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逢人说剑三攘臂
来自: 逢人说剑三攘臂 (西安) 2019-01-30 22:37:18创建   2023-01-12 17:59:57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小波福娃 821人喜欢
写一写钱锺书是怎么建立读书笔记系统,以及如何管理知识的。 最新一期的“奇葩说”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大意是:如果能把全人类的知识装进芯片实现共享,让每一个人都变成知识分子,你会支持这样的技术吗? 这个命题实际上包含着致命的偏见,好像知识能被固化成某种和人类主体无关的外部工具一样。把知识都装进芯片,就能造就知识分子吗?这样熟悉的论调曾经在十多年前出现过,一些学者欢呼于信息时代的到来,认为互联网强大的新技术,可以迅速地检索调动全人类所有的知识,钱锺书式的超强记忆力已经是无效技能,每个人都可以博闻强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远古超萌武士 250人喜欢
之前写了对于平屋顶防水重要的降雨量,尺寸,几何关系,以及策略性的蓄水等概念。这些是理解各地防水做法的起点,是在旅行中通过细枝末节领悟建造文化的关键。 关于最大降雨量 《平屋顶排水:技术,经济与民生观念的一个缩影》 https://www.douban.com/note/667879240/ 关于找坡做法(构造找坡,结构找坡,保温找坡) 《其实哪里都需要问题意识》 https://www.douban.com/note/666379938/ 关于找坡几何设计 《平屋顶防水——微地形》 https:...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系园 69人喜欢
半个院子 和邱兄的头一次碰面,算不上一见如故,因为压根儿就没见着面儿。那时节,我和妻子正准备休假,就只是随着女主人,在两居室的老房子里转了几转。没等正主儿赶来,我们便告了声叨扰,一路小跑回家,换上短裤背心人字拖,飞向南半球,过暖和的新年去了。只记得,他家有院子,院子不大。 一晃过了一个多月,好容易收回了放飞的自我,猛地想起来,还有待续之事。赶忙挑了个天朗气清的日子,请邱兄夫妇来“系园”做客,才算是没错过这段缘分。出乎意料的是,房子的真正主人不是他们,而是邱兄的岳丈大人,更令我意外的是,他们好像对...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層云 7人喜欢
每日练习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刘昆朋 222人喜欢
这是一个小小的单元房,一开门格局便一目了然:两室零厅,一厨一卫,全冲着小小的入口走廊开门,建筑面积56平方米,使用面积47平方米。 这刚需房如果只住小两口倒是正好,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三代居:一对年轻父母加上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以及帮忙带娃的老人。而且这是一个砖混结构的房子,净高只有2.5米,变戏法似的“爆改”是不可能了,只能小心谨慎地在现有格局上进行优化。房子虽小,但东西没少,实用很重要。 说到实用,无非两点:一是便于使用,二是容易打理。便于使用需要布局合理,同时“机关”少一些,否则每天睡觉都要把床...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Allen 47人喜欢
瑞士意外保险公司SUVA在巴塞尔的老办公楼建于1950年。1988-1993年邀请Herzog&de Meuron公司进行翻新和改造。 原有的办公楼为三段式的古典石材立面。业主希望拆除原有大楼,但是建筑师认为老建筑的现状不错且有一定历史价值,建议保留。 翻新与改建的策略 建筑师进行了三方面的改造:一是在老建筑西侧平行于道路增加了住宅的体量,二是将两个部分用新技术的玻璃立面覆盖,三是地下三层的停车空间。老建筑和新住宅部分的连接为了和谐并满足退线要求,切除了老建筑西北侧的角。 新的立面采用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清野 101人喜欢
