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集净》浅说
《昆曲集净》一书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乐天居士褚民谊所编的集合昆剧中诸多净行脚本的一种曲谱汇刊,因其分门别类,收罗颇全,且宫谱科介,皆为详备,堪称民国昆曲净行曲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可惜褚民谊氏委身汪伪政权之中,一朝落水,惹得一世骂名,连带着这套《昆曲集净》也受了牵连,自此谱问世至今,世间流传甚罕,知此书者亦少,而现存于世者更是寥寥无几。
据《昆剧大词典》中“昆曲集净”一条所述,此书“1943年由乐天居士褚民谊主编,苏州昆曲家陆炳卿、沈传锟拍曲编校,溥侗点正,高齐贤(字见思)撰写每折戏码的剧情简介。卷首的《自序》、《绪论——昆曲与昆剧》和《例言》,则为褚民谊自撰。时逢褚氏出任汪伪驻日“大使”,乃由沈留声缮写后,携往日本影印五百部,1944年5月带回南京正式出版发行。X1”
(一)《昆曲集净》成书背景及其他
说到《昆曲集净》,我们自然不能不说到他的编者——乐天居士褚民谊。褚民谊(1884-1946),国民党元老、日伪汉奸、业余昆曲家、。原名明遗,字重行,别署乐天居士。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父褚吉田,当地名医,教子甚严。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1906年参加同盟会。1926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嗣后递升为执行委员,7月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军医处处长,留守广州。1928年任上海中法工业专门学校校长。1932年1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褚任院秘书长。1940年3月底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长、褚任副院长兼伪外交部长,12月任驻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复任外交部长1945年10月14日在广州被军统局诱捕,1946年8月23日以汉奸罪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枪决。终年62岁。
褚民谊的政治生命因为他的跟随汪伪落水投敌而显得污浊不堪多,但他在昆曲艺术方面因为这部《昆曲集净》的出版,而稍稍增添了一点亮色。在《昆曲集净》的《自序》中褚民谊这样谈到:“予少好乐音,尤喜歌唱。……直至负笈欧洲,始渐于修学之外假留声机以消遣,间为皮黄剧之习唱。……二十一年(1932年)组公余联欢社于首都,始稍致意于昆曲,觉其遣词训雅,取调渊懿,远非皮黄所能,遑论秦腔、越剧……于是,由知而爱,由爱而好、而习、而串,弥进弥乐,以至于化遂,不禁有此曲只应天上,其声非复人间之感也”。1932年,褚民谊等人发起,在南京成立公余联欢社,每周聚会,又请当时赋闲在家的昆剧传字辈艺人沈传锟指导昆净。次年,有“南徐北溥”之称的红豆馆主溥侗赴南京就蒙藏委员会委员一职。褚民谊则向其请教京派昆弋皮黄艺术。坊间传说,当年褚氏曾清唱彩演《山门》、《别姬》、《射戟》等剧,并曾请溥侗为其女褚小明指导排演《断桥》(褚小明饰白蛇、张元和饰青蛇、沈恒一饰许仙),还在自宅堂会戏中邀请新婚不久的顾传玠、张元和夫妇彩演《盘夫》,一时传为佳话。
褚民谊“落水”后,虽贵为汪精卫的连襟,汪伪政权的第四号人物,但是一直都受到陈公博等人倾轧,一度被赶到日本去做伪驻日大使,加之随着太平洋战争的不断发展,在中国的日伪军在各条战线上都四面楚歌,节节败退,汪伪政权如风中烛火,岌岌可危。政治上的压力对褚民谊的精神世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开始更加寄情风月。世称褚民谊有“三子”之好(即踢毽子、放鹞子、做戏子),有人就嘲笑他是“三子秘书长”,更讽刺他是“一笔颜字,两脚花毽,三出昆曲,四路查拳,五体投地,六神无主”。1941年8月,褚民谊发起了中日文化协会,并担任理事长,组织京剧戏班赴日演出,还自组戏班,夜夜笙歌。而《昆曲集净》的编写整理大致就在这个时期。正如《自序》中言:“当筵一曲,情适性怡,俗虑顿捐,仿佛天帝拍肩,风云生袖,其乐有非可以语言形容者”,“落水”之人借唱曲逃避现实的丑态可见一斑。
