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一枝花
小清河的东岸有一片稀疏的树林,其中一棵树离别的树尤其远,小时候我很喜欢在那儿玩。那也许是棵楝树,是的,回忆起来,脑中立刻浮现我和小伙伴互相投掷楝枣儿的画面,好像真的发生过。最妙的是,那棵树在高过我们头顶不多的地方就分开枝杈,我们能够爬上去,又不至于因为难度太小而失去乐趣,上去之后还可以各据一枝。打闹累了,下到地面,躺在草丛中看天;或者翻开腐草,逮蛐蛐儿。
跟那棵树连着的童年,永远是夏天,没有太阳,而光明无处不在。小小的飞机一侧银光闪闪,另一侧是银灰色,在极高处缓缓移动,后面拖着两条白烟。奶奶称飞机为“飞艇”,但我们都不那样叫,看见飞机,就兴高采烈地喊:“飞机哥,带带我,带到北京给你吃个大蒸馍!”喊几遍,飞机渐渐远了,两条白烟漫漶成一条,有的原地消散,有的竟会飘到天边去。
自己在那儿玩,会瞎想些有的没的。下午西边天上常有鳞片一样的云彩,疏疏地排着,好像一个个面目模糊的人,探头俯视人间。在我看来,那是死去很久的人的鬼魂。新鬼会参与我们的生活,或是在谁的身上捏出一片青,或是附在谁的身上说出不为人知的事情,或是在深夜里呼唤亲近的人;死去太久,就只能在天上,远远地、悲哀地、无奈地望着生存过的土地。
有一次,大概在那棵树下,顾盼之间,我忽然发现右边有个半透明的东西在飘;眼睛转过去,那东西迅速游走,消失了;眼睛转回来,它再次出现,始终在视野之中、焦点之外。我想,难道是鬼魂?——在我们那里,小孩子的眼睛是极明亮的,他们可以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在大人一无所知的时候,哭喊着要离开,被大人训斥一顿,事后有知情人说明,大人才恍然大悟。当然,这仅限于出生不久的婴孩,再大一些,能说话了,大人便只会问问天气:“某某,明天下雨不下呀?”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晴雨就等待小孩子的咿呀断语。但是他们也不一定有兴致回答,也许自顾自玩耍,也许害羞得一言不发,钻进妈妈怀里去了。再大一些,就好像灵性已尽,成了凡人了,再没有人来问这些。
我竭力要看清那个东西,但它比目光更快。愣神的时候,它就在右边,缓缓下降;眼皮一霎,它迅疾升腾。不过我终于弄明白,它就在我的右眼之中,并不是鬼魂。它的形状,底部像年画里门神手持的如意,横着,左边是云头;中间向上生出一枝,也有一个云头。
慢慢发现,观察它的最好办法,是在明亮的地方,心不在焉,不去追逐它,任它在眼前下落。这样看了几次,才知道还有许多小的半透明物,在它的周围升沉聚散。我想,与其把它看成分枝如意,不如看成一枝花,梅花,或者桃花。那时候大人吸散花烟,烟盒的正面,仙女立在云端,彩带飘拂,手擎花篮,将鲜花散向人间;背面是一朵一朵散落的大大小小的花朵。乱翻书的时候看到敦煌飞天的图片,也觉得非常美丽——虽然将敦煌念成“郭煌”。这样联想起来,我眼里的东西,也变得可爱了。
但是这么些年,从来没把它的存在告诉过人。隐约担心别人不会相信,而我又没有丝毫证据——可能还以为,没有人会对这虚无缥缈的东西感兴趣吧。后来得了近视,摘了眼镜,灯光就骤然变大许多,绚烂夺目,如王国维词中的萤火:“湿萤火大,一一风前堕。”也别有一番味道。不过眼中花是越来越少见到了,眼前随时都有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人和物,半透明的花近似于无,我也渐渐将它忘却了。
再后来,虽然不是被飞机带着,却也辗转来到北京。有一天,眼前多了些黑影,查了一下,应该是飞蚊症。这可一点都不美好了,白居易就深受此害:“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但这让我想起来久违的眼中花了,于是赶紧在灯光下,心不在焉地在视线中搜寻——它还在,还躲闪着我,四周围着散落的小花。异地异时相逢,虽然毫无益处,我还是暂时高兴起来,跟得了什么宝贝似的。
