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肆虐的天下——《侏罗纪公园》四部曲23种恐龙小百科
文/梦见乌鸦 “你有没有看过猪猡公园!” “没有,侏罗纪我就看过!” 星爷的电影《国产凌凌漆》中的这段经典台词早已让人笑掉大牙,电影拍摄于1994年,当时正值《侏罗纪公园》火爆全球之际。

《侏罗纪公园》在1993年公映,全球共获得9.7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卖座的电影,这一记录直到《泰坦尼克号》时才被打破。之所以造成如此盛况,全因电影塑造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恐龙世界。电影一改由人钻入行头扮演恐龙或者用缩微模型逐帧拍摄等简陋的方式,由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所负责的恐龙远景动态特效CG恐龙和近景等比例模型交替的拍摄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霸王龙的怒吼,迅猛龙的轻捷,数百似鸡龙在草原上驰骋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侏罗纪公园》第一部当时并未引进,但随后两部都在国内公映且造成了轰动效应,并随即掀起了“恐龙热”。2013年《侏罗纪公园3D》内地公映,票房狂收3.5亿,足以见识中国观众对于这些史前地球霸主的热爱,大量五花八门的恐龙更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今《侏罗纪世界》登场,侏罗纪公园时隔22年之后重新开张,在电影中正式登场的恐龙多达17种之多,更多的恐龙等待观众的检阅。

有意思的是,《侏罗纪公园》系列中出现的恐龙很多属于“搭错车”类型,侏罗纪公园是恐龙的主题公园,并不是只有侏罗纪恐龙,比如最知名的雷克斯暴龙,就是白垩纪的恐龙,但有了基因技术的再生,让所有不同时期的恐龙有着相互交流的可能。 让我们启动时光机,回到侏罗纪,一窥《侏罗纪公园》四部曲中所有登场的恐龙资料
不说再见——《侏罗纪世界》经典角色重现江湖
恐龙世界中的明星角色,常见于各类影视作品中,随着《侏罗纪公园》而风靡世界,在第四集中,它们还会回来。 陆地霸主——霸王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身高:6米 体长:12-15米 体重:10吨 战斗指数:10 绝招:无敌的咬合力,与其体型不符的敏捷 弱点:前肢过于袖珍,加上硕大的头部,有可能摔倒不容易站起来

霸王龙,有个更时髦的洋名字叫做雷克斯龙(R-tex),暴龙类中最大的恐龙(暴龙类中有好几种,包括阿尔伯它龙、霸王龙等),陆上最强大的食肉恐龙之一,恐龙世界的明星,用《国产凌凌漆》中的名言形容:“就是没有人性,追得小朋友到处乱跑的那只!” 即便没有《侏罗纪公园》,霸王龙也成名已久。从1933年的《金刚》到1975年《被时间遗忘的土地》,暴龙类恐龙绝对是BOSS级的恐龙,中国观众也早已在《恐龙特级克塞号》中认识这个大家伙。霸王龙体型庞大,吨位冠绝食肉恐龙,在2013年澳大利亚出土的霸王龙化石标本现实,其主人大概要超过15米,可重达14吨,为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大霸王龙。这家伙头部极大,口中密布利齿,拥有恐龙世界中最强大的咬合力,据悉其咬合力可达3.5万—5.7万牛顿。而且霸王龙有着与其巨大身形完全不相称的敏捷,最大速度可达40公里/小时。 霸王龙是《侏罗纪公园》前两集当仁不让的主角,从第一集吞人、秒灭迅猛龙到第二集中大闹费城,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三集中雄性霸王龙在与棘背龙的战斗中死亡,而体型更大的雌性龙将会《侏罗纪世界》中再度登场,时隔22年之后,步入暮年、伤痕累累的霸王龙的怒吼依旧,结尾燃爆。 灵巧杀手——迅猛龙 时期:白垩纪早期 身高:0.8-1米 体长:2米 体重:73公斤 战斗指数:8 绝招:如镰刀一般的巨爪,行动敏捷,智商略胜一筹 弱点:防御能力太低

