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善的“爱和自由”——读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PUMA

来自: PUMA
2008-07-13 02:48:5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tobeathena

    tobeathena 2008-09-24 13:03:13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技巧更易为人接受,更易创造利润,不管怎样,既然能够提供一些超越传统的技巧,让家长接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家长的认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家长打开了一扇通向蒙氏教育的门,她是一个引路者。毕竟,你不能要求所有的家长一开始就知道找蒙特索利的援助阅读。从你的文章,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人,按你的标准,作者的书有些肤浅,可是你要知道,中国的家长有几个能具备您的文化修养呢?作者的书不是针对精英层的,是针对更广阔的阶层,包括草根阶层的。

  • PUMA

    PUMA 楼主 2008-09-25 10:56:46

    谢谢你过誉!你说的很中肯。但可悲的是,这种书为了迎合多数人的理解能力,迎合现在社会的风气,不惜误导和篡改原意,似是而非。最终,使孩子和家长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徒增困扰。

  • tobeathena

    tobeathena 2008-09-25 13:06:45

    你的忧虑不无道理,不过这本书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自有后人评说,历史为证。它也仅仅是一本书而已,我相信有责任感的家长也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任由作者牵着鼻子走,而会博采众家之长,毕竟我们的社会也有丰富的育儿资源供家长选择。如果家长没有责任感,就算这本书为上帝所书,也不会从中吸取到什么好处。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2008-10-30 13:25:27

      哈哈哈!写这么长。      我慢慢看。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2008-10-30 13:32:24

      看完了。   坦率地说,只是两个读后感作者的字眼儿战争。   你的意思我明白。   包括蒙氏在内,如果只玩弄几个个别的例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她的几本书,我只有那个什么具体操作的没看过了,看来我得看看。

  • tina

    tina 2009-02-20 07:40:23

    现在很多国家都有对于蒙氏原著的解释版,包括各种不同语言的,还有蒙特索利儿子 写的关于对蒙氏思想的认识。当然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主要决定于每个人的生活文 化背景及个方面的经验不同。我认为蒙氏精髓在于她的思想和精神,并且这是一个 整体,不可只强调其教具,混合班制,幼儿敏感期或者独立个性培养,等等。 一本书之所以短期内做到人人皆知,一定有它的原因。"爱和自由"不是蒙氏思想的 全部,但确是最缺乏它的中国人的所需。我在瑞典的蒙氏幼儿园做了多年蒙氏教学 工作,国外的蒙氏教育也各有不同,并且都在继承的基础上做了发扬光大。我认为 我们应该感谢孙瑞雪,因为她使中国的很多家长知道了蒙氏老太太。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9-03-28 18:40:30

    [内容不可见]

  • 但静无风

    但静无风 2009-05-08 17:53:20

    作为一位家长,非常乐意看到对蒙式教育的不同观点!

  • Friday

    Friday 2009-08-24 23:29:49

    当给儿童自由时。。。。 lz总结得非常到位,自由,平等,尊严,独立,别说家长要教育小孩,就连识别什么是自由,平等,尊严,独立都很困难,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做到,又怎能指望他们能引导小孩呢? 而对专家的盲从,正好证明他们的思想不自由,不独立。 爱和自由,从来都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在孙老师的观念指导下,没准小孩更早能体会到获得爱和自由的艰辛,从而激发强烈的渴望,也未可知啊,呵呵 楼主是个明白人!

  • 卡嘉

    卡嘉 (你值得爱,你不需要为此做些什么) 2009-10-14 13:11:08

    介个素信仰问题,同学……

  • HiLollipop

    HiLollipop (人就是活一个过程 越活越明白) 2009-10-24 15:00:05

    在读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0-02-24 22:02:12

    [内容不可见]

  • 怀瑾握瑜

    怀瑾握瑜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2010-08-11 09:36:10

    楼主说得太好了,最核心的观念其实是尊严和独立,这是天赋的,父母也不可侵犯

  • 宝贝鱼

    宝贝鱼 2011-08-03 22:45:53

    [内容不可见]

  • aroma

    aroma 2011-12-13 19:15:41

    楼主有空可以看一下作者写的《完整的成长》。如果断章取义,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和分析,或许您的诸多分析都是有立场的。撇开自由不谈,什么是真正的爱呢?再多言语都无法诠释的,任何诠释都只能接近,而非本身。我想,作者也无非是希望通过语言的桥梁来通往所谓的真理,并不是仅仅被“当给儿童自由时”这几个字,都断定一本书的层次…… 就楼主的洋洋洒洒,我想,你对爱的理解,似乎还有些飘摇~ 在育儿书籍的海洋里,这是一个鲜明的浮标,如此与众不同,却被这样子帖了标签,忍不住地想要辩驳几句

