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混职场:没文化,真可怕!
小白下班一回到家,见到男朋友小蓝就委屈地哭了,边哭边说办公室里遇到的糟心事。
原来小白在洗手间听到两位同事议论自己,说这么愚蠢的人也不知道怎么进的公司。
小蓝先去找了纸巾,帮小白擦眼泪,又从冰箱里拿了罐饮料给小白喝,等小白稍微平静下,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小白说前几天,其中一位女同事在外出差回来,第一次见,小白套近乎,就说:
“你长得和我姑姑好像啊!”
然后有点难过地说:
“我姑姑去年冬天离开了人世,愿她在天堂安好。”
同事当时一脸尴尬地笑笑,也没接腔。
小白委屈地说,“我这明明是夸奖她漂亮啊,我姑姑你见过的,人长得好漂亮的!”
小蓝问:“就这件事吗?因为这个她们就说你愚蠢?罪名好象有点大啊?”
小白说,早晨大家一起讨论一个文案,有人建议用里尔克一首诗里的句子:
我想将自己奉献给你
我想在你心中升起
如同孩子在喧响欢呼的清晨中祈祷
如同焰火在最孤独的星辰里燃烧
我想成为你
小白就说:这首诗太不纯粹了,充满了欲望!用这个会不会显得咱们很低俗?要论高雅,我觉得还是泰戈尔!
大家一脸黑线。
小白怕大家不懂自己的意思,又解释道:
你们看!前面说了两个“想”,后面说了“成为”,这就是赤果果的欲望嘛!
大家沉默,一位同事笑笑说:我觉得小白应该喜欢乌青。
小白高兴地说:乌青是谁啊?这个名字和我很配啊,都是颜色。
大家不说话。
小白问小蓝,我说错什么了?
小蓝比小白早毕业几年,职场经验和为人处世的经验都丰富些,听了小白的描述,已经差不多明白了,于是好言好语地向小白解释。
说别人像姑姑这个,小白的确是说话不妥当。
一方面,姑姑是长辈,别人并不清楚姑姑的年龄和长相,小白虽然是恭维别人漂亮,不过在别人听起来,有可能会觉得自己长得显老。在类比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红楼梦》里,史湘云说演戏的一个小旦长得像林黛玉,林黛玉就很不高兴,这是因为,戏子在封建社会是下层社会的人,而黛玉是上层社会的小姐,所以这个类比,听上去会不舒服。姑姑是小白亲近的人,但对别人并不是,所以别人也不见得领情。
另一方面,小白接着说姑姑去世了,这个事情不算吉利,别人听上去可能忌讳,引发不好的联想,所以没法接腔。
想和别人套近乎,有很多话可以说,但是要避过可能犯忌讳的那些。这事不能怪别人玻璃心。要夸别人,比较适当的是赞扬对方长得像某位国民拥戴、公认美丽的明星,这个通常不会出错,当然要注意明星的名声以及近来是否有不好的传闻,否则也还是会弄巧成拙。
小蓝这样细细地解释,小白倒是也能听进去,后悔自己当时不该那么说,怪不得同事不高兴,现在也不好解释。
小白又想起里尔克的诗的事,说这个诗我没说错啊,从字面上看就是那样。
小蓝说我也没读过里尔克的诗,不过咱们可以搜索一下,然后他打开百度。
过了一会儿,小蓝告诉小白:
你说得也不能算全错,这是一首情诗,是里尔克写给爱人莎乐美的,但是也并不能说,这就是充满了欲望,如果理解为炽热的爱情,更加恰当,因为欲望这个词,虽然是中性的,但有些人可能会理解为贬义,事实上小白也是当贬义词用了,而且又加了“低俗”这么个词,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至于这首诗是不是适宜用在你们的文案里,得看文案的具体情况,但是的确不能只按自己的理解,因为有时候也可能是曲解。
小白不说话了。
小蓝补充说,里尔克是象征主义诗人,诗句难免晦涩,但诗的美有时候就是这样,不能用能不能容易看懂来衡量。你同事说的乌青,以“废话体”闻名,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过倒真是和象征主义是两个极端。你同事这样说,你也别生气,有时候不懂,就先别发言,了解清楚情况,别人说,自己也听着,这也是个学习,冒冒失失地讲话,又没讲到点子上,被人议论,是有可能的。
小蓝分析得头头是道,语气也很平静,并没一上来就先指责小白的确是愚蠢,那样肯定是火上浇油。先不管对和错,小白回来哭诉,情绪上是希望获得安慰的,但如果只是附和她那也不行,她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以后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先安抚了她的情绪,再帮她理清事实,她就容易接受。
果然,小白担心地问小蓝:
“那我以后怎么办呢?我怕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啊。”
小蓝说,你也别太担心。错已经犯了,也别一直放在心上,比如你说错话的女同事,回头送人家个小礼物表示下心意,虽然嘴上不说道歉,人家心里也会明白。同事们议论到自己不懂的事情时,别怕暴露无知,要么就直接请教大家,要么就悄悄地百度一下,了解来龙去脉,有时候,就算有把握,也还是稳一稳,别急着表现,否则,万一犯下葛天把“闰土”念成“闺土”那样的错呢?
小蓝看一眼小白,“我就是举个例子,你肯定不会啦!”
