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马尔克斯

这部小说,确实比《百年孤独》更可触,比《霍乱时期的爱情》更孤独。 《迷宫中的将军》 加西亚·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 下午,下了几场间歇性的大雨。接下来,可能会继续一场关于马尔克斯的雨。 再下午两点的时候,窗边有一场大雨,我不确定阳台有没有在下。所以没有挪动自己的身体——好像自己是在一匹马上,在荒原,漫无目的地游荡。马很老了,我的年龄也很大。但是我俩都没有说出口,也不愿意就此停下—— 这是这本《迷宫中的将军》带给我的阅读感受。 也许不合时宜,但是我的内心确实经历了一场年轻与...
马尔克斯始终在写孤独,执念,记忆,幻觉四样东西。但是很多时候这是一样东西。 马尔克斯的魅力,关键在于利用时空的巧合。 通过高密度高速的文字,实现时空的压缩、扭转、押韵。 这本书里已经有和《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的相似处,事实上马尔克斯不同书也有串联引用之处,所以不必全都看。 1ST-CLASS 一、马孔多在下雨。赫里内勒多怀疑人生,质疑理想,失去爱情,又失去战友,物是人非。这一段当时读的时候,感动到流泪。马尔克斯的语言密度极高速度极快,但是这里,马尔克斯故意做了减速,所以也有点...
《百年孤独》中有三个蕾梅黛丝,第一代是奥雷里亚诺的妻子,出场和去世时年仅九岁,第二个是美人儿蕾梅黛丝,也是最著名的升天的那位,第三代蕾梅黛丝被称为梅梅,她并不以“蕾梅黛丝”的名字出现,所以身上“蕾梅黛丝”的特质也少了一些。我们知道《百年孤独》中一个名字往往就是一种性格:比如阿尔卡蒂奥们往往有勇无谋,奥雷里亚诺们往往孤僻沉静,而蕾梅黛丝在则百年孤独中是一个“真善美”的意象。 我在这篇会主要讲前两个更典型的蕾梅黛丝。这两个角色几乎没有任何污点,天使一般的人物;也像天外飞仙一样置身...    (6回应)
《百年孤独》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一个当然是孤独,另外一个是欲望。第二代四位主人公中,奥雷里亚诺与阿玛兰妲这对兄妹更多的代表“孤独”,而阿尔卡蒂奥与丽贝卡则更多的代表“欲望”。孤独与欲望不仅不对立,而且相辅相成。孤独滋生了欲望,欲望又灌溉了孤独。这点在丽贝卡身上有很好的体现。 丽贝卡不是布恩迪亚家的亲生孩子,她是十一岁的时候被几个皮草商人送到布恩迪亚家收养的,乌尔苏拉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并不认识孩子的父母。 丽贝卡刚被送到布恩迪亚家族时,有个很特殊的习惯,从来不吃饭,只是偷偷地吃...    (6回应)
3月9日,由看理想和CHAO联合举办的首届“室内生活节”(详情见文末)正式开幕。当晚开幕演出,我们邀请到巴扬手风琴演奏家吴琼女士及乐队,奉献了激情洋溢的拉美经典曲目演奏,而作为室内生活节策划人的李健和梁文道,则由解说演出曲目着手,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拉美文学对谈。 [视频] 1. 李健:今晚的演奏中,有70%的作品来自皮亚佐拉,不知道在座各位对他有多少了解? 梁文道:大家可能看过王家卫的电影。 李健:《春光乍泄》就是在阿根廷拍的,阿根廷是很有味道、很有色彩的国家,但是我没有去过,...    (8回应)
南美、毒枭、连环绑架、暗杀、恐怖袭击、猎杀警察、谈判、政府…… 这些要素拼贴在一起,不是一部紧张刺激的好莱坞大片,而是现实,是上个世纪的南美洲国家哥伦比亚的社会现实。 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美剧《毒枭》第一季主人公原型,“麦德林”贩毒集团的首领,曾控制了美国约80%的可卡因买卖。他为了对抗政府将他引渡至美国进行审判的法案,绑架了九名记者和一名政要亲属,他们都来自当时掌控着哥伦比亚局势的各大家族,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来让政府撤回法案。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毒枭、人质以及整个...    (3回应)
我只是想打个电话
世界最大毒枭的死亡,为何如此令人悲伤? 看到巴勃罗死在瓦砾之间时,不禁落下了泪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惆怅,或者只是剿杀他的那些人,和一开始给他提供了天大的运气,最终又把一切都收走了的拉丁美洲土地,以及那片癫狂迷失的土地上错综复杂、相生相杀,横行无忌的势力和帮派,都显得不那么光明。 他终于死了。就如兵败的大西王张献忠,一个人一旦永远闭嘴,更多的坏事,他都将承担下来。 记得是他离开“教堂”后,捡到他剪贴本的美国人说,这是除了希特勒《我的奋斗》之外,另一本世纪最佳著作。 这些...    (1回应)
1985年,一部光芒闪耀的伟大爱情小说中,一艘承载穿越半个世纪爱恋的轮船,升起代表瘟疫的黄旗,自一生一世航行至永远。这便是马尔克斯声名赫赫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在这部小说出版的同年,一场现实的“瘟疫”正在拉丁美洲智利狭长的土地上蔓延——当时的智利正处于皮诺切特残酷的军事独裁统治之下。而即便在最恐怖压抑的环境下,浪漫之花仍然肆无忌惮地盛放于这个热情的国度,印证了小说所构建的那个世界:爱在瘟疫蔓延时,“一分钟的黑暗不会让我们失明”。 次年,一部不同寻常的作品——《米格尔在智利的地...    (5回应)
原来爱与恨是一对同消共长的激情。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一瓶最完美的雀巢咖啡,需要在冷冻室冰上3个小时,其间你需要耐心等待,这样液体冰晶化的过程才足够诗意且完美。待你刚好读到小说第114页预审法官充满文学色彩的预审报告: “尤其是生活竟然动用了这么多连文学都避讳的巧合,毫无阻碍地最终铸成这桩事项张扬的凶杀案”,这让他感到无论如何都不合情理。 是啊,一口气读完,我都开始认为应该是所有人都促成了这桩凶杀案的成功施行吧。尤其是当圣地亚哥...
<前页 1 2 3 4 5 ... 11 12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