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混合性质的语言的争头问题,兼答乐君
昨天有朋友说起邵武话。她说,hybridity是norm,所以硬要争邵武话是赣语还是闽语,有什么争头呢?又想起来我爱慕的小乐,以前就白语或者巴松(brag-gsum)话之类的语言说过,这些语言你非要看它最底下的那一点,究竟是不是非汉语(白)或者非藏语(巴松),有什么争头呢?
“争头”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越是值得达成consensus的东西,就越有争头。诸行无常,法无自性,物化、建模和本质主义只是思维的拐杖而已。拐杖顺手即可,只要能合情合理地预测,大可百花齐放,百杖齐挥,不一定非要在GNU Emacs和xemacs之间争出高下来。自然,“客观事实”和“主观观点”,“现象”与“物化”是一条连续统的。所以说,越贴近未经解释的干巴巴的现象的东西,越有争头。比如50年代末到底肿死了多少人,就比肿死这些人是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有争头。前者更有必要争得头破血流以达成一致,而后者完全可以交给自由的观点市场,依消费者的喜好决定。
有混合性质的语言的分类这个问题呢,具体的分类自可百家争鸣,但有一件事情大有求得一致的必要,那就是各个混合成分的顶层-底层问题。
简单地说,对许多混合语言来说,有两种可能的图景,或者,本来是A,后来渐受B的影响;或者,本来是B,后来渐受A的影响。在载籍明征可考的例子中,逐渐影响是存在一个顺序的:
学术、文化、情绪等高端词
独立连词
低频词汇
derivational的形态
名词的性数
音系
句法
较高频词汇
基本词汇
inflectional的形态
小动物(如虱子)的名字
“上面”的东西影响起来容易,“底下”的东西影响起来难。这个顺序是按直觉随便这么一想得出的,细节不一定对,但是应该是得到一般承认的。熟悉语言学术语的朋友,想想,要是说某个语言“有X语底层”,是不是偏底下的那些东西?要是“有X语adstrate/superstrate”,是不是说偏上面的那些东西?
这个顺序应该得到普遍承认,并且值得把细节给清楚地啃出来。反过来,一个语言“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就可以换成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语言有A和B两个成分来源。A和B分别各自占据上头一点儿的位置,还是底下一点儿的位置?
比如瞿霭堂认为巴松话属于藏语,但有个不知道什么的底层;而我认为巴松话属于不知道什么的东西,被藏语把词汇差不多洗干净了。这两个观点之间没争头,各执己见即可。因为我们都认为藏语在上头,不知道什么在底下。区别仅仅是瞿老把藏语成分看得重要些,我把不知道什么的成分看得重要些而已。
反过来,咱们假想出一个人来,他说,巴松话本来是藏语,但是受到了不知道什么的影响,把动词变位、基本词汇、……给影响掉了。照我的想法,那是值得跟tā大吵特吵,非得争出个你对我错来才罢休的。
同样,邵武究竟是闽语还是赣语,不是个值得争的好问题,但是把题目变变,我就认为非得争出个对错不可——邵武话的闽语成分和赣语成分,哪个在底下,哪个在上头?
“争头”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越是值得达成consensus的东西,就越有争头。诸行无常,法无自性,物化、建模和本质主义只是思维的拐杖而已。拐杖顺手即可,只要能合情合理地预测,大可百花齐放,百杖齐挥,不一定非要在GNU Emacs和xemacs之间争出高下来。自然,“客观事实”和“主观观点”,“现象”与“物化”是一条连续统的。所以说,越贴近未经解释的干巴巴的现象的东西,越有争头。比如50年代末到底肿死了多少人,就比肿死这些人是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有争头。前者更有必要争得头破血流以达成一致,而后者完全可以交给自由的观点市场,依消费者的喜好决定。
有混合性质的语言的分类这个问题呢,具体的分类自可百家争鸣,但有一件事情大有求得一致的必要,那就是各个混合成分的顶层-底层问题。
简单地说,对许多混合语言来说,有两种可能的图景,或者,本来是A,后来渐受B的影响;或者,本来是B,后来渐受A的影响。在载籍明征可考的例子中,逐渐影响是存在一个顺序的:
学术、文化、情绪等高端词
独立连词
低频词汇
derivational的形态
名词的性数
音系
句法
较高频词汇
基本词汇
inflectional的形态
小动物(如虱子)的名字
“上面”的东西影响起来容易,“底下”的东西影响起来难。这个顺序是按直觉随便这么一想得出的,细节不一定对,但是应该是得到一般承认的。熟悉语言学术语的朋友,想想,要是说某个语言“有X语底层”,是不是偏底下的那些东西?要是“有X语adstrate/superstrate”,是不是说偏上面的那些东西?
这个顺序应该得到普遍承认,并且值得把细节给清楚地啃出来。反过来,一个语言“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就可以换成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语言有A和B两个成分来源。A和B分别各自占据上头一点儿的位置,还是底下一点儿的位置?
比如瞿霭堂认为巴松话属于藏语,但有个不知道什么的底层;而我认为巴松话属于不知道什么的东西,被藏语把词汇差不多洗干净了。这两个观点之间没争头,各执己见即可。因为我们都认为藏语在上头,不知道什么在底下。区别仅仅是瞿老把藏语成分看得重要些,我把不知道什么的成分看得重要些而已。
反过来,咱们假想出一个人来,他说,巴松话本来是藏语,但是受到了不知道什么的影响,把动词变位、基本词汇、……给影响掉了。照我的想法,那是值得跟tā大吵特吵,非得争出个你对我错来才罢休的。
同样,邵武究竟是闽语还是赣语,不是个值得争的好问题,但是把题目变变,我就认为非得争出个对错不可——邵武话的闽语成分和赣语成分,哪个在底下,哪个在上头?
-
下北半島竜飛崎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4 16:30:26
-
棉锈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2 00:52:12
-
tod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08 19:21:23
-
新侬上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5 22:22:57
-
MammothStepp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2-04 23:28:19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2-04 22:37:24
-
Norieg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2-04 22:25:22
-
絺綌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2-04 21:25:55
-
李 法柰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2-04 20:49: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2-04 20: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