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和外貌
在我刚发现自己可以爱女人的时候,我也曾经跟风点赞过所谓帅T的样貌。他们大多温润如玉帅气逼人,个性化的中性打扮令我如痴如醉。我曾经觉得她们是男人和女人的完美结合:既有着男性的帅气又有着女性的细腻。有一段时间我分不大清楚我喜欢一个T的时候究竟是被她的哪一部分吸引着,T的存在让我自己怀疑我的性取向究竟是同性恋还是仅仅是喜欢上了一个身体是女人的人。
这个事想深了可以把我想疯。因为我还要去思考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以及我自己的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还有我对她的生理性欲和心理占有。一大圈词列下来,我自己先晕了。何况我还爱过男人。
在圈子里呆久了,也是会看到一些事实。我发现有一些T为了自己的外貌一再苛求与男性不符的那一部分,一年四季穿着束胸,也不允许别人提起她是女人的这回事。那个时候的自己在性少数这个观念界初出茅庐,逐渐接受了自己会喜欢同性的事实,并且迅速地完成了自我认同。在我看来认同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生理躯体是非常必要的行为。当时的自己喜欢女人,也很高兴彼此都是女人,我的对象们基本都是很爱自己的身体的女性,不会做过多的抵抗。而那些苛求自己外貌的T们、过度模仿男性的T们显然无法认同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一度觉得她们不够真诚。我觉得这些所谓的爷T乃至铁T太作了,是真的作,而且打着拉拉的旗号在作。
这个转变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我最开始的时候曾经在电脑前一整个下午刷皇甫圣华、林弯弯这些人的照片,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想和过去的自己挥手当不认识。我的想法就是,是女的就是女的,是男的就是男的。女同为什么要因为喜欢女人就硬生生地把自己禁锢成男人的样子,男同为什么要因为喜欢男人就死活要把自己变出兰花指?
随着阅历的增厚,我又变了。这个变化的基础是,我学会了对每个个体不做判断给予尊重。以貌取人对我来说是天大的荒唐,并且我觉得所有人自己的打扮都应该跟从自己的心意,打扮成男性或者女性都不应该被评价。这个社会里的人已经有太多事情会被大众置喙评点。个人打扮这些根本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的,我有什么资格去排斥?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以前遇见拉拉说觉得自己很自豪自己的女性身份,觉得她们可棒了,不一味地扮作男性。然而现在想法又变了,扮作男性的女生也可棒了,勇于跟从内心的呼唤堂堂正正地打扮自己。多好啊。”发完这句话我就躺回摇椅去看大海了,凌晨三点的海呼啸着,和天连成了一片宁静的灰,世界像是一个茧,孤独地被大海和天空温柔地拥抱。
我睡着了,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是毛毛虫被一颗茧死死地缚住,而我不停地挣扎,在挣脱的那一刹那我惊醒了。醒来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息呼吸,突然反应过来——我们的思想何不像是被社会的大茧缚住一般死死不能动弹?性别本来就是被社会观念架构起来的,在个人的层面,为什么要考虑男性和女性?换一句话说,什么是男性、什么是女性?谁规定了男性不能留长发女性不能有平胸?谁规定了女性不能狂野男性不能优柔?这都哪里来的歪门邪道还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虽然性征带来的荷尔蒙可能对人的骨骼和性格有些微的影响,那也和把世界所有的人类单纯的二元化离得太远了。而死死压迫女性的父权社会特征之一不正是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二元分化吗?
我曾经和一个在香港学性、性多元的一个姑娘讨论过transgender和transsexual的问题。那个时候刚出李银河那对象的话题。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男性化打扮的女性(让我再政治错误一次吧,阿弥陀佛)在和自己的女伴做爱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那个姑娘跟我说,这就是性别分化的核心。很多人认为不能接受自己的身体性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心理性别住错了身体。生理性征不像头发,想让它长就蓄发,想让它短就一刀子剪去。人的生理机制给人的影响,远大于那三千烦恼丝。我也曾问过我一个跨性人朋友关于变性的话题。他说如果完全没有术后阴影并且所有功能于普通男性性征一样,他就会考虑。但现在技术明显达不到。
然后我就问了他关于社会架构性别的问题:如果有一天社会性别被解构了,再也没有所谓的男性女性,你会怎么看待自己的性别?他说:没有看法,我就是我自己。我觉得这个想法太棒了!这个想法在每个人身上都是适用的。在打扮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考虑男性和女性?说到底,这个社会就没有男性和女性啊!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只不过相互之间有所相似,这样不是很好吗?当你关注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关注他的标签,关注他的特质,这样不好吗?
