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的书评 (239)

李小坏 2013-11-24 01:23:31 南海出版公司2013版

不冷血的新闻特稿写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冰点登载《北京最后的粪桶》后一年,大洋彼岸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非虚构写作《冷血》也出版了。两部作品成为了汉语、英语世界中,广义上的新闻特稿写作的两座里程碑。 《北京最后的粪桶》是记者王伟群在跟随北京最后的收粪工采访多日后形成的特稿尝试,而《冷血》则是卡...  (展开)
maotouzi 2007-08-31 09:30:14 Vintage1994版

"他从后门出去了,而我走了前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59年的美国,正沐浴在艾森豪威尔总统第二期连任的日光中。 根据《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 美国社会实录》一书的描述,那一年,艇 上装有16枚固体燃料北极星导弹的世界最大潜艇“乔治。华盛顿”号悄悄 地倒驶进康州格罗顿的泰晤士河;苏联发射了月球卫星1号,令美国人开 始...  (展开)
夏天。 2014-12-03 16:55:13 南海出版公司2013版

我的人性只够怜悯我自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无可置疑,我喜欢这本书。 你甚至不能将其称之为小说,因为书里的描写,无一例外都是真实事件的再现。 甚至于为了准确的把握罪犯的心理,卡波特对这桩凶杀案进行了长达六年采访。对书中的主人公佩里投入了大量的情感。 文学上把这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小说叫做纪实文学。而新闻...  (展开)
Mrs. Material 2013-02-25 18:31:08 南海出版公司2010版

冷血:人性的阴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准备打开这本小说的人请注意了:请作好心理准备。这本书的内容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它会将你循循引入你心底最暗的角落;在你还没发现之前,你已经走得太远,却再也回不了头。 就像卡波特评论自己这部举世震惊的巅峰之作时所说:佩里就像是我同屋长大的兄弟,我从前门出去了...  (展开)
何适之 2014-05-18 23:54:38 南海出版公司2013版

卡波特手里的那把“手术刀”

社会新闻常常是一些小说家写作的重要素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司汤达的《红与黑》等现实主义经典名著无一不是取材于当时的新闻报道。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小说家都能够巧妙的在小说中把社会新闻素材运用恰当。远的不说,去岁久不出新作的余华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七天...  (展开)
oceaneagle 2007-06-25 14:45:02 译林出版社2000版

出色的小说 减色的译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勉力地在读着《凶杀》,也许是电影《卡波特》本身太完善了,很难再遭遇到什么新意。曾经问读过其英文版的Minnie,我感兴趣的是卡波特如何接近佩里,如何抽丝剥茧地去接近这桩惨案的真相。但其实,无论电影是有所杜撰还是完全按真实的情况,我想知道的已经告诉我很多了。Minnie...  (展开)
新经典 2023-03-30 11:09:51 南海出版公司2023版

我活着的时候,你们怎么不送上鲜花?

“《冷血》折磨我直至骨髓,完成它是我一项伟大的义务。”我们为什么要理解施害者的动机?越多人了解动机,就越有可能阻止悲剧发生。 “我是个独生子。三岁那年,父母离婚。父亲是个四处旅行的推销员,我童年的大半时光都跟着他在南方各地奔波。他对我还算不错,但我至今也不喜...  (展开)
小斑 2016-01-05 08:14:57 Vintage1994版

最接近真实的地方

开始听这本书的理由很废——实在吃不消在跑步时听Moby Dick了。大学时就着电影《卡波特》读过《冷血》译作。在被各种航海词汇和闲扯漫谈的长句折腾到语言中枢行将中风时,会个旧相识,应该是不错的。 错在高估了译者,而低估了Capote。真不愧是20世纪实文学的珠穆朗玛。 Trum...  (展开)
暮云平ym 2012-06-29 02:44:37 南海出版公司2010版

读《冷血》的几点思考

作者几乎是平铺直叙的把整个案件讲完,由于从书的一开始就知道谁是凶手,几乎在没有任何悬念的情况下读完了整本书。因此,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但这并不妨碍书中依旧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我思考。 首先,是什么让这两个凶手如此丧心病狂,居然残忍的杀害了四个无辜...  (展开)
短矢 2023-04-27 13:56:31 南海出版公司2023版