恐龙世界的二当家的,比起威力无穷的霸王龙,这些集体出动,神出鬼没而狡诈的迅猛龙更加令人心有余悸。 《侏罗纪公园》系列对迅猛龙的描述其实有误,现实中的迅猛龙学名伶盗龙,属于驰龙属,仅在中国与蒙古发现过化石,其个头差不多是人类的一半高,电影中的描述远远要大很多,也没有证据表示其集体猎食。电影中迅猛龙更像是伶盗龙的近亲恐爪龙,这种恐龙化石在加拿大孟大略地区有过出土,但作者迈克尔·克莱顿在小说中对其的描述是迅猛龙的英文名“Raptor”,也就是这一有误的描述,误打误撞的成全了迅猛龙进入流行文化的地位。“鬼鬼祟祟走来走去”的迅猛龙与孩子们斗智斗勇的场面成为《侏罗纪公园》最经典的场景之一。乃至1995年成立的NBA球队多伦多猛龙队(Toronto Raptors)更是以迅猛龙命名。 想了解现实中迅猛龙什么样,可以在探索频道的纪录片《恐龙星球》中有细致的记录,但电影设定的美丽错误让迅猛龙的银幕形象长存观众心中,而且如电影中所描述,迅猛龙的智商也要高于其他恐龙。根据最新研究,迅猛龙很可能覆盖着羽毛,于是在《侏罗纪公园3》中,迅猛龙头后方与颈部与时俱进的新增了类似羽毛的物体。在《侏罗纪世界》里,迅猛龙变得更加亲民,他们是首个被人类“驯服”恐龙,人类一方的迅猛龙小队出动的场面极为嚣张。 神龙摆尾——剑龙 时期:侏罗纪晚期 体长:6-12米 体重:7吨 战斗指数:6 绝招:尾巴横扫千军,背上的骨板可以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 弱点:行动较为缓慢

《侏罗纪公园》中有个情节,一只三角龙因为不适应现代植物与气候,而躺卧在地面上,但在迈克尔·克莱顿的原著中,这个戏份是属于剑龙的。 剑龙在各种有关恐龙的漫画与电视作品上经常出现,这是一种群居类食草龙,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骨板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还有与巨大身体完全不相称的小头部,长着个像鸟一样的尖喙,头部看上去像马(原著中,女主角昏迷醒来之后,看见一个剑龙的头部,还以为是马)。由于脑袋过小,剑龙最初与其他如雷龙之类的“小头派”被认为是笨蛋级恐龙,但这种说法被广泛的否定,更多科学家提出了“第二大脑”的说法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因为这么可爱的恐龙,凭什么是笨蛋。 剑龙尾巴是哪个的尖刺是其防御武器,在《侏罗纪公园2》中观众就见识过其威力,对攻击剑龙没有骨板保护的侧面身体的食肉龙一打一个准。有证据表明,剑龙受到攻击后,也会后肢支撑“站起来”!!用硕大的身躯冲撞食肉龙。 横冲直撞——三角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体长:10米 体重:4-6吨 战斗指数:7 绝招:头部三根骨质角撞击,有极大的杀伤力 弱点:转身过慢,背后没有防御

与剑龙在流行文化中齐名的三角龙,屡见于各类书籍和音像制品中,这位在《侏罗纪公园》系列中出场不多但有特写,除了第一集那只病怏怏的三角龙之外,第二集大闹营地,将一辆汽车顶飞到树上。《侏罗纪世界》中,观众将会见到更多的这类白垩纪晚期的代表恐龙。 参照一下如今的犀牛,就知道三角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了。这种恐龙不高但非常敦实,像坦克一样。三根角状物是其著名形象,比起皮质的犀牛角,三角龙的角可是实心骨质,杀伤力可观。而它们半圆形的骨质头盾,究竟是干吗用的,到现在也是科学界的困扰(暂时求偶说票数最多)。 决战CP:霸王龙VS三角龙 作为与霸王龙生活在同期同地的恐龙,它们是一对好对手,霸王龙与三角龙之间的缠斗常见于各类书籍,二者之间互有胜负。

