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社会人格学的JP,和MBTI的JP的区别。

暮兰骑士

来自: 暮兰骑士
2021-05-17 12:20:4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LII

    LII 2021-05-17 20:29:10

    Socionics里总共有15个二分法。 和MBTI的J/P对应的是动态——静态。 MBTI的J/P的主要问题是它很武断,它和8个功能的定义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Socionics的方法是根据8个元素得到16种类型之后再观察这些二分法到底是怎么体现的。 而MBTI的二分法特别是J/P是非常武断地定义的,然后为了迎合这个二分法又不得不修改8个功能的定义,造成混乱。

  • Ching

    Ching 2021-05-17 22:34:01

    赞同楼上,不知道迈耶斯母女搜集了多少样本得出来的NiFe就一定比FiNe更judging,FiNe就一定比NiFe更perceiving,总之单从八维来看根本推导不出这个结论。我就认识很犹豫保留意见的infj,也认识很果决我行我素的istp。jp的区分还是根据认知功能本身的定义分为rational跟irrational更合理

  • sigheii

    sigheii 2021-05-18 12:53:08

    赞同楼上,不知道迈耶斯母女搜集了多少样本得出来的NiFe就一定比FiNe更judging,FiNe就一定比NiF 赞同楼上,不知道迈耶斯母女搜集了多少样本得出来的NiFe就一定比FiNe更judging,FiNe就一定比NiFe更perceiving,总之单从八维来看根本推导不出这个结论。我就认识很犹豫保留意见的infj,也认识很果决我行我素的istp。jp的区分还是根据认知功能本身的定义分为rational跟irrational更合理 ... Ching

    不存在“哪个更。。。”的问题,人家书中说的很明白了,人家根据外倾的功能定义jp。 至于后来的测试也许会靠“更judging还是更perceiving”来区别类型,但这是测试的问题,不是迈尔斯理论的问题。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18 13:03:05

    Socionics里总共有15个二分法。 和MBTI的J/P对应的是动态——静态。 MBTI的J/P的主要问题是它很 Socionics里总共有15个二分法。 和MBTI的J/P对应的是动态——静态。 MBTI的J/P的主要问题是它很武断,它和8个功能的定义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Socionics的方法是根据8个元素得到16种类型之后再观察这些二分法到底是怎么体现的。 而MBTI的二分法特别是J/P是非常武断地定义的,然后为了迎合这个二分法又不得不修改8个功能的定义,造成混乱。 ... LII

    看来社会人格学也是有很深内涵的…我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这15二分法啥意思 Socionics的方法是根据8个元素得到16种类型之后再观察这些二分法到底是怎么体现的…… 这段话又是什么意思,, 有资料分享下吗…

  • LII

    LII 2021-05-18 15:18:50

    看来社会人格学也是有很深内涵的…我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这15二分法啥意思 Socionics的方法是根 看来社会人格学也是有很深内涵的…我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这15二分法啥意思 Socionics的方法是根据8个元素得到16种类型之后再观察这些二分法到底是怎么体现的…… 这段话又是什么意思,, 有资料分享下吗… ... 暮兰骑士

    Reinin二分法

  • LII

    LII 2021-05-18 15:19:40

    不存在“哪个更。。。”的问题,人家书中说的很明白了,人家根据外倾的功能定义jp。 至于后来 不存在“哪个更。。。”的问题,人家书中说的很明白了,人家根据外倾的功能定义jp。 至于后来的测试也许会靠“更judging还是更perceiving”来区别类型,但这是测试的问题,不是迈尔斯理论的问题。 ... sigheii

    也是理论的问题,因为功能的定义和这个J/P的定义没有对应起来

  • LII

    LII 2021-05-18 15:20:54

    看来社会人格学也是有很深内涵的…我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这15二分法啥意思 Socionics的方法是根 看来社会人格学也是有很深内涵的…我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这15二分法啥意思 Socionics的方法是根据8个元素得到16种类型之后再观察这些二分法到底是怎么体现的…… 这段话又是什么意思,, 有资料分享下吗… ... 暮兰骑士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首先有16种类型,是根据功能来判的。然后再观察这些类型到底怎么区分。 例如MBTI里这个J/P在Socionics里是先根据功能分出类型,然后观察这两组分别有什么区别,最后观察结果是J类型“动态”,P类型“静态”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18 17:40:55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首先有16种类型,是根据功能来判的。然后再观察这些类型到底怎么区分。 例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首先有16种类型,是根据功能来判的。然后再观察这些类型到底怎么区分。 例如MBTI里这个J/P在Socionics里是先根据功能分出类型,然后观察这两组分别有什么区别,最后观察结果是J类型“动态”,P类型“静态” ... LII

    看不太懂。。。有没有啥资料推荐一下。。

  • sigheii

    sigheii 2021-05-18 21:11:17

    也是理论的问题,因为功能的定义和这个J/P的定义没有对应起来 也是理论的问题,因为功能的定义和这个J/P的定义没有对应起来 LII

    MBTI的J:第一个外倾功能是judge功能的人是J。 MBTI的P:第一个外倾功能是perceive功能的人是P。

  • LII

    LII 2021-05-19 09:43:38

    MBTI的J:第一个外倾功能是judge功能的人是J。 MBTI的P:第一个外倾功能是perceive功能的人是P。 MBTI的J:第一个外倾功能是judge功能的人是J。 MBTI的P:第一个外倾功能是perceive功能的人是P。 sigheii

    但是MBTI直接定义J就是外表上自律、做计划、做决策。P就是散漫的人。这就直接造成矛盾了。

  • LII

    LII 2021-05-19 09:46:42

    MBTI的J:第一个外倾功能是judge功能的人是J。 MBTI的P:第一个外倾功能是perceive功能的人是P。 MBTI的J:第一个外倾功能是judge功能的人是J。 MBTI的P:第一个外倾功能是perceive功能的人是P。 sigheii

    事实上,第一个外倾功能是判断功能的人是“动态”,第一个外倾功能是感知功能的人是“静态”。这是同一个划分在Socionics中的观察结果。 二者的区别是, Socionics是首先根据8个认知功能的定义得出了16种类型,然后在保持认知功能定义不变的情况下,去观察各个二分法到底是什么表现。 而MBTI在没有依照8个认知功能划分类型并实际观察的情况下,直接武断地拍脑袋认为“第一个外倾功能是判断功能的人”是怎么怎么样的,反之又是怎么怎么样的。结果和实际并不符合,于是又只能在Si的定义上背离荣格,也背离了Si是感知功能的定义。

  • LII

    LII 2021-05-19 09:47:15

    看不太懂。。。有没有啥资料推荐一下。。 看不太懂。。。有没有啥资料推荐一下。。 暮兰骑士

    看我上面一条对其他人的回复。资料的话wikisocion上面有一个Reinin dichitomies。

  • sigheii

    sigheii 2021-05-19 12:35:49

    但是MBTI直接定义J就是外表上自律、做计划、做决策。P就是散漫的人。这就直接造成矛盾了。 但是MBTI直接定义J就是外表上自律、做计划、做决策。P就是散漫的人。这就直接造成矛盾了。 LII

