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1957)

5星
51.7%
4星
39.0%
3星
8.4%
2星
0.7%
1星
0.2%

野草莓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野草莓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5581 条 )

热门 /  最新 / 

787 Irgendwann 看过 2011-01-27 13:55:12

希望我走到人生尽头时,不必有这么多的忏悔和固执。在我短暂的二十多年生命中还从未感受过这种孤独,其实我比他还要冷酷甚至残忍百倍,我以为这样我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也许我错了。

380 琴酒 看过 2011-11-25 07:32:43

死亡像一束光逼着他回溯自己的人生,回溯所有真实的牢笼和自我编织的恐惧,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川端的睡美人,同样的孤独,苍老,回忆,死亡,只是伯格曼放了个光明的尾巴哪怕在梦里,川端却是冷冷地以年轻的死亡结束自己无法问出问题的景况。野草莓最棒的就是摄影吧,无与伦比的室内镜头和人物镜头。

1829 亚比煞 看过 2016-08-15 11:50:52

此片虽然是伯格曼夫子自道,但将理性视为最高准则,把表达情绪视为耻辱,甚至因为自己的冷漠和麻木生出优越感,自以为是能自控有教养的表现,这种思潮在中国也泛滥成灾。耶稣说,你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何益处呢?爱无能的人生,再光鲜优雅,也不过是一触即散的空壳罢了。

402 高冷的鸡蛋仔 看过 2017-09-07 09:05:27

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倒不是老教授对青春时期的回忆,而是途中一对夫妇的争吵,导演将这对夫妻之间忍无可忍和恨之入骨状况的状况刻划入木三分,令人不寒而栗。

319 糖罐子. 看过 2018-07-01 20:59:56

伯格曼的自赎之旅。当死亡逼近,往事翻滚,对自身“冷漠”产生的惊惧;对外人友好,对亲人苛刻,邂逅的青年崇拜你是历经风雨的智者,加油站夫妇用你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命名;可是亲人之间却在客气体面中渐行渐远…纯真的往昔就像再也回不去的野草莓地。

> 更多短评 25581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野草莓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43 条 )

淋漓 2006-02-25 19:01:56

《野草莓》的心理分析批评

摘要: 本文将以心理分析批评的方法粗浅的对英格玛 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做以简单的分析,这其中既包括对影片中主人公的心理分析,也包括对英格玛伯格曼的一些分析。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寻求对影片的更深层次的学术性的理解,而在于通过心理分析这一工具为影片找到另一种解...  (展开)
laputa 2007-06-01 21:56:05

野草莓--知识的徒劳

这部电影依然是舞台剧的风格,之所以用依然,是因为我曾看过伯格曼的《第七封印》,那部电影的舞台剧风格还要强烈些。这两部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都是台词,下面我把我认为有必要一记的台词写下,通过台词,各位也可以对故事了解个大概。 影片开头:“在我们同他人的关系中...  (展开)
小黄家的大斌哥 2011-10-15 17:24:49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找到一篇很不错很用心的评论 【原文出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5期第1~10页 【作者简介】林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博士。 《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1957)是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黄金时代的巅峰之作,也是他所有影片中国际影响最大的一部。杰西·卡...  (展开)
思考的猫 2007-08-03 07:20:16

从此,他与死神安然下棋――我眼中的伯格曼和他的电影

对于伯格曼的去世,可以说感到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任何名人,特别是大师的离去都难免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不意外的是,他毕竟年事已高,终究也要遵从自然的规律。不管怎么说,作为89岁高龄的老人,身前留下了那么多足以载入影史的杰出电影,他的离去也显得不那么悲...  (展开)
安予 2007-06-03 01:51:11

回桓

看了伯格曼的片子《野草莓》,看得很累。       夜深人静的时候,想窥向自己内心,写一点沉的东西。       带给我较大反思的是,在我们的电影语言日趋丰富多彩,技术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影越来越成为我们制造梦幻进而麻痹自己的方式。她已经很少去描述我们直面...  (展开)
Maverick 2021-02-20 08:43:20

《野草莓》电影剧本

《野草莓》电影剧本 文/〔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译/伍菡卿 《野草莓》(又译《杨梅树下话当年》)剧本作于1957年,于同年拍成影片。影片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其中主要如在1958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大奖,在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获评论家奖等。剧本曾于l959年被提名为美国奥斯卡最佳...  (展开)
圣墟 2017-05-11 10:27:01

这里是野草莓生长的地方

“这里是野草莓生长的地方”伊萨克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这一细节显示出了他对儿时的思念。 在回到老房子的所有画面中,都采用了高色温光,光源是散射光,通过空气漫反射均匀光色,使的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性,表现了伊萨克对儿时的留恋。但高光又给观众...  (展开)
可爱一一耶 2018-02-04 09:58:12

浅析《野草莓》中的四场梦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伯格曼论电影》是瑞典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自我剖析、对自己的电影作品加入个人色彩解读的回忆型分篇著作,其中第一篇文章便是伯格曼本人自传性心理行为的作者电影《野草莓》,该片在其技术背景下光与影的完美呈现荣享盛名,让我们在21世纪数码化的时代仍能...  (展开)
瑞典 2012-07-03 08:58:48

英格玛•伯格曼的艺术生涯

本文译自斯德哥尔摩大学电影学系教授MAARET KOSKINEN的专题文章《英格玛•伯格曼》:http://www.sweden.cn/culture/history-traditions/famousswedes/ingmar-bergman/。 英格玛•伯格曼无疑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瑞典人之一。他不仅是瑞典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电影人,还被誉为整个...  (展开)

> 更多影评 543篇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野草莓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