▲三角龙背后没有鳞甲保护是其弱点,霸王龙的咬合力对其是致命的, 化石显示,霸王龙可以咬穿三角龙厚重的头盾,然后将其整个头部扯掉,脑补一下相当可怕。 ▲但三角龙的冲击力也不容小觑,一旦找准机会将霸王龙顶一个跟头,那么下面倒霉的就是霸王龙了。因此三角龙与霸王龙之间的战斗属于一招制胜型,谁在第一个回合抢占先机就能决定生死。 神行无影——似鸡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身高:4米 体长:3米 体重:400公斤 战斗指数:2 绝招:飞毛腿 弱点:除了跑以外没什么值得一提

《侏罗纪公园1》中那个著名的经典场景,草原上被霸王龙追赶的大群飞速奔跑的恐龙,它们是恐龙世界中的瞪羚——似鸡龙。 似鸡龙顾名思义,但其实更像鸵鸟。似鸡龙嘴里没有牙齿,用鸟喙一般的嘴来啄取食物。值得一提的是,似鸡龙是杂食性,除了食草,还捕捉一些小爬行动物,它们的前肢异常灵活,修长锋利的前肢也是似鸡龙捕猎的工具,也可以像袋鼠一样打架,简言之,似鸡龙是鸵鸟与袋鼠的结合体。 它们是似鸟龙科中最大的一种恐龙,腿长步大,奔跑速度极快,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一般恐龙追不上它们。在《侏罗纪公园》中,霸王龙还是抄近路才勉强捕捉到一只似鸡龙。 美丽传说——副栉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体长:9米 体重:2.5吨 战斗指数:2

《侏罗纪公园》系列中的路人甲恐龙,因其特殊的造型而广为人知。副栉龙出现在第一集与腕龙为伍的恐龙远景中,第二集在人类围猎恐龙的场面中,有过副栉龙被一群人拉倒的特写镜头,颜值颇高的副栉龙被围攻更能引发观众对它的恻隐之心。 副栉龙属于鸭嘴龙科,是其中体型很大的一种,其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头冠,辨识度极高。它们的头冠中空,与鼻腔相连,可以用来调节体温,甚至如乐器一样发出很大的声音(可能用于求偶)。此外科学根据还原,副栉龙皮肤上长有很漂亮的花纹,这一点在电影没有体现。因此副栉龙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恐龙,出场不多但到哪里都能吸引眼球。 铁头无敌——肿头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体长:4米 体重:1.5吨 战斗指数:5 绝招:铁头功 弱点:功能不如三角龙,对大型食肉龙作用不大

《侏罗纪公园》第二集中围猎场面,片中角色抓捕一只年幼的肿头龙,一旁还有闲人讲解肿头龙的攻击性,话音未落,一人便被撞飞,足以见其威力。 肿头龙是恐龙界的奇葩,就是因为其头部的骨瘤,几乎实心,虽然铁头功天下无敌,却总感觉头重脚轻,头上成天顶个锤子谁受得了?而且它们的牙齿锋利,却是食草恐龙。关于它们头上骨瘤的用途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攻击武器或求偶道具众说纷坛,但可以肯定的是,肿头龙凭借这一怪异的造型成功当选“最难看的恐龙” 肿头龙攻击无不仰仗着其头部,但“铁头功”这种功能有些七伤拳的意思,天天用头撞人会不会导致颈椎出现问题?但所有化石显示,肿头龙的颈部和头盖骨没有任何受损的状态,因此就出现两种可能性:其一肿头龙头部太硬,撞遍天下无敌;其二成年的肿头龙由于头部太大,颈部无法承受撞击,因此无法正面撞击,只能像钉锤一样头部侧面撞击对手,无疑大大降低了攻击型 装甲坦克——甲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体长:5-6.5米 体重:2吨 战斗指数:6 绝招:背部的装甲,背部重锤 弱点:移动缓慢,腹部是弱点

