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服饰史

“长信宫灯”主体为一女子造型,非常写实,“她”头上所梳发髻,应该是西汉时期女性的基本发型之一,其典型特征是将盘髻后所余发尾偏垂在发髻一侧,称为“髾”,汉画像石及《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中均有表现。从秦始皇兵马俑来看,早期男子曾有过相...    (8回应)
1998年暑假和同学逛书城时买到一本《中国服装史》(黄能馥、陈娟娟两位前辈编著),书中引用的图像资料相当丰富,在第九章明代服饰艺术部分,第一次看到了出自《中东宫冠服》的插图,由于印刷质量的缘故,图像细节并不清晰,当时没有过多留意它们,完全想不到十多年后会有幸参与这套古籍的整理编辑工作。 该书现收藏于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故宫博物院则藏有复印本六册,分为文字和插图两个部分,文字部分是对明代后妃诸王等冠服制度的介绍,首章为《中宫冠服》,次章为《东宫冠服》,以下依次为《亲王冠服...    (22回应)
(《紫禁城》2011.06) •皮弁服 皮弁服是明代皇帝、皇太子及亲王、世子、郡王的朝服。皇帝在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外官朝觐、策士传胪时穿皮弁服(嘉靖时定祭太岁、山川等神亦穿皮弁服)。《明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以百官...    (21回应)
《锦香亭》第七回描写:“早见雷海清身穿绣披风,头戴逍遥巾,闭着一双眼睛,一个清秀童子扶着出来,倚着柱子立定。” 逍遥巾即飘飘巾,又称飘巾、飘摇巾,是明代后期非常流行的士人男子首服,《胡氏杂抄•姚氏记事编》中说:“明季服色……又有一等士大...    (10回应)
清人刘廷玑(约1654—?年)《在园杂志》卷四记录了两首南北文人互嘲的文字,并加以评论,原文: 门前一阵骡车过,灰扬,那里有踏花归去马蹄香? (户外环境) 棉袄棉裙绵袴子,膀胀,那里有佳人新试薄罗裳? (衣着打扮) 生葱生蒜生韮菜,腌臜...    (8回应)
作者:Vamei,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1830年代,伦敦的男士时尚忽然变了风向。红极一时的皮质礼帽失宠。那些讲究穿着的花花公子们,争相戴起了丝绸礼帽。更改面料,本是多变的时尚圈常有的事情,没想到却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风波。 礼帽发明于18世纪末,正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时代。礼帽的造型,很可能受到当时部队中军帽的影响。1797年,英国人约翰·赫瑟林顿戴着礼帽出现在伦敦街头。圆柱形的礼帽高耸着,像外星飞碟,在伦敦街头引起轰动。由于围观的人太多,警察都要出动来维持秩序,约翰·赫...    (24回应)
歙儒有議章服之制者,其言曰:“公之服:龍、山、華蟲、火、宗彛,五章在衣;藻、粉、黼、黻,四章在裳。五章則五列也,四章則四列也。四列之外,雜以雲朶間之。” 禮官駁之曰:“九章之名則是也,其謂五列四列,則厯代之制無有也,非也。自軒轅氏肇為章服...
(《紫禁城》2012.6) 明代皇后常服称作“燕居冠服”,其功能仅次于礼服,用在各类礼仪场合中。如皇后册立之后,具礼服行谢恩礼毕,回宫更换燕居冠服,接受在内亲属和六尚女官、各监局内使的庆贺礼。皇后常服制度经过了多次修订,洪武元年,定皇后燕居服双...    (10回应)
(《紫禁城》2013.08) 徐显卿,字公望,号检庵,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于《明史》无传,他的事迹履历被详细记录在由余士、吴钺共同绘制的《徐显卿宦迹图》中。该图为册页,现存廿六开(含徐显卿所作《纪遇诗》及诗序),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民国陶镕曾评价...    (23回应)
《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描写:“许宣看时,是一个妇人,头戴孝头髻,乌云畔插着些素钗梳,穿一领白绢衫儿,下穿一条细麻布裙。这妇人肩下一个丫鬟,身上穿着青衣服,头上一双角髻,戴两条大红头须,插着两件首饰。” 许宣即后来许仙的...    (41回应)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