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分析——常见的自我攻击信念

momo

来自: momo
2022-11-27 09:54:17 浙江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KnowYourself

    KnowYourself 组长 2022-11-28 18:13:42 上海

    好棒👍

  • 大鸡蛋我煮你

    大鸡蛋我煮你 2022-11-28 18:22:17 浙江

    说自己是烂人不就是自我攻击?

  • 我叫夏冰雹

    我叫夏冰雹 2022-11-28 20:36:23 安徽

    我100%中😅

  • 红胡椒

    红胡椒 (冬日可爱) 2022-11-28 22:00:51 山东

    说自己是烂人不就是自我攻击? 说自己是烂人不就是自我攻击? 大鸡蛋我煮你

    不是,楼主之前的自我暗示是“超人”,现在自我矫正的“烂人”是回击“超人”的种种负面影响,超人和烂人的博弈最后达到平衡就可以自洽。

  • momo

    momo 楼主 2022-11-28 22:49:06 浙江

    说自己是烂人不就是自我攻击? 说自己是烂人不就是自我攻击? 大鸡蛋我煮你

    不,是事实😝

  • momo

    momo 楼主 2022-11-28 22:51:48 浙江

    好棒👍 好棒👍 KnowYourself

    天哪,被组长回复格外开心😌

  • 修自行车吗

    修自行车吗 2022-11-29 01:12:21 浙江

    我就是个烂人我就是个烂人!

  • 九

    (别忘记保持清醒) 2022-11-29 04:29:43 美国

    我也是爛人爛人~~!

  • 豆友181509550

    豆友181509550 2022-11-29 11:57:44 陕西

    [内容不可见]

  • momo(恋爱版)

    momo(恋爱版) 2022-11-30 00:00:20 安徽

    成就 爱 焦虑基本都中😢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豁达的人 原来并不是

  • 最牛逼的自己

    最牛逼的自己 2022-11-30 02:33:44 广东

    刚加入这个组 感觉可以融合儒释道 进行清净意念 感觉很契合 有时候自己不要评价自己 也不要用外界的标准测量自己 自己就是最好的 不论哪种状态

  • momo

    momo 楼主 2022-11-30 09:50:23 浙江

    看《高敏感是种天赋》和《终身成长》,又有了收获。 关于我对自己的高要求,原来是高敏感人群对自己的常规要求…… 建议大家看看这个书,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高敏感,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不是,看完发现自己居然是!!! 活了这么多年才发现自己隐藏的身份(不是

  • momo

    momo 楼主 2022-11-30 09:58:26 浙江

    ✨7,讨好他人 一直觉得自己不是讨好型人格,看到图表上的内容感觉很排斥,发现原来这个倾向牢牢刻印在我的行为之中。 担心打扰到别人,照顾别人的情绪什么的,把委屈自己说成有肚量…… 我很不想承认,但这些都是讨好别人,都是不爱自己…… ——————————————— 分享一下高敏感书中内容,这段对我启示很大: 许多人为了融入群体而努力付出。 小心翼翼地留意着一切,努力表现得热情友好、乐于助人,这也是一种付出。 如果你通过付出而进入某个群体,那么你永远都无法确定别人喜欢你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还是因为你的付出。 如此一来,即使你发现有人喜欢你,你也仍然是自卑的。 ——————————————— 如果你总是对自己感到失望,那么高标准也会对你的自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当你以这些高标准要求自己时,慢慢地你也会疲惫不堪。 如果你常常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自我批评,你很容易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难以回头。 ———————————————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你真的用很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找到合适的方法来降低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否则,你最终会被这些标准压垮。 一旦你稍微留意那些你需要遵守的所谓的人格箴言,就会触发这一系列消极反应。 ——————————————— 所以,你需要不断练习。 如果你愿意尝试去反抗你的箴言,最后你会发现,你以为会出现的灾难性局面并没有出现。 当你即使没有实现你的高标准,也能感觉良好时,你就会逐渐放低追求完美的界限,变得更加轻松。 通过降低自己的高标准来反抗人格箴言,会带给你一些非常美妙的体验—— 尽管你内心的焦虑告诉你,不要这样做—— 你会发现即使你表现得不够好,人们也会喜欢你。 甚至可能有人会告诉你,你变得更加随和,更好相处,相处起来也更令人愉快了。 ——————————————— 学会做自己,不用时时为别人付出。 这会对自我认知产生积极影响。 降低标准也会给你腾出更多的精力去与他人相处。 看,你将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了。 适当降低自我要求,也就降低了焦虑。 如果一直以来你都习惯于牺牲自己,那么停下来就会让你非常焦虑。 此时,你可以从小的方面着手。 当别人向你寻求帮助时,你总是习惯 于说“可以”,那么现在你可以试着说“不可以”。 或者你可以试着对你即将提供的帮助设定界限:“我很乐意今晚帮你看孩子,但是只能到晚上9点,因为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不要担心降低标准后,你会被他人讨厌或者排挤,因为这并不一定会发生。 你的朋友选择你,是因为他们喜欢有这样一个思虑周全、乐于助人的朋友在身边。 当然,如果你不再提供让他们习以为常的付出,他们也可能会对你失去兴趣。 这时,你应该仔细考虑,是否愿意冒着失去友谊的风险来降低标准? 或者说,那些只对你的付出感兴趣的人,是否真的值得你继续让他们留在你的生活里? 是否应该趁此机会去发掘你们友谊里的其他东西? 一般来说,不可能所有朋友都会离开你,但是也无法保证所有人都会留下来。 这给了你绝佳的时间和机会去鉴别身边哪些是真正的朋友—— 是因为你这个人,而不是你能为他们所做的事,而跟你成为朋友的。