比如我现在结交一个T,当然了在我有性别解构的观念之后我自动自觉地把T、P也解构了,所以我这里说的T是指生理性征是有子宫的但是在打扮和生活方式上和生理性征相异的那一种族群。妈的,说一句话还要做这么一长串脚注也是累,但是不解释清楚,就没法继续说话了。好了,我继续说,我现在结交一个T,我看的不会是她的外貌,我更不会去评价她的外貌。我更愿意和她相处,和她这个人最本质的部分相处——她的内心。所有的外在都是一个空壳,思想才是最本源的个体。标签是一个很tricky的东西。在交流的最初,标签可以很笼统地概括一个对象并且让你对它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是交流深了你会发现世间万物都无法被标签清晰代表的。所以标签更像是一个由头,而真正的核心是和标签完全无关并且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的。
我期待在未来,街上有形形色色的打扮,大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自我认同,每个人都不囿于标签又能友好和善地对待彼此,赞美都是真诚的,建议都是友善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由而快乐的。我期待一个多元自由而和谐的未来。
注:于2015年10月08日稍作修改
这个事想深了可以把我想疯。因为我还要去思考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以及我自己的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还有我对她的生理性欲和心理占有。一大圈词列下来,我自己先晕了。何况我还爱过男人。
在圈子里呆久了,也是会看到一些事实。我发现有一些T为了自己的外貌一再苛求与男性不符的那一部分,一年四季穿着束胸,也不允许别人提起她是女人的这回事。那个时候的自己在性少数这个观念界初出茅庐,逐渐接受了自己会喜欢同性的事实,并且迅速地完成了自我认同。在我看来认同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生理躯体是非常必要的行为。当时的自己喜欢女人,也很高兴彼此都是女人,我的对象们基本都是很爱自己的身体的女性,不会做过多的抵抗。而那些苛求自己外貌的T们、过度模仿男性的T们显然无法认同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一度觉得她们不够真诚。我觉得这些所谓的爷T乃至铁T太作了,是真的作,而且打着拉拉的旗号在作。
这个转变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我最开始的时候曾经在电脑前一整个下午刷皇甫圣华、林弯弯这些人的照片,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想和过去的自己挥手当不认识。我的想法就是,是女的就是女的,是男的就是男的。女同为什么要因为喜欢女人就硬生生地把自己禁锢成男人的样子,男同为什么要因为喜欢男人就死活要把自己变出兰花指?
随着阅历的增厚,我又变了。这个变化的基础是,我学会了对每个个体不做判断给予尊重。以貌取人对我来说是天大的荒唐,并且我觉得所有人自己的打扮都应该跟从自己的心意,打扮成男性或者女性都不应该被评价。这个社会里的人已经有太多事情会被大众置喙评点。个人打扮这些根本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的,我有什么资格去排斥?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以前遇见拉拉说觉得自己很自豪自己的女性身份,觉得她们可棒了,不一味地扮作男性。然而现在想法又变了,扮作男性的女生也可棒了,勇于跟从内心的呼唤堂堂正正地打扮自己。多好啊。”发完这句话我就躺回摇椅去看大海了,凌晨三点的海呼啸着,和天连成了一片宁静的灰,世界像是一个茧,孤独地被大海和天空温柔地拥抱。
我睡着了,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是毛毛虫被一颗茧死死地缚住,而我不停地挣扎,在挣脱的那一刹那我惊醒了。醒来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息呼吸,突然反应过来——我们的思想何不像是被社会的大茧缚住一般死死不能动弹?性别本来就是被社会观念架构起来的,在个人的层面,为什么要考虑男性和女性?换一句话说,什么是男性、什么是女性?谁规定了男性不能留长发女性不能有平胸?谁规定了女性不能狂野男性不能优柔?这都哪里来的歪门邪道还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虽然性征带来的荷尔蒙可能对人的骨骼和性格有些微的影响,那也和把世界所有的人类单纯的二元化离得太远了。而死死压迫女性的父权社会特征之一不正是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二元分化吗?
我曾经和一个在香港学性、性多元的一个姑娘讨论过transgender和transsexual的问题。那个时候刚出李银河那对象的话题。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男性化打扮的女性(让我再政治错误一次吧,阿弥陀佛)在和自己的女伴做爱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那个姑娘跟我说,这就是性别分化的核心。很多人认为不能接受自己的身体性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心理性别住错了身体。生理性征不像头发,想让它长就蓄发,想让它短就一刀子剪去。人的生理机制给人的影响,远大于那三千烦恼丝。我也曾问过我一个跨性人朋友关于变性的话题。他说如果完全没有术后阴影并且所有功能于普通男性性征一样,他就会考虑。但现在技术明显达不到。
然后我就问了他关于社会架构性别的问题:如果有一天社会性别被解构了,再也没有所谓的男性女性,你会怎么看待自己的性别?他说:没有看法,我就是我自己。我觉得这个想法太棒了!这个想法在每个人身上都是适用的。在打扮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考虑男性和女性?说到底,这个社会就没有男性和女性啊!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只不过相互之间有所相似,这样不是很好吗?当你关注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关注他的标签,关注他的特质,这样不好吗?
比如我现在结交一个T,当然了在我有性别解构的观念之后我自动自觉地把T、P也解构了,所以我这里说的T是指生理性征是有子宫的但是在打扮和生活方式上和生理性征相异的那一种族群。妈的,说一句话还要做这么一长串脚注也是累,但是不解释清楚,就没法继续说话了。好了,我继续说,我现在结交一个T,我看的不会是她的外貌,我更不会去评价她的外貌。我更愿意和她相处,和她这个人最本质的部分相处——她的内心。所有的外在都是一个空壳,思想才是最本源的个体。标签是一个很tricky的东西。在交流的最初,标签可以很笼统地概括一个对象并且让你对它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是交流深了你会发现世间万物都无法被标签清晰代表的。所以标签更像是一个由头,而真正的核心是和标签完全无关并且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的。
我期待在未来,街上有形形色色的打扮,大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自我认同,每个人都不囿于标签又能友好和善地对待彼此,赞美都是真诚的,建议都是友善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由而快乐的。我期待一个多元自由而和谐的未来。
注:于2015年10月08日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