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的色彩:小药花海与彩色“蛞蝓”
继续填坑~
2013年的五一节,回到乡下看望老人。2号下午,驱车前往离小镇不远的胡山,想看看山里的情况。这座山,解放前曾有土匪在山上建寨据守,山顶树丛中如今还能找到当年建造的碉堡、地道,胡山的这个名字也许就是这么来的。这几年,当地人一般会把“胡”拆做两字,称其为古月山,听起来少了几分匪气,多了几分文韵。
胡山山顶海拔也只有区区600米,从山脚到山顶,海拔相差不过400米。山虽不高,但植被情况还是不错的,这从该地区蝶类的丰富程度上可见一斑。09年以来,我多次造访胡山北坡,拍摄到很多别处很难见到的种类,且种群数量稳定,而且每次都有新发现。不过,我还未曾在春末探访过这片山野。这次前来,说不定会有些不一样的收获。
(胡山的坐标是36°38'7.95"北,117°33'40.56"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Google地球看看)
5月份的山野依然是枯黄的色调。继续上行,进入林中,你会一下子被醉人的绿意包围起来。高大的刺槐长出了鲜绿的嫩叶,被春天清爽的阳光打个通透,投下摇曳变化的光影。林下,是无边的小药八旦子花海,从山顶的巨石脚下开始,如潮水般倾泻而下,铺满了整个山野。虽然已到花季的末期,山坡毛茸茸的绿毯上依然星星点点的开满蓝色的花朵,蔚为壮观。
小药八旦子产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和甘肃东部,生于海拔100-1200米的山坡或林缘。它们是山东早春山林底层最常见的野花,经常在山坡上成片的生长。不过,当春季一过,其他杂草生长起来,就很难再发现他们的踪迹了。之前在山东植物志上,它们被误鉴为全叶延胡索,后被刘冰学长正名。(可参考刘学长之前发的微博:“【全叶延胡索VS小药巴蛋子】全叶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 产东北,距内蜜腺顶端细而尖。小药巴蛋子(小药八旦子)Corydalis caudata 产华北、华中、华东,距内蜜腺顶端粗而钝。”http://photo.weibo.com/1434028650/talbum/detail/photo_id/3574351007604672)
北方的小药延胡索是冰清绢蝶幼虫的食物,但有小药的地方,你却并不一定能找到冰清绢蝶——即使置身这样一片浩瀚花海,冰清绢蝶成虫的身影也无处可寻。很可能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胡山的冰清绢蝶因为环境的破坏而灭绝了,而在山东全境内,冰清绢蝶的栖息地也因为人类的破坏不断缩小、分割,形成了如今岛屿式的分布状态。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冰清绢蝶很可能很难再回到这里繁衍生息了。林中小药的蓝花依旧年年盛开,美丽而寂寞。
在小药八旦子花海的上方,生长着很多低矮的朴树的幼苗,他们是我此行关注的重点,因为很多种类的蝴蝶喜欢在这些小树上产卵,而对成年的大树视而不见。对于这些蝴蝶来说,成年的大树虽然枝繁叶茂,可以为幼虫提供更多的食物,但却不能提供一个安逸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中的风吹日晒,各种鸟类以及其他掠食者的频繁光顾——这样的环境,肯定不利于幼虫的成长。于是林荫下低矮的幼树就更有吸引力了。
很快,我就在这些小朴树上找到了被啃食过的叶片,根据这些迹象轻易的找到了黑脉蛱蝶的幼虫。他们色彩鲜艳,背上有两个蓝色的小肉棘,简直就像一条条迷彩版的蛞蝓。黑脉蛱蝶为幼虫越冬,苏醒的早的幼虫已经吃的很肥硕了,进入了末龄。另一些醒的比较晚,体型还较小,体色更偏红。在树干上,我还找到了还未从休眠中苏醒的幼虫,它们体色与树干非常接近,在野外很难被发现。很快它们也会从休眠中苏醒,经过一次蜕皮,就可以变成颜色鲜艳的“小蛞蝓”了。
春日山林生机勃勃的表象下,其实杀机四伏。很多幼虫在越冬过程中就死掉了。另外一些因为被寄生的缘故,还没来得及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也死掉了。而他们那些坚强存活下来的同伴们,很快就能迎来激情的夏日了~
其他一部分图片
![]() |
路边捡到的步甲壳~ |
![]() |
春日的山林:小药八旦子花海 |
2013年的五一节,回到乡下看望老人。2号下午,驱车前往离小镇不远的胡山,想看看山里的情况。这座山,解放前曾有土匪在山上建寨据守,山顶树丛中如今还能找到当年建造的碉堡、地道,胡山的这个名字也许就是这么来的。这几年,当地人一般会把“胡”拆做两字,称其为古月山,听起来少了几分匪气,多了几分文韵。