  • momo

    momo 楼主 2022-11-30 10:04:00 浙江

    💝高敏感自测: 【书中内容】 附录二 测测你的敏感指数 该测试由我编制,主要用于高度敏感群体。 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每个数字代表问题的描述与自己的符合情况,0-4分别是: 0=完全不符合 1=有一点儿符合 2=基本符合 3=较为符合 4=非常符合 ——————————————— 1 美妙的音乐会让我非常激动。□ 2 我总是花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去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我很擅长发现新的可能和选择。□ 4 我很容易兴奋,总是有很多主意。□ 5 我知道生活不止我们看见和听见的一切。□ 6 我的疼痛阈限很低。□ 7 我常常觉得对别人来说很容易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太沉重。□ 8 每天我需要一点时间独处。□ 9 如果我跟别人连续相处两到三个小时,中间几乎没有休息,这会让我非常疲惫。□ 10 预感到冲突即将出现,我会提前逃跑。□ 11 面对愤怒,即使不是针对我,也会让我倍感压力。□ 12 别人的痛苦会深深地影响到我。□ 13 每件事我总是竭尽全力,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失误的发生。□ 14 我富有创造力。□ 15 艺术性的工作有时会给我带来深深的快乐。□ ——————————————— 16 面对多重任务,我的阈限比别人要低。比如,我很难做到一边上网,一边与人交谈。□ 17 我不喜欢待在刺激过多的地方,比如游乐场、大型超市、运动会。□ 18 在电视上看到的暴力图片会影响我很久。□ 19 我会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20 我很擅长感知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状态。□ 21 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时,我整个身体里都洋溢着幸福。□ 22 我触须灵敏,能轻易感知到他人的心理状态。□ 23 我很容易感到愧疚。□ 24 我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看我,我会很有压力。□ 25 我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一眼看透别人的心理活动。□ 26 我很容易受到惊吓。□ 27 我能给别人提供倾情陪伴和有意义的友谊。□ 28 那些似乎不会打扰别人的声音却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扰。□ 29 我非常直观。□ 30 我很享受独自一人的感觉。□ 31 多数时间我都是一个明智的决断者,但有时也会是冲动型,追求速度。□ 32 喧闹的声音,刺激的味道和强烈的光线都会影响到我。□ 33 我对在安静平和的环境中休息的需求比别人更大。□ 34 我很难从饥饿和寒冷中转移注意力。□ 35 我很容易哭泣。□ ——————————————— 1-35题总分合计 ——————————————— 36 我喜欢毫无准备地体验新事物。□ 37 当我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更聪明,我会感觉很棒。□ 38 社交不会让我疲惫。如果气氛足够好,我可以一直在活动现场待下去,甚至不用独处休息。□ 39 我喜欢野外生存一类的夏令营。□ 40 我喜欢在压力下工作。□ 41 如果别人不舒服,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错。□ 42 我总是充满能量,我的心情很少受到周围的事情的影响。□ 43 我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派对的人。□ 44 我习惯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少担心。 45 我喜欢跟朋友一起在度假小屋度过周末,并不需要独自待着。□ 46 朋友出其不意地拜访我,我会非常惊喜。□ 47 我能应对睡眠很少的状况。□ 48 我喜欢放鞭炮。□ ——————————————— 36-48题总分合计 ——————————————— 第一组题目包括1-35。 将你的答案加起来求和,如果所有问题你都选1,那么合计应该是35。 第二组题目包括36-48。 将你的答案加起来求和,如果所有问题你都选2,那么合计应该是26。 接着,用第一组的总分,减去第二组的总分,以上述例子为例,答案应该是9。 最后的分数则是你的敏感分数,应该是介于52-140之间的某个值。 得分越高,敏感程度越高。 如果你的分数超过了60,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高度敏感型的人。 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常常需要谨慎。当我们用该测试结果描述一个人时,它肯定不是非常全面的。 还有许多方面未被纳入考虑。 并且测试结果还会受到你测试当天的心情的影响。 你可以将该测试视为一个大概的参考,而不必过分去强调它。