参与编书的几人,拍曲编校的是苏州昆曲家陆炳卿、沈传锟,前者生平不详,当为民国昆曲名家,后者是昆曲传字辈名净,《昆曲集净》所选诸戏最早就说是选用的沈传锟的藏本X2,据桑毓喜先生的《昆剧传字辈》一书所载,传字辈艺人沈传锟先生自仙霓社解散后,就曾间或在位于南京香铺营的公余联欢社内教授褚民谊昆曲净行戏,到1940年褚氏调任汪伪驻日大使之后,沈传锟先生亦被褚氏族带往日本继续教戏,并参与编校《昆曲集净》。负责校对点正的是溥侗,此公声名远播,不必详述,当时曾在公余联欢社负责戏剧组的具体工作,其下设昆曲、京剧、话剧三个小组。昆曲小组组长是甘贡三,参加活动的有甘南轩、刘梦起、马伯夷、张树声、徐炎之、张善乡、陶善庭等数十人。负责撰写剧情简介的高齐贤是褚民谊的私人秘书,通音律,曾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译谱,并曾在伪中日文化协会中任出版组主任,后与褚民谊等一同被捕。至于负责缮写的沈留声,则是褚民谊的外甥。此书据考初印五百部,目前存世者已知不足十部。
(二)《昆曲集净》的体例及内容
《昆曲集净》分上下两册,封面有褚民谊毛笔题签。褚民谊工颜体,书法不坏。正文前有褚民谊所写的《自序》、《绪论——昆曲与昆剧》,还有为方便阅读所写的《例言》。
在《自序》中,褚民谊抒发了对昆曲之美的盛赞,回顾了自己的习曲生涯,并简单叙述了编辑此书的原因:“普通曲集曲谱,类皆各依所好选择而成,以故剧无全文,脚无一色,使习一全剧者必检词索谱于多书,专一脚色者必觅类寻同于多集,至不变焉。”所以,褚氏则兴念为习净行者专门出一部曲谱,之后还计划“集旦”、“集生”、“集末”、“集丑”,并要出版全本剧目,以补当时流传的各家曲谱的缺憾。最后,褚氏还发愿,要将工尺谱翻译成西洋流行的五线谱,并引进西洋乐器演奏昆曲,以使昆曲艺术能够同传五洲,想法不错,但终不能成。
在《绪论》中,褚氏探讨了昆曲与昆剧的分别,以及演剧与人生的关系。对前者,褚民谊认为,“概括言之,尊重腔调,不分科白之清唱,或亦及科白无场面,无动作之对唱,皆昆曲也。声容取肖,科白求美,生旦以专爨演是务,无论为常衣不化装,或穿水衣彩靴略扮之见习仝期,及为整装全扮之彩排饰演,皆昆剧也”。在褚民谊看来,区分昆曲还是昆剧的关键就在于演唱者是注重所唱之腔调,还是注重所演之声容科白,这样的观点直到今天还不失其借鉴意义。对后者,褚氏提出,如欲学好昆曲,必须从拍曲、上笛、念白、对白、合唱、科工、响排、彩排之时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身到”,“五到”俱全方可。归根到底就是强调习昆曲时必须神性兼用,全神贯注方能有所成,此说不虚。而谈及学习昆曲对于社会、个人的好处时,褚民谊认为,学习昆曲可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群育(“改良世风、感化顽陋”之功)等五种教育意义,这对旧时人目“演剧为陋事,自好之人避不可为”的旧式思想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在文章最后,褚民谊也对昆曲的某些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良:“苟能改良其乐器,更新其曲谱,使由单调进为和声,则恢宏流布莫可限量”。这样的思想在当下看来也并非一无可取。
在本书的《例言》中,褚民谊详细介绍了本书的定名、编书的初衷、参与编书各人的分工以及所收折子戏的编排体例。本书收七红、八黑、三僧、四白等净脚折子戏五十五出。按红、白、黑、僧四类编录,每出前载剧情梗概。七红系指《三国志》之关羽、《风云会》之赵匡胤、《八义图》之屠岸贾、《九莲灯》之火判官,《一种情》之炳灵公、《双红记》之昆仑奴、《西游记》之回回王。八黑指《三国志》之张飞、《财神记》之锺馗、《人兽关》之包拯、《千金记》之项羽、《牡丹亭》之胡判官、《宵光剑》之铁勒奴、《慈悲愿》之尉迟恭、《精忠传》之金兀术。三僧指《祝发记》之达摩、《西厢记》之惠明、《昊天塔》之杨五郎。四白指《水浒记》之刘唐、《浣纱记》之吴王,《虎囊弹》之鲁智深、《铁冠图》之一只虎。
具体出目列表如下:
净角 剧名 出目
七红
关 羽 《三国志》 《挑袍》、《古城》、《挡曹》、《训子》、《刀会》
赵匡胤 《风云会》 《送京》、《访普》
屠岸贾 《八义图》 《评话》、《闹朝》、《扑犬》
