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ii

fafadongmian
来自: fafadongmian (上海) 2019-09-01 15:53:24创建   2024-05-13 09:46:23更新
8 人关注
来自:豆瓣日记
Pompano烤企!鹅 107人喜欢
城市里的房子. 1 如日中天的瑞典建筑师Bolle Tham和Martin Videgård在接受西班牙建筑杂志El Croquis采访时提到,在他们所受到的建筑学教育里,除了冈纳. 阿斯普隆德(Gunnar Asplund)和西古尔德. 洛韦伦茨(Sigurd Lewerentz)两位大师之外,其他建筑师对他们的影响。我当时注意到他们提到了两位建筑师,一位是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在那个年代几乎代表了一种浪潮;另一个名字似乎就显得有些陌生了,是一位瑞典建筑师:斯文.马克利乌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ragonman⎠ 13人喜欢
2016年,第十二届环境行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们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正好也和切蛋糕有关。 如今,圆庐已不是我们那时候经常去看的圆庐,把这篇文章贴上来,记录一些和圆庐有关的内容 圆庐—— 一个历史建筑中居民自发改造行为的观察笔记 陈伟,岳阳,张昊 摘 要:历史建筑的发展过程是其历史信息组成的重要部分。圆庐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体现了某一些历史建筑可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的居民自发改造现象。文章梳理了圆庐从1939年至今的历史脉络,同时记录了在圆庐中生活的居民的自发改造行为,最后通过“领域—功能...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qingfan的广播: 看到维京longhouse还是会想起卒姆托的steilneset memorial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12930人喜欢
这个相册,是我对以往收集图片的总结,和为这个主题所专门搜索的图片。相册的主题就是:人类聚居起来的时候,呈现出多少种多姿多彩的形式。如果网上的朋友们看到后有所启发,那么我很开心。图片都不是我的原创,转载不需要告知我,谢谢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Pan 191人喜欢
从理念到空间 FROM IDEA TO SPACE 课程信息: 指导教师:潘晖、王逸凡 结构指导:华一唯、尤方宸 学生:薛童、丁雨潇、欣奇拉、戴若兰、郑浩天、李天宇、贾天下、刘伦海 评图嘉宾:张彤、张应鹏、周敏玉、张旭、胡新莺 前提主旨: 我们认为空间的体验在某种意义上是客观的,而非完全主观的。在同样的空间中,不同文化甚至不同时代的人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拥有类似的空间体验。例如,人进入一个中世纪的哥特教堂会产生一种升腾的神圣感,这种体验超越了他的文化背景和所处的时代。空间的体验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qingfan 251人喜欢
我们理想的住宅设计是以空间为主导的,包含真实朴素的材料与技艺,持续新鲜与宁静感受的居所。为营造这样的环境,“手艺”往往意味着非常规的做法,或许不能和传统的精雕细琢相提并论;但在今日批量工厂生产的环境里,手艺实验是达到某种特别空间感受的途径。 这一户型位于90年代末砖混结构住宅楼顶层跃层;1层客厅朝西,2层阳光房朝东。房间都串联在东西方向上,楼梯狭窄靠墙。这是基础的自然条件。 我们的设计一直在尝试园林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联性,除了游走路径的串联与可达、在空间中划分更小的空间、愉快的探索感、视线通透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流枢设计 93人喜欢
上一篇日记写了 做建筑设计为什么要进行场地调研以及如何进行场地调研?上 今天来写写第二个层次,具体层次——建筑基地(红线内部)。有心人或许会发现,怎么直接从宏观就到了具体呢?中观部分呢。上篇已经说过, 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上,而是分别有其不同的视角,所以,请大家跟着我的思路来走: 2.具体层次——建筑基地(红线内部) 任何的建筑,都必须建造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在法治社会里,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权属范围。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权属的定义也存在不同。这个权属...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群岛BOOKS的广播: Babij Jar 犹太教堂,基辅,Manuel Herz设计,2021 2021年在德国建筑师 Manuel Herz的 Babij Jar 犹太教堂建成之后,Casabella 杂志不无预见性地刊登了 Francesco dal Co 介绍了基辅的 Babij Jar 公园和犹太教堂的文章。以下资料和图片摘自这篇文章:https://douc.cc/2omDwx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c西西 28人喜欢
2018年春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流竄犯 30人喜欢
莫伯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剖面学社 50人喜欢
关于现代性的话题已被无数次地谈论,它的源头该追溯到何时?是什么力量推动建筑学发展至今? 前言 关于现代性的话题已被无数次地谈论,它的源头该追溯到何时?是什么力量推动建筑学发展至今?为了避免使这种追溯行为向着历史的深处无限制地蔓延,我们应该适可而止地寻找一个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上一些关键的要素正在或将要发生涉及本质的转变。站在当代的立场回望建筑史,19世纪就是这样一个暗流涌动的时期。而当我们把“世纪”的外延界定得再宽泛一些,考察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的理论著述与实物遗存,或许可以从一些方面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火锅躺躺柚子茶 66人喜欢