胡山山顶海拔也只有区区600米,从山脚到山顶,海拔相差不过400米。山虽不高,但植被情况还是不错的,这从该地区蝶类的丰富程度上可见一斑。09年以来,我多次造访胡山北坡,拍摄到很多别处很难见到的种类,且种群数量稳定,而且每次都有新发现。不过,我还未曾在春末探访过这片山野。这次前来,说不定会有些不一样的收获。
![]() |
胡山植被(5月) |
(胡山的坐标是36°38'7.95"北,117°33'40.56"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Google地球看看)
5月份的山野依然是枯黄的色调。继续上行,进入林中,你会一下子被醉人的绿意包围起来。高大的刺槐长出了鲜绿的嫩叶,被春天清爽的阳光打个通透,投下摇曳变化的光影。林下,是无边的小药八旦子花海,从山顶的巨石脚下开始,如潮水般倾泻而下,铺满了整个山野。虽然已到花季的末期,山坡毛茸茸的绿毯上依然星星点点的开满蓝色的花朵,蔚为壮观。
![]() |
小药八旦子 Corydalis caudata |
![]() |
小药八旦子花海 |
![]() |
小药八旦子花海 |
小药八旦子产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和甘肃东部,生于海拔100-1200米的山坡或林缘。它们是山东早春山林底层最常见的野花,经常在山坡上成片的生长。不过,当春季一过,其他杂草生长起来,就很难再发现他们的踪迹了。之前在山东植物志上,它们被误鉴为全叶延胡索,后被刘冰学长正名。(可参考刘学长之前发的微博:“【全叶延胡索VS小药巴蛋子】全叶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 产东北,距内蜜腺顶端细而尖。小药巴蛋子(小药八旦子)Corydalis caudata 产华北、华中、华东,距内蜜腺顶端粗而钝。”http://photo.weibo.com/1434028650/talbum/detail/photo_id/3574351007604672)
北方的小药延胡索是冰清绢蝶幼虫的食物,但有小药的地方,你却并不一定能找到冰清绢蝶——即使置身这样一片浩瀚花海,冰清绢蝶成虫的身影也无处可寻。很可能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胡山的冰清绢蝶因为环境的破坏而灭绝了,而在山东全境内,冰清绢蝶的栖息地也因为人类的破坏不断缩小、分割,形成了如今岛屿式的分布状态。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冰清绢蝶很可能很难再回到这里繁衍生息了。林中小药的蓝花依旧年年盛开,美丽而寂寞。
![]() |
小药八旦子花海中生长着的幼年朴树 |
在小药八旦子花海的上方,生长着很多低矮的朴树的幼苗,他们是我此行关注的重点,因为很多种类的蝴蝶喜欢在这些小树上产卵,而对成年的大树视而不见。对于这些蝴蝶来说,成年的大树虽然枝繁叶茂,可以为幼虫提供更多的食物,但却不能提供一个安逸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中的风吹日晒,各种鸟类以及其他掠食者的频繁光顾——这样的环境,肯定不利于幼虫的成长。于是林荫下低矮的幼树就更有吸引力了。
![]() |
高大朴树上无人问津的叶片 |
![]() |
黑脉蛱蝶幼虫食痕 |
很快,我就在这些小朴树上找到了被啃食过的叶片,根据这些迹象轻易的找到了黑脉蛱蝶的幼虫。他们色彩鲜艳,背上有两个蓝色的小肉棘,简直就像一条条迷彩版的蛞蝓。黑脉蛱蝶为幼虫越冬,苏醒的早的幼虫已经吃的很肥硕了,进入了末龄。另一些醒的比较晚,体型还较小,体色更偏红。在树干上,我还找到了还未从休眠中苏醒的幼虫,它们体色与树干非常接近,在野外很难被发现。很快它们也会从休眠中苏醒,经过一次蜕皮,就可以变成颜色鲜艳的“小蛞蝓”了。
![]() |
小朴树上的幼虫 |
![]() |
黑脉蛱蝶幼虫 |
![]() |
黑脉蛱蝶幼虫 |
![]() |
黑脉蛱蝶幼虫 |
![]() |
黑脉蛱蝶幼虫 |
![]() |
黑脉蛱蝶幼虫 |
![]() |
黑脉蛱蝶幼虫 |
![]() |
未苏醒的越冬幼虫 |
![]() |
未苏醒的越冬幼虫 |
春日山林生机勃勃的表象下,其实杀机四伏。很多幼虫在越冬过程中就死掉了。另外一些因为被寄生的缘故,还没来得及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也死掉了。而他们那些坚强存活下来的同伴们,很快就能迎来激情的夏日了~
![]() |
被吃掉的越冬幼虫残骸 |
![]() |
被寄生的幼虫 |
其他一部分图片
![]() |
蛾类的叶巢(已被遗弃) |
![]() |
叶巢固定方式 |
![]() |
大蚊子~ |
![]() |
芸香科植物上的凤蝶卵 |
![]() |
最后来一张黑脉蛱蝶大头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