甲龙是恐龙世界中的龟派,如果说三角龙像坦克的话,那么这家伙绝对是装甲车的代表。甲龙在《侏罗纪公园3》中首次登场,并且有近景特写镜头,给足了面子。 一般认为甲龙是防守派的恐龙,因为其全身披甲,但研究表明,甲龙背上的骨质密度不大,与龟壳相聚甚远,对如霸王龙这样咬合力强大的猎食者来说完全没有作用。甲龙真正的武器是尾巴上的骨槌,可以像剑龙那样横扫千军,可惜两种恐龙在历史上没有打过照面,剑龙灭绝之后甲龙才出现。另外甲龙身体上密布的尖刺也是极佳的防御武器,因此这是一种全攻全守的恐龙,周身的装甲和尖刺足以让食肉龙不得近身,尾巴上的骨槌足以让一只食肉龙内出血,大概能够弥补甲龙缓慢的移动速度。 空中强盗——无齿翼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翼展:8.2米 体重:15千克 战斗指数:5 绝招:绝对的制空权 俯冲攻击 弱点:身体过于轻盈单薄,对太大的猎物有些无奈

作为最早登陆银幕的恐龙,无齿翼龙作是飞行恐龙的标志,在包括《金刚》,雷·哈里豪森的大量特效电影中都有过出场。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翼龙在《侏罗纪公园2》的结尾才姗姗来迟,但极为惊艳。原著小说中主角们逃避翼龙追赶的一幕被转移到第三集,并且《侏罗纪世界》中,漫天飞舞的翼龙袭击人类的场面异常壮观。 无齿翼龙其实不是恐龙,是会飞的爬行动物。其翼展很大,因此猎食和飞行方式完全可以参考如今的信天翁,而且它们降落会比较困难。由于其身体轻盈骨骼中空,因此在《侏罗纪公园》系列中翼龙将人用爪子抓起来的场面并不会发生,它们根本抓不动。但参照《侏罗纪公园》的原著小说,电影中翼龙之所以有如此强大攻击力是由于基因技术所致,因此电影里属于变异翼龙,能攻击更大的猎物。
新晋加盟——《侏罗纪世界》中的新角色
它们是《罗纪世界》恐龙家族中的新成员,或许普及度不够高,但它们是潜力股,一定会随着电影的大热而风靡全世界。 混血暴君——D-Rex暴虐霸王龙 身份:基因混血恐龙 身高:6米 体长:12-15米 体重:10吨 速度:50公里/小时 咬合力:3.5万—5.7万牛顿 战斗指数:10+ 特点:集合所有食肉龙的优点,且智商极高 弱点:未知

《侏罗纪公园》是技术恐惧类电影的代表,是人类企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结果之一。三部曲中恐龙军团已经将人类搞到扑街,但还嫌不够。本着作死的精神,《侏罗纪世界》中新的BOSS恐龙登场了,这就是混血恐龙——D-Rex掠食者,与霸王龙(T-Rex)相比,“D”代表着升级的意思,因此它又称暴虐霸王龙。 D-Rex是完全的基因产物,它结合了霸王龙、迅猛龙、乌贼、蛇的DNA,同时也吸纳了多种食肉龙的基因混血而成。D-Rex有着霸王龙巨大的身躯、迅猛龙的敏捷、重爪龙如刀刃般的利爪、玛君龙褶皱的背甲、南方巨兽龙锯齿一般密布的牙齿,加上由于基因原因而形成的血红色眼睛,让D-Rex看上去就像一个发了疯的怪兽。 最离谱的是,基因技术让D-Rex的智商陡然增高,已经达到了可以指挥恐龙部队袭击人类的层次,俨然一位恶魔指挥官。《侏罗纪世界》中,恐龙已经进化到了拼体型拼爪子更要拼智商的地步,人类自己作死酿成的恶果,去看电影吧,结局震撼。 海底狂魔——沧龙 时期:白垩纪中期 体长:21米 体重:33吨 战斗指数:10 绝招:水中极快的速度,密布翼状齿血盆大口 弱点:离开了水就施展不开是个大问题

