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工业大学第一个设计作业(2001年度:森林中的House Office)
继续上一篇,这次是2001年度的
建筑设计制图 第一
住宅设计课题:“森林中的House Office”(House Office in Forest)
1——“最小限住居”
第一课题中,需要进行最小限住居(增泽洵自宅)的平面、立面以及包括构造的详细剖面的抄绘,在理解木结构住宅基本构造的基础上,设计10坪(等于约33平米)。课题中,各自需从7个住宅中进行选择和加建,在对于既有建筑的价值和空间大小进行把握的同时附加新的空间。
对象住宅:山口文象邸,前川国男自宅,山田守自宅,清家清自宅,长方体的森林(筱原一男),猪股邸(吉田五十八),增泽洵自宅。
2——“森林中的House Office”
第二课题是一个木结构小住宅的设计。首先进行浜田山的家(吉村顺三)的抄绘,之后进入设计课题。该课题中,从素描的初期阶段开始到架构模型的制作,希望学生不仅对形态进行研究,更要让学生学会关注建筑是如何得以成立的。结果上,尽管也能看到很多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设计,但就像“森林中的House Office”所表现的,同时也有很多对于住宅与办公场所的关系,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和森林这一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具体意象的设计作品。以下对这些作品的一部分以建筑形式分类进行介绍。
设计概要
独户住宅和办公室这样的建筑类型(buliding type)通常认为是对应了家庭生活和工作场所这样明确的功能而丝毫没有其他可能的。但是,近年来的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家庭办公和远程会议成为可能,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软件制作之类小型组织的活动领域得以扩大。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这样的不对住宅和工作场所进行明确区分的建筑种类也不断出现。
因此,为了将居住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关系置于这种新的条件中进行重新研究,设计一个兼做办公场所的住宅也就成为了本次的课题。家庭构成可以各自设定,在将舒适愉快的住宅空间图面化的同时,更希望大家考虑的是,生活和工作共存的空间应该是怎样的,在其中生活和工作又是怎样互相影响的问题。
设计条件
建筑规模:原则上是地上两层,可以有地下室。应符合以下法规限制。此外,应该对于面积有着最大限度的利用。
基地面积:571㎡
用途地域:第1种低层住宅专用地域
建筑覆盖率:20%
容积率:20%
结构:木结构
接下来是优秀作品
中庭方案——在内院中心种上树并以此为中心让屋顶向周围倾斜的方案,以及将内院作为工作室使用的方案等。这些方案中,内院被作为一个特定场所,或是细长连续空间包围出一个内院。尽管有着类似的平面形式,但是学生的想法却是多种多样的。
塔状方案——两个方案都是树立起了一个塔状的体量,从一个异乎寻常的高度来眺望树林。无论是伊庭野的方案中二重螺旋产生的形式性,还是和田的方案中对于内部空间构想的具体性,可以看出在思考过程上两人还是大有不同。
细长体量与线性内部空间——这组包括在细长体量中排列生活空间的方案和想要设计出细长而连续的内部空间的方案。看得出学生们在操作上为了有效利用空间的长度而动脑筋将其弯曲或是将天花板加以变化。
分支的内部空间——为了使体量适应基地而将其向多个方向分支。因此也能将各个空间的内外关系进行表现,同时也注意到对功能的差异进行了视觉化表现。
多个体量的组合——通过组合多个体量,希望在外部和内部同时制造出多样的表情。在内部不拘泥于形态的组合,在内部空间表现体量的组合,可以看出是想要创造出富于魅力的空间。
分栋方案——通过分成几栋,将多种功能在基地内分散布置的方案也很多。尽管将基地整体作为生活的场所来考虑,但是对于外部空间加以操作的方案却很少。稻用同学的方案是通过多栋体量围合出外部空间,将这一空间用同样的地面材料铺设,给基地赋予一种整体感。
带有主从关系的体量——由于形的组合结果带出了主从关系的方案很多,但是通过体量的大小为内部空间的差异带来积极表现的方案却很少。
单一体量——尽管外形是单一的体量,但是将这个体量进行复数的细分,或是在剖面上将大空间进行叠加等等,内部的构成方式多有不同。贝冢的方案无论是在通高空间和错层的整体性还是单一体量和周围景观的连续性上都有很高的水准。
建筑设计制图 第一
住宅设计课题:“森林中的House Office”(House Office in Forest)
1——“最小限住居”
第一课题中,需要进行最小限住居(增泽洵自宅)的平面、立面以及包括构造的详细剖面的抄绘,在理解木结构住宅基本构造的基础上,设计10坪(等于约33平米)。课题中,各自需从7个住宅中进行选择和加建,在对于既有建筑的价值和空间大小进行把握的同时附加新的空间。
对象住宅:山口文象邸,前川国男自宅,山田守自宅,清家清自宅,长方体的森林(筱原一男),猪股邸(吉田五十八),增泽洵自宅。
2——“森林中的House Office”
第二课题是一个木结构小住宅的设计。首先进行浜田山的家(吉村顺三)的抄绘,之后进入设计课题。该课题中,从素描的初期阶段开始到架构模型的制作,希望学生不仅对形态进行研究,更要让学生学会关注建筑是如何得以成立的。结果上,尽管也能看到很多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设计,但就像“森林中的House Office”所表现的,同时也有很多对于住宅与办公场所的关系,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和森林这一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具体意象的设计作品。以下对这些作品的一部分以建筑形式分类进行介绍。
