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兽到十二生肖的历程
中国习惯使用十二生肖,但是各种资料透露出,12生肖是来自外国的纪年方式只是到了中国变成了“属相”
生活在东欧边缘的bulgar部落被认为是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匈奴人的子孙。欧洲人记载,Bulgar人使用一种12种动物来标记年份。而在中亚的kirgyz 也 被唐代的汉人记载使用类似的纪年方式。匈奴部落离开中亚西征欧洲大约发生在汉代,于是这种以12种动物表示年份的方法也肯定不会晚于公元前后流行于中亚的阿尔泰游牧民族中。
阿尔泰语言种对应的 12种 动物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70495878/
在草原阿尔泰民族中,这种纪年方式保存了很久,若干文学著作,从千年前的Kul Tigin Abidesi,到数百年前的Xajara- i turk,都可以看到这种“龙儿年”、“狗儿年”的表达方式。只是Xajara- i turk写作时代,中亚的突厥人和蒙古人已经信仰了伊斯兰教,他们在纪年时往往先提到伊斯兰历某某年,然后补充一下对应哪个动物的年份。
汉人史学家,敏锐的发现到其中的联系,有人提出:汉人传统上使用干支纪年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循环相配,可组成“六十花甲”。其中的十二地支原与十二种动物名称本无什么关联,只是到了公元前后,随着匈奴和中国时战时和,汉人才从我国外来民族那里学会了用十二种动物名称纪年的方法,将每个地支与一个动物名称相配,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使干支纪年法与生肖纪年法密切地结合起来。
而直到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下,入主中原的南北朝时代,这十二种动物才作为生肖为汉人所接受。汉文中最早明确提到十二生肖的,是鲜卑匈奴中的宇文家族。
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认为,汉族人的属相历法是通过匈奴人学会的,他在《陔余丛考》卷34中考证说: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十二辰,但以鼠年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至于此法何时传入中原,他认为当在汉宣帝时期。他说,十二属相“本起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款塞,入居五原(时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与齐民相杂,遂流入中国耳”。
Divan-ı Lûgati't-Türk记载,上古时期,ogus kagan四方征战,有一次记录12种动物过河的顺序,产生了用12种动物纪年的方式。突厥人被认为匈奴人的支系后裔,因此突厥人记载ogus kagan开创12动物纪年法被认为是阿尔泰民族创造该种纪年法的作证。
不过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在秦国时期的占卜书籍《日书》中有过这12种动物的描述。然而,那时候,这12种动物是用来比喻占卜的人的外貌,不是用来表生肖。而且秦国文化并不代表前秦时期中国文化的主流--关中各国都没有类似于12种动物的记载,而秦国的领土却近邻游牧的阿尔泰部落。
有记载的最早使用12种动物表示年份的是印度人,只是狮子、金翅鸟替换了老虎、鸡的位置。但是这种纪年产生的源头却不在东亚和南亚--根据印度人的记载,这种计时方法来自于印度以西的中东地区--波斯、巴比伦、埃及的所在。而中东的古巴比伦和埃及所列出的12种动物为 牡牛、山羊、狮、驴、蜣螂(埃及此处为螃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于是,十二生肖最有可能的家族衍生谱如下:埃及或者巴比伦人最早采用了12进制表示时间和年份,之后这种纪年方法通过伊朗部落逐步传到了印度和阿尔泰部落,如匈奴人。经过伊朗游牧部落改变的12兽历法,已经同后来突厥、印度使用的12动物排序基本一致。
然后辗转传入中国。因为那时中国已经发展出了独立的干支纪年法,所以中东的12动物纪年法没有得到推广。
汉代末年,各个北方游牧部落纷纷南下中原,同时利用东伊朗佛教徒向汉人传播源自印度的佛教。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阿尔泰游牧民族,以及在佛教传播中居于主力地位的伊朗人,乃至传播的佛教的经典中,采用的都是源自中东的12动物纪年法,因此在南北朝时期,12兽纪年法虽然没有排斥掉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但是却深深影响了汉民族,最终形成了十二生肖的概念。