    天资差异原文: “ 判断和感知(JP)偏好可以用来确定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但必须与具有内倾偏好的人和具有外倾偏好的人区别使用。判断和感知(JP)偏好仅反映了处理外部世界的方法。” “具有内倾偏好的人则恰恰相反,其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不在判断和感知偏好中反映出来,因为他们在处理外部世界时用的不是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具有内倾偏好的人的人格类型中的字母J或P仅表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而非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如果是以J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型的,包括感觉和直觉,如果是以P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判断型的,包括思考和感觉。” 人家迈尔斯在书中解释的比较明白,至于弄混,我觉得要么是读者的理解问题;要么是根本没看过《天资差异》,根据后来的mbti流行文化来说。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19 16:56:34

    天资差异原文: “ 判断和感知(JP)偏好可以用来确定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但必须与具有内倾偏好 天资差异原文: “ 判断和感知(JP)偏好可以用来确定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但必须与具有内倾偏好的人和具有外倾偏好的人区别使用。判断和感知(JP)偏好仅反映了处理外部世界的方法。” “具有内倾偏好的人则恰恰相反,其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不在判断和感知偏好中反映出来,因为他们在处理外部世界时用的不是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具有内倾偏好的人的人格类型中的字母J或P仅表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而非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如果是以J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型的,包括感觉和直觉,如果是以P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判断型的,包括思考和感觉。” 人家迈尔斯在书中解释的比较明白,至于弄混,我觉得要么是读者的理解问题;要么是根本没看过《天资差异》,根据后来的mbti流行文化来说。 ... sigheii

    这在第几页啊,老兄,我去瞅瞅

  • LII

    LII 2021-05-19 18:14:19

    天资差异原文: “ 判断和感知(JP)偏好可以用来确定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但必须与具有内倾偏好 天资差异原文: “ 判断和感知(JP)偏好可以用来确定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但必须与具有内倾偏好的人和具有外倾偏好的人区别使用。判断和感知(JP)偏好仅反映了处理外部世界的方法。” “具有内倾偏好的人则恰恰相反,其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不在判断和感知偏好中反映出来,因为他们在处理外部世界时用的不是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具有内倾偏好的人的人格类型中的字母J或P仅表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而非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如果是以J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型的,包括感觉和直觉,如果是以P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判断型的,包括思考和感觉。” 人家迈尔斯在书中解释的比较明白,至于弄混,我觉得要么是读者的理解问题;要么是根本没看过《天资差异》,根据后来的mbti流行文化来说。 ... sigheii

    但是《天资差异》同样有这句话:使用判断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对生活组织得井井有条,使用感知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则随遇而安。 (1.5《判断和感知偏好》这一节) 这里不就是J/P错误刻板印象的来源么? 另外《天资差异》第8章系统阐述了对J/P的看法里面就包括J有系统性、J有条理性等内容:随便摘抄两句: 判断的天资包括: 做事的系统性 个人事物的条理性 生活的计划性 努力的持续性 决断性 …… 这都是《天资差异》自己说的。并不是《天资差异》只说了你说的那个定义,你说的那个定义是对哪些类型是J哪些类型是P的功能定义,但是J/P有什么表现也说《天资差异》里武断定义出来的。并不是你说的“根本没看过《天资差异》,读者理解”等等。这些刻板印象的来源即《天资差异》

  • LII

    LII 2021-05-19 18:16:12

    天资差异原文: “ 判断和感知(JP)偏好可以用来确定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但必须与具有内倾偏好 天资差异原文: “ 判断和感知(JP)偏好可以用来确定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但必须与具有内倾偏好的人和具有外倾偏好的人区别使用。判断和感知(JP)偏好仅反映了处理外部世界的方法。” “具有内倾偏好的人则恰恰相反,其主要精神活动过程不在判断和感知偏好中反映出来,因为他们在处理外部世界时用的不是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具有内倾偏好的人的人格类型中的字母J或P仅表示辅助精神活动过程而非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如果是以J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型的,包括感觉和直觉,如果是以P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判断型的,包括思考和感觉。” 人家迈尔斯在书中解释的比较明白,至于弄混,我觉得要么是读者的理解问题;要么是根本没看过《天资差异》,根据后来的mbti流行文化来说。 ... sigheii

    另外认为处理外部世界就是e功能本来也是有待商榷的。 e功能是指向客体对象的。但是难道i功能不处理外部世界的事物吗? 8个心理功能难道不全部都是处理从外部世界获取的信息的功能吗?

  • sigheii

    sigheii 2021-05-19 21:46:37

    但是《天资差异》同样有这句话:使用判断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对生活组织得井井有条,使用感知精神 但是《天资差异》同样有这句话:使用判断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对生活组织得井井有条,使用感知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则随遇而安。 (1.5《判断和感知偏好》这一节) 这里不就是J/P错误刻板印象的来源么? 另外《天资差异》第8章系统阐述了对J/P的看法里面就包括J有系统性、J有条理性等内容:随便摘抄两句: 判断的天资包括: 做事的系统性 个人事物的条理性 生活的计划性 努力的持续性 决断性 …… 这都是《天资差异》自己说的。并不是《天资差异》只说了你说的那个定义,你说的那个定义是对哪些类型是J哪些类型是P的功能定义,但是J/P有什么表现也说《天资差异》里武断定义出来的。并不是你说的“根本没看过《天资差异》,读者理解”等等。这些刻板印象的来源即《天资差异》 ... LII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讨论内向型时,偏见认为迈尔斯说内向的J比内向的P更judging,内向的P比内向的J更perceiving。 但迈尔斯解释的很明白,J和P对于内向型而言只是他们的辅助精神活动,他们的主要精神活动的判断和感知的属性恰好与他们类型的JP相反, “如果类型是以J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型的;如果类型是以P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判断型的”,————“使用判断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对生活组织得井井有条,使用感知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则随遇而安。” 这两句话摆在一起,有悖吗? J/P有什么表现的阐述难道有什么问题吗?J/P代表了外倾判断精神活动过程和外倾感知精神活动过程,纯粹这两种精神活动过程的表现对比难道没有反应在是否井井有条、计划性、系统性上吗?