  • 我的宝贝恩妮

    我的宝贝恩妮 2013-02-25 16:49:26

    感谢您的剖析使我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蒙氏教育精。 但是最值得感谢的人还是孙瑞雪,无论她出于什么立场,什么目的,她为我们开启了蒙氏教育 的大门。 至少,我现在知道,要给孩子爱和自由,现在的中国整体道德教育缺失非常严重。 出去看看,到处都是都是训斥孩子,打骂孩子,遏制孩子发展,我所见的,我身边的,太多太多了,我觉得即使不是出于说尊重孩子,但是至少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她好好的玩,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 黑执事

    黑执事 2013-04-24 20:05:41

    马克~

  • 吴坤佑

    吴坤佑 2013-05-04 15:08:45

    蒙台梭利教育效果怎么样? 孙瑞雪的功德我们应该肯定。但是理论就是理论,实际的教育过程在于家长自己把握,每个肯在孩子的教育上花功夫的家长,都是因为对孩子的责任和期待,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好,儿童的经典教育理论很多。如果反过来看,蒙台梭利教育在全世界有几十年了,效果怎么样呢?有没有人知道这点。或者其他的经典的教育理论效果如何?

  • 蒙姐

    蒙姐 2013-06-01 16:34:5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对待儿童成长的耐心可想而知。 从蒙氏(Maria Montessori)在100多年前在意大利创立第一所‘儿童之家’至今,蒙氏教育理念与方法已在世界广泛流传与运用。 据蒙氏传记记载,蒙氏教育理念早在60年代就传入中国,日本。 蒙氏教育肯定是人才辈出。 比如谷歌二位创始人, 曾公开承认他们的成就归功于早期在蒙氏幼儿园接受的‘秩序性与自由性’的教育方法。 英特网书店巨头亚马逊创始人也是蒙氏幼儿园学生。英特网免费百科全书创始人,video芯卡创始人,都是早期蒙氏教育出来的。 可以查看www.mariamontessori.com

  • 蒙姐

    蒙姐 2013-06-01 16:53:05

    德国人Frobel最先发明了幼儿园 kindergarten的理念,蒙氏对儿童教育进行了革命。 和以往很多哲人(如卢梭)不同之处在于,蒙氏不但提出了理论,同时又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 现代幼儿园的小桌子小椅子都是蒙氏的发明。当年意大利独裁统治者墨索里尼曾想利用蒙氏的国际知名度委派她出任意大利大使,但蒙氏不屈服,蒙氏说只出任儿童大使, 绝不为政治而牺牲儿童。 后来蒙氏逃到印度,荷兰避难。 蒙氏理论不仅仅是解决教育的方法,更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如果不把儿童放在社会的中心,我们的社会就永远没有真正的进步,也没有真正的和平。

  • 蒙姐

    蒙姐 2013-06-01 17:12:30

    儿子在新西兰的幼儿园是蒙氏幼儿园,每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都会给我们惊喜。 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期待什么,但是儿子的知识,看法,成熟(独立)性,儿子的工作作品都给我们很大震动。 我开始读蒙氏的‘童年秘密’ 'the secrect of childhood', 觉得非常好,蒙氏对儿童的描述有科学家之严密,又有中国母亲的那种亲肤的自然的本能的慈爱, 非常科学,又非常实在,没有半句空言或高调或神秘。 蒙氏把儿童从头到脚到内心都做了科学的描述。 现在科技的发达已证实了蒙氏在100多年前对儿童的重要发现。

  • 蒙姐

    蒙姐 2013-06-01 17:21:16

    在新西兰读了一个中国朋友推荐的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她怀孕了,在中国的姐姐寄给她这本书,结果她的两个孩子都上了蒙氏幼儿园)觉得非常好,毕竟中国以前没有这样关于蒙氏方面的介绍,尽管蒙氏教育在60年代(1968)年据说就传入中国。 我向我的家人小辈和朋友推荐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有的朋友说很遗憾读得晚了,错过了很多。

  • 米小闲

    米小闲 2013-08-06 02:44:46

    我感觉您有点加入自己的意思了,“这种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赋予人类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孙瑞雪在书中多次强调过尊严和独立,爱和自由是入门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书,其他书比如《完整的成长》基本上就是讲独立。 你说的没错,尊严和独立是天授的,自由是天授的,可是,中国父母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你才看见那么多剥夺孩童尊严、独立和自由的父母,他们不顾天道,人为干涉,我想,孙瑞雪的意思,是告诉家长,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儿童,因为他们天然需要。 而你的担心,是家长想给多少自由就给多少自由,想通过自由和爱望子成龙,你也认为不应该是家长给自由,可是现实是,孩子被我们抚养,我们的一切言行都对其有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就是家长给孩子自由尊严和独立,尤其是儿童早期,至于给多少自由,能在多大程度上给与孩童尊严,要看家长的功力了。比如,我想给儿童自由,我就是给不了,因为我自己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至于商业,我觉得孙瑞雪不只是商业,她还是作出点成绩的。她的教育理念是蒙氏加上克氏等一些灵性大家和心理学家,目的是培养一个接近“开悟”的人,长大后,心不那么苦的人。

