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话记

半湖烟雨
来自: 半湖烟雨 (阜阳) 2015-12-30 08:39:41创建   2019-08-29 17:10:02更新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日记
老关已经很老了,差不多和这座城市一样老。 老关在襄阳经营着一家面馆,主营牛杂面。牛杂面是襄阳的特色,传说560万襄阳人每天早上要吃掉830万碗牛杂面,人均1.5碗,考虑到部分食量恢弘的襄阳人一次就要吃三到四碗,那么从数学上看,必然有人一碗都不吃,而是吃别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有味道的地方就有江湖---樊鹏举 四川人是一个很倔强的群体,他们总是有一些或庄或谐的坚持以及信仰。试举三例,一是当年清军入川,川人因不愿接受剃发易装而被屠杀几乎殆尽(当然这事被赖到了张献忠头上);二是汶川地震时,有很多四川人因为麻将没有打完而拒绝出逃...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1 警察问我,明珠有没有离家出走过的经历。 面前的这个警察,年纪不大,脸上还带着些紧张严肃的表情。相比之下,在客厅里忙着安抚我爸妈的警察,脸上的表情就轻松得多了。自然,年纪也要大得多了。 “婶子,你别急,说不准,闺女儿一会儿就该回家敲门了!” 我妈妈已经不哭了,她点点头,可能是相信了警察的话——明珠只是迷路了,明珠只是和朋友玩儿的时候忘了点,明珠只是想故意气气父母,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这样。 我摇摇头...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最近几天一直在读月下的短篇小说集《蛀空》,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来自夜色深处的苍凉,这是一种放逐。 乔伊斯说,放逐是我的美学。作者笔下的人物,大抵都处于放逐中,既有现实的迷失,也有灵魂的放逐。他们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每一扇门后,拥有普通人所拥有的一切特征,却追求非凡。只有非凡之人,才配得上放逐;否则,不过是迷失。追求非凡,意味着向凡庸挑战,挑战的结果也许仍旧是被现实的强大力量裹挟而去,但他们身...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读《达夫游记》 我一直喜欢郁达夫的散文,最早接触他的作品便是选入语文课本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被我的同辈们奉为“大爱”,念念不忘。郁达夫的散文好,诗词也好。和鲁迅先生一样,郁达夫坚持写旧式的诗词,而不写新诗。不论是平仄、格律、用典,都娴熟如一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今日翻检邮箱,忽然发见了2003年写的一篇游记,就此“打捞”出来。此文曾刊登半篇于某报。细算起来,已经过了整整10年光阴。昔年的朋友皆断了联系,现下的时光又是如此昏盲。真不堪也,对不住少年头颅,青春光阴。 ——题记 久居中原,但却未赴古都开封一游,一直视为憾事。期期良久,终因各种事务而不能成行。大概至某一地,看某一风景,也像识某一人,豁然某一关窍一样,是需要缘法的。近日得暇,与吾友汪少玄、陈心雁、黄美...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生活在喧嚣人群,我们难免感到倦怠,渴望为灵魂找寻一个更好的精神家园。就在那个瞬间,罗伯特•麦克法伦产生了一种迫切的需求:离开剑桥。“去到某个遥远的地方,那里人迹罕至,会有明亮清晰的星光,会有从四面八方吹拂而至的风。我会去往极北或极西之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夫妻与情人是两个对立的体系。 夫妻是以获取利益为前提的社会体系,而情人是以消耗为主体的社会体系。情人具有一切纯女性的特征。优雅娇俏的体形,温柔动听的声音,病恹恹的花容,这皆是消耗型人格的指数与特征。《茶花女》里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与《红楼梦》里的林黛...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最近晓得位大作家,叫木心,是因了陈丹青的大肆推销。 据说,木心是陈丹青的恩师。恩而其师,过誉几句,人之常情,也无不可。令我惊异的是一帮子跟随其后的捧者,老作家陈村竟捧到如此,曰读到木心的文字“若遭雷击”。只这一句,我便开始怀疑木心的文章里有无雷势,...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大约在09年,我随家人去杭州,路上带了本新买的书,徐晧峰的《道士下山》,是本小说,第一次读这个作者的书,据说徐本人是个胖子,但行踪飘忽,气质飘逸,杂学旁通,十分了得。读完道士下山,的确感到新奇,体验前所未有,当时去杭州还有一件事是见叶卡同学,所以草草记录当时感觉,觉得是本好书。(http://book.douban.com/review/1856166/) 如今他广为人知,是做了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顾问,可以想见未来一年,他的书可能...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全文轉自 被牆網站 主場新聞 做男人,誰沒有幻想過自己女朋友好像直子那般模樣。一頭長髮、含蓄內斂、有點神經質,但又有點純真。