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中的傲慢与偏见(5)(下)
上:http://www.douban.com/note/303520994/
中:http://www.douban.com/note/303537006/
莉莉的观念并没有任何先进于周围环境的地方,故作者之所以要补充“喜欢莉莉的不止有詹姆和斯内普”,为的就是说明她与张秋、金妮一样,隶属于“popular”的阵营。人缘好和人缘差的区别在哪里呢?尽管我们很可能会喜欢上文艺作品中一些废闲宅丧的偶像,但是在现实中,关键其实在于正能量与负能量。卢娜的问题远远不止是“一语道破不愉快的真相”,她本身就是一个不愉快的真相——疯癫;其他人亦然——纳威“愚蠢”,斯内普“肮脏”。
赫敏的处境也差不多。这不仅是因为她天性孤傲,更是由于得理不饶人——可是且慢,不饶人的前提仍然是“得理”。在她与罗恩和哈利的数次冲突中,真理始终掌握在她手上:那把火弩箭难道不该送去让老师检查吗?哈利难道不应该去研究金蛋而非晃时间吗?哈利将斯内普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难道不是作弊吗?圣器难道比魂器重要吗?另一方面,一旦规则与原则不可兼得,赫敏立刻就会舍规则而取原则,所以她也常常带头违反校规:HP2中是她主动提出要熬制复方汤剂并亲自闯进斯内普的办公室偷原料,HP5中她建议哈利组织D.A.并设计出探查告密者的方法……邓布利多也说过他之所以安排赫敏与哈利一起上路,为的就是让她监督哈利。你能想象赫敏面对残忍病态若倒吊斯内普这样的景象露出微笑吗?
故赫敏的问题,其实是在于“一语道破不愉快的真相”。事实上大多数人都致力于一件事——逃避真相(当然这无可厚非),喜欢沉浸于莺歌燕舞、谈情说爱、发财致富以及太平盛世的幼稚幻想。可“生”作为 “死”的前奏,不仅其中的一切欢愉都是短暂的,而且与永恒的死亡相比,只有一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愉快的真相;“popular”的人们在带来所谓“正能量”的同时,也使人避开了真实。你当然有权利讨厌疯癫、蠢笨和肮脏,有权利对他们避而远之,可是当你向他们举起魔杖、在一旁欢呼雀跃的时候,你也成为了一个不愉快的真相——你狭隘、自私、冷漠、怯懦。只见过光明的人在无忧无虑的同时肤浅空洞,只见过黑暗的人在自卑自负的同时自私自利,唯有对二者都有体验,才能具备拥有智慧的可能性。罗琳自HP5起引入了“摄神取念”的概念,这个设定有着许多漏洞,然而它的本质其实是捕捉他人的情绪变化,所提取的是更为抽象的东西:
【“只有麻瓜才讲‘读人心’。人心不是一本书,不可以随意翻阅。思想也不是刻在脑壳里的,不可以让人钻进去读。人心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东西,波特——至少多数头脑是。”他笑道,“然而,会摄神取念的人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研究别人的头脑,并作出正确的解释。】
斯内普、邓布利多与伏地魔都是摄神取念和大脑封闭术的大师,这三人的共同点就是阅历丰富、深不可测,换言之,这是一种洞察力的体现,所以赫敏和卢娜应该也能成为个中高手。“popular”的孩子们总是喜欢嘲笑“unpopular”的那些人举止笨拙,这种偏见何其局限:怪小孩们进过地狱,受过煎熬,炽烈地生活过,用力地挣扎过,背负着数倍于普通人的生命体验,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能看透世事——大智总是若愚的,挂在脸上的不过是小聪明罢了。对于斯内普的痛苦,莉莉不理解,但是卢娜、卢平和纳威肯定都能明白;还有一个人更有着切身体会,那就是哈利。斯内普好歹还有个小破屋可以射射苍蝇,哈利干脆就是在碗柜里长大的,从生下来就是达利的拳击沙袋。HP1中对哈利童年的描写,可谓是相当辛酸:
【他从床底下找到一双袜子,从其中一只袜子上抓下一只蜘蛛,然后把袜子穿上。哈利对蜘蛛早就习惯了,因为楼梯下边的碗柜里到处是蜘蛛,而他就睡在那里……他看上去甚至比他实际的身材还要瘦小,因为他只能穿达力的旧衣服,而达力要比他高大三四倍……他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因为达力总用拳头揍他的鼻子。】【在学校里,哈利没有一个朋友。大家都知道,达力一伙最恨的就是穿松松垮垮的旧衣服、戴一副破碎眼镜的怪人哈利-波特。谁也不愿意去跟达力一伙作对。】
