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文章措辞背后的信息量
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包含许多信息。我们通常,只能读出极少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是需要破解的。比如张三说,“李四这人挺不错的”,单看这一句,是张三真觉得李四不错,还是敷衍,没办法做出判断。那就要先了解张三是什么样的人。是老实,还是滑头?如果张三老实,多半可以照字面理解,如果滑头,这句话很可能是场面话。
有些会来事的人,跟人见面,说话总是很客气。有人见了我,说我的文章好,他总是向别人推荐。我也嘻嘻哈哈说,多谢老兄,但心里知道这是门面话,要打个折扣。为什么?因为我很少见他推荐别人,他不是乐于推荐的人。有人说他的创业公司多火,说了一串知名投资人的名字,说他们挤破头想投,但自己不缺资金,所以再考虑考虑。我不敢信,因为小时候老师每次叫家长签字,他都是自己模仿家长笔迹。
单看一句话,信息量是不足的。没办法综合外在的许多因素来给这句话定位,关键不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而是说话人的动机和目的。要至少琢磨到这个层面,才能谈谈什么叫文如其人。
不久前,我有篇文章写过一段话:
“也有女读者,加了微信调戏我,不过数量并不多,毕竟我的颜值在这里摆着。刚开始收到这种,当然很开心,还会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后来觉得,这么做也是徒增烦恼,就设置了免打扰。”
仅凭这些,没办法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位网友,把这段话略作修改,放进自己的文章里,她这样写的:
“有些男读者,加了我的微信,发一些调戏般的语言,不过很少,毕竟我的颜值和一脸为师的正气严肃摆在这儿。刚开始,看到这种信息,我还好奇地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发现长得帅的,就小小的虚荣一下,偷着乐,后来又觉得甚是无聊。”
前一段75字,后一段95字。两段有十分大的差别。简单说说。
我写,“加了微信调戏我。”
她写,“加了我的微信,发一些调戏般的语言。”
“加了我的微信”和“加了微信”,感情色彩不一样。你去看阿城《遍地风流》,很多“我”都省略了。
佛家讲“我执”,“我执”是坏东西。表现在文章上,就是到处有“我”。一个人在台上讲话,很投入,在你看来,他是大白痴。讲话者往往不知道听话者如何看自己,作者也一样。老练的作者会跳出文章来考虑:我是不是大白痴?
过多的“我”,会给读者一种印象:作者把自己看得很重。读者的印象是正确的。动不动就提“我”的说话者,确实会更关注自己。在文章里,除非要体现对某样事物的贪著,一般可以把不引起误解的“我”略去。但又不能刻意,如果刻意把“我”删掉,反过来说明还是很在乎“我”。
她说,“调戏般的语言”。“般”是拿腔。跟人说话,会不会说“他给我发一些调戏般的语言”?肯定不会,会说,“他调戏我”。“般”是书面语。并不是以书面形式写的东西都该用书面语。该用书面语还是口语,取决于作者想营造的距离和氛围。
你和我坐在咖啡馆,离我只有半米,说“太阳般的温暖”,我会起鸡皮疙瘩。但如果是开表彰大会,面对镜头,就可以。问题是,你想把一篇写给网友的文章,带上表彰大会的味道吗。
“腔”是不自然的效果。没有某种身份,又想讲那种身份的话,腔就出来了。鲁迅可以“抑或”、“因了”,今天的作者“抑或”、“因了”就不太行。不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腔。想渲染特定的效果也不妨用,甄嬛传和金庸小说的对白,腔都很好。就像花裤子可以穿,但跟西装不搭。
谈到有异性读者调戏,我写,“不过数量并不多”,她写,“不过很少”,这也有差别。
要是只有一两个读者调戏你,你写到文章里,什么意思呢?
