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

故人思故国
来自: 故人思故国 2019-04-20 09:19:33创建   2023-02-07 20:54:09更新
72 人关注
来自:豆瓣广播

故人思故国的广播: 钱锺书初抵牛津磕掉门牙事,杨绛《我们仨》有记载,在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新生登记卡上也留下了印记。生日记的是指农历庚戌年十月二十。他是光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钱基博的长子,任光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来牛津读英文专业副博士,人很风趣。从公交车上跌落,磕掉门牙,自嘲曰“与牛津土地的首次亲密接触”(first embrace of Oxford soil)。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凤凰出版社 8人喜欢
文/ 卞东波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钱锺书先生签名赠书两种,一种是1949年3月出版的“晨光文学丛书”版的《围城》,一种是1979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虽然这两种书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善本,但因为书上有钱锺书先生的亲笔签名,故而哈佛燕京图书馆将其定为“新善本”。《围城》写于1944年,最早连载于李健吾、郑振铎先生主编的《文艺复兴》上,从1946年2月1卷2期开始登载,一直到1947年1月2卷6期刊完,总共10期(中间停了1期)。1947年5月,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了《围城》单行本,列为赵家璧先生...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Lophiiformes的广播: 《管锥编》衍生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理一分殊 5人喜欢
本文选自《书城》杂志2010年3月号 在近代学人中,钱锺书先生堪称是真正了解中学与西学、以其独特方式探讨中西学问的大学问家。钱先生的主要著作《谈艺录》和《管锥编》采取中国传统著述方式,分列条目评点古代经典和前人著述,每则评论往往只有数页,简短如笔记随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脉望 4人喜欢
來昆明這麼多回。每次總得買些書。最早是小學五年級的暑假。父親第一次帶我入滇。在路邊書攤買了一套“葫蘆娃”的連環畫。迫不及待倚在翠湖邊的白欄桿上開始翻看。一不留神一函冊子整個落入湖中。自然嚎啕大哭。父親只得帶我回書攤重買一套。 第二次是一九九九年大學...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iii 1人喜欢
《文史知识》也不算是小杂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刊之时,的确请到了国...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三聯書店香港 5人喜欢
本文原標題為:《一語雙關,一拍即合:八十年代初與錢鍾書先生交往之點滴記憶》(節選) 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現代著名作家、學者,在中國史學、哲學、文學等領域均有深厚學術造詣。通曉多種外文,深研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等,並取得顯著成就,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主要著述有《談藝錄》《宋詩選注》《舊文四篇》《管錐編》《也是集》《七綴集》等,文學代表作有《圍城》《貓》《槐聚詩存》《寫在人生邊上》等。 正文: 一字虛涵數意,在任何語言中都很常見,作家和詩人們更經常利用一詞多義和一...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理一分殊 3人喜欢
原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摘 要】钱钟书对清代诗学的论述是20世纪清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谈艺录》中有关清代诗学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清代诗学研究。钱钟书凭借他过人的学识和特殊的学术渊源,不仅揭示了清诗史的若干重要环节,为一些著名诗人的评价划出标准,还阐明了清代诗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尤其是涉及宋诗派、桐城诗学、晚清诗坛的论述以及对王士禛、钱载、袁枚、江湜、黄遵宪等一些...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理一分殊 4人喜欢
近年来,西方文学和文化想象中的中国或东方,已经成为西方学界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钱钟书先生的论文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已经明确勾画出英国对中国的想象、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指出其中的误解和偏见。他的开拓性论文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是英国建筑师和画家,他没有到过中国,他的中国题材绘画借用1793年访问中国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的画稿。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知白守黑 1人喜欢
按:钱著引书十分广博,人类文明,汇于兹乎。英文和德文书名有的已翻译...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理一分殊 8人喜欢