  • momo

    momo 楼主 2022-11-30 10:15:59 浙江

    ✨11,理所应当 所有人都应当按自己的期望对待自己。 ——————————————— 我的潜意识应该有在利用微妙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变成较为特殊的一个人,让自己和别人明显区分开。 所以当有人觉得我是个普通人之后,我遭到很大打击。 ——————————————— 那么为什么我觉得自己不是个普通人? ——————————————— 看了《终身成长》,我发现我目前是具有固定性思维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敢努力,并且习惯性保持优越感。 ——————————————— 【书中内容】 证明你很特别 当固定型思维模式者选择成功,而不是成长的时候,他们到底想证明什么? 他们想要证明自己很特别,甚至是高人一等。 当我问他们“你们什么时候感到自己很聪明”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说,在他们感到特殊的时候,或者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且比别人更强的时候。 在发现思维模式并了解其运作方式之前,我也和他们一样,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天赋,正因为这样,我甚至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有价值。 对我来说最可怕的想法,让我几乎不敢想象的,就是我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别人的每一个眼神对我来说都意义非凡—— 它们被登记在我的智力记分卡、吸引力记分卡以及受欢迎程度记分卡上。 如果一天过得顺利,我可以尽情沉浸在我的高分记录中。 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去听了一场歌剧。在那天晚上,歌剧非常完美,每个人都等到歌剧完全结束才离场——并不只到歌剧结尾,而是等到所有幕布都落下才离场。之后所有人都涌到了街上,每个人都想叫出租车。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已经过了午夜,气温只有零下13摄氏度,还伴有大风,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感到越来越难以忍受。 我站在那里,在一群没有任何差别的人当中,我又能有什么机会呢?突然间,一辆出租车正好在我身边停下。后门把手的位置刚好停在我手边,当我坐到车里时,司机对我说:“你看上去很不一样。” 可以说,我活着就是为了这样的时刻。 因为我不仅很特别,我的特别即使在远处也可以被人察觉。 ——————————————— 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自尊主义运动” (20世纪中期起,风行于美国的教育方式。 自尊主义运动提倡肯定孩子的独特性,培养孩子的自尊。 但一味强调赞赏,忽视了培养孩子应对逆境与挑战的能力。 ——编者注) 鼓励这种想法,甚至发明了一些装置,帮助你确认自己的优越性。 今年我最喜欢的礼物是一个叫作“我爱我自己”的镜子,一面在底端用大写字母写着“我爱我自己”的镜子。 看着这面镜子,你可以给予自己这样的信息,不需要等着外界来告诉你你的特殊性。 当然,这个镜子本身并没有多大坏处,但当特殊性开始意味着比其他人更优秀,意味着一个更有价值、高人一等、更具特权的人时,就会出现问题了。