生活在东欧边缘的bulgar部落被认为是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匈奴人的子孙。欧洲人记载,Bulgar人使用一种12种动物来标记年份。而在中亚的kirgyz 也 被唐代的汉人记载使用类似的纪年方式。匈奴部落离开中亚西征欧洲大约发生在汉代,于是这种以12种动物表示年份的方法也肯定不会晚于公元前后流行于中亚的阿尔泰游牧民族中。
阿尔泰语言种对应的 12种 动物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70495878/
在草原阿尔泰民族中,这种纪年方式保存了很久,若干文学著作,从千年前的Kul Tigin Abidesi,到数百年前的Xajara- i turk,都可以看到这种“龙儿年”、“狗儿年”的表达方式。只是Xajara- i turk写作时代,中亚的突厥人和蒙古人已经信仰了伊斯兰教,他们在纪年时往往先提到伊斯兰历某某年,然后补充一下对应哪个动物的年份。
汉人史学家,敏锐的发现到其中的联系,有人提出:汉人传统上使用干支纪年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循环相配,可组成“六十花甲”。其中的十二地支原与十二种动物名称本无什么关联,只是到了公元前后,随着匈奴和中国时战时和,汉人才从我国外来民族那里学会了用十二种动物名称纪年的方法,将每个地支与一个动物名称相配,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使干支纪年法与生肖纪年法密切地结合起来。
而直到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下,入主中原的南北朝时代,这十二种动物才作为生肖为汉人所接受。汉文中最早明确提到十二生肖的,是鲜卑匈奴中的宇文家族。
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认为,汉族人的属相历法是通过匈奴人学会的,他在《陔余丛考》卷34中考证说: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十二辰,但以鼠年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至于此法何时传入中原,他认为当在汉宣帝时期。他说,十二属相“本起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款塞,入居五原(时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与齐民相杂,遂流入中国耳”。
Divan-ı Lûgati't-Türk记载,上古时期,ogus kagan四方征战,有一次记录12种动物过河的顺序,产生了用12种动物纪年的方式。突厥人被认为匈奴人的支系后裔,因此突厥人记载ogus kagan开创12动物纪年法被认为是阿尔泰民族创造该种纪年法的作证。
不过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在秦国时期的占卜书籍《日书》中有过这12种动物的描述。然而,那时候,这12种动物是用来比喻占卜的人的外貌,不是用来表生肖。而且秦国文化并不代表前秦时期中国文化的主流--关中各国都没有类似于12种动物的记载,而秦国的领土却近邻游牧的阿尔泰部落。
有记载的最早使用12种动物表示年份的是印度人,只是狮子、金翅鸟替换了老虎、鸡的位置。但是这种纪年产生的源头却不在东亚和南亚--根据印度人的记载,这种计时方法来自于印度以西的中东地区--波斯、巴比伦、埃及的所在。而中东的古巴比伦和埃及所列出的12种动物为 牡牛、山羊、狮、驴、蜣螂(埃及此处为螃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于是,十二生肖最有可能的家族衍生谱如下:埃及或者巴比伦人最早采用了12进制表示时间和年份,之后这种纪年方法通过伊朗部落逐步传到了印度和阿尔泰部落,如匈奴人。经过伊朗游牧部落改变的12兽历法,已经同后来突厥、印度使用的12动物排序基本一致。
然后辗转传入中国。因为那时中国已经发展出了独立的干支纪年法,所以中东的12动物纪年法没有得到推广。
汉代末年,各个北方游牧部落纷纷南下中原,同时利用东伊朗佛教徒向汉人传播源自印度的佛教。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阿尔泰游牧民族,以及在佛教传播中居于主力地位的伊朗人,乃至传播的佛教的经典中,采用的都是源自中东的12动物纪年法,因此在南北朝时期,12兽纪年法虽然没有排斥掉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但是却深深影响了汉民族,最终形成了十二生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