《侏罗纪公园》系列,观众见识到了各种恐龙,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但独独就缺了水里游的。这一遗憾将在《侏罗纪世界》中得到弥补。电影第一次复原了海洋中的霸主——沧龙 沧龙假如生活在陆地的话,估计也没有霸王龙什么事了。因为这家伙实在太大了,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颚与尖锐的牙齿,巨大的尾巴表示其游泳速度极快,最高速度可能达到48公里/小时。在它生活的年代,几乎将同期海洋生物赶尽杀绝,毫无争议食物链顶端王者。而且沧龙特殊的牙齿——翼状齿在电影中得到非常专业化的展现。 沧龙被归为了海生海生爬行动物,说明这家伙可以上岸,但估计如海豹一样非常缓慢。 泰坦巨兽——雷龙 时期:侏罗纪晚期 体长:23米 体重:27吨 战斗指数:4 绝招:超大的身躯,神龙摆尾,甚至可以站起身来蹬踏 弱点:移动速度一般,背部是最大的弱点

蜥脚型亚目的恐龙,雷龙、梁龙、腕龙其实有些傻傻分不清的意思,因为他们的形象实在太著名了,长脖子长尾巴,壮硕的身体,也是常见于各类流行文化作品。第一集中登场的腕龙、第二集登场的梁龙,体型“较小”的雷龙终于要出现与《侏罗纪世界》中了。 雷龙之所以常见于各种儿童读物,就是因为它们非常亲民的形象,而雷龙也是一种性情温和的食草龙,皮糙肉厚,成群结队,由于体型太大,食肉龙打算打牙祭的话还要掂量掂量。而且作为著名的“小头派”恐龙,雷龙也是“第二大脑”说的受益者,这家伙体型太大头部太小,尾巴上被咬一口的话,几分钟之后才会察觉,岂不悲剧! 雷龙身上没有武器,全部仰仗着其巨大的身形,食肉龙打算打牙祭的话还要掂量掂量,就像狮子遇上大象一样。它们的尾巴是唯一的攻击武器,粗壮的尾巴扫一下也受不了,而且雷龙可以站起来蹬踏,一脚下去有骨断筋伤的作用,在2005年新版《金刚》中,就有过一群雷龙踩死迅猛龙的场面。 命名趣闻: 雷龙的名字来源于最初发现者,他们认为这种恐龙体型巨大,行动起来如雷声故取名雷龙,但后来它有了学术名称——迷惑龙(部分骨骼与沧龙非常相似而得名),但雷龙这个名字太出名了,已被大众接受。就连美国1989年美国发行的恐龙邮票这家伙都用的非正式名称——雷龙。 但在2015年之后,雷龙这个科属被正式确定下来,原因是科学家经过了反复的考证,耗时五年,在迷惑龙属下四大科属中总结罗列出了477个不同的生理学特征。在研究中,团队辨别出了迷惑龙属内不同种间的差异,终于在2015年,赶在电影上映之前,确立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生理特征,足以让雷龙这个名字从非正式命名转化为正式名称! 因此,雷龙名字至此从迷惑龙阴影中走出,成为了梁龙科下的一个物种属,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梁龙,重新独立之后的雷龙属不仅包括了原有的模式种秀丽雷龙,而且还“拐走”了迷惑龙属下的小迷惑龙,并且“收编”了原雷龙属,雷龙也就正大光明的登上了电影的舞台。 可爱宠物——微角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体长:0.6米 体重:2-4公斤 战斗指数:1

三角龙的小兄弟也来了,微角龙是角龙类中最小的恐龙,也是《侏罗纪世界》中体型最小的恐龙,最小的差不多与兔子一般大,非常适合当做宠物把玩。 轻型战机——双形齿兽 时期:侏罗纪晚期 翼展:1.2米 体重:4千克 战斗指数:6