《哈利波特》最初就是一部写给怪小孩的童话,本身就包含着反凌霸的主题。我以前也认为哈利的性格没有棱角,后来却越发觉得并非如此——HP的核心字眼“爱”,乍看之下犹如竞选口号一般空洞无物,然而邓布利多在HP6中的这段话,一下子就将这个字的意味点明了:
【“简而言之,是你的爱保护了你!”邓布利多大声说,“惟有这一种保护,才有可能抵御伏地魔那样的权力的诱惑!虽然经历那么多诱惑,那么多痛苦,你依然心地纯洁,还像你十一岁时那样。当时你向那面能照出你内心愿望的镜子中望去,看到的只有怎样挫败伏地魔,而没有永生和财富。哈利,你知不知道,世上没有几个巫师能看到你在镜中看到的东西?伏地魔那时就该知道他要对付的是什么,可惜他没有!”】
罗琳曾表示哈利是她最喜欢的人物——他的命最苦,心态却最好,没有人给过他爱,但他天生懂得爱,是一个理想化的角色。在冥想盆中看到斯内普的过往后,哈利大受震动,日后更将亲生子命名为“西弗勒斯”,以此祭奠“最勇敢的人”,甚至动用自己的影响力,确保斯内普的画像挂入校长室(也不知这幅画像会如何面对哈利);假如二者对调,斯内普怕是只会对此微微一笑,认为责任已履行,欠债已偿清,恨才是永恒。
我们都学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是在经受苦难的过程中,有的人迷失自我,有的人丧心病狂,只有少数人才能越发强大。斯内普在HP5的电影里说哈利是“多愁善感的孩子、整天抱怨你的生活是多么苦涩而不公平,虽然你或许没有注意到,但生活就是不公平的”,不过真正走不出童年阴影的人倒是他自己;一样是在霍格沃茨找到新家的abandoned boys,伏地魔干翻了这个娘操的世界,斯内普也险些把这娘操的世界干翻,只有哈利始终在想“我爱家人和朋友”,孰强孰弱,不言而喻。
七部《哈利波特》,也可被解读为上天下的一盘大棋:神想要寻找一个救世之星,最先挑中了天赋异禀的汤姆-里德尔,但他的灵魂既卑微又卑劣,完全无法抵挡苦难的折磨,最后彻底被人性的阴暗面攫获;然后又挑中了天赋异禀的西弗勒斯-斯内普,但他也差点走上了与伏地魔相同的道路。失望且绝望的神将期望寄予哈利-波特,尽管他法力不算高强,头脑不算聪明,但是有爱、有原则,永远忠于自己的内心与信念,决不会屈服于权力与诱惑——因此伏地魔化作魔王,斯内普沦为炮灰,而哈利加冕王者。苦难与庸者是无缘的,不失为一种宝物,但于弱者它只是劫难与摧残,于强者才是卧薪尝胆。你受过罪,不代表你应该将生命浪费于抱怨;你的命运,仍要靠自己去开拓;你要承认错误、克服缺点,而非把一切不公都归咎于世界;你要敢于打拼、不断向前,而非沉浸在过往的伤痛中顾影自怜。以下这段《阳光小美女》中的台词,我非常喜欢,当年在看这个片子时,简直是从头哭到尾,虽然总是被别人嫌弃哭点低:
【“你知道马塞尔-普鲁斯特吗?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从没干过一份正式的工作,单相思得不到回报,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小说,可是根本没人读——但他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不管怎样,呃——他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回首往事,审视从前所有痛苦的时光,觉得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而那些快活的年头呢?彻底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
(未完待续)
中:http://www.douban.com/note/303537006/
莉莉的观念并没有任何先进于周围环境的地方,故作者之所以要补充“喜欢莉莉的不止有詹姆和斯内普”,为的就是说明她与张秋、金妮一样,隶属于“popular”的阵营。人缘好和人缘差的区别在哪里呢?尽管我们很可能会喜欢上文艺作品中一些废闲宅丧的偶像,但是在现实中,关键其实在于正能量与负能量。卢娜的问题远远不止是“一语道破不愉快的真相”,她本身就是一个不愉快的真相——疯癫;其他人亦然——纳威“愚蠢”,斯内普“肮脏”。