火判官 《九莲灯》 《火判》
炳灵公 《一种情》 《冥勘》
昆仑奴 《双红记》 《谒见》、《猜谜》、《击犬》、《青门》
回回王 《西游记》 《回回》
八黑
张 飞 《三国志》 《三闯》、《败惇》、《负荆》、《花荡》
钟 馗 《天下乐》 《嫁妹》
胡判官 《牡丹亭》 《冥判》
铁勒奴 《宵光剑》 《相面》、《报信》、《扫殿》、《救青》、《功宴》
包 拯 《人兽关》 《恶梦》
项 羽 《千金记》 《起霸》、《鸿门》、《撇斗》、《夜宴》、《楚歌》、
《别姬》、《十面》、《乌江》
尉迟恭 《慈悲愿》 《北诈》《北饯》
金兀术 《精忠记》 《草地》、《翠楼》、《败金》
四白
鲁智深 《虎囊弹》 《山亭》
刘 唐 《水浒记》 《刘唐》
夫 差 《浣纱记》 《打围》、《进美》、《采莲》
一只虎 《铁冠图》 《别母》、《乱箭》、《刺虎》
三僧
达 摩 《祝发记》 《渡江》
杨五郎 《吴天塔》 《五台》
惠 明 《南西厢》 《惠明》
备注,据顾聆森先生考,“关羽”诸折,《挑袍》、《古城》、《挡曹》应属《古城记》;《训子》、《刀会》应属杂剧《单刀会》。“张飞”诸折应出自《草芦记》。“尉迟恭”诸折,《北诈》出自杂剧《不伏老》。《回回》应属杂剧《唐三藏》。
(三)《昆曲集净》的意义及价值 (未完待续)
X1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2002年,906页《昆曲集净》词条
X2昆曲辞典,台湾国立中央大学2002年,484页《昆曲集净》词条
据《昆剧大词典》中“昆曲集净”一条所述,此书“1943年由乐天居士褚民谊主编,苏州昆曲家陆炳卿、沈传锟拍曲编校,溥侗点正,高齐贤(字见思)撰写每折戏码的剧情简介。卷首的《自序》、《绪论——昆曲与昆剧》和《例言》,则为褚民谊自撰。时逢褚氏出任汪伪驻日“大使”,乃由沈留声缮写后,携往日本影印五百部,1944年5月带回南京正式出版发行。X1”
(一)《昆曲集净》成书背景及其他
说到《昆曲集净》,我们自然不能不说到他的编者——乐天居士褚民谊。褚民谊(1884-1946),国民党元老、日伪汉奸、业余昆曲家、。原名明遗,字重行,别署乐天居士。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父褚吉田,当地名医,教子甚严。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1906年参加同盟会。1926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嗣后递升为执行委员,7月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军医处处长,留守广州。1928年任上海中法工业专门学校校长。1932年1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褚任院秘书长。1940年3月底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长、褚任副院长兼伪外交部长,12月任驻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复任外交部长1945年10月14日在广州被军统局诱捕,1946年8月23日以汉奸罪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枪决。终年62岁。
褚民谊的政治生命因为他的跟随汪伪落水投敌而显得污浊不堪多,但他在昆曲艺术方面因为这部《昆曲集净》的出版,而稍稍增添了一点亮色。在《昆曲集净》的《自序》中褚民谊这样谈到:“予少好乐音,尤喜歌唱。……直至负笈欧洲,始渐于修学之外假留声机以消遣,间为皮黄剧之习唱。……二十一年(1932年)组公余联欢社于首都,始稍致意于昆曲,觉其遣词训雅,取调渊懿,远非皮黄所能,遑论秦腔、越剧……于是,由知而爱,由爱而好、而习、而串,弥进弥乐,以至于化遂,不禁有此曲只应天上,其声非复人间之感也”。1932年,褚民谊等人发起,在南京成立公余联欢社,每周聚会,又请当时赋闲在家的昆剧传字辈艺人沈传锟指导昆净。次年,有“南徐北溥”之称的红豆馆主溥侗赴南京就蒙藏委员会委员一职。褚民谊则向其请教京派昆弋皮黄艺术。坊间传说,当年褚氏曾清唱彩演《山门》、《别姬》、《射戟》等剧,并曾请溥侗为其女褚小明指导排演《断桥》(褚小明饰白蛇、张元和饰青蛇、沈恒一饰许仙),还在自宅堂会戏中邀请新婚不久的顾传玠、张元和夫妇彩演《盘夫》,一时传为佳话。