  • sigheii

    sigheii 2021-05-19 22:11:04

    另外认为处理外部世界就是e功能本来也是有待商榷的。 e功能是指向客体对象的。但是难道i功能不处 另外认为处理外部世界就是e功能本来也是有待商榷的。 e功能是指向客体对象的。但是难道i功能不处理外部世界的事物吗? 8个心理功能难道不全部都是处理从外部世界获取的信息的功能吗? ... LII

    “根据荣格对该术语及含义的解释,内倾性是对生活的两种互补的态度之一,与其相对的是外倾性。内倾型的人主要兴趣在概念和观点的内部世界上,而外倾的人更关注人和事物的外部世界。所以,一旦条件具备,内倾的人会关注观点的感知和判断,而外倾的人更关注外部环境。 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局限在要么对外部世界或要么对内部世界的关注上。非常内倾的人必要时也能够很好地处理周围环境,但他们在进行大脑内部的工作或使用思考时表现最佳。”

  • sigheii

    sigheii 2021-05-19 22:12:41

    这在第几页啊,老兄,我去瞅瞅 这在第几页啊,老兄,我去瞅瞅 暮兰骑士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11 识别主要精神活动过程

  • LII

    LII 2021-05-20 09:57:10

    “根据荣格对该术语及含义的解释,内倾性是对生活的两种互补的态度之一,与其相对的是外倾性。内 “根据荣格对该术语及含义的解释,内倾性是对生活的两种互补的态度之一,与其相对的是外倾性。内倾型的人主要兴趣在概念和观点的内部世界上,而外倾的人更关注人和事物的外部世界。所以,一旦条件具备,内倾的人会关注观点的感知和判断,而外倾的人更关注外部环境。 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局限在要么对外部世界或要么对内部世界的关注上。非常内倾的人必要时也能够很好地处理周围环境,但他们在进行大脑内部的工作或使用思考时表现最佳。” ... sigheii

    内倾不等于不处理外部环境。任何功能、任何人,都在处理外部环境。 我这里说的是内倾功能,迈尔斯这种说法是把内倾功能看作了内部世界,外倾功能看作了和外部环境有关。 包括她为什么把内倾型第二个功能拿来标JP,这背后的思想是一个人和外界交互用的就是外倾功能。 这是真的内倾和外倾吗? 外倾——注意于客体对象,这没错。 内倾,则注意于关系。 二者都处理外部世界,只不过视角不同罢了。荣格确实说过(在《心理类型》Fi这一节)内倾的需要寻找外在形式,但并没有说这种外在形式就是某个外倾功能,荣格这里说的是externel form,而不是extraverted form。 事实上恰好相反荣格说的是内倾功能本身其外在形式就具有可以沟通的特性。荣格接下来马上就说了幸运的是人具有内在一致性。 所以在我看来迈尔斯这里并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内倾。

  • LII

    LII 2021-05-20 10:09:23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讨论内向型时,偏见认为迈尔斯说内向的J比内向的P更judging,内向的P比内向的J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讨论内向型时,偏见认为迈尔斯说内向的J比内向的P更judging,内向的P比内向的J更perceiving。 但迈尔斯解释的很明白,J和P对于内向型而言只是他们的辅助精神活动,他们的主要精神活动的判断和感知的属性恰好与他们类型的JP相反, “如果类型是以J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型的;如果类型是以P结尾,主要精神活动过程就是判断型的”,————“使用判断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对生活组织得井井有条,使用感知精神活动过程的人们则随遇而安。” 这两句话摆在一起,有悖吗? J/P有什么表现的阐述难道有什么问题吗?J/P代表了外倾判断精神活动过程和外倾感知精神活动过程,纯粹这两种精神活动过程的表现对比难道没有反应在是否井井有条、计划性、系统性上吗? ... sigheii

    我认为并不是偏见而是确实如此。 第三章介绍了用于发现的类型表,也就是测试吧,然后第四章-第7章,分别解析了四个维度的结果,第4章解析I/E,第5章S/N,第6章T/F,第7章J/P。 总不能辩解说迈尔斯在这里第7章解读J/P维度的结果,仍然是IJ要按照P型的部分来吧? 而且《天资差异》第9.7节,对ISTJ和ISFJ解读的这一节里面,第一行就是“系统性的、努力的和彻底的”,也就是认为Si主导者是系统性的。这也是《天资差异》自己说的,不是后人添加的。 当然,毫无疑问,迈尔斯的问题比后来流行的MBTI小,后来流行的MBTI很多问题可能源于凯尔西。但是我认为迈尔斯这里I/E和J/P也没有理清楚。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20 10:15:29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11 识别主要精神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11 识别主要精神活动过程 sigheii

    不错,我又看书不仔细了... 我来补充一下 1.10 和 1.11 章节的内容已经很清楚的表达了作者定义JP的思路了,就是为了解决内倾人的第一功能不外显的问题。而且作者赋予了JP很多新的内涵,时间观念啊,计划性啊,结果还是过程导向啊。。等等,也是符合实际的。 至于荣格JP和MBTI JP的差异,我还是觉得承认两者的不同就好了,就是两个概念。 至于社会人格学中的JP是否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加严谨,是否更加有料,我以后在研究吧。

  • sigheii

    sigheii 2021-05-20 11:00:19

    内倾不等于不处理外部环境。任何功能、任何人,都在处理外部环境。 我这里说的是内倾功能,迈尔 内倾不等于不处理外部环境。任何功能、任何人,都在处理外部环境。 我这里说的是内倾功能,迈尔斯这种说法是把内倾功能看作了内部世界,外倾功能看作了和外部环境有关。 包括她为什么把内倾型第二个功能拿来标JP,这背后的思想是一个人和外界交互用的就是外倾功能。 这是真的内倾和外倾吗? 外倾——注意于客体对象,这没错。 内倾,则注意于关系。 二者都处理外部世界,只不过视角不同罢了。荣格确实说过(在《心理类型》Fi这一节)内倾的需要寻找外在形式,但并没有说这种外在形式就是某个外倾功能,荣格这里说的是externel form,而不是extraverted form。 事实上恰好相反荣格说的是内倾功能本身其外在形式就具有可以沟通的特性。荣格接下来马上就说了幸运的是人具有内在一致性。 所以在我看来迈尔斯这里并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内倾。 ... LII

    按lii的视角,eii的迈尔斯当然没弄清楚什么是内倾,没弄清楚各种定义,没弄清楚内向型的jp问题。。。。。 然而eii的迈尔斯真的没弄清吗?? lii就是上帝,他的判断就是准则吗??? eii的迈尔斯逻辑不清晰,阐述的东西表达的东西不清晰、效果不好,就代表了她内心里真的不懂内向型和内向型人的判断感知??? 什么意会什么言传没听说过吗???迈尔斯表达的不好,在于内向型本来就比外向型不易考量。 eii右旋、lii左旋,左旋右旋的信息交流不存在困难和正交翻译???理本身是清楚的,只是不同的语言在解释相同的东西。所以这种争辩毫无意义。 另外天资差异是迈尔斯母女合著的,她俩一个eii、一个iei,信息交流中的误差可想而知。设计16类型是实用导向,而不是ti式的逻辑自洽。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20 11:05:59

    赞同楼上,不知道迈耶斯母女搜集了多少样本得出来的NiFe就一定比FiNe更judging,FiNe就一定比NiF 赞同楼上,不知道迈耶斯母女搜集了多少样本得出来的NiFe就一定比FiNe更judging,FiNe就一定比NiFe更perceiving,总之单从八维来看根本推导不出这个结论。我就认识很犹豫保留意见的infj,也认识很果决我行我素的istp。jp的区分还是根据认知功能本身的定义分为rational跟irrational更合理 ... Ching

