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龙: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

Herr.Nos

来自: Herr.Nos(放弃你的签名吧!) 组长
2009-04-24 23:56:5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Herr.Nos

    Herr.Nos (放弃你的签名吧!) 组长 楼主 2009-04-24 23:59:06

    褚孝泉的回应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187044/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5-08 21:17:17

    [内容不可见]

  • 王彻

    王彻 (双重死亡=?) 大他者 2009-05-17 14:51:16

    马元龙是你老师?还是储孝泉?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5-17 14:55:17

    [内容不可见]

  • 王彻

    王彻 (双重死亡=?) 大他者 2009-05-17 14:57:21

    马元龙太嚣张了,他忘了拉康是一个精神分析家,不是和他一样只看看二手译本的小学者。 精神分析是从一点一滴的个人分析开始的。

  • IloveLacan

    IloveLacan 2014-03-02 08:24:36

    匆匆夸张评论几句:读懂这里的法文需要十年功力,英语五年。马的译文更适合汉语读 者。法语界敢译拉康的,也只有褚孝泉,应该受到奖励。

  • 法华虞

    法华虞 2015-05-27 13:14:18

    至少转移那个不能翻译为移情,谁都知道拉康的转移侧重符号界的而非想象界,这当然和弗洛伊德的情感转移相去十万八千里

  • springhero

    springhero 大他者 2015-05-27 15:44:38

    请教忏悔者,拉康的转移侧重符号界,而非想象界,这个论述所据何来?忏悔者读过拉康第8研讨班:Transference 吗?从对苏格拉底与Alcibiades之间的情感描绘,到柏拉图on love,那是符号界的转移?或是想像界的转移?还是情感转移?

  • 法华虞

    法华虞 2015-05-27 19:07:50

    请教忏悔者,拉康的转移侧重符号界,而非想象界,这个论述所据何来?忏悔者读过拉康第8研讨班:Tr 请教忏悔者,拉康的转移侧重符号界,而非想象界,这个论述所据何来?忏悔者读过拉康第8研讨班:Transference 吗?从对苏格拉底与Alcibiades之间的情感描绘,到柏拉图on love,那是符号界的转移?或是想像界的转移?还是情感转移? ... springhero

    我只是一知半解。因为学业要求,我关注的是齐泽克,但脱不了拉康,所以正准备认真读读拉康。据以前所知,拉康认为分析师占据大他者(早期)或小他者(后期)的角色,想像移情和符号转移是分析师和案主在分析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关系,但虽涉及情感,触动的仍是无意识符号界,想象界总要纳入或触动符号界才有治疗效果,但根据不在想象移情。后者反是需要回避之物。 无论作为早期阐释主义、中期结构主义还是后期后结构主义的拉康,关注的都是无意识的改善或突破。早期强调症状阐释重新融入父他无意识结构,中期认为否定客观阐释和现象学,认为其仍属于想象界,晚期则在结构的溢出断裂中追寻变因。至于苏格拉底和Alcibiades之间的情感描绘不正是回避想像移情么?不是提供想象的知识而是当头棒喝令主体直面其无意识欲望(幻象的矛盾点),两者的情感关系并非镜像爱,而是一种打破。分析师的欲望所以扮演了小客体的角色。至于柏拉图on love我不知道啊,我现在就去看看您的这一研讨班的翻译。

  • springhero

    springhero 大他者 2015-05-28 07:01:06

    在拉岡1951年的《論移情作用》論文中,拉岡以〈朵拉〉個案開展了「主體與主體之間關係」。對拉岡來說,這顯然是一項邏輯謬論:「移情作用只有以移情本身為基礎並以移情本身為工具方能闡釋。」「分析師不可能脫離移情、不可能超然於移情之外來提供闡釋」吳琼以為,「而受分析者 [即個案] 也必定是在移情的關係中來接受和理解分析師提供的闡釋」(2011:569)。拉岡將移情作用做了更細微的闡釋,並且指出移情作用不單單是個案朝向分析師的移情,而是一種「共生性」(吳琼,2011:565)。拉岡以為主體的意義在精神分析學上是由話語所構成的——這無關方法上的謹慎、進展中的顧忌、結論的開放——而是在這個話語中精神分析者的在場本身就帶來了一個對話的向度(《拉康選集》 2001:222-4)。 於是分析師與個案都是雙方話語中的移情主體,因此移情作用是一種「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並且這種主體間移情關係建立在「想像式移情」誒「象徵式移情」兩種作用之上:前者治療師認同個案想像所建構的移情對象(即分析師落入有關自我形象的想像移情);但依拉岡式的「主體的欲望總是他者的欲望」邏輯推論,話語的主體總在他者的場域中發生,那麼主體對處在他者位置的他者,便可以透過一種象徵移情方式建立起(話語)主體與(欲望他端)他者主體。於是,對拉岡來說,精神分析學是一種黑格爾式的辯證經驗(《拉康選集》 2001:223;Écrits 1977:177;吳琼 2011:570)。

  • 法华虞

    法华虞 2015-05-28 07:51:35

    双向转移不可避免,跳出移情本身就是分析师的主宰性镜像移情,但为什么拉康侧重符号转移,最直接的证据是《分析的方向及其力量的原则》(The Direction of the Treatment and Principles of Its Power)中的“分析桥”(analytic bridge)上的两种策略。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948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