赫敏的处境也差不多。这不仅是因为她天性孤傲,更是由于得理不饶人——可是且慢,不饶人的前提仍然是“得理”。在她与罗恩和哈利的数次冲突中,真理始终掌握在她手上:那把火弩箭难道不该送去让老师检查吗?哈利难道不应该去研究金蛋而非晃时间吗?哈利将斯内普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难道不是作弊吗?圣器难道比魂器重要吗?另一方面,一旦规则与原则不可兼得,赫敏立刻就会舍规则而取原则,所以她也常常带头违反校规:HP2中是她主动提出要熬制复方汤剂并亲自闯进斯内普的办公室偷原料,HP5中她建议哈利组织D.A.并设计出探查告密者的方法……邓布利多也说过他之所以安排赫敏与哈利一起上路,为的就是让她监督哈利。你能想象赫敏面对残忍病态若倒吊斯内普这样的景象露出微笑吗?
故赫敏的问题,其实是在于“一语道破不愉快的真相”。事实上大多数人都致力于一件事——逃避真相(当然这无可厚非),喜欢沉浸于莺歌燕舞、谈情说爱、发财致富以及太平盛世的幼稚幻想。可“生”作为 “死”的前奏,不仅其中的一切欢愉都是短暂的,而且与永恒的死亡相比,只有一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愉快的真相;“popular”的人们在带来所谓“正能量”的同时,也使人避开了真实。你当然有权利讨厌疯癫、蠢笨和肮脏,有权利对他们避而远之,可是当你向他们举起魔杖、在一旁欢呼雀跃的时候,你也成为了一个不愉快的真相——你狭隘、自私、冷漠、怯懦。只见过光明的人在无忧无虑的同时肤浅空洞,只见过黑暗的人在自卑自负的同时自私自利,唯有对二者都有体验,才能具备拥有智慧的可能性。罗琳自HP5起引入了“摄神取念”的概念,这个设定有着许多漏洞,然而它的本质其实是捕捉他人的情绪变化,所提取的是更为抽象的东西:
【“只有麻瓜才讲‘读人心’。人心不是一本书,不可以随意翻阅。思想也不是刻在脑壳里的,不可以让人钻进去读。人心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东西,波特——至少多数头脑是。”他笑道,“然而,会摄神取念的人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研究别人的头脑,并作出正确的解释。】
斯内普、邓布利多与伏地魔都是摄神取念和大脑封闭术的大师,这三人的共同点就是阅历丰富、深不可测,换言之,这是一种洞察力的体现,所以赫敏和卢娜应该也能成为个中高手。“popular”的孩子们总是喜欢嘲笑“unpopular”的那些人举止笨拙,这种偏见何其局限:怪小孩们进过地狱,受过煎熬,炽烈地生活过,用力地挣扎过,背负着数倍于普通人的生命体验,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能看透世事——大智总是若愚的,挂在脸上的不过是小聪明罢了。对于斯内普的痛苦,莉莉不理解,但是卢娜、卢平和纳威肯定都能明白;还有一个人更有着切身体会,那就是哈利。斯内普好歹还有个小破屋可以射射苍蝇,哈利干脆就是在碗柜里长大的,从生下来就是达利的拳击沙袋。HP1中对哈利童年的描写,可谓是相当辛酸:
【他从床底下找到一双袜子,从其中一只袜子上抓下一只蜘蛛,然后把袜子穿上。哈利对蜘蛛早就习惯了,因为楼梯下边的碗柜里到处是蜘蛛,而他就睡在那里……他看上去甚至比他实际的身材还要瘦小,因为他只能穿达力的旧衣服,而达力要比他高大三四倍……他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因为达力总用拳头揍他的鼻子。】【在学校里,哈利没有一个朋友。大家都知道,达力一伙最恨的就是穿松松垮垮的旧衣服、戴一副破碎眼镜的怪人哈利-波特。谁也不愿意去跟达力一伙作对。】
《哈利波特》最初就是一部写给怪小孩的童话,本身就包含着反凌霸的主题。我以前也认为哈利的性格没有棱角,后来却越发觉得并非如此——HP的核心字眼“爱”,乍看之下犹如竞选口号一般空洞无物,然而邓布利多在HP6中的这段话,一下子就将这个字的意味点明了:
【“简而言之,是你的爱保护了你!”邓布利多大声说,“惟有这一种保护,才有可能抵御伏地魔那样的权力的诱惑!虽然经历那么多诱惑,那么多痛苦,你依然心地纯洁,还像你十一岁时那样。当时你向那面能照出你内心愿望的镜子中望去,看到的只有怎样挫败伏地魔,而没有永生和财富。哈利,你知不知道,世上没有几个巫师能看到你在镜中看到的东西?伏地魔那时就该知道他要对付的是什么,可惜他没有!”】