向心而居 / 自宅 在小小的空间里解决居住问题。最强烈的驱动来自于一种身体性的腻歪。不久之前,我在住了近十年的房子里感到窒息,快要内爆了。人活在对自己的误解里,所求永远多于所需。要不要赶时髦,来一把真正的断舍离?搜刮记忆库,那些最让人感动的案例,恰恰不是禁欲的建筑,相反充满了亲密情思。以是观之,思考房子到底有多小,等于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和欲念。 小户型缺乏回旋余地,无法处理现代居室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公共与私密空间分隔问题。 那么,是否可以不做卧室呢?我想起了东北的火炕。炕作为家庭生活的绝对核心,其...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理想国的广播: 推荐几本魏晋南北朝作品。请留言补充。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无端的广播: 今天看傅熹年先生的关于宋辽移柱方法的一文,非常好看,也不是很容易马上懂(我们传统粗暴地认为减、移柱子是宋辽特色其实并不准确,从本质上来说,它应该是厅堂造赋予结构的特殊的灵活性)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奉国寺的整体空间如此动人,在《一代宗师》初相见时候有一种惊人的肃穆庄严和命运的感觉。原来是把前殿部分的二椽栿变成了四椽栿,因而柱子落地的地方刚好就在巨大的一列塑像前面,形成了极其压倒,也极庄严的序列。如果按照原来的厅堂做法,落到虚线的位置形成一列,会是太不一样的感觉。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水果千层卡士达 135人喜欢
谢谢在ss不约里,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但怀揣一颗妈心同意我暗鲨肌肉猛猫...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四三二 52人喜欢
本文讨论了本笃派教士建筑师Dom Hans van der Laan(1904-1991)的设计方法论。他因《建筑学的空间(De Architectonische Ruimte)》这一宣言而闻名,其中,他提出了自己理想的基本建筑。在过去,这一理想建筑与van der Laan的比例体系,以及其作为建筑师的总体思路紧密相连,而非与其天主教背景有关。所以,他在宗教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之上发展了他的思想,这一变化的概念视角被忽视了。然而,正如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那样,只有仔细探究van der Laan定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WD 9人喜欢
做设计中快速casestudy小练习 先看一段el上的设计说明: “塔拉庄园是一个多代人居住的家,它探索了同心圆构成的分层次的私密感问题。一个开放的花园位于中心,供人不时穿过和享受。在木结构屋顶下,房间松散的布置,步道和凉廊编织其中,迂回的路径鼓励一系列逐渐的发现。竖向的木格栅形成围护,使人行走中的视线时而遮蔽时而暴露。 墙壁粉刷成石墨色灰泥,灵感来自屋顶投下阴影的颜色;周围植物的绿色在墙壁上反射,光线被吸收和悬浮,在步道内形成一种有密度,有厚度的阴影。” 1.用弯折的院子做基本构成,内凹的变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褦襶 35人喜欢
欧洲教堂之多,容易让人疲乏。看的现代教堂也比较少,但是有两个是很喜欢的,因此记录在下。 两个教堂很不相同,一个是白色轻盈温暖的,一个是暗沉压抑静思的。两个都强烈传递着建筑师自己的风格,我们可以从建筑中去回溯其思想,或是当时背景下的探索。 Bagsværd Church的中国意象 Bagsværd Church应该算是丹麦游最大的期待了,在哥本哈根的郊区,花了挺大的力气去寻,寻得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欢。这个教堂是伍重从悉尼回到丹麦后的第一个作品,对它的喜爱有可能是和它内部用混凝土白墙和轻盈山毛榉木色...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Bollo 32人喜欢
当代和现代有什么不一样?我理解当代生活由于科技发展、文化融合等种种因素,价值更加多样、多变,你无法用一个范式去概括它。 例如经典的现代主义住宅里,建筑师把一个家划分为许多小房间,定义这个房间是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从而将一个空间和一个特定的使用方式锚固起来,一个房间的光线,色彩,尺度均为这一特定的使用而设计。房间的组合方式也都依照着一般中产阶级家庭的等级结构、生活习惯、私密感的要求而设计。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说,一旦方案被确定下来,其代表的家庭关系也就永久确定下来了。(现代主义建筑是反时间,反对...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人造天堂 3人喜欢