设计概要
独户住宅和办公室这样的建筑类型(buliding type)通常认为是对应了家庭生活和工作场所这样明确的功能而丝毫没有其他可能的。但是,近年来的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家庭办公和远程会议成为可能,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软件制作之类小型组织的活动领域得以扩大。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这样的不对住宅和工作场所进行明确区分的建筑种类也不断出现。
因此,为了将居住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关系置于这种新的条件中进行重新研究,设计一个兼做办公场所的住宅也就成为了本次的课题。家庭构成可以各自设定,在将舒适愉快的住宅空间图面化的同时,更希望大家考虑的是,生活和工作共存的空间应该是怎样的,在其中生活和工作又是怎样互相影响的问题。
设计条件
建筑规模:原则上是地上两层,可以有地下室。应符合以下法规限制。此外,应该对于面积有着最大限度的利用。
基地面积:571㎡
用途地域:第1种低层住宅专用地域
建筑覆盖率:20%
容积率:20%
结构:木结构
![]() |
基地图 |
![]() |
基地现状 |
接下来是优秀作品
中庭方案——在内院中心种上树并以此为中心让屋顶向周围倾斜的方案,以及将内院作为工作室使用的方案等。这些方案中,内院被作为一个特定场所,或是细长连续空间包围出一个内院。尽管有着类似的平面形式,但是学生的想法却是多种多样的。
![]() |
![]() |
![]() |
![]() |
塔状方案——两个方案都是树立起了一个塔状的体量,从一个异乎寻常的高度来眺望树林。无论是伊庭野的方案中二重螺旋产生的形式性,还是和田的方案中对于内部空间构想的具体性,可以看出在思考过程上两人还是大有不同。
![]() |
![]() |
细长体量与线性内部空间——这组包括在细长体量中排列生活空间的方案和想要设计出细长而连续的内部空间的方案。看得出学生们在操作上为了有效利用空间的长度而动脑筋将其弯曲或是将天花板加以变化。
![]() |
![]() |
![]() |
分支的内部空间——为了使体量适应基地而将其向多个方向分支。因此也能将各个空间的内外关系进行表现,同时也注意到对功能的差异进行了视觉化表现。
![]() |
多个体量的组合——通过组合多个体量,希望在外部和内部同时制造出多样的表情。在内部不拘泥于形态的组合,在内部空间表现体量的组合,可以看出是想要创造出富于魅力的空间。
![]() |
![]() |
![]() |
![]() |
分栋方案——通过分成几栋,将多种功能在基地内分散布置的方案也很多。尽管将基地整体作为生活的场所来考虑,但是对于外部空间加以操作的方案却很少。稻用同学的方案是通过多栋体量围合出外部空间,将这一空间用同样的地面材料铺设,给基地赋予一种整体感。
![]() |
带有主从关系的体量——由于形的组合结果带出了主从关系的方案很多,但是通过体量的大小为内部空间的差异带来积极表现的方案却很少。
![]() |
单一体量——尽管外形是单一的体量,但是将这个体量进行复数的细分,或是在剖面上将大空间进行叠加等等,内部的构成方式多有不同。贝冢的方案无论是在通高空间和错层的整体性还是单一体量和周围景观的连续性上都有很高的水准。
![]() |
-
冈仁波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3-02 08:45:09
-
冬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21:55:28
-
非思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8-01 00:01:02
-
小城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7-31 01:23:20
-
小凯瑟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7-31 00:18:12
-
lei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7-30 19:33:32
-
hoy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7-30 19:10:55
-
kir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7-30 16:37:40
-
劉小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1-22 11:22:02
-
居士的草图纸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1-22 09:44:54
-
小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18 21:55:01
-
涣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2 20:54:53
-
opiecech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4-15 22:51:31
-
文思豆腐Vin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5 14:12:04
-
寒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5 0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