多半是炫耀。
我那样写,实际情况是,会有一些异性读者调戏我。但凡在网上写文章有些阅读量的人,都是如此,如果他们读,就十分容易理解。但不写文章的读者并不一样。有时候,你讲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只是如实地叙述,别人听起来却是不同的味道。比如有人因为话赶话,说起在哪里吃了顿饭,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别人可能觉得她是炫耀。作者和说话人觉得的“如实”并非真的如实。并没有真正的如实,只有尽可能有效的沟通。
那位作者写,“不过很少”,这就有问题了。如果一件事不是常态,你把它写出来,动机是不一样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
而我,虽然有必要在文章里如实叙述我的处境,却万万不能写,“颇有些读者调戏我”,那样就犯政治错误了。——呀,你把自己当谁了?还要不要脸?你以为你是宋仲基呀,可别逗了!
人跟人交流有这样的困境。生活环境不一样,往往无法理解彼此的难处。我是经济系毕业的,有些同学在银行做对公业务,公交上打电话不敢提金额,否则一车人都会觉得这人是个装逼犯——天天跟上千万的钱打交道还用挤公交?
孔子和佛陀都有智慧,他会用一些比喻和方便,来让人理解。
那位作者写,“毕竟我的颜值和一脸为师的正气严肃摆在这儿”。比我原文多了“一脸为师的正气严肃”。
这样刷存在感,过分了。
一切自嘲,都是刷存在感。存在感可以刷,但要清楚,刷到哪个程度能令读者接受。永远要问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是为逗读者的乐,还是为卖自己的萌。我的萌,读者接受吗?
虽说二者并无严格界限,但身为写作者,一定要谨慎。不该抖的机灵,不抖;不该卖的萌,不卖;不该讲的段子,不讲。
你的风格并不体现在你做了什么,而体现在你绝对不会做什么。是底线定义了你,而不是出格。
“一脸为师的正气”,不该有。别人可以称我王先生,但我绝对不该自称王先生。我就是我,哪里来的王先生、主页君。除非去饭店,人家问谁订的房间,才可以说王先生订的。孔子从来不自称孔子,提到自己,都称“丘”。孔子万世师表,但“好为人师”四个字,加不到他头上。写“一脸为师的正气”,就败了,就不是老师腔,而是学生腔了。
我写“在这里摆着”,她写“摆在这儿”。二者的差别,十分细微。“摆在这儿”,多指有价值、有分量的东西,让人不敢小觑。“在这里摆着”,则两方面皆可以。“摆在这儿”,语气强烈,“在这里摆着”,语气弱。贫困的病人托人去医院买药,大夫不推荐贵的:“毕竟患者的经济情况在这里摆着”、“毕竟患者的经济情况摆在这儿”,哪种好?前者更好,后者欠委婉,略伤人。
我写,“刚开始收到这种,当然很开心,还会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
她写,“刚开始,看到这种信息,我还好奇地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发现长得帅的,就小小的虚荣一下,偷着乐。”
多加的一段,是学生腔。
写作中,问题该在哪里结束呢?如果答案众所周知,问题就该在提出的地方结束。叙述该在哪里结束呢?在戏剧性终止的地方,而不是故事终止的地方。戏剧性已经终止,再讲故事就是行尸走肉。
你点开朋友圈的动机,读者可以想象。不用讲你的虚荣,读者也知道。读者可以想象的东西,多一个字,就是多刷一个字的存在感。之所以写,原因很简单——你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在乎读者的感受。写到这里,懵圈了,以为读者喜欢看你“偷着乐”,其实只有你自己喜欢。
写作是一件很苛刻的事。你不能脑子里总是只有自己。不能老是想着自己舒服,还要想着怎么让读者舒服。或者想着怎么让读者不舒服。让读者不舒服和让读者舒服,是一码事,都是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有助于作者赚取流量。所以很多作者才会故意编一些非常奇葩的故事,以撩动读者的情绪获取转发量。
但作者也不能只考虑如何刺激读者,让读者爽,那就和妓女没有区别。同样,作者也不该只考虑自己,只顾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因为作者也不是牧师。作者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你要思量你说的话是不是有帮助,如果有帮助,那就去钻研用什么手段和技巧,把话传递出去。在传递的过程中,时刻要记住,更多地为了别人,偶尔地为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老老实实讲话。可以方便,但尽量不要撒谎和矫饰。
一个作者不应当去羡慕别人的风格而模仿之,除非你跟他的禀赋相近。一个人如果文章尖酸刻薄,生活中温柔敦厚是不可能的。温柔敦厚的人即便想尖酸刻薄,也不会太像。所以在我看来,写文章的人,老实说话是第一要务。重要的首先还不是对读者真诚,而是对自己真诚,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欺,不要浮夸。
我写,“后来觉得,这么做也是徒增烦恼,就设置了免打扰。”她写,“后来又觉得甚是无聊。”
“徒增烦恼”和“甚是无聊”不一样。陷入一段感情,纠缠不清,进退失据,会徒增烦恼,但不会无聊。无聊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以我的水平,还远远做不到把一切调戏看作“甚是无聊”。别人一挑逗,我就傻傻烦恼起来了。你拿只香蕉逗猩猩,猩猩能漠然地坐在那儿眼神里露出看穿一切的样子吗?作为写作者,我是一只猩猩,不是逗猩猩的人。写“甚是无聊”,是把自己写高了,似乎自己很通透。写得高,就假。真通透,还会“偷着乐”?