    JP不单单是会不会下判断这么简单的含义,已经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这些内涵在人群中是得到验证的(我自己的日常观察),也是很稳定的,几乎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反应在一个人的内心,那么就是一个人时间观念怎么样,思想是不是更有开放性等等,(可以直接看天资差异的第七章);反应在一个人的外表气质等(我自己观察),那就是,一个人的衣着,infj很多喜欢格子衫的,穿着比较规整,格调,p更加在意是不是舒服,喜欢穿休闲装,j喜欢直的线条,p喜欢曲线,或者不是线条,而是晕开的色块(水彩),j写字更加有棱角,我看过一些intj写的字像荆棘,p的字可能就更加飘柔,柔顺。(这些观察都不太稳定,所以很多时候不灵,因为很多比较极端的JP才有比较明显的气质外表体现,而一般不极端的就气质难分JP) infj之所以更加犹豫不下判断,其实更多可能是fe使然,infj再犹豫能有infp更加犹豫吗?而且按照荣格的定义,infj是P,infp是J,这不就理论和现实矛盾吗,infp作为j反而更加犹豫?infj在人群中,一般都表现的很有礼节,不会当面说你,甚至会彩虹屁,我甚至有时候觉得他们有点“虚伪”,他们在自己亲近的人面前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喜恶,当infj在我面前对某个人疯狂吐槽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有点诧异,心里就想,你之前不是还当着他的面有说有笑,甚至还夸他吗?怎么反差那么大。另外infj的时间观念,计划性也不是infp能比的,他们脑袋里面就像装了个闹钟,一到时间,就像接到命令一样,直接去做另外一件事。高中有个同学infj,傍晚一群人踢足球,大家都玩得很尽兴,但是一个钟时间差不多到的时候,他就直接在足球场停止,不管是不是踢的正嗨,说你们大家玩吧,我先回去洗澡了,(要去上夜课了)。我们一群人继续没心没肺的踢,只求踢到累,踢到尽兴。还有一个大学的intj也差不多,也是脑海里装个闹钟似的,到点准时睡觉,准时起床,像上了发条一样,我有时候都挺佩服他。infj的好朋友也不算多,一般会有2,3个人和他亲近的一起玩吧。 再来说说istp,s本身需要吸收的信息就不多,不像intp,还有海量的ne需要吸收甄别,所以istp做决定并不太难,而且istp社会化比较低,一般这件事自己舒服就行了,不用考虑外界的那么多评价fe,当然也不是说他们要违背道德或者犯法啥的。我觉得istp和isfj需要吸收的信息可能差不多,一个是se,一个si,设置可能isfj需要收集的信息更多。但是istp明显更有冒险性,探索性,这就印证了P的另外一个内涵,探索性,而 si+j 是更加保守的。

  • sigheii

    sigheii 2021-05-20 11:16:22

    我认为并不是偏见而是确实如此。 第三章介绍了用于发现的类型表,也就是测试吧,然后第四章-第7 我认为并不是偏见而是确实如此。 第三章介绍了用于发现的类型表,也就是测试吧,然后第四章-第7章,分别解析了四个维度的结果,第4章解析I/E,第5章S/N,第6章T/F,第7章J/P。 总不能辩解说迈尔斯在这里第7章解读J/P维度的结果,仍然是IJ要按照P型的部分来吧? 而且《天资差异》第9.7节,对ISTJ和ISFJ解读的这一节里面,第一行就是“系统性的、努力的和彻底的”,也就是认为Si主导者是系统性的。这也是《天资差异》自己说的,不是后人添加的。 当然,毫无疑问,迈尔斯的问题比后来流行的MBTI小,后来流行的MBTI很多问题可能源于凯尔西。但是我认为迈尔斯这里I/E和J/P也没有理清楚。 ... LII

    内向型的jp不好考量。 IP虽然主功能是判断的,但看model a也是一样,他最擅长的两功能类似EP,只是和EP排序相反。 从功能上他和EJ差距太大。 反映到风格上,也是如此。 IP和EP都是静态的。 IJ和EJ都是动态的。

  • Ching

    Ching 2021-05-20 15:39:25

    你阐述这么多没有意义,首先如果你想说mbti重新定义了JP,那么具体的定义就应该明确的指出来,而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次,你通过个别样本观察,何以推断出普遍规律?你怎么排除不是个体差异?

  • Ching

    Ching 2021-05-20 15:57:48

    迈耶斯母女或许没说过,但是楼主说了,以及大部分mbti圈的刻板印象都是如此,以及socionics里的内倾型的JP跟mbti是反的,描述也是反的,尤其是is,说明刻板印象中对JP的理解都跟八维没有必然的关联

  • sigheii

    sigheii 2021-05-20 18:32:58

    真是奇怪我为什么要替迈尔斯辩护。迈尔斯作为一个eii,她这一生很幸福也很成功了。然而有一些eii命运悲惨,我是其中之一。所以迈尔斯有什么值得我为她辩护的????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20 18:33:52

    迈耶斯母女或许没说过,但是楼主说了,以及大部分mbti圈的刻板印象都是如此,以及socionics里的 迈耶斯母女或许没说过,但是楼主说了,以及大部分mbti圈的刻板印象都是如此,以及socionics里的内倾型的JP跟mbti是反的,描述也是反的,尤其是is,说明刻板印象中对JP的理解都跟八维没有必然的关联 ... Ching

    我不知为何总是要将之称之为刻板印象。在我看来,只要社会人格学的JP定义各自能做到逻辑自洽,符合实际观察,就基本可以了。这样的理论就可以算是至少及格的理论,也就各自自成一家。为啥非要将MBTI称之为错误的刻板印象。荣格创立心理类型的时候,很多概念只是刚刚建立,很多定义都相对粗浅,没有深入挖掘。这就留给后人很多可以解释的空间,后人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而不是抱着初始的理论不放,陷入原教旨。MBTI的JP定义就是考虑到当荣格的JP定义应用到内倾人格上出现的问题(infp成了j,infj成了p,和外界视角观察角度不符),然后做出的改良。书中已经详细阐述(天资差异1.10-1.11章节),虽然没说自己的jp和mbti的jp完全不同(这是我说的),可能是因为外倾的jp还是一致的。或者就是误打误撞,发现了一个独立的描述人整体状态的jp而不自知。 只要这个理论理论自洽,符合观察就ok了,mbti我觉得做到了。当然我并没有太了解社会人格学,socionics如果也符合这个条件,那也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多一个角度,让我们更好的盲人摸象。

