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忆
半年前,我决定到上海工作,北方友人们纷纷发来贺电。
"上海可不像北京,那里没什么人文气息的。"
“上海可不像北京,那里的人小家子气。不过你是台湾人,应该习惯这一点了。”
“上海可不像北京,那里的冬天又冷又没供暖,手可能还会长冻疮。你知道什么是冻疮吗?”
我在这一声声的祝福下一边打包这两年来在宿舍堆满的垃圾杂物,一边喝更多的酒,约更多的会,半夜里心情亢奋得象是瞌完药的人一样翻来覆去,最后往往走出一片漆黑的寝室去爬楼梯。
女生宿舍半夜的楼梯间很可怕,会有哭声尖叫声和"你为什么和我分手?都是因为这样害我面试被刷掉你知不知道!"的咒骂声。
我在那些声音中来来回回地爬上爬下,那些讲电话的妹子常常会瞪我好几眼。毕业前夕的我半夜的乐趣就是爬楼梯,一边偷听各种奇葩对话,一边自己跟自己对话。
在上海,至少会待两年吧?两年后,我会不会功成名就呢?
会不会去最时髦的酒吧,一边喝长岛冰茶一边讲上海话?
还是会找一个会买菜的上海男人,每天吃红烧鸡翅蒸大闸蟹红烧狮子头?
我没想过,我只待了半年,一样屌丝,一样单身,一样前途茫茫,一样笨得要死。上海话?学了一句“侬最近好伐?”
早知道会回北京,当初干嘛到上海啊!现在的我,一边打包这半年来堆满的垃圾杂物,一边喝更多的酒,一边狠狠责骂自己。
三瓶啤酒下肚,又会发觉有啥好后悔的?
虽然我还是很穷,但是对于上海,对于南方人,我至少也体悟了那么一点点。
至少也交了一些些朋友,至少我也体会到了小杨生煎包的滋味...没有想象中好。
1. 关于南方人
其实我对大陆的南北方很没概念。我娇小可爱的河南室友竟然是北方人?湖北人又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课本上教我们以淮河为界,虽然自从读书时代被迫画了好多条秦岭淮河,但资质驽钝的我还是没记牢。
不过,我的南方同事没有资格笑我。
与我较亲近同事的人口组成大约四成上海人四成南方人两成北方人。南方人中又以广州人占多数──真的是很南很南的南方人。
当我可爱的广州同事用浓厚的广州是普通话说“唉我真不适应上海,北方的天气我都不喜欢”时,披萨从我的嘴里掉出来──上海是南方好不?
出了广东就是北方!广州同事很义正词严地解释。
在研究生时期我和一堆北方妹子玩耍,多数都是非常北方的北方,如辽宁黑龙江等东北妹子。食堂那一大盆面他们可以在七分钟内解决,咸得让我舌头发麻的菜他们可以就着菜汁和着白饭吃。菜肴上来众人狼吞虎咽,一大盆不知道里头是什么的羹汤就这样在十分钟内消耗殆尽。
“你吃饭太慢,在我家你会被我姥姥骂,连肉渣都吃不到”曾有一个西北大哥教训我。
研究生两年,我的收获是可以把一盆白菜猪肉粉条拌白饭在十分钟内扫完,外加一瓶王老吉。
然后,我带着一身功力来到了精致秀气的上海。
第一次在公司食堂吃饭,我和两个同期进公司的上海同事一起用餐。在吃了两年北方食堂后,公司精致的、小小一盘的、卖相极佳的菜肴让我立刻风卷残云地扫光。等我吃完后,才发现上海妹子只吃了几口,隔壁桌的广州小妞还剩下大半盘。
“这...这虾子很好吃...”我把空盘子推到一边,有点尴尬。
“我爸煮得比较好吃。”90后上海同事A皱眉。
“你不觉得这个肉的卖相不太好吗?烧得太黑了。”90后上海同事B皱眉。
“我们公司食堂真是不怎样。”两人叹气。
我把连菜汁都没剩的空盘子推更远了。
下一次,学聪明的我刻意避开了上海同事。公司食堂推出了老母鸡汤,我津津有味地喝到连肉渣都没剩。
广州小伙伴幽幽地放下勺子,“还是广州的煲汤好喝,这里的汤和水一样。我们喜欢煲很久的汤,真材食料的那种...”
