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的诗论
![]() |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生于意大利阿布鲁佐区的佩斯卡塞罗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有时也被认为是政治家。他的诗论非常尖锐,他为诗保留的道路明确而狭窄。这也使他的思想像锋利的小刀,诗学的“旁枝末节”几乎被他劈光砍净,就像削出一个笔直的木棍。很少批评家的思想没在他的刀下受伤,连伟大的莱辛也未能幸免。似乎只有歌德受到他的尊崇,歌德思想本来就非常正直,他喜欢读斯宾诺莎,而斯宾诺莎被称为最诚实的哲学家。
克罗齐认为诗是基于人性的抒情直觉。一个诗人要先了解人性,并据此构造出一系列富于人性的真实的形象,诗意就存在于这些形像序列所蕴涵的情感中,创造和欣赏都需要对这种情感的直觉感知力。这种共通的直觉感知力达成了诗人和读者的共鸣。这里的关键词是:人性——形象——情感——抒情直觉。
其实他的诗论是艺术论。他为诗保留的小路处于诗、音乐、美术的共通之处。他所说的诗是富有艺术性的诗,不包括哲理诗。他这种诗论只能使诗人所运用的材料大大落后于音乐家和美术家。音乐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和精细分明的合声可以将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无论什么复杂的情感都能通过音乐表现得非常准确。而美术家把形象缩在一个有形的空间达到的强烈的对比,以及其形式和色彩的原始冲击力也使词语所勾起的想像力相形见拙。(莱辛说诗是动画,动画也属于美术。)
所以音乐在情感方面,美术在形象方面,都可以让诗显得苍白而寒酸。仅在艺术的共通之处创作诗使诗人显得非常可怜。他只能跟在音乐家、美术家后面亦步亦趋,衣衫褴侣,形同乞丐。但是诗毕竟还有胜于音乐和美术的地方。当音乐变得越来越宏大,越来越壮阔;美术变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繁复的时候,诗可以变得越来越简洁,越来越迅捷。它可以让人一下了就了解发生了什么,达到一种“瞬间即明了”的效果,这是语言所特有的强大概括力。这种诗就可以让诗人昂起头来,再不仰人鼻息。但这种诗是克罗齐不愿承认的。一再拧紧诗弦的拜伦爵士最擅长于此。他仅仅一句“用俨然的讥笑,笑倒了俨然的宗教”就概括了《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吉本花费了数十年的工作。
-
Gaspard_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13 09:54:44
NULLAND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生活中并不存在守望者 (21人喜欢)
- 2024 年终总结 | 书和电影 (7人喜欢)
- 《商贩》| 【英】A·E·科伯德短篇小说推荐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