罗琳曾表示哈利是她最喜欢的人物——他的命最苦,心态却最好,没有人给过他爱,但他天生懂得爱,是一个理想化的角色。在冥想盆中看到斯内普的过往后,哈利大受震动,日后更将亲生子命名为“西弗勒斯”,以此祭奠“最勇敢的人”,甚至动用自己的影响力,确保斯内普的画像挂入校长室(也不知这幅画像会如何面对哈利);假如二者对调,斯内普怕是只会对此微微一笑,认为责任已履行,欠债已偿清,恨才是永恒。
我们都学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是在经受苦难的过程中,有的人迷失自我,有的人丧心病狂,只有少数人才能越发强大。斯内普在HP5的电影里说哈利是“多愁善感的孩子、整天抱怨你的生活是多么苦涩而不公平,虽然你或许没有注意到,但生活就是不公平的”,不过真正走不出童年阴影的人倒是他自己;一样是在霍格沃茨找到新家的abandoned boys,伏地魔干翻了这个娘操的世界,斯内普也险些把这娘操的世界干翻,只有哈利始终在想“我爱家人和朋友”,孰强孰弱,不言而喻。
七部《哈利波特》,也可被解读为上天下的一盘大棋:神想要寻找一个救世之星,最先挑中了天赋异禀的汤姆-里德尔,但他的灵魂既卑微又卑劣,完全无法抵挡苦难的折磨,最后彻底被人性的阴暗面攫获;然后又挑中了天赋异禀的西弗勒斯-斯内普,但他也差点走上了与伏地魔相同的道路。失望且绝望的神将期望寄予哈利-波特,尽管他法力不算高强,头脑不算聪明,但是有爱、有原则,永远忠于自己的内心与信念,决不会屈服于权力与诱惑——因此伏地魔化作魔王,斯内普沦为炮灰,而哈利加冕王者。苦难与庸者是无缘的,不失为一种宝物,但于弱者它只是劫难与摧残,于强者才是卧薪尝胆。你受过罪,不代表你应该将生命浪费于抱怨;你的命运,仍要靠自己去开拓;你要承认错误、克服缺点,而非把一切不公都归咎于世界;你要敢于打拼、不断向前,而非沉浸在过往的伤痛中顾影自怜。以下这段《阳光小美女》中的台词,我非常喜欢,当年在看这个片子时,简直是从头哭到尾,虽然总是被别人嫌弃哭点低:
【“你知道马塞尔-普鲁斯特吗?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从没干过一份正式的工作,单相思得不到回报,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小说,可是根本没人读——但他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不管怎样,呃——他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回首往事,审视从前所有痛苦的时光,觉得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而那些快活的年头呢?彻底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
(未完待续)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01篇内容 · 49.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76.4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30篇内容 · 48.3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32篇内容 · 70.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24篇内容 · 504.8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605篇内容 · 756.4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2篇内容 · 178.9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95篇内容 · 140.2万次浏览
终于写下了
啊!沙发吗?