  • momo

    momo 楼主 2022-11-30 10:33:44 浙江

    我太相信自己有天赋,有优越感,所以不敢努力,怕竭尽全力努力之后没有成功,反而暴露了自己缺乏天赋。 👸🏻以后要拒绝自己和别人夸奖自己“有天赋”。 这会阻碍我前进,让我守着那点儿入门级的天赋“伤仲永”。 🤴🏻实际上越是重要的事越要去努力,人生如果全是在做毫无挑战性的东西来证明自己有天赋,实在是浪费生命。 🖤失败了≠失败者 ——————————————— 照镜子时间到~~🤡 【书中内容】 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的那些人急切盼望成功,而他们在成功后感到的不仅是自豪,他们会产生一种优越感。 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强。 然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自尊心的背后,潜藏着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成功后你会变成一个重要人物,那么当你不成功的时候,你又是什么呢? ——————————————— 《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的,失败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 转变为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 这对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尤其如此。 每年4月,当那些薄薄的信封—— 也就是拒绝信—— 从各个大学寄来的时候,数不清的失败者就这样产生了。 成千上万才华横溢的学生成了“没有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的女孩”或者“没有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男孩”。 ———————————————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一个人被失败击垮可能会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 ——————————————— 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 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创伤,而这种思维模式,是无法提供克服这种创伤的好方法的。 ——————————————— 如果失败意味着你缺乏个人技能或者潜力,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那你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 在一次研究中,七年级的学生们告诉我他们如何面对学术上的失败—— 在一门新课程中考了低分。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出所料,说他们会为下一次考试更加努力地学习。 但是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他们不会再付出同样多的努力了。 既然你没有能力,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 他们还说自己会认真考虑一下作弊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能力考好,你就得另辟蹊径。 ——————————————— 另外,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 比如,他们会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 一群大学生在一次糟糕的考试后,获得了一个去看其他人试卷的机会。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选择去看那些考得比他们好很多的人的卷子。 和往常一样,他们希望改正自己的不足。 但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选择去看那些考得非常差的,这就是他们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方法。 ———————————————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抑郁的程度更高。 我们的分析显示,这是因为他们会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认为挫败证明了他们无能、没有价值,基本上可以说他们是在用这种想法来折磨自己: “有句话不停在我脑海里盘旋:你是个笨蛋。” “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像个男子汉——这种想法挥之不去。” 失败再次给他们贴上了标签,堵住了他们通往成功的路。 抑郁程度越深,他们就越破罐破摔,越不会去采取行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比如,他们不再学习他们应该学的,不再准时交作业,也不再继续保持做家务的习惯。 尽管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抑郁程度看上去更严重,但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当中也有很多感到非常痛苦,这毕竟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 不过我们看到了一些很惊人的现象: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抑郁程度越深,越会采取行动来对抗他们的问题,他们会更努力确保自己完成学校作业,更努力保持生活正常运转。 他们感觉越糟,反而越会下定决心。 人们一旦相信个人能力固定不变,便经常会处于危险当中,害怕失败会给自己打分。 失败可以永久性地定义他们。 也许他们很聪明很有天赋,但是这种思维模式似乎剥夺了他们应对问题的才能。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得到发展的时候,失败虽然很痛苦,但是不会给他们下定义。 而且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可能,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有很多。

  • momo

    momo 楼主 2022-11-30 10:34:53 浙江

    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想强调努力可以有多重要的意义,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 它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并让人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后进者才有机可乘。 这些故事让事情变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 要么你有能力,要么你付出努力。 认为只有无能者才需要努力的想法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一部分。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告诉我们: “如果你需要为某事付出努力,那么你肯定不擅长做这件事。” 他们补充说: “对真正的天才来说,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 ——————————————— 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时候,我是心理学系的一名年轻的副教授。 有一天晚上,我路过心理学系大楼,发现有些教职工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我的一些同事工作到很晚。 他们肯定没有我聪明,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可能和我一样聪明,而且工作更加努力!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要么聪明要么努力的选择题,而我明显更加看重前者。 ——————————————— 《纽约客》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过,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相比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成就,我们更看重天生的、无须努力就能取得的成就。

  • 与春天告别

    与春天告别 2023-02-03 10:29:31 安徽

    自卑可能就是自恋的结果,太自恋了,认为自己是神,要绝对完美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4865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