  • LII

    LII 2021-05-21 10:30:12

    我不知为何总是要将之称之为刻板印象。在我看来,只要社会人格学的JP定义各自能做到逻辑自洽,符 我不知为何总是要将之称之为刻板印象。在我看来,只要社会人格学的JP定义各自能做到逻辑自洽,符合实际观察,就基本可以了。这样的理论就可以算是至少及格的理论,也就各自自成一家。为啥非要将MBTI称之为错误的刻板印象。荣格创立心理类型的时候,很多概念只是刚刚建立,很多定义都相对粗浅,没有深入挖掘。这就留给后人很多可以解释的空间,后人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而不是抱着初始的理论不放,陷入原教旨。MBTI的JP定义就是考虑到当荣格的JP定义应用到内倾人格上出现的问题(infp成了j,infj成了p,和外界视角观察角度不符),然后做出的改良。书中已经详细阐述(天资差异1.10-1.11章节),虽然没说自己的jp和mbti的jp完全不同(这是我说的),可能是因为外倾的jp还是一致的。或者就是误打误撞,发现了一个独立的描述人整体状态的jp而不自知。 只要这个理论理论自洽,符合观察就ok了,mbti我觉得做到了。当然我并没有太了解社会人格学,socionics如果也符合这个条件,那也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多一个角度,让我们更好的盲人摸象。 ... 暮兰骑士

    MBTI的JP并没有自洽,为了解释这个JP最后不得不把Si解释成了一种判断功能…… 现实中很多人无法在MBTI中得到有效分类。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22 21:31:38

    MBTI的JP并没有自洽,为了解释这个JP最后不得不把Si解释成了一种判断功能…… 现实中很多人无法 MBTI的JP并没有自洽,为了解释这个JP最后不得不把Si解释成了一种判断功能…… 现实中很多人无法在MBTI中得到有效分类。 ... LII

    还是感知功能吧,只是对于内倾人来说,是第一功能,是“将军”,不经常对外界显现

  • LII

    LII 2021-05-23 10:30:02

    还是感知功能吧,只是对于内倾人来说,是第一功能,是“将军”,不经常对外界显现 还是感知功能吧,只是对于内倾人来说,是第一功能,是“将军”,不经常对外界显现 暮兰骑士

    内倾功能为什么就无法对外界显现了? 内倾功能只是以内倾的态度来处理外界信息,仍然是有和外界交互渠道的。比如我和其他人沟通中最明显的也是Ti而不是Ne。 MBTI里面Si变成了喜欢保守、喜欢根据经验来做出选择,这不就是把Si变成判断功能了么?

  • 红石口袋

    红石口袋 (我在干嘛) 2021-05-24 09:09:13

    内倾功能为什么就无法对外界显现了? 内倾功能只是以内倾的态度来处理外界信息,仍然是有和外界 内倾功能为什么就无法对外界显现了? 内倾功能只是以内倾的态度来处理外界信息,仍然是有和外界交互渠道的。比如我和其他人沟通中最明显的也是Ti而不是Ne。 MBTI里面Si变成了喜欢保守、喜欢根据经验来做出选择,这不就是把Si变成判断功能了么? ... LII

    wikisocion对八个功能或信息元素的介绍都有“感知”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24 14:24:30

    内倾功能为什么就无法对外界显现了? 内倾功能只是以内倾的态度来处理外界信息,仍然是有和外界 内倾功能为什么就无法对外界显现了? 内倾功能只是以内倾的态度来处理外界信息,仍然是有和外界交互渠道的。比如我和其他人沟通中最明显的也是Ti而不是Ne。 MBTI里面Si变成了喜欢保守、喜欢根据经验来做出选择,这不就是把Si变成判断功能了么? ... LII

    我对社会人格真的不太熟悉,所以没办法综合对比社会人格和mbti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回答。 但我感觉你的理解有些偏颇 不管内倾外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信息啊,区别就是,内倾吸收的信息更多的是为内心的某个东西服务,那个东西对于老子(假设他是intp)来说可能是道,而外倾te则更关注获得的信息能不能快速的在外部世界得到应用。所以我觉得荣格说达尔文是te,我觉得不太赞同,因为达尔文吸收那么多信息是为了提炼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 你说你是ti经常运用,但是这是你自己视角,或者学过mbti的视角,对于不懂什么是mbti的一般人,通常应该感受到的是你的第二个功能ne,也不能是你的亲近的朋友,因为在亲近关系中可能会比较多的流露第一功能。视角最好是普通关系的人,比如不太熟的同事,同学,甚至是路人。这种视角我感觉就应该是比较容易感受到你的ne,而不是ti。或许是你比较自信,经常展露ti。我自己infp,很少展露fi,在家人面前都不太展露,只有在好朋友面前才能做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曾经不熟的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有点稀奇古怪(ne),所以感觉我自己还是蛮符合mbti的定义的,将军fi不经常显现给外界。 再来说si,我看了一下心理类型,没有找到“保守”的字眼,说实话,也看得云里雾里,而且确实荣格对si解释的没有很清楚,还是挺模糊的。但是483页有说到si是一种温和的中立态度,不知道算不算是“保守”。mbti没有把si当成判断功能,在mbti定义中依然是感知功能。只是mbti中,j好像和si绑定了,si一定是j的一二功能。这是为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我对si se的理解是这样的,se是图像信息(对于眼睛来说),非语言性的(右脑),si是对感官信息的抽取,对应的是实物符号(左脑)。比如苹果,对于se来说,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苹果,有颜色,形状,甚至是调动了味觉,嗅觉这些东西。但是对于si来说,他对外界客观信息有一点克制性,有一些抽取性,使得呈现在他脑海的可能就是“苹果”两个字,至于苹果本身的外观属性,味道,味觉等等信息都被很大程度的弱化了,这样抽取出来的实物符号比起se来说信息大量减少,从而方便记忆存储,或者调用。从抽取性的角度来说,si注定是和j比较匹配的,因为j本身就是判断功能,倾向于判断,而不是吸收更多的信息。对于p来说,se具备更多的信息,那自然p和se比较搭配。所以,mbti中,si是j的一二功能,se是p的一二功能。 而你说 si喜欢保守、喜欢根据经验来做出“选择”,貌似si具备了一种判断功能——“选择”。但这是因为你没有把JP当成一个独立的维度,还是感觉JP一定是附着在某个八维功能上的东西。如果你把JP当成一个独立维度就好办了,真正做出判断,做出“选择”的是J,不是si,是因为si+J才导致的,si本身吸收的信息就是实在的琐屑信息,加上J,自然变成一种根据已有经验做决定的感觉。 si本身是感知功能,但是这样的主观感觉在内心积累多了总要输出对吧,要不然积累那么多干嘛?积累了那么多si实在琐屑信息,就像一抽屉文档,这些信息本身就具有保守型,经验型,因为不是se(冒险性),ne(可能性),当然是保守,经验性的,就像挂在墙上的一堆规章制度。然后si怎么输出?前面已经说了,si 和 j是相互成全的,sj 喜欢si 胜过se ,因为si 是抽取性的,信息量少。sj 的信息功能首选si,所以si自然是sj的一二功能,si 借助 j 向外输出,那么就有了你说的,“做出了保守,经验的选择” ,对于sfj来说,他的si是通过fe输出的,输出公序良俗,stj来说就是通过te输出。si作为信息功能也可以作为第三功能输出,前面已经说了,p一般偏好的是se,ne,所以si这个信息功能只能屈居三四功能的位置。比如infp的si,可以使得infp比较擅长文字,但又不会像isfj那么保守,因为被ne压制了,这种情况下,si一般只是作为辅助信息。但话说回来,在易学人格中,将infp分为四种,infp-si(第三功能是si)是最趋于保守的,其他三种都不太保守,比如infp-se,infp-ti(第三功能分别为se,ti),前者激进,后者爱思考。具体可以参考这个帖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0747058/ 在intp中也是类似的情况,intp-si 是易学人格四种intp中最保守的一种。intp-se比较激进。可以把ti ne 发挥的比较极致(或者极端)。 总之,si作为信息功能,本身吸收的信息就是保守的,经验性的。而做出选择,用不用,那是J或者P的事情。J用si用的比较顺手,P用不顺手,只把si作为一种辅助信息(第三功能),偶尔用用,或者弱势信息(第四功能),很少用。不是si变成了判断功能,而是si和J相互成全了,成为一连接比较紧密的一对。si被j偏爱,绑定在一起,自然变得有判断的味道,为te,fe所用。但si总归还是感知功能,也可以为p使用。只是p不太喜欢用si,更喜欢se,ne,所以si一般在p的第三第四位,这种情况下,si就褪去了j施加在他身上的具有做出选择,进行判断的假象,变成一个比较干净的信息功能了,显露出本来的面目。