最后,我写“就设置了免打扰”,她没有这句话。设置免打扰,和徒增烦恼的情绪是一贯的。她前面都在仿写我,唯独把这句去了,为什么?因为这句话破坏形象。
把读者拉进免打扰,读者看了,会不喜欢你。虽然这符合事实与情理,没有人喜欢别人无休止的打扰。但很多时候,你把真相说出来,会让人讨厌你。是否讨读者喜和老老实实讲话,如果起冲突,哪个更要紧?老实讲话更要紧。老实讲话是品质,矫饰伪装是技巧,品质永远比技巧要紧。
不要以为读者看不穿你。不要把读者当猩猩,自己当耍猩猩的人。很多时候,是反过来的。写作是危险的职业,作者的三观会在所说的话中暴露无疑。
郭沫若是个天才。他写《李白与杜甫》有不少创见,比如根据“卷我屋上三重茅”,推断出杜甫家里很有钱,理由是穷人大概只盖得起一重茅。但在另一处地方,《石壕吏》中,“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郭沫若说,既然有儿媳妇在,士兵怎么不抓她呢?年轻妇女不比老太太干活更好使吗?郭沫若幽幽讲了一句:大概是惮于杜甫的威势吧。
这就坏了。郭氏内心的猥琐就暴露无遗了。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王路
公众号:i_wanglu
新书《唧唧复唧唧》
有些会来事的人,跟人见面,说话总是很客气。有人见了我,说我的文章好,他总是向别人推荐。我也嘻嘻哈哈说,多谢老兄,但心里知道这是门面话,要打个折扣。为什么?因为我很少见他推荐别人,他不是乐于推荐的人。有人说他的创业公司多火,说了一串知名投资人的名字,说他们挤破头想投,但自己不缺资金,所以再考虑考虑。我不敢信,因为小时候老师每次叫家长签字,他都是自己模仿家长笔迹。
单看一句话,信息量是不足的。没办法综合外在的许多因素来给这句话定位,关键不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而是说话人的动机和目的。要至少琢磨到这个层面,才能谈谈什么叫文如其人。
不久前,我有篇文章写过一段话:
“也有女读者,加了微信调戏我,不过数量并不多,毕竟我的颜值在这里摆着。刚开始收到这种,当然很开心,还会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后来觉得,这么做也是徒增烦恼,就设置了免打扰。”
仅凭这些,没办法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位网友,把这段话略作修改,放进自己的文章里,她这样写的:
“有些男读者,加了我的微信,发一些调戏般的语言,不过很少,毕竟我的颜值和一脸为师的正气严肃摆在这儿。刚开始,看到这种信息,我还好奇地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发现长得帅的,就小小的虚荣一下,偷着乐,后来又觉得甚是无聊。”
前一段75字,后一段95字。两段有十分大的差别。简单说说。
我写,“加了微信调戏我。”
她写,“加了我的微信,发一些调戏般的语言。”
“加了我的微信”和“加了微信”,感情色彩不一样。你去看阿城《遍地风流》,很多“我”都省略了。
佛家讲“我执”,“我执”是坏东西。表现在文章上,就是到处有“我”。一个人在台上讲话,很投入,在你看来,他是大白痴。讲话者往往不知道听话者如何看自己,作者也一样。老练的作者会跳出文章来考虑:我是不是大白痴?