“这里头放了味精吧?我尝得出来,太咸了。”杭州妹子也放下勺子。
我再次把连肉渣都不剩的空碗推到很远的地方。
唉,南方人。
2. 关于台湾人
在北方行走时,我享受到美好的待遇。老胡同里的大妈大叔们对我那是极好的,左一句台湾同胞右一句两岸一家,哄得我直呼组国人民真正好。
在北京时,台湾人遇到台湾人,往往惺惺相惜。你也是台湾人呀──这句话就可以让大家打成一片,留下微信过几天吃烧烤去。
到了上海后,外滩新天地静安寺陆家嘴等该去的没少去,在衡山路一家洋气又不便宜的酒吧吃薯条时,听到熟悉的软腻腻台湾腔,很兴奋地转过头去──你也是台湾人呀?
嗯。对方头一转,背对着我喝酒去了。
后来才听台湾朋友说,你傻呀,上海杂七杂八的台湾人那么多,乱打招呼别人会以为你要跟他借钱。
上海的路人甲乙丙丁则反应各异。我比较常遇到的就是──
你是台湾人呀?来做生意的吗?
又一个来工作的?台湾经济不太好对吧?
我去过台北,你们桃园机场真是...真是...嗯...算了不说了。
我真是挺怀念被叫台湾同胞的日子。从前觉得别扭,失去后才懂得想念。
我眼中的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才不管你是台湾人香港人美国人荷兰人.。这里是上海呢,全世界人民都有,人们眼中只分成有钱人与屌丝。
不过,当我的两个上海同事乐呵呵地跟我说,“哎哟你们台湾人根本是半个外国人吧哈哈哈”时,我嘴里的水差点喷出来。
政治完全不正确,真不愧是上海啊!
3. 关于上海人
从我开始玩豆瓣开始,就听过许多关于上海人的言论:小气、计较、精明、享受生活、会过日子等等,反正总和钱脱不了关系。
我一到上海就有语言障碍,在上海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我听不懂上海话,不好意思”。
出租车师傅翻个白眼“小姐,我刚刚是讲普通话”。
噢对了,相较于北方“小姐?你叫谁小姐?小姐你妹!”,我在上海被叫过数次小姐,难不成这就是文化差异?
我很讨厌豆瓣上无意义的辩论,比方上海和台北哪个比较好、上海和香港哪个比较好、上海和首尔又是谁比较好...我唯一和上海同事们辩论过的话题就是“北京人和上海人谁比较排外?”
我说“上海人,因为你们老爱对外地人说上海话。”
上海姑娘冷笑“绝对是北京,看看网络上北京人多有优越感。”
上海人很骄傲、屁我们比北京人好多了...这种没营养的话题,后来会以“你们台湾人不懂,半个外国人”结束。
我发誓最后一句不是我编的,在北京的两年让我学会在表面上政治正确。
十二月中,我告诉同事我打算回北京发展。上海同事们七嘴八舌地祝福我,就像当初那些美好的、真诚的北方同学。
“你要回北京啦?回去吸雾霾了?”
“不觉得北京地铁比较破烂?”
“北京租房子很贵吧?那种十几人的隔断房?”