这是一种小型的翼手龙类,大概是翼龙的一半大小,双形齿比起后代翼龙,除了长长的尾巴之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们硕大的头部与长满牙齿的血盆大口了。至今科学家还搞不清楚这样吃鱼的飞行兽为什么长有这样像大型食肉龙脑袋,难道是为了炫耀? (以下恐龙仅出现在《侏罗纪世界》的官方设定中,电影中并没有出现,或许有,只是没发现罢了) 似鳄龙 时期:白垩纪早期 身高:5米 体长:12米 体重:7吨 战斗指数:8

《侏罗纪公园3》中的棘背龙虽然缺席《侏罗纪世界》,但它的不少亲戚却会在电影中登场继续为家族怒刷存在感,其中就包括似鳄龙。似鳄龙是苗条版的棘背龙,有着与后者类似的鳄鱼般的头部,但背部没有帆状物。 中棘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身高:3米 体长:8米 体重:1吨 战斗指数:6

中棘龙在迈克尔·克莱顿的原著小说中就有过出场,在《侏罗纪公园》中偷取恐龙胚胎的镜头里,其中就有中棘龙的胚胎试管,可惜这种恐龙的真容一直没有出现在三部曲中。到了《侏罗纪世界》中,中棘龙终于登场。中棘龙是也棘龙属,但与棘背龙完全不是一个类型,中棘龙体型较小,是一种中型食肉恐龙。 重爪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身高:3.5米 体长:10米 体重:2吨 战斗指数:6

棘龙家族的第三位成员,另一种大型食肉恐龙,巨大的前肢与修长的颚骨,与似鳄龙极为相似,但比后者要小一些。重爪龙的牙齿很特别,与其他的锯齿状的牙齿不同,重爪龙的牙齿有纹路的圆锥形,因此科学家断言这种恐龙是以鱼类为食。
埃德蒙顿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身高:4米 体长:13米 体重:4吨 战斗指数:2

性情温和的食草恐龙,埃德蒙顿龙是鸭嘴龙中的一种,是该科属中体型最大的恐龙,与副栉龙是近亲,但头部缺少了头冠。
经典遗珠——《侏罗纪公园》三部曲中的其他恐龙
有新人加盟就有旧人离开,《侏罗纪公园》三部曲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龙,非常遗憾的是它们将缺席《侏罗纪世界》。不过它们的身影早已随着电影的风靡而深入人心,让我们期待这些恐龙在未来会再度登场。 最大最强——棘背龙 时期:白垩纪中期 身高:5米 体长:10-14米 体重:7吨 战斗指数:9-10 攻击手段:血盆大口,前肢灵活,攻击是手口并用 弱点:因为身形过大,敏捷性会稍逊一筹

随着《侏罗纪公园3》的热映,让默默无闻的棘背龙一跃进入流行文化,是恐龙世界上升势头最快的明星恐龙。 作为食肉恐龙之所以之前默默无闻,不是不强大,而是化石稀有,完整标本已在二战中被摧毁,乃至棘背龙一直以来都比较神秘。但恐龙学家对这种大型食肉恐龙的威力却是没有异议。棘背龙如鳄鱼一般的双颌证明其咬合力强大,背部巨大的帆状物异常显眼,棘背龙前肢强壮有力,咬住猎物后可以用爪子撕裂对方,这一点是它们远胜其他大型食肉龙的优势。最新研究表明,棘背龙是一种半水生恐龙,以浑身鳞甲史前巨鳄为食。它们在水里速度会很快,但到了陆地上也会就会迟缓下来。 由于对这种恐龙的研究相对不足,《侏罗纪公园3》中对棘背龙的描述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片中棘背龙比霸王龙要大一号这个描述是正确的,其原型是巨大的埃及棘背龙,体重至少要超过18吨。 摩天巨擘——腕龙 时期:侏罗纪晚期 身高:15米 体长:25米 体重:30吨 战斗指数:4

《侏罗纪公园》第一集首次露面的恐龙,就是这种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腕龙巨大的身躯,前肢站立高耸入云的形象为《侏罗纪公园》开启了一个震撼的篇章。 属于蜥臀目中的腕龙形象介于雷龙与梁龙之间,它们像雷龙前肢比后肢稍长,且拥有梁龙一样修长的脖子。电影中描述其鼻子长在头部是非常贴切的描述,且片中出现的腕龙属于腕龙科中的波塞冬龙,是当时地球上最高的恐龙,大约有17米高。 最长巨兽——梁龙 时期:白垩纪晚期 体长:30米 体重:15吨 战斗指数:4