當然最重要還是外表脫俗迷人。初次接觸村上春樹是在中學時代,那時候同學上堂時掏出一本≪挪威的森林≫ (1987),收在書桌底下翻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毛利这种女写手,每篇文章都打定主意要哗众取宠--也就是刻意逆反主流意见。有时候话题是她熟悉的小女生话题,八卦,整容什么的,写起来得心应手,文从字顺之际可算是标新立异。但大部分时候,根本是为反对而反对,这种文章中看到满满的都是无知浅薄的撒娇。比如写韩...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说家有两种,一种是大众款,人人都喜欢,畅销书,改编电影的热门之选,这种小说大多是或者拍案惊奇的故事,或者心灵鸡汤的感情,如果稍微有点儿哲学味道,人性光辉,已经是上品。好比美国的史蒂芬金,台湾的吴念真,你国的张嘉嘉之类。这种大众款,并不是好的艺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无声告白>是那种让人忍不住一气读完的书,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悬疑罪案小说,但结构安排上,可谓技艺精湛,引人入胜。从作者取材来看,一本处女作,伍绮诗选择故事发生在1977年,可以说是精明之举。避开现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背景,却又集合了女权,种族歧视,婚外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写这篇小文的起因源于最近大明劫的播出,似乎又带起一种民族情绪,柳如是也是明末题材,涉及到了明清易代,明末,仿佛是一个一提到就充满悲情的词汇,关于它,大家能想到的就是江山社稷的飘摇,政治的枯槁,战争和民族仇恨。其实,我们真的要替古人渲染这样的情绪么...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山居杂忆》的序文有两篇,第一篇是叙述者的丈夫徐定戡先生所写,他谈到了这本书的初衷,说妻子偶尔在他书架上翻到了明末越人张岱所写的《陶庵梦忆》,读了几篇,爱不释手,明白简洁,言之有物,令人感伤叹息,真是佳作。徐定戡便说,为什么不学张岱,也写一写呢?当时高诵芬并没动笔,此后时光流转,经历了战争,疾病,儿女抚育,家务操劳,人情冷暖后,夫妇两人于94年到南澳定居,闲适下来后,便开始怀念家乡,怀念故人,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武侠不能缺美女,武侠若是没有美女相伴,就像言情少了冷漠忧郁无所谓的花泽类——完全让读者生无可恋了。 金庸喜欢写美女,描写女子容貌时,他笔下那形容词犹如奔腾江水沸,翻来覆去便罢,还完全收不住势,主角配角虽不尽是绝色美人,但大都有着令人断句无能的美貌。如果能用插图代替文字,他简直恨不得分分钟画给你看。 小龙女是秀美绝伦清丽无伦容色秀美秀丽绝俗艳极无双玉颜娇丽风致嫣然如异花初胎美玉生晕明艳无伦秀丽娇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 赵澄是王雪第11个相亲对象。 这个数字本来就让人气馁,而这个对象本身,也让王雪觉得,这又是要被浪费掉的两小时。 “来来来,小雪,给你赵伯伯敬一杯,你小时候最喜欢的那条公主裙,就是赵伯伯送给你的呢!” 王雪赶紧笑着站起来,面对这个估计都不记得自己买过裙子的伯伯,礼数周全地敬了一杯酒。 双方家长互相寒暄,继而尽可能地挖出一切双方家庭曾有过的交集,挖不出来就生造。再继而互相历数自家儿女的优势,话语间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到冬天,脑子就不够用了。 不光是寒潮、雾霾、感冒这些显而易见的理由。恰逢年关,大小公司企业连轴转的加班日程,就足以让人忙得四脚朝天。每天晚上回家后,刷刷微博豆瓣,脑子就痛得像要炸裂,更别说看正经书了。连《名利场》这种出了名轻松的伪经典,我只是翻了四五十页,就晕得想吐。 这种时候,就该把压箱底的推理小说给翻出来了。 毛姆说过,五六本精彩的侦探小说,加上一个热水袋,足以让人忘记最严重的伤风。 我说,...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翻书党》 【编者按】 1942年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于香港。这篇《萧红之死》收录于《波西米亚玫瑰的灰烬:萧红传》一书中,内篇梳理了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萧红逝世的全过程,对萧红死前矛盾抵牾的材料作了尽可能清晰、合逻辑的编排;外篇则呈现了与萧红命运相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某日下班前,我又脑洞大开,问了同事小黄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男性,在冰心、萧红、林徽因和张爱玲四个女人中,你娶谁? 我每说出一个名字便只见小黄的眼睛越瞪越大,说到“张爱玲”的时候她几近崩溃。 小黄的反应让我很满意。懂的人自然懂这是一道多么经典的炫技题。 小黄美滋滋地把这道题发到了豆瓣广播上,殊不知很多人没有抓住题意,说了一些“选林徽因因为他最漂亮,选冰心因为她最有钱”之类的答案,看得我干着急。 而只有一个答案接近我心中的满分。 ——“林徽因,因为她死的最早。” 但其实他说得不对,看过《黄金时代...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半湖烟雨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