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杂记】学粤语记
最近一直在学英语,很多时候都想到了自己学粤语的经历,记下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吧! 一:语言环境 我05年考入广州一所高校,从家乡郑州来到羊城广州。我们学校是一所广东省属高校,我那一届大概250个学生只有30个左右外省学生,剩下的几乎都用粤语交流,而且出门逛街、坐车、买东西,通行的语言都是粤语,甚至连看电视剧、电影也会选粤语版本,可以说语言环境非常理想。大一的时候,我住8人间大宿舍,其中6中都说粤语,从一睁眼到闭上眼,耳边萦绕的都是粤语。那么你们该问,你一定听久了自然就听懂了吧?! 错。错。错,我听了一年,完全没学会。除了一句特意跟别人学的“扑街”,完全听不懂其它的更别提说了。那种感觉就像你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扔到水池里,指望它能自己学会,结果他死命抓着救命稻草就是不肯去学。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偷渡的人跑到外国,一辈子都窝在唐人街,一辈子也没学会英语。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没有语言环境,有语言环境当然更好,就是没有语言环境,在这个资讯发达、通讯便捷的社会也完全不是问题。 二:怎么开始 万事开头难,开始的一年,我完全不觉的不会粤语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一点学粤语的欲望。直到我去看望了一位亲戚,我这名亲戚也是河南人,是一位退休的医生,她说她看病的时候经常遇到有些病人普通话不好,所以她只有主动去学方言才能更好地了解病情,而且,她还告诉我说,如果你打算长期在广州待下去,不会粤语就永远地不和别人有说不清的隔膜,永远不能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只有你学会粤语,哪怕你不用,也不能让它成为你交流的障碍。她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我也想起了平时宿舍其它6个人叽叽喳喳说着你听不懂的语言的疏离感,当时我也不清楚未来会不会还待在广州,但学会粤语,也证明我没白来一趟。 从亲戚家回来,我就把学粤语提上了我的日程。怎么开始呢,是不是找一个人让她教你呢?我开始缠着一个室友让她教我,她是我们班唯一的一个广州本地人,口音相当标准,她也很热情,每天教我一两句,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这个方法的不足之处。首先,这样一天几句哪天才能学完。第二,东一句西一句没有章法,没有系统地乱学,很快就就会忘记,让教的和学得都没有耐心。 而后我想到了学英语,都要找教程,所以,我也开始找教材。先是去卓越买个粤语教程的DVD,然后又上网搜索,最后下了个叫《粤语会话三月通》的视频,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教程是非常非常有用的(想学粤语的同学把名字抄下来吧!) 三:计划和坚持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差去实践了。事实上,《粤语会话三月通》第一节看完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我期待的学习速度是一夜之后就能听说流利,可是跟所有的语言教材一样,这一节讲的不过是什么发音声调,枯燥的要死。而且,不会粤语,也没给我的生活带来太大不便。所以,那套教程又被我扔在电脑角落里发霉,我有时间上网聊天看电影看韩剧也没时间抽几分钟去看一眼,人,就是这么懒惰的生物。又过了几天,我心里的不安隐隐浮现,亲戚的那番话又浮现了,因为我当时是答应她回去就学粤语的,我非常尊敬这位亲戚,她是50年代的大学生,完全独立的知识女性和职业女性,她的话,很多时候比我父母的都管用。因为怕她再问起,我只好有点不情愿地继续看那套教材,这次,我知道要强迫自己了。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每天看一节,并且复习上一节,不看完不能睡觉。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痛苦,我几乎都是强忍着才能看完一节,被迫去做什么,真的挺难受,尤其是我这种自由散漫的人。转机来自于,一天我去打饭在不经意间,居然听懂了几句后面同学的谈话,这种感觉真是太神奇了,以前对你来说噪音一般的东西,你居然知道它的意思,这大大地鼓励了我,让我以后的学习都自觉起来,不用再逼迫自己了。 (友情提示:刚开始的枯燥期是一定要挺过去的,要给自己定个死日期 7-10天,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章节。你只有扛过了这种痛苦的枯燥期,以后学习才能成为一种不太费力的习惯,甚至是本能,所以才有那句谚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然你可以在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好好犒劳自己一下,这样能形正面的激励机制,越学越有兴趣。) 