「内容不可见」
good
Ohyear!
「内容不可见」
赞一个
赞!我也特别喜欢阳光小美女这个片子
看完了~
点赞,哈利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其实是个谜
其实我一直想说,那个词叫“霸凌”。
lz打算写几篇啊
前排!
每次看的都哽咽,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都 下 了,还待续呢?
「内容不可见」
一环!
哈利的性格确实让人猜不透,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在那种环境下长大居然身心都健康,简单 直不可思议。
同ls,挖掘出了从小看哈利波特时那些想说但说不出来的隐秘情愫,只想说分析得太透彻了,作者一定也是个洞察人心的大师。强烈建议你出书,让更多人看见这好文章
好喜欢最后那个未完待续
所以这个小说的内核是很基督教的。
you know what? fuck beauty contests. life is one fucking beauty contest after another, you know school, then college, then work? fuck that! you do what you love, and fuck the rest.
所以之前校内有人写文批赫敏人品不行我就超级生气。赫敏在人品方面和自我反省后的邓布利多有一拼,她是同龄人中最早意识到要帮助家养小精灵并不断付出的人。而且她有反抗不合理权威的勇气。就像楼主文中说的,在规则和原则冲突时她选的是原则。
追忆似水年华
终于更新了!前排留名!!!LZ好棒!!!
最后一段大赞。
终于更新了
哎,我和赫敏一样喜欢指出真相,难怪我一直很喜欢她。。。
教会我们成长的,永远是痛苦,而非欢乐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都“下”了,怎么还是未完待续???
请问最后一段是引用吗?(没找着下引号。。)是的话请问出自谁之口呢?
哈利这个角色实在太理想化,从那样的环境长大,且不说他懂不懂得爱,心里有阴影是肯定,要知道他的早期世界观都是在欺凌的环境产生的,自卑几乎是肯定的..可是哈利虽然没像詹姆那么自大,却也相当自信
追忆似水年华的赶脚~
很喜欢看你写的 我自己也是哈迷 但是从未看的如此仔细
LZ太高产了,写的好棒,有的地方都要掉眼泪了!向Lz学习!
看完后决定重新读一下《哈》。在这娘炮的东莞我需要点正能量。在娘炮的东莞不要对社会失去信心~
最喜欢最后的“未完待续”,写的好棒!
你受过罪,不代表你应该将生命浪费于抱怨;你的命运,仍要靠自己去开拓;你要承认错误、克服缺点,而非把一切不公都归咎于世界;你要敢于打拼、不断向前,而非沉浸在过往的伤痛中顾影自怜。
哈利竟然是最棒的。。。
看到未完待续四个字我就放心了
我今天一口气看完了……真是分析的太好了,楼主你看了几遍书?专业是什么?我要做你的脑残粉。
我彻底沦为柴大的NCF!柴大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写到的都是余等心有戚戚却不能自家精准表述出的内容,所以读来只觉心中大畅,痛快淋漓。膜拜!
很奇怪同是abandoned boys,为何哈利和伏地魔会差那么多?
当年在看这个片子时,简直是从头哭到尾—— 握手,每次看都会再哭一遍
会心一笑啊。
终于等到了……
喜欢最后的那段话,特经典,之前我也好喜欢来着
看的简直热泪盈眶…
怪小孩的那一段真的是说到心里去了……
像楼主这样把什么都看那么透彻,一定很少朋友吧
又看到更新了,真好,楼主加油写 =w=
你受过罪,不代表你应该将生命浪费于抱怨;你的命运,仍要靠自己去开拓;你要承认错误、克服缺点,而非把一切不公都归咎于世界;你要敢于打拼、不断向前,而非沉浸在过往的伤痛中顾影自怜。
我喜欢《阳光小美女》也是最喜欢这一段!!!!!!卤煮!!!!!!!柴老师!!!!!!!我想抱住你痛哭!!!!!!