  • 温迪

    温迪 (坠入时光) 2013-08-13 03:35:12

    lz没有完全读懂 爱和自由 这本书。这本书是以浅显易懂的方法和案例传达蒙氏教育的精神 就我个人就看到了其主张的尊重,平等和独立的信念贯穿其中。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幼教工作者,是结合大量实践和案例来进行阐述的。跟小朋友讲教条的抽象概念,他们难以理解,必须通过日常行为的点滴——语言和行为来告诉他们,什么是规则。对于家长,更需要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学习和贯彻啦。而且蒙氏教育也可以看做从宗教和哲学发展而来的教育法,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不可能有完全复制的理论。

  • 沁怡妈妈

    沁怡妈妈 2014-01-02 13:50:40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清末状元 张謇 做实事,不争口舌之利:有才能,须令一方受益。

  • Raine

    Raine 2014-01-14 20:23:36

    谢谢你过誉!你说的很中肯。但可悲的是,这种书为了迎合多数人的理解能力,迎合现在社会的风气, 谢谢你过誉!你说的很中肯。但可悲的是,这种书为了迎合多数人的理解能力,迎合现在社会的风气,不惜误导和篡改原意,似是而非。最终,使孩子和家长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徒增困扰。 ... PUMA

    笔主,如何理解文中:“没有责任,很难谈到尊严,没有平等,独立也是不完全的”?我想听您说说责任和尊严的联系,平等和独立的联系

  • 菜菜

    菜菜 2014-07-23 15:58:10

    楼主写得虽好,但我觉得楼主不必 拘泥于"给"这个字。这个给,实际上也是创造的意思。楼主的意思是孩子本来就应该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从而感受独立和尊严,这是上天赋于的,家长从心底尊从上天的意思,而不该带功利的目的给予。这我赞成。而实际上我们的文化在育儿方面连人为给予盼自由和爱都很吝啬,就算孙瑞雪让我们给予先创造这样的人文环境,也绝对不是误导或伪善。而事实上你在爱和自由、平等规则的人文环境中和孩子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会领悟到平等,尊重和爱的本质,所以不用太怀疑别人向真善美发展的能力。而且孙的另一本书《完整的成长》可能写的更接近楼主的要求,如果说领会思想也有难易之分的话,对于育儿迷茫的家长要说,先看《爱和自由》,再看巜完整的成长》,我本觉得先创造好的人文环境不是伪善,如果连这第一步都作不到,就想达到本质?

  • 耳洞人家

    耳洞人家 (在行动) 2015-05-28 10:42:18

    人的认知是一个过程的,真理也在不断的修改,面向大众的书,和现在的大学教育一样。

  • 巴库

    巴库 2020-08-22 14:35:28

    楼主写得虽好,但我觉得楼主不必 拘泥于"给"这个字。这个给,实际上也是创造的意思。楼主的意思 楼主写得虽好,但我觉得楼主不必 拘泥于"给"这个字。这个给,实际上也是创造的意思。楼主的意思是孩子本来就应该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从而感受独立和尊严,这是上天赋于的,家长从心底尊从上天的意思,而不该带功利的目的给予。这我赞成。而实际上我们的文化在育儿方面连人为给予盼自由和爱都很吝啬,就算孙瑞雪让我们给予先创造这样的人文环境,也绝对不是误导或伪善。而事实上你在爱和自由、平等规则的人文环境中和孩子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会领悟到平等,尊重和爱的本质,所以不用太怀疑别人向真善美发展的能力。而且孙的另一本书《完整的成长》可能写的更接近楼主的要求,如果说领会思想也有难易之分的话,对于育儿迷茫的家长要说,先看《爱和自由》,再看巜完整的成长》,我本觉得先创造好的人文环境不是伪善,如果连这第一步都作不到,就想达到本质? ... 菜菜

    说出我的心里话。快哭了。

  • 巴库

    巴库 2020-08-22 14:41:07

    要普及一个关于西方的理念,又要接近原著的深度,太难了--我觉得孙也懂,必要做了减法。

  • 安心安静1123

    安心安静1123 2021-10-03 14:30:37

    作者以一个更容易切入的点强调父母给予孩子爱与自由。我的个人理解是,父母需要在给予孩子爱与自由的同时自己获得爱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掉一些醒悟过来的中国式家长的控制欲,比如我。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290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