“我从来不想去北京发展。”
根据我的亲身体会,北京人和上海人,对彼此真是挺有意见。
初到上海时,我在我的Facebook上写下一段话──上海就像上海女人一样,娇滴滴、注重外表,我还是喜欢爷儿们的北京。
但我身边的上海姑娘,颠覆了我的最初想法。她们注重外表、享受生活、品味精致、女权主义一如我的想象,但他们也有北方人的豪气。
他们不小气,不计较,他们喜欢我就如同许多北方大妈一样。我是海峡对岸的客人,他们一边“唉我去过台北...真是比不过上海啊”,一边用自己的方式对我好。
“这么漂亮的小姐,怎么会没有男朋友?找个上海男人吧。”出租车师傅说。
“回北京前一定要找我,我请你吃饭,一定喔!”上海姑娘们说。“午餐、晚餐、衡山路或新天地的酒吧,都行。”
我就是这样蹭吃蹭喝,从北蹭到南,从北方人到南方人。我碰到的人们,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也有北方大妞的爽朗。
有时我看着少少的积蓄感叹,如果我留在台北,现在可以去三趟欧洲了吧?
但,每次摸着很鼓很肥的肚子,就会觉得幸福感满溢──嗯,我到大陆,真是来对了!
4. 想起当初到上海
我到上海的第一天,拖着行李箱,准备一边当个观光客一边找房子。
青旅的外国人怂恿我一道去外滩的酒吧,那间很有名的外滩八号,入场费一百元不用客气。里头的女人穿着小礼服小洋装,男人系着领带,我们一帮青旅的屌丝穿着短裤布鞋。
穿着旗袍礼服的女人讲着上海话,喷着香水的男人晃着红酒杯像只优雅的吸血鬼,很作的场景。贵得要死的酒让我只敢喝一杯,看了一个小时的外滩夜景,不太值得,但挺美丽。
那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这真是群魔乱舞的魔都!我真的、真的来到魔都了!
传说中的上海、黄浦江对面的东方明珠、有钱的男人女人。
在门口大呼小叫的醉汉、以及大力摇晃铁腕的乞丐。
西式的招商银行华尔道夫酒店、我住的老旧小青旅。
我很少写上海,但我到上海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这个城市。虽然我到现在还不确定是因为它的夜景太美丽、灯光太绚丽、还是那晚多喝了几口老外买的伏特加。
我到大陆后绝对是个屌丝,在北京两年喝杯星巴克就很幸福的我从没想过要努力挣钱。但到上海的第一晚,我第一次兴起想被别人包养的念头。
我想每天看着黄浦江畔金光闪闪的朝阳,像颗大橘子的日落,以及媲美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晚。我突然明白了在蜗居中,海萍对着刚到上海的土包子妹妹海藻说“咱们那儿有明珠塔吗?有博物馆吗?”,那种自豪又决定在这里扎根打拼的心情。
想当然尔,肚子很肥的我没好运被包养,到上海最偏远的地区工作,用一千七整租了五十坪米的公寓,每天只花十分钟就可以到公司。我在这里渐渐认识了ㄧ些人,渐渐适应了安稳的生活。每个月我会去一次市区,一样住青旅,每天晚上一样去外滩发呆。
可是,由于工作我渐渐地不快乐。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我想做很多很多工作,去当迎宾小姐去青年旅社工作去卖台湾高山茶,但我适应不了这份可以让我的履历光鲜亮丽的工作。
阴错阳差之下,我决定回到北京。
ㄧ月中我去了趟北京,十天,发生了ㄧ些不顺遂的事。我终于体验了所谓大陆式生存法则。详细情况,后续报备。
我带着一身疲备及满心迷茫回到上海的小窝。在这里我可以一千七租整套小窝,在北京我用同等价位租了一间小次卧。
就在昨天,我很闷地去了这大半年我最爱的小酒吧。然后,碰到了一个常客,那是个上海姐姐。
我只见过她三次,第一次见面时,她知道我是台湾人,很开心地告诉我她看过几篇文章,台北女孩看大陆。
我暗爽在心里,没出声。
第二次见面,她告诉我她要去台湾玩了,那是去年十二月底的事情。第三次见面,就是昨天,我告诉她“谢谢你喜欢我写的东西。”