楼上几层那个说楼主一定很少朋友的人,我想跟你说:一个人用写作方式表达出来的自我,跟他在社会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并不是完全重叠的。
“你受过罪,不代表你应该将生命浪费于抱怨;你的命运,仍要靠自己去开拓;你要承认错误、克服缺点,而非把一切不公都归咎于世界;你要敢于打拼、不断向前,而非沉浸在过往的伤痛中顾影自怜。” ——大爱这段~
柴老师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喜欢!
5当中最喜欢这篇
我太喜欢你写的了,要赶紧更新呀
今天才看清楚作者的头像,吓死了好么!!!
M
所以我越发觉得在自己的孩童时期遇到罗琳大妈的哈利是多么的幸运,在我最相信善良能够战胜邪恶的时候,在我逐步构架自己的人生观的时候,在网络还没泛滥如今的时候,在还能纯净地静下心阅读一本“童话”的时候。HP真的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作品,而当时全球那么多孩子像如今等iphone新机一样疯狂地迷恋这部书,是在说明其实人心都是向善,那是一种信念,一种相信世界可以变得美好,只要坚定自己对爱的皈依。
太赞了,很期待这个系列的下个更新。
m
又更新了!先赞一个
我一直觉得罗琳在HP7暗示了斯内普精通大脑封闭术的原因:哈利在多比去世后突然能够抵御伏地魔的思维波动了,也许正是因为爱的保护和失去挚爱的悲恸,使得斯内普(也许还有邓布利多)能够冷静的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受邪恶的侵蚀吧。
好深刻啊,赞
真心赞!有时间要看lz写的其他HP评论
教会我们成长的不是苦难那么简单,是在经受了苦难之后 在某个场景、某种场合中,我们突然明白了是这个苦难历练了自己,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折磨还有经验和坚忍。自己觉得那确实是一种顿悟!如果一个人一直都无法参透自己经受的苦难,一直苦恼于自己凄苦的人生,那他应该不会成长吧
小说里面的角色总是突然的就能明白很多~不免觉得小说真的比较理想
「内容不可见」
等你下一篇
坐等楼主更新:)你这个系列我一周三遍读,每次都能读哭,真不好意思,嘿嘿。
赞
先M了再说,坐等LZ更新~~ 自从哈波完结,最喜欢看这些边边角角的分析探讨。 对我来说,还是很意犹未尽的。 毕竟这是我年少时多年的记忆! LZ加油更哟~~~~! 大力支持!
M一个
冒昧除个虫。好像表示校园欺负演化的各类学生间暴力的那个词是霸凌(bully)不是凌霸吧。音译词应该不能颠倒顺序。也可能我认识不全,楼主莫怪=。=
最后一段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人是应为为自己而快乐,还是为了增加世界的美而痛苦?不置评自己想
谢谢楼主,受益匪浅。
那纳威、隆巴顿呢?虽是不重要甚至傻到一定程度的配角的配角。
太喜欢了 要一直写下去啊 大哥!!
终于跟上了,看见未完待续我就放心了
前四部是初一小p孩时看的,直到最后一部大学看的,虽然也反复看了好多遍但是从没深思剖析过,幸好拜读这大作,才知还有pottermore,还有隐藏在文字间的这么多道理值得反复咀嚼被还记得当年看SS被这样对待的时候,跟哈利一样不相信他爸原来是这样的人,也是从这里不喜欢lily,SS、卢娜甚至小矮星彼得被区别对待时,感觉就像自己被这样孤立了一样,特别难受…还记得邓布利多(记得他中间名好几行字呢不知有没有什么暗示)、小天狼星、SS、多比、海德薇等去世的时候,哭得不行了·都~好励志!再次膜拜lz!!