褚民谊“落水”后,虽贵为汪精卫的连襟,汪伪政权的第四号人物,但是一直都受到陈公博等人倾轧,一度被赶到日本去做伪驻日大使,加之随着太平洋战争的不断发展,在中国的日伪军在各条战线上都四面楚歌,节节败退,汪伪政权如风中烛火,岌岌可危。政治上的压力对褚民谊的精神世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开始更加寄情风月。世称褚民谊有“三子”之好(即踢毽子、放鹞子、做戏子),有人就嘲笑他是“三子秘书长”,更讽刺他是“一笔颜字,两脚花毽,三出昆曲,四路查拳,五体投地,六神无主”。1941年8月,褚民谊发起了中日文化协会,并担任理事长,组织京剧戏班赴日演出,还自组戏班,夜夜笙歌。而《昆曲集净》的编写整理大致就在这个时期。正如《自序》中言:“当筵一曲,情适性怡,俗虑顿捐,仿佛天帝拍肩,风云生袖,其乐有非可以语言形容者”,“落水”之人借唱曲逃避现实的丑态可见一斑。
参与编书的几人,拍曲编校的是苏州昆曲家陆炳卿、沈传锟,前者生平不详,当为民国昆曲名家,后者是昆曲传字辈名净,《昆曲集净》所选诸戏最早就说是选用的沈传锟的藏本X2,据桑毓喜先生的《昆剧传字辈》一书所载,传字辈艺人沈传锟先生自仙霓社解散后,就曾间或在位于南京香铺营的公余联欢社内教授褚民谊昆曲净行戏,到1940年褚氏调任汪伪驻日大使之后,沈传锟先生亦被褚氏族带往日本继续教戏,并参与编校《昆曲集净》。负责校对点正的是溥侗,此公声名远播,不必详述,当时曾在公余联欢社负责戏剧组的具体工作,其下设昆曲、京剧、话剧三个小组。昆曲小组组长是甘贡三,参加活动的有甘南轩、刘梦起、马伯夷、张树声、徐炎之、张善乡、陶善庭等数十人。负责撰写剧情简介的高齐贤是褚民谊的私人秘书,通音律,曾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译谱,并曾在伪中日文化协会中任出版组主任,后与褚民谊等一同被捕。至于负责缮写的沈留声,则是褚民谊的外甥。此书据考初印五百部,目前存世者已知不足十部。
(二)《昆曲集净》的体例及内容
《昆曲集净》分上下两册,封面有褚民谊毛笔题签。褚民谊工颜体,书法不坏。正文前有褚民谊所写的《自序》、《绪论——昆曲与昆剧》,还有为方便阅读所写的《例言》。
在《自序》中,褚民谊抒发了对昆曲之美的盛赞,回顾了自己的习曲生涯,并简单叙述了编辑此书的原因:“普通曲集曲谱,类皆各依所好选择而成,以故剧无全文,脚无一色,使习一全剧者必检词索谱于多书,专一脚色者必觅类寻同于多集,至不变焉。”所以,褚氏则兴念为习净行者专门出一部曲谱,之后还计划“集旦”、“集生”、“集末”、“集丑”,并要出版全本剧目,以补当时流传的各家曲谱的缺憾。最后,褚氏还发愿,要将工尺谱翻译成西洋流行的五线谱,并引进西洋乐器演奏昆曲,以使昆曲艺术能够同传五洲,想法不错,但终不能成。
在《绪论》中,褚氏探讨了昆曲与昆剧的分别,以及演剧与人生的关系。对前者,褚民谊认为,“概括言之,尊重腔调,不分科白之清唱,或亦及科白无场面,无动作之对唱,皆昆曲也。声容取肖,科白求美,生旦以专爨演是务,无论为常衣不化装,或穿水衣彩靴略扮之见习仝期,及为整装全扮之彩排饰演,皆昆剧也”。在褚民谊看来,区分昆曲还是昆剧的关键就在于演唱者是注重所唱之腔调,还是注重所演之声容科白,这样的观点直到今天还不失其借鉴意义。对后者,褚氏提出,如欲学好昆曲,必须从拍曲、上笛、念白、对白、合唱、科工、响排、彩排之时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身到”,“五到”俱全方可。归根到底就是强调习昆曲时必须神性兼用,全神贯注方能有所成,此说不虚。而谈及学习昆曲对于社会、个人的好处时,褚民谊认为,学习昆曲可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群育(“改良世风、感化顽陋”之功)等五种教育意义,这对旧时人目“演剧为陋事,自好之人避不可为”的旧式思想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在文章最后,褚民谊也对昆曲的某些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良:“苟能改良其乐器,更新其曲谱,使由单调进为和声,则恢宏流布莫可限量”。这样的思想在当下看来也并非一无可取。