  • LII

    LII 2021-05-24 15:59:24

    我对社会人格真的不太熟悉,所以没办法综合对比社会人格和mbti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回答。 但我感 我对社会人格真的不太熟悉,所以没办法综合对比社会人格和mbti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回答。 但我感觉你的理解有些偏颇 不管内倾外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信息啊,区别就是,内倾吸收的信息更多的是为内心的某个东西服务,那个东西对于老子(假设他是intp)来说可能是道,而外倾te则更关注获得的信息能不能快速的在外部世界得到应用。所以我觉得荣格说达尔文是te,我觉得不太赞同,因为达尔文吸收那么多信息是为了提炼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 你说你是ti经常运用,但是这是你自己视角,或者学过mbti的视角,对于不懂什么是mbti的一般人,通常应该感受到的是你的第二个功能ne,也不能是你的亲近的朋友,因为在亲近关系中可能会比较多的流露第一功能。视角最好是普通关系的人,比如不太熟的同事,同学,甚至是路人。这种视角我感觉就应该是比较容易感受到你的ne,而不是ti。或许是你比较自信,经常展露ti。我自己infp,很少展露fi,在家人面前都不太展露,只有在好朋友面前才能做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曾经不熟的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有点稀奇古怪(ne),所以感觉我自己还是蛮符合mbti的定义的,将军fi不经常显现给外界。 再来说si,我看了一下心理类型,没有找到“保守”的字眼,说实话,也看得云里雾里,而且确实荣格对si解释的没有很清楚,还是挺模糊的。但是483页有说到si是一种温和的中立态度,不知道算不算是“保守”。mbti没有把si当成判断功能,在mbti定义中依然是感知功能。只是mbti中,j好像和si绑定了,si一定是j的一二功能。这是为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我对si se的理解是这样的,se是图像信息(对于眼睛来说),非语言性的(右脑),si是对感官信息的抽取,对应的是实物符号(左脑)。比如苹果,对于se来说,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苹果,有颜色,形状,甚至是调动了味觉,嗅觉这些东西。但是对于si来说,他对外界客观信息有一点克制性,有一些抽取性,使得呈现在他脑海的可能就是“苹果”两个字,至于苹果本身的外观属性,味道,味觉等等信息都被很大程度的弱化了,这样抽取出来的实物符号比起se来说信息大量减少,从而方便记忆存储,或者调用。从抽取性的角度来说,si注定是和j比较匹配的,因为j本身就是判断功能,倾向于判断,而不是吸收更多的信息。对于p来说,se具备更多的信息,那自然p和se比较搭配。所以,mbti中,si是j的一二功能,se是p的一二功能。 而你说 si喜欢保守、喜欢根据经验来做出“选择”,貌似si具备了一种判断功能——“选择”。但这是因为你没有把JP当成一个独立的维度,还是感觉JP一定是附着在某个八维功能上的东西。如果你把JP当成一个独立维度就好办了,真正做出判断,做出“选择”的是J,不是si,是因为si+J才导致的,si本身吸收的信息就是实在的琐屑信息,加上J,自然变成一种根据已有经验做决定的感觉。 si本身是感知功能,但是这样的主观感觉在内心积累多了总要输出对吧,要不然积累那么多干嘛?积累了那么多si实在琐屑信息,就像一抽屉文档,这些信息本身就具有保守型,经验型,因为不是se(冒险性),ne(可能性),当然是保守,经验性的,就像挂在墙上的一堆规章制度。然后si怎么输出?前面已经说了,si 和 j是相互成全的,sj 喜欢si 胜过se ,因为si 是抽取性的,信息量少。sj 的信息功能首选si,所以si自然是sj的一二功能,si 借助 j 向外输出,那么就有了你说的,“做出了保守,经验的选择” ,对于sfj来说,他的si是通过fe输出的,输出公序良俗,stj来说就是通过te输出。si作为信息功能也可以作为第三功能输出,前面已经说了,p一般偏好的是se,ne,所以si这个信息功能只能屈居三四功能的位置。比如infp的si,可以使得infp比较擅长文字,但又不会像isfj那么保守,因为被ne压制了,这种情况下,si一般只是作为辅助信息。但话说回来,在易学人格中,将infp分为四种,infp-si(第三功能是si)是最趋于保守的,其他三种都不太保守,比如infp-se,infp-ti(第三功能分别为se,ti),前者激进,后者爱思考。具体可以参考这个帖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0747058/ 在intp中也是类似的情况,intp-si 是易学人格四种intp中最保守的一种。intp-se比较激进。可以把ti ne 发挥的比较极致(或者极端)。 总之,si作为信息功能,本身吸收的信息就是保守的,经验性的。而做出选择,用不用,那是J或者P的事情。J用si用的比较顺手,P用不顺手,只把si作为一种辅助信息(第三功能),偶尔用用,或者弱势信息(第四功能),很少用。不是si变成了判断功能,而是si和J相互成全了,成为一连接比较紧密的一对。si被j偏爱,绑定在一起,自然变得有判断的味道,为te,fe所用。但si总归还是感知功能,也可以为p使用。只是p不太喜欢用si,更喜欢se,ne,所以si一般在p的第三第四位,这种情况下,si就褪去了j施加在他身上的具有做出选择,进行判断的假象,变成一个比较干净的信息功能了,显露出本来的面目。 ... 暮兰骑士

