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路及方法
在阅读或沟通的时候,可以带入一种具体的情景。在头脑中假想或者当面请教,让研究者讲讲,在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原创概念上,他当时是怎么发现这个概念的,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有哪些实验的琐事。在研究者讲述故事的时候,不断地代入思考,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阳志平《如何提高文章含金量》http://9.douban.com/site/entry/227031334/
-----------------------------
单一主题的书集中地读,重复内容很多.则可以重点关注每本书互相之间的差异,并在某一知识领域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
问过jack他的读书速度为什么这么快。他说,每本书给一定的时间限制,时间到了,就不能看了,所以都是逼出来的。(有趣也有效,哈哈)
----------------------------------------------------------
《杠杆阅读术》的笔记1.读书是最好的投资。 2. 一定要读很多的书,一年要读400本。3. 要快速的读书,读前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挑重要部分读。4. 要实践书上所说的东西。 5. 做读书笔记,整理书籍精华部分和你的感想,点子。
---------------------------------以下来自刘未鹏《暗时间》
1.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一股脑儿把万事开头那个最难的阶段熬过去。
2.制定阅读计划,选出认为对你最近最有价值的书,先总览一下,决定阅读顺序。每天看一点,不方便看书的时候用来思考看到的内容。
3.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很好!!)
3.好资料,坏资料。好资料的特点: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 rationale ),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按照方
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是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然后怎样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方法)。重现思维过程
4.学习一个东西之前,首先在大脑中积累充分的“疑惑感”。(很好!!,带问题思考)
5. 有选择地阅读。 只读主干
6.为什么看不懂?1)1. 你看得不够使劲。2)不懂的概念,交叉阅读 3)作者讲述的顺序不对。
-----------------如何读书----from 白起-----------------------
1.读书的关键是把握作者的逻辑脉络,分为三层:
-1-事理逻辑与推理
-2-作者安排各个观点顺序的意图
-3-作者写这本书的深层次意图
通常比较重要的书,我会在第二次读的时候考察后两者.至于第一点,如果逻辑脉络复杂,则要阶段性的梳理,画画图,这也构成了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读书的顺序应当是顺应逻辑的构建的.
2.速度尽量提高。读书慢是阅读量提高的最主要障碍,很多人没能读完一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读得太慢了,因为人的耐心有限,时间拉得越长,就越难以看完;而分次阅读每次要回忆上一回的内容,增加了成本。读书只读经典的前提是你的速度要快,能迅速的知道一本书是不是经典.如何提高速度:
-1-读书之前,事先根据书本题目构想一下内容,想象着如果我要阐述这个题目,我该怎么阐述。然后再对比书的目录,根据相同与差异进行选择性阅读,当然,如果差异得太离谱,建议重头读起。
-2-读你不懂的,那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自己懂得了的,就可以不必细读了,即使是数学的各种公式推理与演变,从左边到公式右边,只要我有种确信感,都会直接略过,就更不必说社科性的"更大,更快,更好"一类的推论结论了.
-3-信息密度高VS信息密度低,经典VS杂芜
这里的关键是要先确定一本书是信息密度低还是信息密度高,信息密度与读者自身的信息存量有关,如果一本书对你而言信息密度比较高,且是经典(众人说好),那么这是最应该花你的精华时间来读(长时间段,工作效率高的时间),信息密度低且经典,花精华时间来读,迅速翻阅,在感兴趣的地方仔细阅读,信息密度高且杂芜,一般的杂志与网络论坛即是如此,可花非精华时间,只读其中一两篇,信息密度低且杂芜(再差的东西都可能出现让你眼睛一亮的理念)你应该花你最不宝贵的时间段来阅读这些,且最好是用无目的性的阅读,或许能够有所收获。
3.如何作笔记:
-1-作笔记:我以前读书是不作笔记的,在读一些理论性十分强的书(如纳什的博弈论论文),当时懂了,一两年后又得从头艰难地读起,这就十分浪费了.后来重要的结论,我都会记在笔记中,顺便提及结论是如何导出的.
-2-看完整章再做笔记,看完整本,再借助集体智慧:
看完一段就做笔记,影响连贯性,如非信息过于密集,最好是看完整章再做笔记,有时可以自已回忆一下都说了些什么,实在想不起来再回翻确认。
同样,除非信息过于密集,要看完整本书,再借助网络这一大脑,集思广益,帮你解答问题,帮你扩展提高认识,不必边看边查网络。
4.选书若干思考:
-1-读书还是识人?每读到一本好书,我会去查查作者有没有博客,他写了其他什么样的书,至少多方面的接触一个人对理解他的思想会更有效果.
-2-诺贝尔奖,最高管理学奖,最高心理学奖等是找到好书的良好途径.
-3-中文书如中医,一本书就是一副药,提供全面的医治(视角),英文书如织衣,一本书织一圈,留下些线头等其他书织完.我对中文书不太喜欢,可能是因为中华文化积弱太久的缘故;但这里恰恰是要提醒大家,看英文书要么不看,要么要一气看十几本,不然,你只会穿着织了半截的毛衣,连普通的读传统古代中文书籍的人都比不上(这种现象很常见).
-4-经典书未必是名人写的.时势是一阵一阵的,即使你现在完全领悟了巴菲特的思想,也不可能有他的成就,甚至下场会很惨,因为如今的势已不是以前的势了;
阳志平《如何提高文章含金量》http://9.douban.com/site/entry/227031334/
-----------------------------
单一主题的书集中地读,重复内容很多.则可以重点关注每本书互相之间的差异,并在某一知识领域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
问过jack他的读书速度为什么这么快。他说,每本书给一定的时间限制,时间到了,就不能看了,所以都是逼出来的。(有趣也有效,哈哈)
----------------------------------------------------------
《杠杆阅读术》的笔记1.读书是最好的投资。 2. 一定要读很多的书,一年要读400本。3. 要快速的读书,读前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挑重要部分读。4. 要实践书上所说的东西。 5. 做读书笔记,整理书籍精华部分和你的感想,点子。
---------------------------------以下来自刘未鹏《暗时间》
1.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一股脑儿把万事开头那个最难的阶段熬过去。
2.制定阅读计划,选出认为对你最近最有价值的书,先总览一下,决定阅读顺序。每天看一点,不方便看书的时候用来思考看到的内容。
3.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很好!!)