过多的“我”,会给读者一种印象:作者把自己看得很重。读者的印象是正确的。动不动就提“我”的说话者,确实会更关注自己。在文章里,除非要体现对某样事物的贪著,一般可以把不引起误解的“我”略去。但又不能刻意,如果刻意把“我”删掉,反过来说明还是很在乎“我”。
她说,“调戏般的语言”。“般”是拿腔。跟人说话,会不会说“他给我发一些调戏般的语言”?肯定不会,会说,“他调戏我”。“般”是书面语。并不是以书面形式写的东西都该用书面语。该用书面语还是口语,取决于作者想营造的距离和氛围。
你和我坐在咖啡馆,离我只有半米,说“太阳般的温暖”,我会起鸡皮疙瘩。但如果是开表彰大会,面对镜头,就可以。问题是,你想把一篇写给网友的文章,带上表彰大会的味道吗。
“腔”是不自然的效果。没有某种身份,又想讲那种身份的话,腔就出来了。鲁迅可以“抑或”、“因了”,今天的作者“抑或”、“因了”就不太行。不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腔。想渲染特定的效果也不妨用,甄嬛传和金庸小说的对白,腔都很好。就像花裤子可以穿,但跟西装不搭。
谈到有异性读者调戏,我写,“不过数量并不多”,她写,“不过很少”,这也有差别。
要是只有一两个读者调戏你,你写到文章里,什么意思呢?
多半是炫耀。
我那样写,实际情况是,会有一些异性读者调戏我。但凡在网上写文章有些阅读量的人,都是如此,如果他们读,就十分容易理解。但不写文章的读者并不一样。有时候,你讲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只是如实地叙述,别人听起来却是不同的味道。比如有人因为话赶话,说起在哪里吃了顿饭,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别人可能觉得她是炫耀。作者和说话人觉得的“如实”并非真的如实。并没有真正的如实,只有尽可能有效的沟通。
那位作者写,“不过很少”,这就有问题了。如果一件事不是常态,你把它写出来,动机是不一样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
而我,虽然有必要在文章里如实叙述我的处境,却万万不能写,“颇有些读者调戏我”,那样就犯政治错误了。——呀,你把自己当谁了?还要不要脸?你以为你是宋仲基呀,可别逗了!
人跟人交流有这样的困境。生活环境不一样,往往无法理解彼此的难处。我是经济系毕业的,有些同学在银行做对公业务,公交上打电话不敢提金额,否则一车人都会觉得这人是个装逼犯——天天跟上千万的钱打交道还用挤公交?
孔子和佛陀都有智慧,他会用一些比喻和方便,来让人理解。
那位作者写,“毕竟我的颜值和一脸为师的正气严肃摆在这儿”。比我原文多了“一脸为师的正气严肃”。
这样刷存在感,过分了。
一切自嘲,都是刷存在感。存在感可以刷,但要清楚,刷到哪个程度能令读者接受。永远要问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是为逗读者的乐,还是为卖自己的萌。我的萌,读者接受吗?
