频,我觉得这个评价很精准。
![]() |
董明珠是个不怎么端着,活得自我的人。对自己除了道德之外的公众形象,基本无所谓。确实像鲁豫说的,她不惧怕和别人产生摩擦,我甚至认为反而她很enjoy这种冲突。
这就能理解她为什么经常会有新闻产生。因为冲突是很有戏剧性的,媒体也最喜欢报道这种戏剧性。
和雷军思路上的冲突,打赌十亿
大骂员工,"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
批评股东,“没有哪个公司像格力一样对你们”
VS
董明珠和雷军亲切会晤,未来不排除合作的可能性
董明珠:员工是我们的珍宝
格力召开股东会,业绩将稳步成长
这两组新闻,你觉得哪组新闻更有人看?
也就是这样,董明珠的戏剧性的一面被越来越放大,通过媒体渠道传达到达大家的脑海里。
大家在媒体的宣传下,渐渐看很多社会人都是“单向度”的人,这些社会人不再是一个个立体鲜活的人,而蜕变成了一个个的脸谱。我们通过贴标签认识我们周围看到的所有人:
把董明珠归为一个不服输有点冒失的传统高管阿姨
把陈光标归为一个爱慈善作秀最后终于栽了跟头的企业家
把罗永浩归为爱折腾、演讲能力优于卖手机的前英语老师
……
这不对。且不说人是多面的,而且人也是不断变化,思路会不断进化的。只看一个最鲜明的标签(或者最有特点的一面),只会让自己也陷入单向思维中。而长期经历单向思维之后,自己会慢慢的丧失判断力,也会变成一个单向度的人。
3. 多面体的董小姐
店长曾看过一篇叫《董明珠、山口百惠和慈禧》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件小事。
在江边长大的董明珠,小的时候从来不游泳,因为她觉得女孩子当众穿泳衣是一件令人害羞的事情。但是她和小伙伴去玩,看到别人都会,觉得游泳也并不是难事,一头扎进水里,不料水深浪急,被别人及时救起才能幸免于难。但这件事却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阴影,反而促使她下定决心,非学会游泳不可。
但是这个看起来有些强势的大女人,最推崇的女性却是山口百惠:“《血疑》里的山口百惠。纯真的,被保护的,乐于帮助别人的。”这说明这样一个女强人,其实也有她内心柔弱的一面,也想当个小女人,有人疼有人爱,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她希望自己被别人认为是美的、温柔的、善解人意的。
董小姐很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比如,她喜欢戴珍珠项链、喜欢系围巾、还会穿裹裙……然而你是否能从她身上感触到女人的美丽与温柔呢?恐怕十个里面有九个say no。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仍会觉得这样的董明珠气质爆棚,有独特的女人魅力。
曾经有一次参加活动,董小姐稍显疲态,记者马上心机地夸赞了一下她的着装与妆容,董小姐立刻就容光焕发,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生活中的董小姐很少化妆,只有参加采访时才会精心打扮一下。干练的中短发是许多职业女性的首选,尤其是在国外,比如说希拉里和米歇尔。当然,在国内,许多女企业家也都会选择短发,比如张欣、杨澜和何超琼,但是她们往往会选择更加内敛的直发。
曾有一篇报道,员工这样介绍说“格力的员工必须统一穿公司制服。女士长发必须束起,男士不得留长发。所有人上班不得佩戴夸张的首饰。办公室里不能说笑打闹,吃零食……”,而一位公司高管曾经因为着装不合格,被当场重罚了1000元。
董小姐身上糅杂了太多的符号:一个作风彪悍的女企业家,一个在互联网上长盛不衰的话题女王,一个脆弱、敏感的中国单身母亲。她不介意被黑,但决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格力, 她像堂吉诃德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中国制造业摇旗呐喊,她的梦想是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她不允许自己失败。
![]() |
她像取经路上的孙悟空一样,一路护送格力,誓要取得真经……路上有什么磨难和妖魔鬼怪,未可知,但只要有孙悟空在,唐僧会安全很多。
有评论者说,董明珠大不了离开格力,自己创业。但那是这人不懂得人情世故,所以说得轻巧。董明珠和格力早已融为一体,打断肉连着筋,她身上有太深的格力烙印以及太深的情感羁绊。奋斗一生的荣誉场,鲜花和掌声相伴,早已超脱于一份简单的职业,要说放弃谈何容易。
和格力创始人朱江洪不同,董明珠是更加彻底的企业家,她没有朱总原本具有的国资委干部身份,永远无缘与格力集团党委书记这个体制内角色,当然也不可能像朱一样的拥有体制内的关系网,同时,在格力的资历和职位排名上,她又略逊一筹。那个德高望重的元老去了,原来两个人顶的压力,只有董明珠女士一个人扛了。
这一切资源的欠缺,董小姐只能在市场上补足。为了防备国资委随时可能进行的反扑,董明珠必须高调代言,必须有知名度和曝光率,必须对代表格力电器,必须和格力电器捆绑在一起,才能让蠢蠢欲动行政权力投鼠忌器,才能在必要的控制权争夺中,获得足够的第三方的支持,才能在必要情况下,召唤白衣骑士的到来。
中国企业家,尤其是国有体制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家所面临的局面之恶劣,往往外人是很难想象的。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看到历史用沉重的事实,印证了“(国有企业)做得越好,(企业领导)死得越快”的定律。在市场竞争无情淘汰中,企业治理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行事,越是优秀的企业越是如此,而这恰恰与国有管理体制的行政逻辑,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往往是以企业的颓灭,又或者以企业家的前途和自由为代价收场。
我相信前阵子很多揶揄董小姐自我代言格力电器和格力手机的朋友,可能忽略了或者从未意识到过,中国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家们,面临的是怎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的一切决策,都是在复杂的夹缝中所挣扎做出的。
格力今天的成果得来不易。
这样成果背后的企业家更不易,更值得尊重。这样一个性格坚韧、执着于事业、敢于和体制对着干的女强人,在低眉顺目的大时代背景下,就像国宝一样稀有,我们应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