《钱锺书》2019年1月出版于文化发展出版社,之前以各色名目出版:《民国第一才子钱锺书》(2001年12月,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代才子钱锺书》(2005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千古文章未尽才:钱锺书》(2013年3月,龙门书局)。 作传的人对传主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宋希於 42人喜欢
丙午北京寒冬 宋希於 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七六一则的开头,提到自己1966年的一场小疾: 丙午正月十六日,饭后与绛意行至中山公园,归即卧病,盖积瘁而风寒乘之也。嗽喘不已,稍一言动,通身汗如濯,心跃然欲出腔子。《明文授读》卷十五李邺嗣《肺答文》云:“风自外干,涎从内塞。”“未发云云,辄闻喀喀。”“积邪大涌,蕴逆上溢。”“胸椎欲穿,背笞不释。”不啻为我言之。如是者十二日,始胜步武,杖而行于室中。今又一来复矣,仍殗殢无生意,杜门谢事。方疾之剧,如林黛玉临终喘甚,“躺着不受用,扶起来靠着坐坐才好”(《...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ᡩᡠᡩᡝ 6人喜欢
1990年代,艾朗诺决定选译《管锥编》。通过张光直的引荐,艾朗诺给钱钟书写了一封信。不久,钱钟书用英文写的回信就搁在艾朗诺的桌前——钱钟书欣然应允。不过,他在信的结尾写道:“我只有一个条件,如果你在翻...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秉烛说诗的广播: 看王水照先生的《钱锺书的学术人生》的时候里面提到“文学所”以及这本《文学所五十年记事》,在下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对这个机构和这个机构里面的人几乎毫无了解。略略一看这本书的目录,立马引发了兴趣。文学研究所1953年成立,是在大学之外,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机构。文学所里的人和事很值得一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秉烛说诗 0人喜欢
看王水照先生的《钱锺书的学术人生》,不知道是不是看完了《宋诗选注》后对钱先生的学问气象有了新的认知的原因,再看王先生的这本书,真是越发敬佩钱先生。在下以前对钱先生那种旁征博引式的论证还有点反感,以为纯粹是掉书袋式的炫耀。看了王水照先生此书,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平行研究以及影响研究。对一些文学现象做穷源溯流式的观照,也是求真求实的重要手段! 本书对钱先生的宋诗研究的论述几乎占据一半篇幅,可见钱先生研究宋诗之深!而《宋诗选注》一书尤为重要,看来得一读再读啊! 王先生把钱先生的各种著作互相打通,让他们相...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秉烛说诗 1人喜欢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真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诗选,别人的诗选著作是为诗做注,钱先生的诗选是诗来注他,选出来的诗是用来印证钱先生的见解。把书里面的诗去掉,就是一部上好的《宋诗源流考》。很可以当一部专门著作了。 这本书第一可看是钱先生的序,在这个序里钱先生就高屋建瓴,论起宋人在唐人之后,怎样做诗。“一切好诗唐人几乎都已做尽”,每每谈起唐以后的人写诗,总要说他学这个人学那个人,学这个人是正宗,学那个人是歪门邪道。前人的诗话著作中,总是有教人做诗的话,你应该学这个,不应该学那个,那个人那样写为什么好,这...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哲夫成城 7人喜欢
作者简介: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遗产》杂志主编、中华文化史料学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卷副主编及先秦卷、秦汉卷主编等。本文原载于《求索》2014年第3期,感谢作者授权本公众号推送。 摘要:作为一部学术笔记,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征引古今中外四千多家约上万种典籍,引书之多,超过以往同类著作。钱锺书把读书视为增长见识的一种...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陈鹤 0人喜欢
一 《纸还有未来吗?——一部印刷文化史》(Interacting with Print: El...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夏日飞雪Sara 236人喜欢
四本厚厚的《管锥篇》,凝集了钱先生的毕生心血,可我只花了三个月就快看完了。看《管锥篇》时的情感除了钦佩就是疑惑了。一个人的大脑怎么能记住这么东西?古今中外的诗文典故信手拈来,很多时候援引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以前看历史书时,常能看到有写到一些能过目不忘的人,如《后汉书》里的王充,《三国志》里的张松,心里是极不相信的,而今却有点怀疑的相信了。虽然从钱先生征引的痕迹里可以看出他是运用类书方法来看书,...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今天偶客串了一下记者,给大家汇报一下今天上午9点半开始的外文笔记新书...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吾儿牧易 0人喜欢
2月24日 这几日,粗览一过宗璞的小说《东藏记》。原本很少涉猎中国现当...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Woooooo 9人喜欢
门,轻轻地敲-----我拍钱锺书、杨绛夫妇 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多年...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故人思故国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