虽说二者并无严格界限,但身为写作者,一定要谨慎。不该抖的机灵,不抖;不该卖的萌,不卖;不该讲的段子,不讲。
你的风格并不体现在你做了什么,而体现在你绝对不会做什么。是底线定义了你,而不是出格。
“一脸为师的正气”,不该有。别人可以称我王先生,但我绝对不该自称王先生。我就是我,哪里来的王先生、主页君。除非去饭店,人家问谁订的房间,才可以说王先生订的。孔子从来不自称孔子,提到自己,都称“丘”。孔子万世师表,但“好为人师”四个字,加不到他头上。写“一脸为师的正气”,就败了,就不是老师腔,而是学生腔了。
我写“在这里摆着”,她写“摆在这儿”。二者的差别,十分细微。“摆在这儿”,多指有价值、有分量的东西,让人不敢小觑。“在这里摆着”,则两方面皆可以。“摆在这儿”,语气强烈,“在这里摆着”,语气弱。贫困的病人托人去医院买药,大夫不推荐贵的:“毕竟患者的经济情况在这里摆着”、“毕竟患者的经济情况摆在这儿”,哪种好?前者更好,后者欠委婉,略伤人。
我写,“刚开始收到这种,当然很开心,还会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
她写,“刚开始,看到这种信息,我还好奇地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发现长得帅的,就小小的虚荣一下,偷着乐。”
多加的一段,是学生腔。
写作中,问题该在哪里结束呢?如果答案众所周知,问题就该在提出的地方结束。叙述该在哪里结束呢?在戏剧性终止的地方,而不是故事终止的地方。戏剧性已经终止,再讲故事就是行尸走肉。
你点开朋友圈的动机,读者可以想象。不用讲你的虚荣,读者也知道。读者可以想象的东西,多一个字,就是多刷一个字的存在感。之所以写,原因很简单——你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在乎读者的感受。写到这里,懵圈了,以为读者喜欢看你“偷着乐”,其实只有你自己喜欢。
写作是一件很苛刻的事。你不能脑子里总是只有自己。不能老是想着自己舒服,还要想着怎么让读者舒服。或者想着怎么让读者不舒服。让读者不舒服和让读者舒服,是一码事,都是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有助于作者赚取流量。所以很多作者才会故意编一些非常奇葩的故事,以撩动读者的情绪获取转发量。
但作者也不能只考虑如何刺激读者,让读者爽,那就和妓女没有区别。同样,作者也不该只考虑自己,只顾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因为作者也不是牧师。作者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你要思量你说的话是不是有帮助,如果有帮助,那就去钻研用什么手段和技巧,把话传递出去。在传递的过程中,时刻要记住,更多地为了别人,偶尔地为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老老实实讲话。可以方便,但尽量不要撒谎和矫饰。
一个作者不应当去羡慕别人的风格而模仿之,除非你跟他的禀赋相近。一个人如果文章尖酸刻薄,生活中温柔敦厚是不可能的。温柔敦厚的人即便想尖酸刻薄,也不会太像。所以在我看来,写文章的人,老实说话是第一要务。重要的首先还不是对读者真诚,而是对自己真诚,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欺,不要浮夸。
我写,“后来觉得,这么做也是徒增烦恼,就设置了免打扰。”她写,“后来又觉得甚是无聊。”
“徒增烦恼”和“甚是无聊”不一样。陷入一段感情,纠缠不清,进退失据,会徒增烦恼,但不会无聊。无聊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以我的水平,还远远做不到把一切调戏看作“甚是无聊”。别人一挑逗,我就傻傻烦恼起来了。你拿只香蕉逗猩猩,猩猩能漠然地坐在那儿眼神里露出看穿一切的样子吗?作为写作者,我是一只猩猩,不是逗猩猩的人。写“甚是无聊”,是把自己写高了,似乎自己很通透。写得高,就假。真通透,还会“偷着乐”?