哪怕它们文笔不够好,不够专业,还老是文不对题。
她也很开心,请我喝了啤酒。我的上海生活,从伏特加开始,从啤酒结束。
算是好的开头,好的结束吧。
5. 这就是结尾
我在上海这半年,上海空气和北京差不多糟,地铁差不多挤,价格差不多贵,马路也差不多一样吵闹。
我没有去成杭州绍兴厦门,我没有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但至少,上海给了我很多珍贵的回忆。
南方同事说,离开前一定要一起吃顿饭,我请客,ㄧ定。
上海姐姐说,她去了台北,很喜欢很喜欢,有一天还会再去。
從北京到上海,從冷漠到更冷漠的城市。但每次我想离开大陆时,总会有那么ㄧ些人,把我狠狠拉回来。提醒我──还有ㄧ些小小的梦想,还想留在这片土地上,再多ㄧ些些时间。
我会再回到上海。期望那时可以很开心地喝几杯酒看外滩灯火穿着长裙高跟鞋走地铁,被踩到推倒也不会气得跳跳叫叫。
可以去到厦门去到广州,喝那好喝得要命的煲汤。
然后很牛地回台湾炫耀,老娘走过了地理课本上的大江南北,蹭吃蹭喝了这些年,没有男朋友只有增肥的肚子。很幸运吧?
----------------------------------------------------------------------------------------------------------------------
这个月来,兵荒马乱,更新延迟。四千个字,谢谢观赏。
快过年了,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都可以摸着肥肥的肚皮,觉得很幸福。
最近的我,很努力找出版商,很努力喝酒吃肉,很努力思考回北京后要上哪蹭吃蹭喝。
祝大家二月过年愉快。
"上海可不像北京,那里没什么人文气息的。"
“上海可不像北京,那里的人小家子气。不过你是台湾人,应该习惯这一点了。”
“上海可不像北京,那里的冬天又冷又没供暖,手可能还会长冻疮。你知道什么是冻疮吗?”
我在这一声声的祝福下一边打包这两年来在宿舍堆满的垃圾杂物,一边喝更多的酒,约更多的会,半夜里心情亢奋得象是瞌完药的人一样翻来覆去,最后往往走出一片漆黑的寝室去爬楼梯。
女生宿舍半夜的楼梯间很可怕,会有哭声尖叫声和"你为什么和我分手?都是因为这样害我面试被刷掉你知不知道!"的咒骂声。
我在那些声音中来来回回地爬上爬下,那些讲电话的妹子常常会瞪我好几眼。毕业前夕的我半夜的乐趣就是爬楼梯,一边偷听各种奇葩对话,一边自己跟自己对话。
在上海,至少会待两年吧?两年后,我会不会功成名就呢?
会不会去最时髦的酒吧,一边喝长岛冰茶一边讲上海话?
还是会找一个会买菜的上海男人,每天吃红烧鸡翅蒸大闸蟹红烧狮子头?
我没想过,我只待了半年,一样屌丝,一样单身,一样前途茫茫,一样笨得要死。上海话?学了一句“侬最近好伐?”
早知道会回北京,当初干嘛到上海啊!现在的我,一边打包这半年来堆满的垃圾杂物,一边喝更多的酒,一边狠狠责骂自己。
三瓶啤酒下肚,又会发觉有啥好后悔的?
虽然我还是很穷,但是对于上海,对于南方人,我至少也体悟了那么一点点。
至少也交了一些些朋友,至少我也体会到了小杨生煎包的滋味...没有想象中好。
1. 关于南方人
其实我对大陆的南北方很没概念。我娇小可爱的河南室友竟然是北方人?湖北人又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课本上教我们以淮河为界,虽然自从读书时代被迫画了好多条秦岭淮河,但资质驽钝的我还是没记牢。
不过,我的南方同事没有资格笑我。
与我较亲近同事的人口组成大约四成上海人四成南方人两成北方人。南方人中又以广州人占多数──真的是很南很南的南方人。
当我可爱的广州同事用浓厚的广州是普通话说“唉我真不适应上海,北方的天气我都不喜欢”时,披萨从我的嘴里掉出来──上海是南方好不?
