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爱于无生命者”
![]() |
the gold fish 1925 |
读克利的画与文字,总让我想起那句话——“求爱于无生命者”。这是约瑟夫·布罗茨基评论托马斯·哈代的一篇文章标题,他认为哈代习惯于关注非人的物,他那只“关注自然细节的眼睛”即由此而来。布罗茨基在哈代诗中看到预示现代诗的线索,看到诗文由思想推动的“无处不在的意志”——冥冥中左右事物的起始、发展和结局。这一无处不在的意志,从诗歌中流出便成为语言,“语言就是无生命者向有生命者道出的关于其自身的第一行信息。或者更确切地说,语言就是物的稀释形态。”在我理解,这相对于人类的“无生命者”,是万事万物的语言,唯有与之融混一处才能了解。
克利画了许多关于花园、城市、建筑和风景的图画,这些画里有着独特的空间感。克利的画是综合了分析和情感、时间和空间的语言,带着包豪斯与现代主义初生时的热情与理智,从印象主义脱胎而又换骨,基于立体主义重新定义了的我们与世界的关联。这一种关乎空间的语言,架构在光线、空气与自然万物的流转之上。
从克利的教学笔记、日记、演讲、绘画中可以互为注解地读到他的空间架构想法。而他的绘画实验所触及的范畴,远比这些文字表达的更多。
细读《克利与他的教学笔记》一书,关涉自然界的材料结构、垂直视觉研究、指向运动的箭头,从图示的分析到感觉的研习,以绘画语言表现。诸如此类,可作为观看克利绘画的疑问注解。
“8 自然界的材料结构:自然界的结构概念,物质中的最小能识别实体的分组。骨质为细胞状或管状。韧带结构是弯曲性的纤维网。肌腱是肌肉的结缔组织的延续,因纹理不规则而强壮。”
“20 再谈垂直线因为:每一个生物,为保持自己的平衡,都需要坚持实际上看去是垂直的投射印象。运动中的形态符号。陀螺,平衡,圆形,螺旋形,箭,黑箭头的形成,无线运动,彩色。使铅锤摇摆而成为钟摆。”
“37 箭:对箭头的思考源于一种思想:我如何扩大我的覆盖面?跨过这条河?跨过这个湖?翻过那座山?通过行动穿越物质和具有超自然空间的思维能力,人这种不时产生的希望与其自身局限性之间的对比,是所有人类悲剧之所在。这种力量强弱间的对比体现了人类存在的双重性。一半插上翅膀,充满想象,一半受到限制,脚踏实地,这就是人!思想存在于地球与世界之间。人的覆盖面越广,他就越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局限。他就愈渴望运动,而不是动力!行动就是具体的体现。做插上翅膀的箭头,实现自我满足,努力瞄准目标,尽管你可能在射中靶心之前就已耗尽精力。”
“38真正的箭头的组成部分是:箭杆 箭头 箭羽[舵]。象征性的箭头是方向,箭头和箭羽一起指引方向。”
克利难以解读的原因,也在于画家探索的方向广阔、而每一幅都在寻求突破。就像克利在1909年的日记里所写的,“我们总是过分关心艺术里的传记成分了。这得归功于作家们、那些情不自禁执笔而书的作家。而我此刻想知道的是某一张实验性作品的调子,我想弄清楚我正在观赏的是不是一幅好画,它又好在哪儿。我不要探讨一组作品的共同点或两组作品的相异处,我不作此类历史性的追求,我只考虑某一幅画本身的独特作风,即使它只是一件偶然有幸成为好画的东西,像最近发生在我的三两幅“绘画”上的情形一样。”
克利曾言“追求更深远的空间”,克利的绘画中,不仅表现光线与色彩、点与线,还希望表达运动。有运动,便有时间引入。这种新的空间观念,又全替换了真实自然的符号,而借取真实自然的感觉。这种追求或许可以与“可居可游”的空间观念看做相似。也像董其昌绘画心学的体现。对建筑设计而言,我想这是超脱于符号的重复、轴测绘图,成为一种颇有启发的空间观和表达方式。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一幅一幅地看画,看看克利如何践行自己的理论,看看克利二维图画里的无限空间。
![]() |
Villa R,1919 |
“ 别墅R Villa R”画里丰富的内外空间,室内的灯光,急速退后的红色小路,山、太阳或月亮,让环境显得温馨不止于分析。
![]() |
Strasse bei villa Mazzaro ,192 |
在1924年一幅关于乡村的水彩里Strasse bei villa Mazzaro,看得到风景,路径,水平铺展的田园,和天际线下的房子。
![]() |
the tight trope walker 1923 |
“走钢丝的人”画里,我们看得见他爬上高高的爬梯,向我们走过来。克利画里的表达,比起长卷的时间语言,也一样能够很好的和我们看画人沟通。
![]() |
departure of the ships 1927 |
“船的启航”里,黯淡的深蓝色背景,靛蓝的月亮,靛蓝的抽象海浪,鼓风的帆船。一个红色箭头指向画外,远方!启航!黯淡的背景色因跳跃的红和蓝反衬,仿佛出现光谱的变化。箭头的意义如教学笔记里所述,渴望运动,指引方向。
![]() |
Choral and landscape |
“唱经楼与风景”,我们可以想象他同时表达了平面与立面,建筑实体和花园的空间之间的渗透,以及其中或许和宗教关联的更深的情感。
![]() |
Italian City, 1928 |
这一幅和风格主义的建筑绘画相似。但颜色是克利的语言。
克利日记中的一段,读来感人至深。
“艺术一如创造天地:最后一天仍然维持第一天的美好。我的艺术也许缺乏一股浓烈的人性。我不喜爱动物和带有世俗温情的一切生物。我不屈就它们,也不提升它们来迁就我。我偏向与生物全体融混为一,而后与邻人与地球所有的东西处于兄弟立场上。……我的爱情迢遥而富有宗教意味。一切浮士德式的事物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居于一个辽邈的创造起点,于此我为人类、动植物、岩石,为地、水、火、风,为所有的续生力量作更重要的告白。千条问题沉淀,仿佛已被解决。无所谓正统或异端。……我的肉眼太远视了,看穿并越过最美丽的事物,人们如此批评我:“为什么他连最美的东西也看不见?”艺术模仿天地的创造,上帝也不特别为时下的偶发事件费神。”(1916年 7月20日 慕尼黑)
克利的愿望在画里表达的淋漓尽致。看不到故意的表现、冗余的情感、粘滞的取舍,我们能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意志——那一种“无生命者”——透过克利的画笔在画面上流淌出线条和空间,这是“无生命者”的回报。
-
静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04 22:32:04
-
sans tach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15 15:49:40
-
柚子吃不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23:37:21
-
龙标姑息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12:29:41
-
郭七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06:29:05
-
ale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8 02:08:19
-
早躺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14:21:18
-
今天刷题了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04 22:46:57
-
El Niň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13:26:57
-
zzz张壮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1 23:13:11
-
mongolial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18 18:31:43
-
Han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18 18:17:27
-
阿璎鹿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0 09:11:12
-
无力的番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2-16 12:45:28
-
mongolial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9-28 20:26:27
-
笒庐主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1:23:57
-
森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1:11:51
qingf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这些时刻理解北京的园林 (40人喜欢)
- 结构形式驱动的空间 (16人喜欢)
- 从药洲遗址到石洞空间:静观、漫游与现代语言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