最后,我写“就设置了免打扰”,她没有这句话。设置免打扰,和徒增烦恼的情绪是一贯的。她前面都在仿写我,唯独把这句去了,为什么?因为这句话破坏形象。
把读者拉进免打扰,读者看了,会不喜欢你。虽然这符合事实与情理,没有人喜欢别人无休止的打扰。但很多时候,你把真相说出来,会让人讨厌你。是否讨读者喜和老老实实讲话,如果起冲突,哪个更要紧?老实讲话更要紧。老实讲话是品质,矫饰伪装是技巧,品质永远比技巧要紧。
不要以为读者看不穿你。不要把读者当猩猩,自己当耍猩猩的人。很多时候,是反过来的。写作是危险的职业,作者的三观会在所说的话中暴露无疑。
郭沫若是个天才。他写《李白与杜甫》有不少创见,比如根据“卷我屋上三重茅”,推断出杜甫家里很有钱,理由是穷人大概只盖得起一重茅。但在另一处地方,《石壕吏》中,“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郭沫若说,既然有儿媳妇在,士兵怎么不抓她呢?年轻妇女不比老太太干活更好使吗?郭沫若幽幽讲了一句:大概是惮于杜甫的威势吧。
这就坏了。郭氏内心的猥琐就暴露无遗了。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王路
公众号:i_wanglu
新书《唧唧复唧唧》
-
小马尾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9 19:56:13
-
v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30 00:59:39
-
扶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8 23:17:4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6 13:50:17
-
铛铛铛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5 21:45:10
-
艾利缇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8 22:36:55
-
泡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2 16:41:47
-
野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30 07:22:06
-
海阔天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07 08:54:23
-
piccol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3 10:38:47
-
他不是蓝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6 23:21:04
-
东方既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2 20:02:53
-
a stray do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09 21:02:37
-
如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6 22:34:28
-
大风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7 22:51:31
-
biub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5 21:47:29
-
Mothmob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4 07:51:33
-
kimball007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08 17:42:25
-
大耳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07 17:34:15
-
尤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20 08:29:25
-
肖大宝的马甲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27 03:13:02
-
画画彩虹不画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23 00:12:07
-
小妮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27 23:51:12
-
georgeou2018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22 11:41:54
-
YU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2 19:53:49
-
H,elp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1 21:41:33
-
康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8 13:49:47
-
凌麦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19 10:26:17
-
青锋翰墨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5 10:00:07
-
Tati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1 10:11:42
-
那儿是哪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8 15:50:08
-
潜逃于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0 12:53:37
-
菊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01 07:02:01
-
大灰狼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4 15:02:02
-
花生米hsm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0 12:40:51
-
寂寞独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6 01:49:10
-
陈旭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7 02:22:21
-
五元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5 09:08:44
-
魅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31 17:05: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9 14:40:12
-
-Ari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5 20:40:36
-
casablan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5 12:27:20
-
辉大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5 09:13:10
-
Mr着墨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2 13:22:31
-
朵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1 18:10:31
-
N86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9 17:41:35
-
V8Turb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5 21:41:1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4 09:42:50
-
大自在天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3 14:47:50
-
白马非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0 17:16:05
-
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9 01:35:4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8 22:07:39
-
Soyvacil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8 20:47:25
-
宋修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8 00:41:32
-
坚持是件好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7 23:13:41
-
银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7 19:56:14
-
林疏度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7 14:49:31
-
稍息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5 10:44:22
-
wangj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5 10:18:54
-
半醉半醒半浮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5 00:16:18
-
一朵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4 17:28:23
-
記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21:03:04
-
煜柒柒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20:52:53
-
风声雁影20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18:18:11
-
依依东望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12:42:11
-
MAUR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11:25:47
-
九流剩闲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09:13:01
-
小纸船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01:46:46
-
van_go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2 18:12:3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2 17:23:27
-
麸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2 12:27:29
-
n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2 11:55:17
-
夏止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2 11:01:59
-
春日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1 23:27:04
-
多肉大叔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1 18:22:16
-
原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1 13:26:56
-
Sektu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1 13:11:14
-
v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1 11:55:28
-
彝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30 21:36:56
-
苏呜呜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30 12:28:35
-
S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9 15:47:27
-
瞎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9 13:34:02
-
特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9 12:01:15
-
\\P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9 03:07:53
-
圈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8 20:48:0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8 18:13:59
-
冷暖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8 15:03:40
-
一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8 09:38:39
-
lu'ren'ji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8 07:58:46
-
往事如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7 21:58:10
-
我爱吃炒米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7 19:26:56
-
haiba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7 08:08:21
-
Jannie在梦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6 18:50:33
-
咪咪(>^ω^<)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6 16:46:55
-
Losca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6 16:36:08
-
猪猪侠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6 12:44:42
-
江云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6 10:58:51
-
Yola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6 00:58:47
-
论基因的重要性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6 00:40:55
-
乜乜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6 00:27:29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AI能不能自发写好故事? (4人喜欢)
- 偶然林叟,四时佳兴 (5人喜欢)
- 烂尾的工地 (3人喜欢)
- 越过边境的少女 (4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