出了广东就是北方!广州同事很义正词严地解释。
在研究生时期我和一堆北方妹子玩耍,多数都是非常北方的北方,如辽宁黑龙江等东北妹子。食堂那一大盆面他们可以在七分钟内解决,咸得让我舌头发麻的菜他们可以就着菜汁和着白饭吃。菜肴上来众人狼吞虎咽,一大盆不知道里头是什么的羹汤就这样在十分钟内消耗殆尽。
“你吃饭太慢,在我家你会被我姥姥骂,连肉渣都吃不到”曾有一个西北大哥教训我。
研究生两年,我的收获是可以把一盆白菜猪肉粉条拌白饭在十分钟内扫完,外加一瓶王老吉。
然后,我带着一身功力来到了精致秀气的上海。
第一次在公司食堂吃饭,我和两个同期进公司的上海同事一起用餐。在吃了两年北方食堂后,公司精致的、小小一盘的、卖相极佳的菜肴让我立刻风卷残云地扫光。等我吃完后,才发现上海妹子只吃了几口,隔壁桌的广州小妞还剩下大半盘。
“这...这虾子很好吃...”我把空盘子推到一边,有点尴尬。
“我爸煮得比较好吃。”90后上海同事A皱眉。
“你不觉得这个肉的卖相不太好吗?烧得太黑了。”90后上海同事B皱眉。
“我们公司食堂真是不怎样。”两人叹气。
我把连菜汁都没剩的空盘子推更远了。
下一次,学聪明的我刻意避开了上海同事。公司食堂推出了老母鸡汤,我津津有味地喝到连肉渣都没剩。
广州小伙伴幽幽地放下勺子,“还是广州的煲汤好喝,这里的汤和水一样。我们喜欢煲很久的汤,真材食料的那种...”
“这里头放了味精吧?我尝得出来,太咸了。”杭州妹子也放下勺子。
我再次把连肉渣都不剩的空碗推到很远的地方。
唉,南方人。
2. 关于台湾人
在北方行走时,我享受到美好的待遇。老胡同里的大妈大叔们对我那是极好的,左一句台湾同胞右一句两岸一家,哄得我直呼组国人民真正好。
在北京时,台湾人遇到台湾人,往往惺惺相惜。你也是台湾人呀──这句话就可以让大家打成一片,留下微信过几天吃烧烤去。
到了上海后,外滩新天地静安寺陆家嘴等该去的没少去,在衡山路一家洋气又不便宜的酒吧吃薯条时,听到熟悉的软腻腻台湾腔,很兴奋地转过头去──你也是台湾人呀?
嗯。对方头一转,背对着我喝酒去了。
后来才听台湾朋友说,你傻呀,上海杂七杂八的台湾人那么多,乱打招呼别人会以为你要跟他借钱。
上海的路人甲乙丙丁则反应各异。我比较常遇到的就是──
你是台湾人呀?来做生意的吗?
又一个来工作的?台湾经济不太好对吧?
我去过台北,你们桃园机场真是...真是...嗯...算了不说了。
我真是挺怀念被叫台湾同胞的日子。从前觉得别扭,失去后才懂得想念。
我眼中的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才不管你是台湾人香港人美国人荷兰人.。这里是上海呢,全世界人民都有,人们眼中只分成有钱人与屌丝。
不过,当我的两个上海同事乐呵呵地跟我说,“哎哟你们台湾人根本是半个外国人吧哈哈哈”时,我嘴里的水差点喷出来。
政治完全不正确,真不愧是上海啊!