失焦。或专注于内服,写商周的官僚制,或专注于外服,写商周的边疆体系。结果哪个都没写透,和商周通史也差不多了,内服加外服基本就是整个共同体,然而这又不是一本通史。 作者引用李峰的观点,说明看过《西周的政体》,有珠玉在前,就不要在同一界面反复做功了。并且李峰构建了一个模型,而作者趴在史料上,见资料拆资料,缺乏提炼。 我感兴趣商周的边疆体系。本书还是帮我捋清了一些思路。五服是后儒理想化的产物,看起来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远古超萌武士 82人喜欢
伦敦政经学院竞赛——这难道是《纸牌屋》般的政治博弈??? 伦敦政经学院竞赛——看Herzog & de Meuron和David Chipperfeld如何失掉一场建筑竞赛 伦敦政经学院(LSE)The Paul Marshall Building的竞赛无疑非常重要。这不仅由于LSE本身的地位,更因为其建筑所在地的重要性。建筑地块位于伦敦Lincoln’s Inn Fields的西南角,对面就是伦敦极其著名的Sir John Soane’s 博物馆。建筑既是Lincoln’s Inn F...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Helicopter 469人喜欢
"You cannot change the world, but you can set an example to it." - Alvar Aaalto 在赫尔辛基的Alvar Aalto特展上,我第一次了解到Pamio肺结核疗养院。这位芬兰国民建筑师/设计师不仅设计了整栋建筑,也包办了室内设计、照明和家具设计。 展览复原了当时的病房,看着平凡无奇,但了解过时代背景和设计细节之后,着实感动。 Aalto认为,如果正常人是「垂直人」,病榻之人就是「水平人」。因此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要从水平人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子文东🤪👻 169人喜欢
末日逃生术之户外旅行演习…… 提醒: 这不是攻略,只是参考。行李收纳方法很多,我只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最后到底怎样合适,各位还是综合更多人的意见,再结合自己需求和身体情况来决定。切勿直接照搬。 “长时间”意味着要携带不同温度(-15℃ 到 30℃)、降雨量、日照强度等条件下所需要的衣物,请先确定你真的希望自己走那么久或者走那么多地方。以及,洁癖劝退。 “户外旅行”意味着可能需要在城市之外的环境徒步、登山,因此这篇不考虑行李箱收纳,只介绍携带登山包的情况。当然也可以成为行李箱收纳的参考,如果你不担...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Bollo的广播: 去年工作室参加了桑坦德郊区一个造价为250万欧的文化中心的竞赛(Centro Cultural de Santa Cruz de Bezana),就这么个小竞赛结果收到了105份方案。老板去交标的时候,现场看到了自己同学的方案跟自己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获得第一名(下图)的是马德里一个8个年轻建筑师组的团队。全部竞赛方案都可以在链接的网盘里下到。 phttps://douc.cc/1rFKy3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消失在别处的广播: 做了珍珠奶茶糯米糍。 糯米皮:150克牛奶+一个红茶包(我用Earl grey)煮沸然后放20分钟,红茶包不要。奶茶液中加12克炼乳搅匀,然后80克糯米粉20克玉米淀粉,混合后是粘稠但可流动的状态,如果太干稍微加一点牛奶,因为煮奶茶和扔茶包过程中每个人损耗不一样。隔水蒸熟,出锅后切一小块黄油扔上面融化,放凉后戴一次性手套将黄油均匀揉进去。 150克奶油+15克糖粉打发至7成,再加入一包茶粉,打匀。然后就是正常糯米糍的包法了,可以做6个。我还放了珍珠,只能立刻吃,冻成雪米糍之后就太硬了完全不能吃。 这个糯米皮我必须赞一下,冷藏冷冻吃都很好。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逢人说剑三攘臂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