在本书的《例言》中,褚民谊详细介绍了本书的定名、编书的初衷、参与编书各人的分工以及所收折子戏的编排体例。本书收七红、八黑、三僧、四白等净脚折子戏五十五出。按红、白、黑、僧四类编录,每出前载剧情梗概。七红系指《三国志》之关羽、《风云会》之赵匡胤、《八义图》之屠岸贾、《九莲灯》之火判官,《一种情》之炳灵公、《双红记》之昆仑奴、《西游记》之回回王。八黑指《三国志》之张飞、《财神记》之锺馗、《人兽关》之包拯、《千金记》之项羽、《牡丹亭》之胡判官、《宵光剑》之铁勒奴、《慈悲愿》之尉迟恭、《精忠传》之金兀术。三僧指《祝发记》之达摩、《西厢记》之惠明、《昊天塔》之杨五郎。四白指《水浒记》之刘唐、《浣纱记》之吴王,《虎囊弹》之鲁智深、《铁冠图》之一只虎。
具体出目列表如下:
净角 剧名 出目
七红
关 羽 《三国志》 《挑袍》、《古城》、《挡曹》、《训子》、《刀会》
赵匡胤 《风云会》 《送京》、《访普》
屠岸贾 《八义图》 《评话》、《闹朝》、《扑犬》
火判官 《九莲灯》 《火判》
炳灵公 《一种情》 《冥勘》
昆仑奴 《双红记》 《谒见》、《猜谜》、《击犬》、《青门》
回回王 《西游记》 《回回》
八黑
张 飞 《三国志》 《三闯》、《败惇》、《负荆》、《花荡》
钟 馗 《天下乐》 《嫁妹》
胡判官 《牡丹亭》 《冥判》
铁勒奴 《宵光剑》 《相面》、《报信》、《扫殿》、《救青》、《功宴》
包 拯 《人兽关》 《恶梦》
项 羽 《千金记》 《起霸》、《鸿门》、《撇斗》、《夜宴》、《楚歌》、
《别姬》、《十面》、《乌江》
尉迟恭 《慈悲愿》 《北诈》《北饯》
金兀术 《精忠记》 《草地》、《翠楼》、《败金》
四白
鲁智深 《虎囊弹》 《山亭》
刘 唐 《水浒记》 《刘唐》
夫 差 《浣纱记》 《打围》、《进美》、《采莲》
一只虎 《铁冠图》 《别母》、《乱箭》、《刺虎》
三僧
达 摩 《祝发记》 《渡江》
杨五郎 《吴天塔》 《五台》
惠 明 《南西厢》 《惠明》
备注,据顾聆森先生考,“关羽”诸折,《挑袍》、《古城》、《挡曹》应属《古城记》;《训子》、《刀会》应属杂剧《单刀会》。“张飞”诸折应出自《草芦记》。“尉迟恭”诸折,《北诈》出自杂剧《不伏老》。《回回》应属杂剧《唐三藏》。
(三)《昆曲集净》的意义及价值 (未完待续)
X1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大学2002年,906页《昆曲集净》词条
X2昆曲辞典,台湾国立中央大学2002年,484页《昆曲集净》词条
-
何草不黄柳子元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09 05:17:36
-
薄宴。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4 03:25:48
-
明峨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2 12:05:08
-
mecc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7 11:33:2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21 17:12:19
-
小苏1982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8 20:51:51
-
种瓜得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21:59:28
-
松鼠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08:00:2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3 20:00:24
-
低处行走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3 13:02:44
-
染唯蔓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3 09:27:29
-
水滴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2 23:36:53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 苏州吴平音乐团往昔琐记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