3. 关于上海人
从我开始玩豆瓣开始,就听过许多关于上海人的言论:小气、计较、精明、享受生活、会过日子等等,反正总和钱脱不了关系。
我一到上海就有语言障碍,在上海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我听不懂上海话,不好意思”。
出租车师傅翻个白眼“小姐,我刚刚是讲普通话”。
噢对了,相较于北方“小姐?你叫谁小姐?小姐你妹!”,我在上海被叫过数次小姐,难不成这就是文化差异?
我很讨厌豆瓣上无意义的辩论,比方上海和台北哪个比较好、上海和香港哪个比较好、上海和首尔又是谁比较好...我唯一和上海同事们辩论过的话题就是“北京人和上海人谁比较排外?”
我说“上海人,因为你们老爱对外地人说上海话。”
上海姑娘冷笑“绝对是北京,看看网络上北京人多有优越感。”
上海人很骄傲、屁我们比北京人好多了...这种没营养的话题,后来会以“你们台湾人不懂,半个外国人”结束。
我发誓最后一句不是我编的,在北京的两年让我学会在表面上政治正确。
十二月中,我告诉同事我打算回北京发展。上海同事们七嘴八舌地祝福我,就像当初那些美好的、真诚的北方同学。
“你要回北京啦?回去吸雾霾了?”
“不觉得北京地铁比较破烂?”
“北京租房子很贵吧?那种十几人的隔断房?”
“我从来不想去北京发展。”
根据我的亲身体会,北京人和上海人,对彼此真是挺有意见。
初到上海时,我在我的Facebook上写下一段话──上海就像上海女人一样,娇滴滴、注重外表,我还是喜欢爷儿们的北京。
但我身边的上海姑娘,颠覆了我的最初想法。她们注重外表、享受生活、品味精致、女权主义一如我的想象,但他们也有北方人的豪气。
他们不小气,不计较,他们喜欢我就如同许多北方大妈一样。我是海峡对岸的客人,他们一边“唉我去过台北...真是比不过上海啊”,一边用自己的方式对我好。
“这么漂亮的小姐,怎么会没有男朋友?找个上海男人吧。”出租车师傅说。
“回北京前一定要找我,我请你吃饭,一定喔!”上海姑娘们说。“午餐、晚餐、衡山路或新天地的酒吧,都行。”
我就是这样蹭吃蹭喝,从北蹭到南,从北方人到南方人。我碰到的人们,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也有北方大妞的爽朗。
有时我看着少少的积蓄感叹,如果我留在台北,现在可以去三趟欧洲了吧?
但,每次摸着很鼓很肥的肚子,就会觉得幸福感满溢──嗯,我到大陆,真是来对了!
4. 想起当初到上海
我到上海的第一天,拖着行李箱,准备一边当个观光客一边找房子。
青旅的外国人怂恿我一道去外滩的酒吧,那间很有名的外滩八号,入场费一百元不用客气。里头的女人穿着小礼服小洋装,男人系着领带,我们一帮青旅的屌丝穿着短裤布鞋。
穿着旗袍礼服的女人讲着上海话,喷着香水的男人晃着红酒杯像只优雅的吸血鬼,很作的场景。贵得要死的酒让我只敢喝一杯,看了一个小时的外滩夜景,不太值得,但挺美丽。
那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这真是群魔乱舞的魔都!我真的、真的来到魔都了!