听到“闺土”,小白也哈哈大笑起来,一天的阴云,一扫而空,她肯定地说,“我当然不会犯那样低级的错误啦!”不过她想了想,觉得自己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于是乖乖地说,“我去订本里尔克诗集来学习学习。”
小蓝很高兴,说赶紧订吧,然后咱们不做饭了,出去吃大餐庆祝你的进步。
原来小白在洗手间听到两位同事议论自己,说这么愚蠢的人也不知道怎么进的公司。
小蓝先去找了纸巾,帮小白擦眼泪,又从冰箱里拿了罐饮料给小白喝,等小白稍微平静下,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小白说前几天,其中一位女同事在外出差回来,第一次见,小白套近乎,就说:
“你长得和我姑姑好像啊!”
然后有点难过地说:
“我姑姑去年冬天离开了人世,愿她在天堂安好。”
同事当时一脸尴尬地笑笑,也没接腔。
小白委屈地说,“我这明明是夸奖她漂亮啊,我姑姑你见过的,人长得好漂亮的!”
小蓝问:“就这件事吗?因为这个她们就说你愚蠢?罪名好象有点大啊?”
小白说,早晨大家一起讨论一个文案,有人建议用里尔克一首诗里的句子:
我想将自己奉献给你
我想在你心中升起
如同孩子在喧响欢呼的清晨中祈祷
如同焰火在最孤独的星辰里燃烧
我想成为你
小白就说:这首诗太不纯粹了,充满了欲望!用这个会不会显得咱们很低俗?要论高雅,我觉得还是泰戈尔!
大家一脸黑线。
小白怕大家不懂自己的意思,又解释道:
你们看!前面说了两个“想”,后面说了“成为”,这就是赤果果的欲望嘛!
大家沉默,一位同事笑笑说:我觉得小白应该喜欢乌青。
小白高兴地说:乌青是谁啊?这个名字和我很配啊,都是颜色。
大家不说话。
小白问小蓝,我说错什么了?
小蓝比小白早毕业几年,职场经验和为人处世的经验都丰富些,听了小白的描述,已经差不多明白了,于是好言好语地向小白解释。
说别人像姑姑这个,小白的确是说话不妥当。
一方面,姑姑是长辈,别人并不清楚姑姑的年龄和长相,小白虽然是恭维别人漂亮,不过在别人听起来,有可能会觉得自己长得显老。在类比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红楼梦》里,史湘云说演戏的一个小旦长得像林黛玉,林黛玉就很不高兴,这是因为,戏子在封建社会是下层社会的人,而黛玉是上层社会的小姐,所以这个类比,听上去会不舒服。姑姑是小白亲近的人,但对别人并不是,所以别人也不见得领情。
另一方面,小白接着说姑姑去世了,这个事情不算吉利,别人听上去可能忌讳,引发不好的联想,所以没法接腔。
想和别人套近乎,有很多话可以说,但是要避过可能犯忌讳的那些。这事不能怪别人玻璃心。要夸别人,比较适当的是赞扬对方长得像某位国民拥戴、公认美丽的明星,这个通常不会出错,当然要注意明星的名声以及近来是否有不好的传闻,否则也还是会弄巧成拙。
小蓝这样细细地解释,小白倒是也能听进去,后悔自己当时不该那么说,怪不得同事不高兴,现在也不好解释。
小白又想起里尔克的诗的事,说这个诗我没说错啊,从字面上看就是那样。
小蓝说我也没读过里尔克的诗,不过咱们可以搜索一下,然后他打开百度。
过了一会儿,小蓝告诉小白:
你说得也不能算全错,这是一首情诗,是里尔克写给爱人莎乐美的,但是也并不能说,这就是充满了欲望,如果理解为炽热的爱情,更加恰当,因为欲望这个词,虽然是中性的,但有些人可能会理解为贬义,事实上小白也是当贬义词用了,而且又加了“低俗”这么个词,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至于这首诗是不是适宜用在你们的文案里,得看文案的具体情况,但是的确不能只按自己的理解,因为有时候也可能是曲解。
小白不说话了。
小蓝补充说,里尔克是象征主义诗人,诗句难免晦涩,但诗的美有时候就是这样,不能用能不能容易看懂来衡量。你同事说的乌青,以“废话体”闻名,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过倒真是和象征主义是两个极端。你同事这样说,你也别生气,有时候不懂,就先别发言,了解清楚情况,别人说,自己也听着,这也是个学习,冒冒失失地讲话,又没讲到点子上,被人议论,是有可能的。
小蓝分析得头头是道,语气也很平静,并没一上来就先指责小白的确是愚蠢,那样肯定是火上浇油。先不管对和错,小白回来哭诉,情绪上是希望获得安慰的,但如果只是附和她那也不行,她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以后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先安抚了她的情绪,再帮她理清事实,她就容易接受。
果然,小白担心地问小蓝:
“那我以后怎么办呢?我怕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啊。”
小蓝说,你也别太担心。错已经犯了,也别一直放在心上,比如你说错话的女同事,回头送人家个小礼物表示下心意,虽然嘴上不说道歉,人家心里也会明白。同事们议论到自己不懂的事情时,别怕暴露无知,要么就直接请教大家,要么就悄悄地百度一下,了解来龙去脉,有时候,就算有把握,也还是稳一稳,别急着表现,否则,万一犯下葛天把“闰土”念成“闺土”那样的错呢?
小蓝看一眼小白,“我就是举个例子,你肯定不会啦!”
听到“闺土”,小白也哈哈大笑起来,一天的阴云,一扫而空,她肯定地说,“我当然不会犯那样低级的错误啦!”不过她想了想,觉得自己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于是乖乖地说,“我去订本里尔克诗集来学习学习。”
小蓝很高兴,说赶紧订吧,然后咱们不做饭了,出去吃大餐庆祝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