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74 康总好 2011-04-05 21:28:12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沉默。”

  • 26 Adiósardour 2014-09-05 22:08:51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事实上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天堂地狱。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所谓“内圣外王”: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 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 8 自娱者小五 2013-05-26 17:36:08

    哲学既是精神符号,就应该用于丰富精神。且不论冯友兰是不是固执于自己的观念,但个人认为能用质朴的语言介绍哲学,总好过故弄玄虚将语言极端复杂化但实际上不过为了抬高自己的居心。结构很清晰,读了并不累人,而且我觉得这本书贵在对中国哲学的本质把握得很准确,着力描述之处,多为各家之精髓。至于是否偏颇,我感触并不深,实际在我看来,评述性语言并不多,大多数也就是在叙事,颇为受用。这本书最初是用来帮助回忆知识的,现在看来,干脆借此机会重读中国哲学史也未尝不可。

  • 5 禅与生活艺术 2016-02-11 16:11:30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他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6 we are 2015-12-02 23:09:37

    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内心难得的安宁。跟英文版一起看,因为越过了咀嚼古文的障碍,英文版反而容易些,但也正因此,英文版不及中文本的意义深重。总归是没办法绕开各类经典,要重新读起来了。

  • 2 SHvn 2011-11-25 23:00:28

    一本小史,诸子百家占了一半,读到孔子的仁义的时候,发现原来和康德的绝对命令异曲同工,而边沁的功利主义,又可以在墨家找到知音。

  • 1 大漁 2010-08-13 23:01:47

    1高中被推荐这书就像某装逼作家给中学生推荐罪与罚一样可笑 2封面上有作者可爱小头像的书

  • 1 楚渊豪 2012-06-06 20:00:50

    不枯燥。以西方哲学为对比,反观中国哲学。

  • 3 七月哩 2016-07-09 00:34:13

    哲学的作用是什么?或许这样问太入世了。但是当古人抬头望天,内观自己时,就开始了思考。物理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在增熵的,哲学则让我们在这个无法改变进程的世界中多了一丝淡然与希望。不管出世入世,不管是“无为”还是“涅槃”,人生除了柴米油盐,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佛家说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既然生便是苦,何不去“无知之知”,去探寻宇宙的本心。一直觉得中国哲学中的“道”就如物理中的“规律”,古人和今人一样都在探索自然的规律,所谓的太极两仪四项八卦也是从甲骨的占卜的简化,以期探寻宇宙的奥秘。中国的哲学上承先秦,孔孟荀子的儒家,黄老之道,实用的墨家…从先秦到汉到战国,以及佛教传入,南北禅宗的形成,新儒家的程朱理学以及陆王心学,到西方哲学的影响,按照时间线,书中都对他们的形成与主要的思想及其发展做了介绍。

  • 2 晓榕 2015-11-24 20:36:19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开始领悟到了

  • 2 谜团 2012-06-21 14:58:22

    始终没办法理解那些没有定义的形而上的概念,还是数学好什么都有定义

  • 3 樱桃 2013-06-06 13:44:10

    中国哲学大观。但理解哲学最终还是要靠生活吧。

  • 2 蛋挞圆溜溜 2016-10-14 16:36:03

    哲学不能为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它为你提供一个框架,在某个框架下思考行动,人生可以是一个从“是什么”到“不是什么”的明晰过程。冯老师说了,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

  • 0 大佑 2011-09-26 02:49:46

    4.7 收穫不菲。

  • 0 Life is tough 2016-04-05 14:13:38

    思想思想的思想。。。。。。。。。。。。

  • 0 滚滚 2013-11-03 16:41:15

    脉络清晰,兼谈中西

  • 0 Nino 2014-05-11 18:09:58

    非常之好 醍醐灌顶的感觉 比之西方哲学入门《苏菲的世界》还是更喜国学~

  • 0 落音吹羽 2011-01-26 00:29:39

    一个月之内总算是循序渐进地读完了一遍,并做了详细的札记。冯友兰是个好老师,言语简明易懂,很好地帮忙理清了中国哲学的脉络。还是第一本读完的哲学史。从中获悉的不仅是中国人思想的演变与更替,其实这种演变本身也是一种可以拿来探讨的哲学。它是未完成的,就像时代还未走到尽头一般。结尾的那句话很是令人感动:“人往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

  • 0 七哥 2011-04-24 21:38:08

    总结了学者和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当做一本参考书来看。但是没有给出师承,没有给出学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学者的思想有怎样的前后电话,也许是我要求太多了。还是觉得,想在中国混好,得学儒家。再有,关于先秦诸子起源冯友兰先生引用了一个观点大意是说此种学说起源于某个官职的官员,这个很有意思,这个位置的官员都要有此种知识的意思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