    比如我在这里的发言有Ne很明显的特性吗? 但我实际上Ne并不弱,我创造Ne,但我最关键的功能是Ti,这点绝对是不存在问题的。因此,MBTI里很多人INTP和INTJ之间分不太清楚。

  • LII

    LII 2021-05-24 16:01:03

    我对社会人格真的不太熟悉,所以没办法综合对比社会人格和mbti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回答。 但我感 我对社会人格真的不太熟悉,所以没办法综合对比社会人格和mbti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回答。 但我感觉你的理解有些偏颇 不管内倾外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信息啊,区别就是,内倾吸收的信息更多的是为内心的某个东西服务,那个东西对于老子(假设他是intp)来说可能是道,而外倾te则更关注获得的信息能不能快速的在外部世界得到应用。所以我觉得荣格说达尔文是te,我觉得不太赞同,因为达尔文吸收那么多信息是为了提炼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 你说你是ti经常运用,但是这是你自己视角,或者学过mbti的视角,对于不懂什么是mbti的一般人,通常应该感受到的是你的第二个功能ne,也不能是你的亲近的朋友,因为在亲近关系中可能会比较多的流露第一功能。视角最好是普通关系的人,比如不太熟的同事,同学,甚至是路人。这种视角我感觉就应该是比较容易感受到你的ne,而不是ti。或许是你比较自信,经常展露ti。我自己infp,很少展露fi,在家人面前都不太展露,只有在好朋友面前才能做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曾经不熟的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有点稀奇古怪(ne),所以感觉我自己还是蛮符合mbti的定义的,将军fi不经常显现给外界。 再来说si,我看了一下心理类型,没有找到“保守”的字眼,说实话,也看得云里雾里,而且确实荣格对si解释的没有很清楚,还是挺模糊的。但是483页有说到si是一种温和的中立态度,不知道算不算是“保守”。mbti没有把si当成判断功能,在mbti定义中依然是感知功能。只是mbti中,j好像和si绑定了,si一定是j的一二功能。这是为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我对si se的理解是这样的,se是图像信息(对于眼睛来说),非语言性的(右脑),si是对感官信息的抽取,对应的是实物符号(左脑)。比如苹果,对于se来说,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苹果,有颜色,形状,甚至是调动了味觉,嗅觉这些东西。但是对于si来说,他对外界客观信息有一点克制性,有一些抽取性,使得呈现在他脑海的可能就是“苹果”两个字,至于苹果本身的外观属性,味道,味觉等等信息都被很大程度的弱化了,这样抽取出来的实物符号比起se来说信息大量减少,从而方便记忆存储,或者调用。从抽取性的角度来说,si注定是和j比较匹配的,因为j本身就是判断功能,倾向于判断,而不是吸收更多的信息。对于p来说,se具备更多的信息,那自然p和se比较搭配。所以,mbti中,si是j的一二功能,se是p的一二功能。 而你说 si喜欢保守、喜欢根据经验来做出“选择”,貌似si具备了一种判断功能——“选择”。但这是因为你没有把JP当成一个独立的维度,还是感觉JP一定是附着在某个八维功能上的东西。如果你把JP当成一个独立维度就好办了,真正做出判断,做出“选择”的是J,不是si,是因为si+J才导致的,si本身吸收的信息就是实在的琐屑信息,加上J,自然变成一种根据已有经验做决定的感觉。 si本身是感知功能,但是这样的主观感觉在内心积累多了总要输出对吧,要不然积累那么多干嘛?积累了那么多si实在琐屑信息,就像一抽屉文档,这些信息本身就具有保守型,经验型,因为不是se(冒险性),ne(可能性),当然是保守,经验性的,就像挂在墙上的一堆规章制度。然后si怎么输出?前面已经说了,si 和 j是相互成全的,sj 喜欢si 胜过se ,因为si 是抽取性的,信息量少。sj 的信息功能首选si,所以si自然是sj的一二功能,si 借助 j 向外输出,那么就有了你说的,“做出了保守,经验的选择” ,对于sfj来说,他的si是通过fe输出的,输出公序良俗,stj来说就是通过te输出。si作为信息功能也可以作为第三功能输出,前面已经说了,p一般偏好的是se,ne,所以si这个信息功能只能屈居三四功能的位置。比如infp的si,可以使得infp比较擅长文字,但又不会像isfj那么保守,因为被ne压制了,这种情况下,si一般只是作为辅助信息。但话说回来,在易学人格中,将infp分为四种,infp-si(第三功能是si)是最趋于保守的,其他三种都不太保守,比如infp-se,infp-ti(第三功能分别为se,ti),前者激进,后者爱思考。具体可以参考这个帖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0747058/ 在intp中也是类似的情况,intp-si 是易学人格四种intp中最保守的一种。intp-se比较激进。可以把ti ne 发挥的比较极致(或者极端)。 总之,si作为信息功能,本身吸收的信息就是保守的,经验性的。而做出选择,用不用,那是J或者P的事情。J用si用的比较顺手,P用不顺手,只把si作为一种辅助信息(第三功能),偶尔用用,或者弱势信息(第四功能),很少用。不是si变成了判断功能,而是si和J相互成全了,成为一连接比较紧密的一对。si被j偏爱,绑定在一起,自然变得有判断的味道,为te,fe所用。但si总归还是感知功能,也可以为p使用。只是p不太喜欢用si,更喜欢se,ne,所以si一般在p的第三第四位,这种情况下,si就褪去了j施加在他身上的具有做出选择,进行判断的假象,变成一个比较干净的信息功能了,显露出本来的面目。 ... 暮兰骑士

    一个一个回复: “内倾吸收的信息更多的是为内心的某个东西服务” 内倾是定向于心理结构的,但荣格说的很清楚这是与生俱来的“原型”。荣格这里说的主体指的不是“自我”而是“自性”。