传说中的上海、黄浦江对面的东方明珠、有钱的男人女人。
在门口大呼小叫的醉汉、以及大力摇晃铁腕的乞丐。
西式的招商银行华尔道夫酒店、我住的老旧小青旅。
我很少写上海,但我到上海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这个城市。虽然我到现在还不确定是因为它的夜景太美丽、灯光太绚丽、还是那晚多喝了几口老外买的伏特加。
我到大陆后绝对是个屌丝,在北京两年喝杯星巴克就很幸福的我从没想过要努力挣钱。但到上海的第一晚,我第一次兴起想被别人包养的念头。
我想每天看着黄浦江畔金光闪闪的朝阳,像颗大橘子的日落,以及媲美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晚。我突然明白了在蜗居中,海萍对着刚到上海的土包子妹妹海藻说“咱们那儿有明珠塔吗?有博物馆吗?”,那种自豪又决定在这里扎根打拼的心情。
想当然尔,肚子很肥的我没好运被包养,到上海最偏远的地区工作,用一千七整租了五十坪米的公寓,每天只花十分钟就可以到公司。我在这里渐渐认识了ㄧ些人,渐渐适应了安稳的生活。每个月我会去一次市区,一样住青旅,每天晚上一样去外滩发呆。
可是,由于工作我渐渐地不快乐。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我想做很多很多工作,去当迎宾小姐去青年旅社工作去卖台湾高山茶,但我适应不了这份可以让我的履历光鲜亮丽的工作。
阴错阳差之下,我决定回到北京。
ㄧ月中我去了趟北京,十天,发生了ㄧ些不顺遂的事。我终于体验了所谓大陆式生存法则。详细情况,后续报备。
我带着一身疲备及满心迷茫回到上海的小窝。在这里我可以一千七租整套小窝,在北京我用同等价位租了一间小次卧。
就在昨天,我很闷地去了这大半年我最爱的小酒吧。然后,碰到了一个常客,那是个上海姐姐。
我只见过她三次,第一次见面时,她知道我是台湾人,很开心地告诉我她看过几篇文章,台北女孩看大陆。
我暗爽在心里,没出声。
第二次见面,她告诉我她要去台湾玩了,那是去年十二月底的事情。第三次见面,就是昨天,我告诉她“谢谢你喜欢我写的东西。”
哪怕它们文笔不够好,不够专业,还老是文不对题。
她也很开心,请我喝了啤酒。我的上海生活,从伏特加开始,从啤酒结束。
算是好的开头,好的结束吧。
5. 这就是结尾
我在上海这半年,上海空气和北京差不多糟,地铁差不多挤,价格差不多贵,马路也差不多一样吵闹。
我没有去成杭州绍兴厦门,我没有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但至少,上海给了我很多珍贵的回忆。
南方同事说,离开前一定要一起吃顿饭,我请客,ㄧ定。
上海姐姐说,她去了台北,很喜欢很喜欢,有一天还会再去。
從北京到上海,從冷漠到更冷漠的城市。但每次我想离开大陆时,总会有那么ㄧ些人,把我狠狠拉回来。提醒我──还有ㄧ些小小的梦想,还想留在这片土地上,再多ㄧ些些时间。
我会再回到上海。期望那时可以很开心地喝几杯酒看外滩灯火穿着长裙高跟鞋走地铁,被踩到推倒也不会气得跳跳叫叫。
可以去到厦门去到广州,喝那好喝得要命的煲汤。
然后很牛地回台湾炫耀,老娘走过了地理课本上的大江南北,蹭吃蹭喝了这些年,没有男朋友只有增肥的肚子。很幸运吧?
----------------------------------------------------------------------------------------------------------------------
这个月来,兵荒马乱,更新延迟。四千个字,谢谢观赏。
快过年了,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都可以摸着肥肥的肚皮,觉得很幸福。
最近的我,很努力找出版商,很努力喝酒吃肉,很努力思考回北京后要上哪蹭吃蹭喝。
祝大家二月过年愉快。
-
locklv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04 10:00:29
-
雨夜偷人的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01 00:59:59
-
杰克船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22 17:18:38
-
who i am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6 15:56:13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6 11:51:59
-
罗小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6 09:33:37
-
无敌舰队小号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6 09:20:20
-
落落野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6 08:25:40
-
水浮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6 08:09:00
-
砼 转发了这篇日记
广州人——真的是很南很南的南方人。“出了广东就是北方!”【哈哈哈哈哈不能再赞。好多小伙伴被我拿这句刷了好多脸【虽然自己连广东话都不会【人艰表拆 ;_ ;
2015-02-16 08:03:36 -
红韭不怕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6 00:45:13
-
好鸟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2 13:00:06
-
morningfis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1 1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