lz分析的太透彻了。初读hp,我感兴趣的是各种神奇魔法和离奇剧情,现在才明白闪光点在于塑造了里德尔、斯内普、哈利性格成长道路,以及更深层次需要经历过才明白的勇气、爱、苦难
继续支持,这一段是几段中最喜欢的了
太棒了!
lz的收官作实在是太赞了。 我觉得斯内普是懂爱的,虽然他不知道如何表达,但内心中他比哈利更懂得爱的责任。但是他第一个朋友是一个如莉莉那样在他心中如此耀眼的女孩,他的友情一开始就有些爱情的成分掺杂在里面,而且面对一个肮脏邋遢的西弗勒斯男孩莉莉估计也没有什么示爱的兴趣,因而并没有人教过斯内普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哈利和斯内普后来之所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部分原因是哈利比起斯内普在择友上更幸运,哈利遇见了海格和罗恩,进而还有韦斯莱兄弟,韦斯莱一家,某种程度上是海格和罗恩这两个男人教会了哈利表达爱的能力,学会了普通人的快乐。 罗恩说过,一个人不能藏有太多的感情,会爆炸的。 进入霍格沃茨后,斯内普的朋友之所以是朋友,无外乎他的聪明能干,他只得让自己继续在阴暗的角落里努力保持自己的优秀,压抑他的痛苦,以维持自己世界的稳态平衡。试想一下,斯内普能对那些食死徒小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么?但无论哈利是什么人,直脾气海格和罗恩都可以一如既往的支持他,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看法,罗恩甚至会在哈利最低谷的时候比哈利成功时更支持他。哈利另一幸运则是遇见了赫敏,哈利的恋情似乎总要有赫敏在幕后操控一下才能顺利捅开那层窗户纸。哈利在霍格沃茨最初的朋友,一个帮助他学会表达,一个引领他走向爱,并且永远最少有一个留在旁边当他的垃圾桶,这才是为什么哈利最终走向光明的重要原因。
苦难与庸者是无缘的,不失为一种宝物,但于弱者它只是劫难与摧残,于强者才是卧薪尝胆。你受过罪,不代表你应该将生命浪费于抱怨;你的命运,仍要靠自己去开拓;你要承认错误、克服缺点,而非把一切不公都归咎于世界;你要敢于打拼、不断向前,而非沉浸在过往的伤痛中顾影自怜。
励志,非常赞同这句话
爱死楼主了
个人很喜欢哈利 波特,电影和书都是闲时的第一选择,看了楼主的分析,感觉是从另外的角度又读了一遍的感觉,很酣畅淋漓,楼主的分析虽然有些不能完全认同,但是看了分析之后更加喜欢这个系列了~~~虽然看得比较晚,但是还是想说:楼主辛苦了,感谢分享。
如此厚重
他的命最苦,心态却最好,没有人给过他爱,但他天生懂得爱,是一个理想化的角色。在冥想盆中看到斯内普的过往后,哈利大受震动,日后更将亲生子命名为“西弗勒斯”,以此祭奠“最勇敢的人”,甚至动用自己的影响力,确保斯内普的画像挂入校长室(也不知这幅画像会如何面对哈利);假如二者对调,斯内普怕是只会对此微微一笑,认为责任已履行,欠债已偿清,恨才是永恒。
直中靶心
lz,,你还会在写下去吗。脑残粉好想看
期待下一篇
哈利的可贵正在于此:幼年经历没有让他变成爱无能。
快活的日子不是浪费啊,黑暗能叫人思考,痛苦令人坚韧,快乐给人希望,给人生活下去的勇气
只见过光明的人在无忧无虑的同时肤浅空洞,只见过黑暗的人在自卑自负的同时自私自利,唯有对二者都有体验,才能具备拥有智慧的可能性。
这个写的真心太好了
柴同学更新不更新呀~~~
「内容不可见」
好文啊,每次看都觉得醍醐灌顶。虽然看了很多遍的原著,但依然还有很多的角度可以去思考和琢磨。在青春期的时候,可能没有完全看懂书里的深意,但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哈利的人生观的正确引导,感觉很幸运
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