意外取消的飞机,让我们免费住进了贵贵的酒店,还多出了一个上午去看阿尔托的图书馆,这场突如其来的延误让我的罗瓦涅米之行十分圆满,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我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再也不会来这个芬兰北边在北极圈边缘的小镇,能够这样完美告别可真好。 图书馆旁边还有阿尔托做的市政厅和歌剧院,几个项目基本上都在1960-1970年间完成。 图书馆的功能是拉普兰地区的中央图书馆, 主要的阅览室面向北侧采光,主入口面向沿街的广场。在如此北的罗瓦涅米,尤其是满地大雪的漫长冬季,主要采光来源于漫射光而非太阳直射光线。在一片白色...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Celer Lee 17人喜欢
以下为尝试翻译稿,请谨慎阅读。如有误导,概不负责。 第二部分的研究从博物馆1号开始(1954年)到博物馆2号结束(1963年)。这两个博物馆研究的是空间的结构引入,博物馆1号结构沿平面布置(从外围柱到中心墙体),博物馆2号的空间结构引入则沿垂直剖面生成。在这两个方案中,面对“微小循环”的概念都产生了一种结构致密化的空间。博物馆1号发展出“同心递减方阵”的概念,外围边界由柱子构成,然后逐渐将柱子翻倍直到形成墙壁。同时也发展了“柱间空间”的概念(遵循从完全开放到完全封闭的概念;从了无遮挡,到透明,半...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http 0人喜欢
http://www.christianwassmann.com/architecture.htm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SSL 173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Pompano烤企!鹅 33人喜欢
这篇文章真的把我虐成了一只烤企鹅 ——— 《墓志铭(外三种)——其三》 【译】作为生命广延的建筑——Sigurd Lewerentz作品研究(四)——下 Architecture as an extension of life - An essay on the work of Sigurd Lewerentz The city of the living: the Stockholm Exhibition of 1930, the goddess Isis and the beginning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故里 173人喜欢
本文系 ETH 建筑理论课的读物,也是罗西在 ETH 任教时讲座的讲稿。 ---------------------------------------------------------- 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1931-1997)在1959年在米兰的 Politecnico 拿到了他的 Diplom。七年之后他成为了那里的教授。在此之前(19...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0 70人喜欢
在今天夏天一场名为《建筑是什么》 的讲座上,伊东丰雄得意地给大家念了一段岐阜小学生写给他的信:“闲的时候去MediCos,放学回家的路上去MediCos。优先顺序第一位MediCos,就算只有5分钟也想去MediCos。” MediCos是岐阜媒体中心(Gifu Media Cosmos)的缩略语,也是当地人对它的爱称。儿童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表达着自己对这栋建筑的喜爱。似乎在这位建筑师的眼中,没有比这更好的赞歌了。 岐阜媒体中心项目的契机是旧岐阜市立图书馆的再建。和日本大多数地方城市一样,人口40...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打靶归来 31人喜欢
我发现大平层里出现奇葩房的概率还是比较小,毕竟面积那么大窗户那么多...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之宜 35人喜欢
时间:2021年6月19日 9:00-18:00 地点:c楼钟庭报告厅 评图老师:Kirk HB ZB HYR(halfway) 第一部分 记 《流留园》 中期时确立了建筑态度是低调的,在方塔园里的定位是园中园,对堑道与城市平等开放,内部围绕一个“空”的中心院子,展陈逻辑是非线性的。 后期设计的主要推动力是关于两对关系的思考——临时性与永久性,线性空间与非线性时间。 从赏竹亭、宋亭到中国建筑、中国园林,有一种非永久的临时状态。不仅来自材料也来自空间,即室内身体并非稳定地被包裹,室外也不是一览无遗...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京畿跳跳生 33人喜欢
Cedric Price和Joan Littlewood的Fun Palace虽未建成,却似乎成为了所谓“高技建筑”的滥觞,出现在相关建筑师的reference中,不论是高技派和Archigram的“机器美学”,还是到纽约新近建成的the Shed的“移动建筑”。但Fun Palace本应产生远比美学更为深刻的影响,机器、巨构和移动都只是其形式结果。Fun Palace归根结底是一个由左翼倾向的社会理想发展出的社会交互装置,其中应用了对当时而言相当新锐的技术与理论。纵使如此拥抱先进技术,但晚年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远古超萌武士 797人喜欢
[[[前言]]] 瑞士目前也在向老年化社会迈进,目前65岁(男性退休年龄)以上人口为16%,到2020年为20%,到2030年将达到25%。我国目前65岁以上人口为9%,但我国计算的是60岁(男性退休年龄)以上人口,其数字是15%。其实与瑞士相当。但考虑到我国正在延迟退休...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ZakChang 30人喜欢
在研究室呆闷了,今天偶尔看了一眼公众号( Arch某daily ),初看是大仓山集合住宅的巨大化版,很快就掠过了。后来因为童童的毕设是与集合住宅相关的题目,她看到了又发来讨论了一下。发现从媒体发表、题目解剖、设计策略、户型设计到立面等等都是挺聪明的做法,事情并不简单。 1. 缺角的发表 刚开始粗略看的时候觉得有点奇怪,通篇是图片加文字就完结了,何解Arch某daily推送漏了平面图。随后搜了几个媒体发现都没有带户型的平面,仅有大量的架空层角度,线图也只有架空层平面和剖面图。若有若无地告诉你这比我...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ivy_zou 36人喜欢
…… 在斯诺基的观念里,城市意味着人类长久以来改造自然使之文明化、创造栖息地的漫长过程,城市隐含了人类改造自然、贡献于人类居住发展的文化线索。…… 城市不是一个寄托个人兴趣的构筑物,而是一个与整体场所关系相协调的人类存在价值的载体。这一态度旨在建筑与城市规划间搭建一条桥梁。建筑行为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包含了城市的结构性的部分。相对于设计本身,斯诺基更是将设计当做一种反思城市以及社会的工具,通过设计,以它自身特有的规则作为工具来探求真相。 蒙特卡罗索(Monte Carasso)小镇改造项目,是斯...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0 21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fafadongmian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