四:要学一点理论 我周围也有几个外省同学学粤语,她们基本都是通过日常对话学习的,像我这样郑而重之下个教程学的,可以说的仅此一个了。方法我不去评价,因为粤语再难,也不过是方言,什么方法其实学其实差别并不是太大。但是,我这种理论派的学习方法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第一是快,举一反三,第二就是底子打得好,基本不会忘。那套教材有16节,除了第一节是语音,其它都有对话,然后会挑出对话讲点语法背景知识之类,我每一节都会记个笔记,然后根据他们讲的规律在日常接触的对话中套一下,很快,16节看下来我已经把粤语知识学得七七八八了,因为几乎所有的日常用语都纳入到这套教材之中了。所以,大半个月下来,我已经能懂一大半的粤语了,而且,因为学习的系统而扎实,我再也没有忘记过。 五:看影视剧学语言 接下来,就是大量的接触和练习。我把所有的周星驰电影都找来了粤语版,又看了一遍,还看了几部TVB剧集,而且,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太懂的,就问我那位室友。两个月下来,我周围的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我居然学会了粤语。这里我要特别地说一点,看影视剧学语言,优势很明显,寓教于乐嘛,但是,字幕真的很影响效果,因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当听不懂的时候,电石火光之间你已经瞥到了字幕,知道了意思。所以,我看电影和电视的时候,都用纸条把字幕挡住,而且,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要停下来反复再听。这样一来,观看的乐趣就打了很大的折扣,近乎于工作了,但是,这毕竟没有学教材那么枯燥,而且影视作品里面的对话场景都更真实,这是教材达不到的。所以,想轻轻松松像平时观影、观剧一样就把语言学了基本属于自欺欺人,最起码你得把字幕去了。 后记:其实我的粤语到现在是非常尴尬的境地,听没什么问题,但是打死也也别让我说,我的发音就是个噩梦,同学说像乡下来的,当然,我没有跨过这道门槛,也是因为没有什么事情非要逼迫我说粤语,如果我开口说粤语你给我3百万,哪怕我说的没有人听得懂,我也会说的。学会了粤语,我的世界就又开了一扇窗,至少我现在可以欣赏以前听到就转台的粤语老歌,而且这次经历也让我学会了很多。 (友情提示:科学证实,成年人学习方言乃至外语,不可避免的都会有口音,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不要因为有口音就停滞不前,绝大部分人的普通话都不能达到一级甲等播音员水平,更遑论其它了,但是表达的流利,交流的顺畅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六:题外话--关于粤语与粤文化 以广州和香港为代表的粤文化,和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北方文化,互掐的一大热点就是普粤之争。我在去广州之前,是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北方文化为正统的,腔调大概就是CCAV那样,及其鄙视香港台湾这些歌曲电影和节目尤其是粤语,听到就转台。去到广州之后,经历了痛苦的文化磨合,还有就是三观改造(虽说母校盛产一本正经的准中学教师,但还是有些自由空气和独立思考空间)我对粤文化经历了陌生-熟悉-融入的过程。大概因为天朝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吧,对地方文化的压制还是相当厉害的,两广地区,长期不是主流文化所在区域,所以倍受歧视,人是蛮夷,话是鸟语,更因经济的强势,更被看作是文化“暴发户”,平心而论,这都是没有根据的。任何一个地区,只要长期有人存在,必定有文化,只不过是强势主流文化和弱势边缘文化的差别。南越王墓的出土的一只陶罐上就有2000年前的粤人的形象,划着独木舟,穿着非主流的背心短裙,手舞足蹈,且歌且舞,一副HIGHT翻天的景象,机具感染力,说实话,当时的中原我的家乡,已经是汉朝,已经有高度的发达的文明和礼仪制度,是绝对看不到如此原始和欢快的人物的。从人类历史上来看,强势主流文化很重要,但从个体来看,并不影响他们的幸福指数。可惜,世界上有些人总是想改变他人的生活方式却学不会入乡随俗的道理,征服战争杀戮就由此而生。好了扯远了,我的意思是,学粤语消除了我对粤文化的误解,使我明确了我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我们尊重粤语,就像我们尊重我们的家乡话一样,这才是一个文明的现代人应该做的。
-
6iuy1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08 23:00:36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转发了这篇日记
周星星的粤语版的确很适合学粤语,因为周星星的原声真心很好听,很冷感,比那个不知道哪里跑出来来扮搞笑又不真搞笑的配音好听多了!
2012-12-16 10: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