我觉得把这部作品写出来是一项伟大的义务

加登城的动物里,有两只形影不离的灰色公猫——瘦弱、肮脏、狡猾,又有着同样的怪癖。每天将近黄昏,它们一天的生活就真正开始了。 它们在法院广场上四处巡视,仔细察看车子前面的保险杠,这些远道而来的车辆,常常带着它们心中的美食:那些傻乎乎地飞进车道,一头撞死在迎面驶...  (展开)
叫花子打鼓穷欢乐 2008-11-26 13:58:35

平凡的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再见,苏珊,祝你好运。”他说。望着她急匆匆消失在小路之中。她那柔软的头发随风飘扬、闪闪发光,南希本来也可以长成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士。他转身回家,朝树丛走去,身后是广阔的蓝天,沉甸甸的麦子随风起伏,发出阵阵私语。 以上是《冷血》这部小说结尾的文字。美丽的少...  (展开)
jing 2006-12-18 16:07:15

结局很无言

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在看到之前先瞥了一眼《卡波特》这部电影的名字,然后看了一篇写卡波特的小文章,大抵是《冷血》一书对他人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云云。于是很好奇,一部作品或一个事件到底怎样让一个人的世界观从此改变? 看完之后总算明白了一点点,只能说...  (展开)
小水 2009-10-13 12:56:00

拒绝深究

不要深究。 哪个罪犯背后没有让人唏嘘的故事?这绝不是理由。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两种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是无辜的,那么所有人都是无辜的; 或者,如果一个人是有罪的,那么所有人都是有罪的。 绝不会是:罪犯是无辜的,错在社会,和把他推到这种境地的周围的...  (展开)
Helicopter 2006-10-16 11:18:46 Vintage1994版

In cold words

这本小说本身并不好看,但是绝对好读。Capote的智慧让人冒冷汗。多视角、闪回、正面、侧面,引用、白描、比喻,这些伎俩用于写作小说固然不见得多么与众不同,但是在一本nonfiction novel里被娴熟地运用就是另一回事了。nonfiction novel这种体裁就是Capote的发明,以小说的方...  (展开)
陈问问 2010-04-17 10:21:15 南海出版公司2010版

偶尔也是并肩同行者

迪克和佩里,这两位坏人。他们获得假释后一路旅行、抢劫、骗人。然后走到堪萨斯州的小镇上,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谋杀了克拉特先生一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59年美国堪萨斯州。凶手和受害者之间不认识,一桩无明显动机的杀人案。充满了不可预测的人性之深。 故...  (展开)
当归莳子 2010-02-04 16:56:20 南海出版公司2010版

世间不再有卡波特。

第一次读到《冷血》,至少已有十年了。 那时候,对所谓“非虚构小说”很奇怪,不就是报告文学吗,为什么要叫“非虚构纪实小说”? 从第一页里,常常感到一股遥远的牧歌之声。 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安静地生活,宁静地享受夜空和秋收的快乐。 他们从来不曾想到会有灭顶之灾。 ...  (展开)
弗兰茨的女学生 2020-11-16 13:00:00 南海出版公司2013版

凝视黑暗的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59年,一桩离奇血案震惊了美国。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受人尊敬的克拉特先生一家——包括克拉特先生本人,他的妻子和一对儿女——惨遭杀害。 凶手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劫财,因为众所周知,克拉特先生几乎从不随身携带现金。从现场勘查的结果来看,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被带走...  (展开)
Mr.ColaCoffee 2014-07-03 21:00:48 南海出版公司2013版

冷血

一个活在正常家庭却带着劣根下流气质的傻缺青年和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却始终拥有不幸生活的文艺青年,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干了一个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一个意淫着如何如何杀人,却一人未杀,一个在作案过程中顾及被害人的感受,却将一家人全部抹杀。生活的失意让迪克误入歧途,成长...  (展开)
小样儿 2014-04-16 15:47:39 南海出版公司2013版

偏执的自我教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书,你会觉得即使不被A写出来,迟早也会被B写出来,它们的作者是时代本身;同样也有一些书,只属于某一个作者,是他们的标签,后人无法企及。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故事取材自堪萨斯州真实的案件,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住在霍尔...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1 12 后页> (共239条)

订阅冷血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