  • LII

    LII 2021-05-24 16:02:39

    我对社会人格真的不太熟悉,所以没办法综合对比社会人格和mbti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回答。 但我感 我对社会人格真的不太熟悉,所以没办法综合对比社会人格和mbti得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回答。 但我感觉你的理解有些偏颇 不管内倾外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信息啊,区别就是,内倾吸收的信息更多的是为内心的某个东西服务,那个东西对于老子(假设他是intp)来说可能是道,而外倾te则更关注获得的信息能不能快速的在外部世界得到应用。所以我觉得荣格说达尔文是te,我觉得不太赞同,因为达尔文吸收那么多信息是为了提炼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 你说你是ti经常运用,但是这是你自己视角,或者学过mbti的视角,对于不懂什么是mbti的一般人,通常应该感受到的是你的第二个功能ne,也不能是你的亲近的朋友,因为在亲近关系中可能会比较多的流露第一功能。视角最好是普通关系的人,比如不太熟的同事,同学,甚至是路人。这种视角我感觉就应该是比较容易感受到你的ne,而不是ti。或许是你比较自信,经常展露ti。我自己infp,很少展露fi,在家人面前都不太展露,只有在好朋友面前才能做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曾经不熟的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有点稀奇古怪(ne),所以感觉我自己还是蛮符合mbti的定义的,将军fi不经常显现给外界。 再来说si,我看了一下心理类型,没有找到“保守”的字眼,说实话,也看得云里雾里,而且确实荣格对si解释的没有很清楚,还是挺模糊的。但是483页有说到si是一种温和的中立态度,不知道算不算是“保守”。mbti没有把si当成判断功能,在mbti定义中依然是感知功能。只是mbti中,j好像和si绑定了,si一定是j的一二功能。这是为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我对si se的理解是这样的,se是图像信息(对于眼睛来说),非语言性的(右脑),si是对感官信息的抽取,对应的是实物符号(左脑)。比如苹果,对于se来说,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苹果,有颜色,形状,甚至是调动了味觉,嗅觉这些东西。但是对于si来说,他对外界客观信息有一点克制性,有一些抽取性,使得呈现在他脑海的可能就是“苹果”两个字,至于苹果本身的外观属性,味道,味觉等等信息都被很大程度的弱化了,这样抽取出来的实物符号比起se来说信息大量减少,从而方便记忆存储,或者调用。从抽取性的角度来说,si注定是和j比较匹配的,因为j本身就是判断功能,倾向于判断,而不是吸收更多的信息。对于p来说,se具备更多的信息,那自然p和se比较搭配。所以,mbti中,si是j的一二功能,se是p的一二功能。 而你说 si喜欢保守、喜欢根据经验来做出“选择”,貌似si具备了一种判断功能——“选择”。但这是因为你没有把JP当成一个独立的维度,还是感觉JP一定是附着在某个八维功能上的东西。如果你把JP当成一个独立维度就好办了,真正做出判断,做出“选择”的是J,不是si,是因为si+J才导致的,si本身吸收的信息就是实在的琐屑信息,加上J,自然变成一种根据已有经验做决定的感觉。 si本身是感知功能,但是这样的主观感觉在内心积累多了总要输出对吧,要不然积累那么多干嘛?积累了那么多si实在琐屑信息,就像一抽屉文档,这些信息本身就具有保守型,经验型,因为不是se(冒险性),ne(可能性),当然是保守,经验性的,就像挂在墙上的一堆规章制度。然后si怎么输出?前面已经说了,si 和 j是相互成全的,sj 喜欢si 胜过se ,因为si 是抽取性的,信息量少。sj 的信息功能首选si,所以si自然是sj的一二功能,si 借助 j 向外输出,那么就有了你说的,“做出了保守,经验的选择” ,对于sfj来说,他的si是通过fe输出的,输出公序良俗,stj来说就是通过te输出。si作为信息功能也可以作为第三功能输出,前面已经说了,p一般偏好的是se,ne,所以si这个信息功能只能屈居三四功能的位置。比如infp的si,可以使得infp比较擅长文字,但又不会像isfj那么保守,因为被ne压制了,这种情况下,si一般只是作为辅助信息。但话说回来,在易学人格中,将infp分为四种,infp-si(第三功能是si)是最趋于保守的,其他三种都不太保守,比如infp-se,infp-ti(第三功能分别为se,ti),前者激进,后者爱思考。具体可以参考这个帖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0747058/ 在intp中也是类似的情况,intp-si 是易学人格四种intp中最保守的一种。intp-se比较激进。可以把ti ne 发挥的比较极致(或者极端)。 总之,si作为信息功能,本身吸收的信息就是保守的,经验性的。而做出选择,用不用,那是J或者P的事情。J用si用的比较顺手,P用不顺手,只把si作为一种辅助信息(第三功能),偶尔用用,或者弱势信息(第四功能),很少用。不是si变成了判断功能,而是si和J相互成全了,成为一连接比较紧密的一对。si被j偏爱,绑定在一起,自然变得有判断的味道,为te,fe所用。但si总归还是感知功能,也可以为p使用。只是p不太喜欢用si,更喜欢se,ne,所以si一般在p的第三第四位,这种情况下,si就褪去了j施加在他身上的具有做出选择,进行判断的假象,变成一个比较干净的信息功能了,显露出本来的面目。 ... 暮兰骑士

    “从抽取性的角度来说,si注定是和j比较匹配的,因为j本身就是判断功能,倾向于判断,而不是吸收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认真读过荣格的原文,里面明确说的是Se类型容易被误认为是判断类型。 刚好相反。 而事实上我在现实中的观察,与荣格、Socionics是一致的。

  • 暮兰骑士

    暮兰骑士 楼主 2021-05-24 21:31:52

    不太懂你说的啥意思,不是在讨论si吗?怎么又讨论se,se又有什么情况?se为什么被误判为判断,se不是感知功能吗?荣格和社会人格的JP定义一致,我没有否定这点,我只是说mbti在荣格jp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 Mephiroth

    Mephiroth 2021-10-04 14:10:04

    mbti和socionics对j/p的定义各执一词,你们可以了解一下易学人格,其中定义j是竞争,p是合作

  • HY

    HY (一往无前) 2024-02-20 22:50:21 重庆

    从概念结构上讲,MBTI的JP指的是第一个外倾功能是感知还是判断。 而Soc的jp指的是主导功能是感知还是判断。 两者定义不同,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姑且认为是自洽的。两者的八维定义也不一样,都是根据不同的文化和侧重点来找的特征,也都跟荣格的原始定义有所区别。 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接近现实? Soc里面,所有的XXXp,都是感知主导,都有一种持续吸收信息,不是那么地决断的特征。 日常语言下的判断和感知,指的大概就是尽责性、计划性、封闭性、决断性这些外在特征。 看MBTI里的INFJ和INFP,那个更加具有决断性呢? 结合九型来看,INFJ对应的有124569这些类型,INFP对应的主要是469,所以INFJ多出来的125这三个,相对而言都是更“尽责组”、“理性组”的,也就是说,平均而言,INFJ确实比INFP更决断。 那么INFJ就一定对应Soc的IEI(NiFe)吗,INFP就一定对应Soc的EII(FiNe)吗?不一定。因为迈尔斯八维和Soc八维里,除了Ne一致,其它功能定义都有偏差,侧重点不同。 所以,可能有INFJ IEI,也可能有INFJ EII,INFP IEI,INFP EII。 IEI属于Beta组,EII属于Delta组,很明显IEI比EII更激烈、戏剧化、不平和得多。 所以INFJ的45号,更可能是IEI,INFJ的269号,更可能是EII。 INFP的4号,更可能是IEI,INFP的69号,更可能是EII。 与其说Soc跟MBTI的关系,不如想想Soc跟九型的关系,两者都涉及到很多外部行为表现。而迈尔斯八维更多是说认知方式。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81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