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话记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生活在喧嚣人群,我们难免感到倦怠,渴望为灵魂找寻一个更好的精神家园。就在那个瞬间,罗伯特•麦克法伦产生了一种迫切的需求:离开剑桥。“去到某个遥远的地方,那里人迹罕至,会有明亮清晰的星光,会有从四面八方吹拂而至的风。我会去往极北或极西之地,...
来自:豆瓣日记
最近晓得位大作家,叫木心,是因了陈丹青的大肆推销。 据说,木心是陈丹青的恩师。恩而其师,过誉几句,人之常情,也无不可。令我惊异的是一帮子跟随其后的捧者,老作家陈村竟捧到如此,曰读到木心的文字“若遭雷击”。只这一句,我便开始怀疑木心的文章里有无雷势,...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大约在09年,我随家人去杭州,路上带了本新买的书,徐晧峰的《道士下山》,是本小说,第一次读这个作者的书,据说徐本人是个胖子,但行踪飘忽,气质飘逸,杂学旁通,十分了得。读完道士下山,的确感到新奇,体验前所未有,当时去杭州还有一件事是见叶卡同学,所以草草记录当时感觉,觉得是本好书。(http://book.douban.com/review/1856166/) 如今他广为人知,是做了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顾问,可以想见未来一年,他的书可能...
来自:豆瓣日记
全文轉自 被牆網站 主場新聞 做男人,誰沒有幻想過自己女朋友好像直子那般模樣。一頭長髮、含蓄內斂、有點神經質,但又有點純真。當然最重要還是外表脫俗迷人。初次接觸村上春樹是在中學時代,那時候同學上堂時掏出一本≪挪威的森林≫ (1987),收在書桌底下翻閱...
来自:豆瓣日记
<无声告白>是那种让人忍不住一气读完的书,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悬疑罪案小说,但结构安排上,可谓技艺精湛,引人入胜。从作者取材来看,一本处女作,伍绮诗选择故事发生在1977年,可以说是精明之举。避开现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背景,却又集合了女权,种族歧视,婚外恋,...
来自:豆瓣日记
写这篇小文的起因源于最近大明劫的播出,似乎又带起一种民族情绪,柳如是也是明末题材,涉及到了明清易代,明末,仿佛是一个一提到就充满悲情的词汇,关于它,大家能想到的就是江山社稷的飘摇,政治的枯槁,战争和民族仇恨。其实,我们真的要替古人渲染这样的情绪么...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山居杂忆》的序文有两篇,第一篇是叙述者的丈夫徐定戡先生所写,他谈到了这本书的初衷,说妻子偶尔在他书架上翻到了明末越人张岱所写的《陶庵梦忆》,读了几篇,爱不释手,明白简洁,言之有物,令人感伤叹息,真是佳作。徐定戡便说,为什么不学张岱,也写一写呢?当时高诵芬并没动笔,此后时光流转,经历了战争,疾病,儿女抚育,家务操劳,人情冷暖后,夫妇两人于94年到南澳定居,闲适下来后,便开始怀念家乡,怀念故人,于...
来自:豆瓣日记
一到冬天,脑子就不够用了。 不光是寒潮、雾霾、感冒这些显而易见的理由。恰逢年关,大小公司企业连轴转的加班日程,就足以让人忙得四脚朝天。每天晚上回家后,刷刷微博豆瓣,脑子就痛得像要炸裂,更别说看正经书了。连《名利场》这种出了名轻松的伪经典,我只是翻了四五十页,就晕得想吐。 这种时候,就该把压箱底的推理小说给翻出来了。 毛姆说过,五六本精彩的侦探小说,加上一个热水袋,足以让人忘记最严重的伤风。 我说,...
来自:豆瓣日记
《翻书党》 【编者按】 1942年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于香港。这篇《萧红之死》收录于《波西米亚玫瑰的灰烬:萧红传》一书中,内篇梳理了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萧红逝世的全过程,对萧红死前矛盾抵牾的材料作了尽可能清晰、合逻辑的编排;外篇则呈现了与萧红命运相关...
来自:豆瓣日记
某日下班前,我又脑洞大开,问了同事小黄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男性,在冰心、萧红、林徽因和张爱玲四个女人中,你娶谁? 我每说出一个名字便只见小黄的眼睛越瞪越大,说到“张爱玲”的时候她几近崩溃。 小黄的反应让我很满意。懂的人自然懂这是一道多么经典的炫技题。 小黄美滋滋地把这道题发到了豆瓣广播上,殊不知很多人没有抓住题意,说了一些“选林徽因因为他最漂亮,选冰心因为她最有钱”之类的答案,看得我干着急。 而只有一个答案接近我心中的满分。 ——“林徽因,因为她死的最早。” 但其实他说得不对,看过《黄金时代...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