跟那棵树连着的童年,永远是夏天,没有太阳,而光明无处不在。小小的飞机一侧银光闪闪,另一侧是银灰色,在极高处缓缓移动,后面拖着两条白烟。奶奶称飞机为“飞艇”,但我们都不那样叫,看见飞机,就兴高采烈地喊:“飞机哥,带带我,带到北京给你吃个大蒸馍!”喊几遍,飞机渐渐远了,两条白烟漫漶成一条,有的原地消散,有的竟会飘到天边去。
自己在那儿玩,会瞎想些有的没的。下午西边天上常有鳞片一样的云彩,疏疏地排着,好像一个个面目模糊的人,探头俯视人间。在我看来,那是死去很久的人的鬼魂。新鬼会参与我们的生活,或是在谁的身上捏出一片青,或是附在谁的身上说出不为人知的事情,或是在深夜里呼唤亲近的人;死去太久,就只能在天上,远远地、悲哀地、无奈地望着生存过的土地。
有一次,大概在那棵树下,顾盼之间,我忽然发现右边有个半透明的东西在飘;眼睛转过去,那东西迅速游走,消失了;眼睛转回来,它再次出现,始终在视野之中、焦点之外。我想,难道是鬼魂?——在我们那里,小孩子的眼睛是极明亮的,他们可以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在大人一无所知的时候,哭喊着要离开,被大人训斥一顿,事后有知情人说明,大人才恍然大悟。当然,这仅限于出生不久的婴孩,再大一些,能说话了,大人便只会问问天气:“某某,明天下雨不下呀?”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晴雨就等待小孩子的咿呀断语。但是他们也不一定有兴致回答,也许自顾自玩耍,也许害羞得一言不发,钻进妈妈怀里去了。再大一些,就好像灵性已尽,成了凡人了,再没有人来问这些。
我竭力要看清那个东西,但它比目光更快。愣神的时候,它就在右边,缓缓下降;眼皮一霎,它迅疾升腾。不过我终于弄明白,它就在我的右眼之中,并不是鬼魂。它的形状,底部像年画里门神手持的如意,横着,左边是云头;中间向上生出一枝,也有一个云头。
慢慢发现,观察它的最好办法,是在明亮的地方,心不在焉,不去追逐它,任它在眼前下落。这样看了几次,才知道还有许多小的半透明物,在它的周围升沉聚散。我想,与其把它看成分枝如意,不如看成一枝花,梅花,或者桃花。那时候大人吸散花烟,烟盒的正面,仙女立在云端,彩带飘拂,手擎花篮,将鲜花散向人间;背面是一朵一朵散落的大大小小的花朵。乱翻书的时候看到敦煌飞天的图片,也觉得非常美丽——虽然将敦煌念成“郭煌”。这样联想起来,我眼里的东西,也变得可爱了。
但是这么些年,从来没把它的存在告诉过人。隐约担心别人不会相信,而我又没有丝毫证据——可能还以为,没有人会对这虚无缥缈的东西感兴趣吧。后来得了近视,摘了眼镜,灯光就骤然变大许多,绚烂夺目,如王国维词中的萤火:“湿萤火大,一一风前堕。”也别有一番味道。不过眼中花是越来越少见到了,眼前随时都有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人和物,半透明的花近似于无,我也渐渐将它忘却了。
再后来,虽然不是被飞机带着,却也辗转来到北京。有一天,眼前多了些黑影,查了一下,应该是飞蚊症。这可一点都不美好了,白居易就深受此害:“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但这让我想起来久违的眼中花了,于是赶紧在灯光下,心不在焉地在视线中搜寻——它还在,还躲闪着我,四周围着散落的小花。异地异时相逢,虽然毫无益处,我还是暂时高兴起来,跟得了什么宝贝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