《侏罗进公园2》中的围猎场面里的惊鸿一瞥,将这种地球上最大最长恐龙展现出来,其中还有一个人类骑着摩托车从其胯下穿过的炫耀场面。梁龙前后肢一样长,所以它们的脖子无法像腕龙那样抬起来,且骨骼密度小,比腕龙要轻很多。但梁龙真的非常长,从头到尾足足有30米之多,其中脖子和尾巴就占了全身的三分之二。 毒液至尊——双脊龙 时期:侏罗纪早期 身高:2.4米 体长:7米 体重:0.5吨 战斗指数:6

《侏罗纪公园》中那只躲在树后面娇小可爱、最后却凶相毕露的喷毒恐龙是一只幼年的双脊龙(成年龙要比电影中的大很大)。这是一种奔跑速度极快的恐龙,它们体色非常鲜艳,并且拥有一对极为醒目的头冠,片中双脊龙脖子有如褶伞蜥那样的可收缩/展开的皱褶,这一点是电影原创,双脊龙身体上并没有这样的特征,但关于其会喷射毒液的设定,却在近期科学界得到了证实。 双脊龙尖嘴猴腮,嘴也不大,牙齿是倒勾型,科学家认为这样的长相表明双脊龙是食腐动物,但还存在争议。《侏罗纪世界》中,它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出现在电影里,吓坏了一只迅猛龙。 微型猎手——始秀颚龙 时期:侏罗纪晚期 身高:0.3米 体长:1米 体重:3公斤 战斗指数:3

《侏罗纪公园2》开场出现的袖珍型食肉恐龙,叫做始秀颚龙,也称美颚龙。这种恐龙是原著小说中出现的第一种恐龙,以群体攻击猎物闻名。但现实中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是群体型动物,而且关于食物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始秀颚龙是食腐动物,在小说原著中也提出了这一点,但也有人认为它们会捕食昆虫或爬行动物。 决战CP:棘背龙VS霸王龙 《侏罗纪公园3》中的棘背龙所向披靡,甚至击败了恐龙界的明星霸王龙龙,不仅引发了持续性的民间热议,棘背龙与霸王龙到底哪家强? 其实在史前时代,棘背龙与霸王龙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且棘背龙仅出土于北非,霸王龙出土于北美,二者也无从交手。但非要关公战秦琼的话,二者其实五五开。

▲ 霸王龙平均下来,要比棘背龙高一些,而且重。电影中出现的那只明明显要大,它们是体型最大的棘背龙——埃及棘龙,要比霸王龙更大,最高可达22吨。 ▲ 霸王龙的咬合力更胜一筹,但棘背龙的嘴张开幅度要比前者大。 ▲ 由于是半水生的关系,棘背龙在陆地上很可能要比霸王龙缓慢,但棘背龙前肢粗壮有力,霸王龙前肢可以忽略。 ▲ 霸王龙生活在北美,独霸一方,没有与之匹敌的食肉恐龙。棘背龙生活在北非,其环境中又包括鲨齿龙、似鳄龙等巨型食肉龙,为了争夺食物棘背龙必须在战斗中生存,因此从战斗经验上来看,棘背龙要高一些。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账号: dreamcrowfilm

-
Rhiannon.Z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8-31 12:10:21
-
Rhiannon.Z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6-16 23:03:35
-
phoenix211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6-16 22:08:16
-
Env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6-16 21:30:58
乌鸦火堂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天庭喜剧人”托塔天王李靖,为何与哪吒父子“反目”? (9人喜欢)
- 天崩地裂X活火熔城:好莱坞的“大火”在同一年烧了两次 (8人喜欢)
- 《封神演义》魔家四将是什么来头?与四大天王有何区别? (1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