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日志

中森凉菜
来自: 中森凉菜 (Christmas Islands) 2018-09-17 00:25:51创建   2021-06-04 10:23:28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ARCH.House 20人喜欢
我突然觉得有一个日志能记录自己的想法是个不错的行为。 大四下的设计都挺感兴趣,希望能有始有终,全程都能用心去做吧。 本设计重点是历史街区的改造,地块比较复杂,要考虑比较多的问题。也是第一次团队合作的课程设计。 太懒就直接上ppt那些汇报的图片了。这次调...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伊藤不二的广播: 看到有大神做了古建筑的GH插件 过于碉堡了啊 https://douc.cc/3DvE0d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风撼斜阳 206人喜欢
独乐寺观音阁是研究唐辽之际建筑过渡形制的绝好实例。外观上也能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力量,正如梁思成所评价:「伟大之斗栱,深远之檐出,屋顶和缓之斜度,稳固庄严,含有无限力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 本文主要介绍独乐寺观音阁,关于独乐寺的简介参见: 《独乐寺山门 | 如何围观一座辽代建筑》 独乐寺的观音阁与山门一样,也是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 984 年)。从寺院布局来看,观音阁很可能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山门与观音阁的空间位置也很有意思,站在山门内,透过明间的门,刚好能看见后头观音阁的全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油刀 4人喜欢
小时候醉心于石头的收集,6 岁姑姑从那普勒斯带给她的粉色珊瑚石,15 岁喜欢在珠宝店帮老板整理不十分珍贵但很漂亮的石头做的首饰,pink coral, bule cameo, 上世纪的 English jewel, 25 岁收到 Bardi 先生赠送的 cameos of dark coral and gold 项链,到巴西继续收集 night-blue aquamarines and other Brazilian stones. 在巴西有了自己的首饰品牌。 It is necessary to adapt modern life. 喜欢先锋的艺术,支持 new museum...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味精 9人喜欢
童年时可以被认为socially alienated。 传统母亲和宽容父亲对其的共同影响,她在童年被认为是多愁善感且敏感。她自己痛恨在罗马的儿时回忆,且自称婴儿时期就期望不要被生出来,且感受到了当时的地震。bullsh 由于舅舅与futurist联系很近,可能受影响 其父enrico是个艺术男,对lina影响比较大,经营公司以持家,喜爱绘画。 lina在学校里因童年经历而会难以有亲近的朋友,唯一的是fabrizio clerici。 罗马因纳粹影响下的transfor...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刘昆朋 76人喜欢
刘昆朋 丽娜•柏•巴蒂出生于1914年的意大利,1938年毕业于罗马大学建筑系,随后前往米兰成立个人工作室,1946年搬到罗马,与艺术评论家和记者Pietro Maria Bardi结婚,同年10月他们前往南美洲,由此开始在巴西的建筑设计生涯。 移居巴西后不久,丽娜•柏•巴蒂就以自宅开启了在巴西的建筑设计历程,她有浓厚的共产主义背景,她反复强调,无论是何种属性的方案都应该以公众为最终对象而进行设计,这种信念对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柯布西耶的底层架空演变为公共活动场所。 玻璃屋 玻璃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Forest 41人喜欢
Lina Bo Bardi(1914-1992),20世纪最重要的巴西建筑师之一。下文主要讨论Lina与她的家具设计。 本文来源于 Arquitectura Viva 开放免费下载的杂志 AV 180 Lina Bo Bardi里的文章,原文标题为《From Design to Crafts》,作者Renato Anelli。草译,仅作交流用途;如有错漏之处,还望指出。 Lina Bo Bardi拥有难得的机会,得以在建筑以外的其他领域展开实践——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布景设计,插图或平面设计,她...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0neyd0ve 42人喜欢
卡洛·斯卡帕最后的梦是什么? 矶崎新 南萧亭 译 卡洛·斯卡帕...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ens 85人喜欢
2021年的普利兹克奖颁给了一对法国搭档: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Anne Lacaton & Jean-Philippe Vassal)。 两位并非是多么知名的明星建筑师,甚至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名字。 他们的作品看起来似乎有点朴素,不那么“高大上”,以一系列可持续性住宅项目为主。他们致力于通过住房改造项目翻新和优化公寓楼,让居住者可以更加舒适。 2013年,法国敦刻尔克,北加莱海峡大区当代艺术基金会中心 2013年,Ouraq Jaures 学生和社会公寓 但他们的建筑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有方主页君 19人喜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同济大学教授,非常建筑创立人张永和在有方《画/看》中从建筑渲染图讲起,由透视讲到时间。摄影记录下万分之一秒的图像,是一种脱离时间的固定图像。渲染图则展开复杂的、多重时间的空间图像,能更准确和详实的表现想象的现实。 △张永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伦敦艺术手册 36人喜欢
//关于建筑电讯学派 1. 建筑电讯学派 (Archigram亦译“建筑电讯团”或“阿基格拉姆集团”)1960年以彼得·库克(Peter Cook)为核心,为伦敦两所建筑专业学生集团为主体成立的建筑集团 2. 他们把使用建筑的人看成是“软件”、把建筑设备看成是“硬件”,是建筑的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onefly 129人喜欢
实习期间在事务所的服务器里翻到了这篇访谈,读完之后感触很多。征求老师同意后,将访谈翻译成中文。中文资料中关于长谷川逸子的资料不多,作为和伊东、坂本同代的建筑师,她更早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而作为女性独立建筑师,她所付出的代价更是其他男性建筑师所不能比拟的。年近80的老师依然每天都会去事务所,她没有婚姻和家庭,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了建筑。 这篇访谈几乎把老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梳理了一遍,可以让我们对当年的筱原一男、伊东丰雄等建筑师有一个新的认知;同时,所谓的日本的“轻”建筑,正是从长谷川逸子这代建筑师发端;在...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蛋酒 10人喜欢
小朋友们的读书会,这一次读汉斯霍莱茵的法兰克福当代艺术馆。 奥地利建筑师汉斯霍莱茵,1934年出生于维也纳,1985获得普利兹克奖,是后现代主义中的关键人物,从法兰克福当代艺术馆中也可以窥见其手法主义和立面表达的倾向。然而抛开风格与主义,最打动人的地方还是空间体验的冲击。 霍莱茵的展览空间往往有一种突破平面格局的丰富性,特别是由于对角空间关系使用,使得建筑师在简单的平面关系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空间层次。这种对角空间在建筑师早期的蜡烛店设计中即有体现。 在霍莱茵看来,对角空间可以提供一种多选择的路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郁金香香 59人喜欢
http://www.archiviocarloscarpa.it/web/disegni.php?lingua=e 这里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子夜 63人喜欢
筑·居·思 作者:海德格尔 德语名:《Bauen Wohnen Denken》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对栖居和筑造作出思考。我们这种关于筑造的思考 并不自以为要发明建筑观念,甚或给建筑活动制定规则。我们这种思想尝试 根本不是从建筑艺术和技术方面来描述筑造的,而是要把筑造纳入一切存在 之物所属的那个领域中,以此来追踪筑造。 我们问: 一、什么是栖居? 二、在何种意义上筑造归属于栖居? 看起来,我们似乎只有通过筑造才能获得栖居。筑...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胡同 11人喜欢
有一本AlbertoCampoBaeza的作品集(pdf),不过是英文的,献给考同济的童...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中森凉菜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