3.好资料,坏资料。好资料的特点: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 rationale ),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按照方
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是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然后怎样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方法)。重现思维过程
4.学习一个东西之前,首先在大脑中积累充分的“疑惑感”。(很好!!,带问题思考)
5. 有选择地阅读。 只读主干
6.为什么看不懂?1)1. 你看得不够使劲。2)不懂的概念,交叉阅读 3)作者讲述的顺序不对。
-----------------如何读书----from 白起-----------------------
1.读书的关键是把握作者的逻辑脉络,分为三层:
-1-事理逻辑与推理
-2-作者安排各个观点顺序的意图
-3-作者写这本书的深层次意图
通常比较重要的书,我会在第二次读的时候考察后两者.至于第一点,如果逻辑脉络复杂,则要阶段性的梳理,画画图,这也构成了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读书的顺序应当是顺应逻辑的构建的.
2.速度尽量提高。读书慢是阅读量提高的最主要障碍,很多人没能读完一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读得太慢了,因为人的耐心有限,时间拉得越长,就越难以看完;而分次阅读每次要回忆上一回的内容,增加了成本。读书只读经典的前提是你的速度要快,能迅速的知道一本书是不是经典.如何提高速度:
-1-读书之前,事先根据书本题目构想一下内容,想象着如果我要阐述这个题目,我该怎么阐述。然后再对比书的目录,根据相同与差异进行选择性阅读,当然,如果差异得太离谱,建议重头读起。
-2-读你不懂的,那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自己懂得了的,就可以不必细读了,即使是数学的各种公式推理与演变,从左边到公式右边,只要我有种确信感,都会直接略过,就更不必说社科性的"更大,更快,更好"一类的推论结论了.
-3-信息密度高VS信息密度低,经典VS杂芜
这里的关键是要先确定一本书是信息密度低还是信息密度高,信息密度与读者自身的信息存量有关,如果一本书对你而言信息密度比较高,且是经典(众人说好),那么这是最应该花你的精华时间来读(长时间段,工作效率高的时间),信息密度低且经典,花精华时间来读,迅速翻阅,在感兴趣的地方仔细阅读,信息密度高且杂芜,一般的杂志与网络论坛即是如此,可花非精华时间,只读其中一两篇,信息密度低且杂芜(再差的东西都可能出现让你眼睛一亮的理念)你应该花你最不宝贵的时间段来阅读这些,且最好是用无目的性的阅读,或许能够有所收获。
3.如何作笔记:
-1-作笔记:我以前读书是不作笔记的,在读一些理论性十分强的书(如纳什的博弈论论文),当时懂了,一两年后又得从头艰难地读起,这就十分浪费了.后来重要的结论,我都会记在笔记中,顺便提及结论是如何导出的.
-2-看完整章再做笔记,看完整本,再借助集体智慧:
看完一段就做笔记,影响连贯性,如非信息过于密集,最好是看完整章再做笔记,有时可以自已回忆一下都说了些什么,实在想不起来再回翻确认。
同样,除非信息过于密集,要看完整本书,再借助网络这一大脑,集思广益,帮你解答问题,帮你扩展提高认识,不必边看边查网络。
4.选书若干思考:
-1-读书还是识人?每读到一本好书,我会去查查作者有没有博客,他写了其他什么样的书,至少多方面的接触一个人对理解他的思想会更有效果.
-2-诺贝尔奖,最高管理学奖,最高心理学奖等是找到好书的良好途径.
-3-中文书如中医,一本书就是一副药,提供全面的医治(视角),英文书如织衣,一本书织一圈,留下些线头等其他书织完.我对中文书不太喜欢,可能是因为中华文化积弱太久的缘故;但这里恰恰是要提醒大家,看英文书要么不看,要么要一气看十几本,不然,你只会穿着织了半截的毛衣,连普通的读传统古代中文书籍的人都比不上(这种现象很常见).
-4-经典书未必是名人写的.时势是一阵一阵的,即使你现在完全领悟了巴菲特的思想,也不可能有他的成就,甚至下场会很惨,因为如今的势已不是以前的势了;
-
billi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7 15:50:15
-
eigenstat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6 04:54:09
-
金鱼眼里的泡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5 22:23:47
-
缘分好可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0 23:05:29
-
长夜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3 09:25:24
-
MH9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4 11:49:27
-
See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9 15:13:16
-
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0 08:51:40
-
chipsandyogur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8 16:38:05
-
黑国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7 21:09:46
-
自我教育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28 18:30:25
-
夏天的蒲公英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4 15:20:57
-
mix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18 15:31:52
-
樱花味的小番茄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18 09:13:11
-
Aio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28 11:54:30
-
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21 21:36:07
-
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9 13:34:38
-
Dais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3 10:13:30
-
殷爾宋Jas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2 16:37:39
-
punge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7 10:26:53
-
W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8 01:50:10
-
俊少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5 22:44:39
-
咪彩茯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12 01:08:48
-
靜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10 10:04:24
-
arch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29 21:38:21
-
Charlene胡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02 20:59:22
-
cp4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30 11:49:35
-
纯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28 23:28:33
-
我吃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28 08:15:44
-
蘑菇菌临天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27 17: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